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鋪鎮

洪鋪鎮

洪鋪鎮隸屬於安徽省懷寧縣。位於中國中東部長江中下游北岸,是皖西南山區的一個農業鎮。洪鋪鎮地理坐標位於緯度30.5經度116.8。東與安慶大觀區山口鄉相壤南與大觀區海口鎮比鄰北與月山鎮石境鄉相壤西與江鎮鎮相連,是1992年安徽省撤區並鄉時,由兩個鄉(即洪鄉、霧鄉)合併組成的。在撤區並鄉之前,洪鋪鎮一直都是區政府、區公所和鄉、鎮政府所在地。

基本信息

洪鋪鎮洪鋪鎮大樓
洪鋪鎮位於中國中東部長江中下游北岸安徽省安慶市西郊16公里處,是皖西南山區的一個農業鎮。洪鋪鎮地理坐標位於緯度30.5經度116.8。東與安慶大觀區山口鄉相壤南與大觀區海口鎮比鄰北與月山鎮石境鄉相壤西與江鎮鎮相連,是1992年安徽省撤區並鄉時,由兩個鄉(即洪鄉、霧鄉)合併組成的。在撤區並鄉之前,洪鋪鎮一直都是區政府、區公所和鄉、鎮政府所在地。

簡介

洪鋪鎮洪鋪鎮地圖

懷寧縣轄鎮。1957年建洪鎮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設洪鋪鎮。位於縣南部。距縣城23公里。面積82.7平方公里,人口4萬。獅(子口)平(山)公路和月(山)洪(鎮)公路經此。轄街道、宏光、長安、新龍、五橋、東風、冶塘、石庫、洪鎮、宋堰、汪河、三嶺、學堂、新陳埂、黃山、楊山、雙橋、松崗18個村委會。有硫鐵礦、大理石礦。工業以建材、皮革廠、豬鬃廠等。農業主產水稻。境內馬家樓有清道光年間水文碑。治塘湖畔王家嘴,有漢代煉鐵遺址。 全鎮有16個村165個村民組,4182戶1612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僅400多人,主要是鎮政府及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7766畝耕地(包括旱地),人均耕地僅為0.48畝。2001年洪鎮糧食總產量為3609噸,人均不足250公斤(只有223.81公斤),尚不能自給。據統計,2001年洪鋪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281元,在本縣30個鄉鎮中名列第16位①,大部分青壯年農民主要依靠外出打工收入維持家庭生計。洪鎮境內有潛水橫貫東西,將全鎮分割為兩塊。由於地處山區,溝壑縱橫,崇山峻岭,地形地貌極為複雜多變,海拔最高達1200米,最低僅為35米。山麓一逞有起伏和緩的低山丘陵,間有小塊盆地羅列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和小塊盆地上,主要農作物是一季水稻,旱地種有小麥高梁油菜等其它作物,山地則生產茶葉、苧麻、蠶繭板粟烏桕厚朴杜仲等多種中藥材等經濟作物。

歷史變遷

洪鋪鎮洪鋪鎮美景

洪鎮政府所在地,在歷史上是一個非常繁榮的中心集鎮,吞吐周邊鄉鎮及鄰縣集散的農副土特產品、工業品,商業較為發達。1943年1月,洪鎮被侵華日軍洗劫後縱火焚燒,全鎮化為一片灰燼,遭此一劫,洪鎮逐漸衰落。但是,由於它地處兩邊界之地,距離兩縣且城路途相近,加之連線兩縣的公路幹道經過該鎮,至今仍然是周邊鄉鎮和連線兩縣的重要商品集散地。②東與月山、山口鄉毗連,西與江鎮、溫橋鄉交界,北與石鏡、黃墩鄉接壤,南與巨網鄉、皖河農場隔河相望。月(山)平(山)、獅(子口)洪(鎮)公路縱橫境內。轄18個村委,389個村民組,201個自然村,7169戶,3.59萬人,均為漢族。鄉政府駐洪鎮。洪鎮舊名洪家鋪。建國初為洪鎮區的洪鎮、石庫、宋堰、五橋、三嶺、長安、黃山7個鄉。1957年建洪鎮、楊山鄉,1958年成立洪鎮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鄉。1949年懷寧縣人民政府曾臨時設在該鄉陷馬坑。地屬半丘陵淺山區和半圩畈區。三面淺山環繞,僅南面冶塘湖與皖河相連。主要礦藏有銅、鐵、鉛、鋅、黃鐵礦、銑英石、溫石棉、白雲石、大理石、黃砂等。建國前大部分地區易澇易旱,沿湖血吸蟲嚴重危害。建國後通過興修水利,滅螺圍墾,面貌有所改觀。全鄉耕地2.02萬畝,其中水田1.43萬畝。主要種植水稻。1984年糧食播種面積4.31萬畝,總產1.29萬噸;油料3743畝,總產335.6噸。宜林面積2.84萬畝,已有林2.30萬畝,大部分是用材林,少數經濟林。

產業發展

洪鋪鎮洪鋪鎮景點
鄉鎮企業,除種植、養殖外,還有硫鐵礦水泥廠建築業運輸業、豬鬃及農副產品加工等。鄉、村辦企業46個,聯戶和戶辦企業995個,1984年總產值432.47萬元。豬鬃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現有區屬完中1所,國小21所,在校學生505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0%。鄉有文化站、廣播放大站和4座鄉、村辦電影院。洪鎮街已形成農村文化中心。衛生醫療有區醫院和血防組,村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文物古蹟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雪山洞——普陀寺和道光水文碑。冶塘湖畔有漢代冶鐵遺址。冶塘湖山水秀麗,“冶峰青靄”為舊志懷寧十二景之一。洪鋪鎮針對區域位置偏僻、工業基礎薄弱的鎮情實際,牽起服務千條線,擰成發展一股繩,發動農民創新業、創大業、創實業。該鎮出台鼓勵政策,鼓勵回鄉農民因人制宜創業,掀起全民創業新高潮。五橋村的務工青年吳正開原在沿海一帶發展,在鎮村領導的真情感召下,他毅然投資50多萬元,利用村裡的閒置廠房興辦了安開服飾有限公司,現不僅解決了附近30多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而且發動村里其他幾名在外的能人也趕緊回鄉創業。今年以來,該鎮黨委、政府堅持把放大勞務輸出規模,鼓勵更多的農民外出務工經商,作為鼓勵全民創業、打造三創亮點的平台。據統計,該鎮目前在外省市打工經商的總人數已近上萬人,僅此一項,全鎮可實現勞務收入超億元。該鎮水產養殖業由於養殖模式單一、效益增長不快,為此,該鎮黨委、政府因勢利導,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在東圩、西圩特種養殖場現有鱸魚規模化養殖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鱖魚、青蝦、河蟹、洞庭大革鯰等水產名優特品種,實現了由傳統漁業增量型向現代漁業增效型的轉變。目前圩內可養水面超過了3000畝,養殖大戶每年從中的收益達到了200多萬元。

經濟發展

洪鋪鎮洪鋪鎮
洪鋪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招商引資為主抓手,經濟發展呈現出又好又快的態勢。2008年1-9月份,完成工商稅收政策107.1萬元,占年任務的74.38%,同比增長35%。強力推進招商引資。鎮黨委、政府將招商引資實行層層分解,責任到人。鎮副科級幹部招商引資任務100萬元,正科級幹部招商引資任務300萬元。為增加招商引資額度,鎮政府專門成立了由4人組成的招商小分隊,駐江、浙等地招商,一旦獲取有價值的招商信息,鎮主要領導便親自上陣狠抓落實。同時,鎮黨委、政府還規定每周召開工作例會,通報每周的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業建設運行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共同研究解決辦法。全鎮有壩埂街老城改造、中偉自來水廠、金泰礦業、泰得雅服飾、黃山選礦廠、鑫達礦業等七個引資項目落戶,總投資11148萬元,實際到位資金3130萬元,超額完成了縣下達的目標任務。全鎮共有19箇中小企業開工生產,實現營業收入9870萬元,實現利潤2256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一個,實現營業收入486萬元。

親商、安商。對開工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鎮政府實行倒計時管理,將所有項目分解到全鎮所有幹部身上,實行幹部包保責任制。鎮政府還專門成立了以分管書記為組長,政法、財政、工商、城建、土地等部門聯合參與的外商投資環境協調小組,共同協調鎮工業集聚區內土地、電力、交通、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矛盾,解決瓶頸問題。變電所、鑫達礦業、泰得雅服飾、加油站、長江制線廠等五個規模以上企業已落實工業集聚區,3家企業已經投產,2家企業正在加緊建設。與此同時,該鎮還結合實際,大力加強項目庫建設,重點向外推介方解石、白雲石、大理石、花崗岩、硫鐵礦等非金屬礦產資源,以便吸引更多的外商來鎮投資興業。夯實基礎,搭建平台。為使客商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鎮政府拓寬思路超前謀劃,積極創造優越的發展環境。引進了中偉自來水廠,總投資500萬元,實現供水;積極爭取來35萬伏變電所項目正在加緊建設,洪平公路建設順利實施,年底可竣工通車。

重點村

洪鋪鎮小石磯自然村
小石磯自然村位於祖國的中東部長江中下游安慶市西郊14.5公里處,皖河七里湖段北岸洪鋪鎮東部。國土面積約5平方千米,總人口約500口人。東與安慶大觀區山口鄉虎形。聯勝相壤,南與安慶市大觀區海口鎮巨網相壤,西與洪鋪鎮黃山村相壤,北與洪鋪鎮石庫村張屋陳毛相壤。全轄:宣屋,吳屋,老林坡,高老,石庫組五個村民組。民族以漢族為主。小石磯已與我國多個省及自治區有著親緣往來,如四川、湖北、江西、寧夏、浙江等。小石磯俗稱庫咀。風景十分的優美山清水秀。皖河穿境而過,小石磯森林面積占1/3平原面積占1/3河流面積占1/3是漁牧業和鐵石礦豐富的地方。歷史悠久自秦朝時期就有此稱,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隨著歷史的發展3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小石磯一帶非常的發達及旺盛,在三四十年代因擴大村部面積將冶塘湖周邊村民組統一划歸與小石磯村,40年代因小石磯石庫組的港口繁華漁牧業發達將小石磯村命名為石庫村。同年代日軍掃蕩了小石磯,小石磯論入困竟。50年代隨著祖國的解放小石磯開始興旺,因而小石磯將成為了現在洪鋪鎮的獨立行政點。

21世紀由於國務院實行中部崛起小石磯將成為安慶西向發展的強頭保,開發小石磯也是安慶未來發展成千億安慶的必要.小石磯的社會,經濟等都是安慶市直接管理,而民間糾紛,事物由懷寧縣洪鋪鎮代管.所以小石磯的民間網路其通用地址更改為安慶市西郊洪鎮小石磯,而其官方地址依然是安慶市懷寧縣洪鋪鎮石庫村(宣屋組.吳屋組.老林組。高老組.石庫組)不變。屆時,小石磯將打造安慶第一村。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