金廂鎮

金廂鎮

金廂鎮隸屬於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位於陸豐市東南部,碣石灣畔。東南與碣石鎮接壤,東北、西北分別與橋沖鎮、城東鎮毗鄰,背山面海,海岸線長18.7km。全鎮陸地面積48平方千米,總人口4.7萬人。轄13個村(居)委會,是一個漁農鹽並舉、商貿活躍的濱海鎮。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620.9萬元。鎮人民政府設在金廂墟。

基本信息

概況

(圖)金廂鎮金廂鎮-田野

東海鎮地處螺河平原,因東河穿城而過流至烏坎港入海而得名。建成區面積2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8.7萬人,轄7個居委會和12個村委會。為陸豐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2.3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0.3億元。

地形屬丘陵坡地,海洋性氣候明顯。金廂鎮氣候適宜,平均氣溫21.8℃, 年降水量1997mm 。 金廂鎮各項事業充滿生機, 經濟蓬勃發展。 全市現擁有以化工、機械、電子、電器、輕工,食品、服裝工藝為主體的企業近千家,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工業生產體系。2000年糧食總產量達1.6萬噸。 “三高”農業發展態勢良好,金廂鎮建有水產養殖、疏菜、氨化養牛、機械化養豬等一批生產基地。金廂鎮自古以來是陸豐市工農業產品的集散地, 商業貿易活躍,全鎮現有各類市場10個,總面積16.6萬平方米。2000年集市貿易成交額2.7億元, 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4億元。 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得到進一步加強。

自然資源

(圖)金廂鎮金廂鎮-丘陵

金廂鎮水陸交通方便,陸金碣公路穿越境內,陸上距陸豐市中心城區14公里,離南部重鎮調石15公里,海上距香港140海里。水、電、通信各項設施建設日臻完善。有總容量達498萬立方米的水庫13座,年供水量30萬噸的自來水廠l座,全鎮村村都用上了自來水,並實現了照明、工業用電化;新建了郵電通信大樓,開通了程控電話和一批尋呼機

金廂鎮丘陵坡地多,適宜造林種果,開發綜合性農業商品生產的潛力較大。海洋資源豐富,海域遼闊,灘涂眾多,海淡水養殖前景廣闊。金廂港是全市五大漁港之一,盛產石斑、鮑魚、對魷魚膏蟹紫菜牡蠣等海產品。改革開放以來,該鎮加強農村經濟建設,促進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形成以水產養殖業種植業旅遊業為三大支柱產業的經濟格局。全市現有水產養殖面積733.3公頃,水果種植面積202.1公頃。

(圖)金廂鎮金廂鎮-鮑魚養殖基地

金廂鎮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風景名勝多。以“神、海、沙、石”兼備而被譽為“粵東旅遊黃金海岸”的金廂灘,沙灘細軟連綿,海水浪小潔淨,奇礁異石千姿百態,摩崖石刻歷史悠久,觀音嶺上水月宮建築古色古香,香客絡繹不絕,遍地生香,是一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得天獨厚的旅遊勝地。還有革命史跡“周恩來總理渡海處”和歷代名人石刻題字,為粵東旅遊黃金海岸金廂灘增添了勝景。

金廂特產有味道獨特、香甜兼備的“玻璃魷魚”,個肥肉嫩、香脆鮮美的“望堯牡蠣”,“金鉤蝦米”更是遠近聞名,曾在全國水產品評比中獲金質獎。

經濟狀況

2006年,金廂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3149.2萬元,比2004年增長14%,其中農業總產值8940.6萬元,比上年增長16%,工業總產值4208.6萬元,比上年增長14%;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為5.4:3.6:1。財政收入完成139.15萬元,同上年增長8.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860元,比上年增加874元,增長30.5%。

全鎮有私營企業169家,個體工商戶5763戶,安置從業人員14688人,其中大部分為農業剩餘勞動力。依託縣城,服務縣城,輻射周邊,實施“菜籃子”工程。建成無污染蔬菜商品基地5200畝,年產時令蔬菜2700萬千克,創產值2500萬元。建設花卉園地150畝,開發水產1000畝,實施龍泉山生態旅遊觀光農業綜合開發發展“農家樂”20多戶。

城鎮建設

(圖)金廂鎮金廂鎮-公路

全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話,電話光纜、光纖電視網路已覆蓋全鎮所有村社。城市街道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縣城建城區正在向中等城市的目標大步邁進。

金廂鎮教育,文化、醫療設施比較健全。現有中學1所,國小12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1%,94年集資200萬元,新建了一批教學樓,建築面積2680平方米;全鎮文娛活動場所有電影院6座,文化室2處、卡拉OK室、歌舞廳等一批;鎮衛生院醫療設施配套較為完善,並擁有鄉村醫療站、門診站28間。

全鎮擁有醫院、醫療衛生門診(站)所121間,影劇院4座及公園、體育場、文化宮等一批文體活動場所。 鎮辦中學5所、國小38所、幼稚園13所,在校中國小 生和幼兒3.5萬多人,教學質量逐年提高。民眾文化生活豐富,主要有文學創作、攝影、燈謎、正宗白字戲、皮影舞獅錢鼓舞、標旅活景、琴棋書畫等 。社會治安日趨穩定,鎮內建有“110”報警網路。

社會事業

(圖)金廂鎮金廂鎮“轉星”

2007年11月23日,金廂鎮政府組織全鎮幹部、各村支部書記、大學生志願者身披“文明養犬、和諧安全”的宣傳綬帶,利用逢場天在街道十字路口開展了以宣傳狂犬病防治知識為重點的科普知識宣傳活動,採取懸掛宣傳畫報、散發宣傳資料、設諮詢點等形式向廣大民眾宣傳狂犬病愛滋病結核病等防治知識。此次活動共懸掛宣傳畫報25張,散發宣傳資料2500份,諮詢50人次。

為提高廣播電視傳輸質量,確保金廂鎮“轉星”工作順利完成,按照縣委、縣政府要求,金廂鎮採取以下措施,認真加以落實。縣委、縣政府召開衛星廣播電視地面接收設施調整工作會後,金廂鎮立即召開黨委會,專題研究“轉星”工作,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調研員為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抽調專人負責“轉星”工作。

金廂鎮先後兩次召集各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安排部署工作,並將“轉星”工作納入各村目標管理,年終進行目標考核。金廂鎮“轉星”工作組劃分為五個小組,每個小組由1名鎮幹部帶隊,3名成員協助,分片區進行“轉星”調整。金廂鎮專門邀請廣電局技術人員前來進行技術培訓。在先期上報的43戶農戶基礎上,對金廂鎮範圍內的衛星接收設備再次進行了認真排查,又排查出85戶。在8月18日完成已上報43戶農戶的基礎上,加班加點將後期摸排85戶農戶的衛星廣播電視地面接收設施進行調整。

黨風黨建

“貪污一根針,刺痛百姓心”,“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這一句句寓意深刻的廉政警語悄然出現在金廂鎮廉政宣傳欄內,讓黨員幹部和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廉政文化。這是金廂鎮在雲峰村開展的廉政文化進鎮村活動的一個鏡頭。 

金廂鎮在“倡清廉村風,樹先鋒形象”的主題下,用豐富多彩的形式營造崇廉氛圍,培育健康、文明、廉潔的村風,使廉政文化在基層開花、在農村結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廉政文化進農村活動,廣大黨員幹部履行職責的自覺性提高了,學科技、用科技,帶領民眾致富奔小康的意識增強了,也提高了自身戰鬥力。金廂鎮黨支部積極回響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目標,加強對社區的管理和服務,積極引導社區居民轉變生產生活方式,解決社區居民的就業問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蠶桑,進一步發展鄉村旅遊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景點

(圖)金廂鎮金廂鎮-金廂灘

金廂灘:金廂灘隸屬於廣東省陸豐縣金廂鎮,位於市區南郊七里,是碣石灣海灘的組成部分。碣石灣海灘素有“粵東黃金海岸”之稱,以“神、海、沙、石”四者兼備而聞名遐邇。

觀音嶺位於碣石鎮北與金廂鎮交界之處,因嶺上有觀音禪宗堂(水月宮)而得名。金廂灘處於觀音嶺下,海灘長達8公里,海中距岸100米處 水深才1.5米,距岸200米處水深2米。是天然游泳海灘。嶺前奇石眾多, 有周恩來、葉挺同志大革命時渡海處遺蹟及龍石,汕尾市境內最大的摩 石刻“鎮海石”。明欽差大臣成大酋鄭岳山刻“鎮海石”、水”“揚 威止於鎮海石上。

在長達18公里的“S”型的海岸線上,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21.8攝氏度,6月至9月海水水溫為25攝氏度。海水清澈,透明度為50至90cm。沒有“三廢”污染。觀音嶺上有名聞遐邇的水月宮。它始建於明代,稱“觀音袢庵”,清道光二十一年重建,建築計有山門、拜亭、正殿、禪房等,為二進四合院平面布局。

周恩來居址周恩來居址位於金廂鎮黃厝寮村。1927年8月,南昌起義後,周恩來等領導率領起義軍轉戰潮汕抵達陸豐,住金廂黃厝寮村黃秀文家。10月底,從洲渚乘船赴香港,踏上新的革命征途。居址建於1927年,為土木結構平房,面積約40平方米。大革命失敗後,被國民黨反動派燒毀,新中國建立後重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