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滅北宋

金滅北宋

北宋在王安石變法之前社會矛盾就很突出了,北宋軍隊和政府機構的膨脹是主要原因,就是一個位置有好幾個人擔任,不好辦的事情就互相推託,搜刮民脂民膏就各顯其能.王安石變法沒能解決問題。

金滅北宋
金滅北宋之戰是中國金朝天會三年至五年(宋宣和七年至靖康二年,公元1125年~公元1127年),金軍南下攻滅北宋的戰爭。

北宋當時的腐敗統治

後人曾有一首批評寇準的詩:“一曲笙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 不知宮女螢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說的是寇準宴樂之時,聽歌伎 演唱彈奏,高興時便賞給歌伎綾羅一匹。由此可知寇準生活之奢侈,而在北宋官場上,寇準又以清正廉明著稱,由此可見知,北宋吏治是多么的腐敗了。都說宋朝是中國封建皇朝當中比較富裕安逸的朝代。那么,按照常理,國富則兵強,宋朝應該是一個強盛的朝代,不說武功蓋世,起碼也得是四夷賓服呀。可是,歷史卻跟人們開了一個不尷不尬的玩笑,經濟文化相當繁榮的宋朝在中國的歷史上卻是一個在軍事上軟弱,向周邊遍納歲幣,用金錢換和平的皇朝。
其實,在立國之初,宋軍也是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勇猛無比。不然,趙宋皇家憑什麼奪取天下?在完成南北的統一大業之後又揮師北上,意圖奪回自後晉石敬塘時期就割讓給契丹的包括幽州雲州在內的一十六州的廣大土地?但令人遺憾的是到宋仁宗止,幾場由宋發起的北伐都失敗了。到宋真宗,及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的締結之後,宋廷開始了繳納歲幣以求和平的年代。也就是從這一時期起,直到北宋將要滅亡的後期,宋再也沒有和周邊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沒有戰爭的磨練,再加上優裕的農耕生活侵蝕了軍隊的鬥志,導致了北宋末期金兵揮師南下的時候,宋軍的很多官兵連馬都騎不上去。誠然,長期的承平優裕生活的確是嚴重削弱了軍隊的鬥志。但是從宋朝軍事體制組成架構來看,其軍事體制的不合理架構也是造成宋軍戰力低下的主要成因。
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是靠什麼起家的?是軍隊!陳橋兵變,龍袍加身,一夜之間否極泰來,榮耀無比。對於自己的發家史,趙匡胤自然心知肚明,睡不安寢,害怕自己手下的將領跟自己也來上這么一手。於是,趙匡胤跟自己手下的將軍們耍了個小小的手段“杯酒釋兵權”。將軍們也心領神會,不逆聖意,趙匡胤的目的輕輕鬆鬆的就達成了。軍權回歸中央,集中到了皇帝的手裡。
如果僅僅只是將將軍們手裡的兵權收歸中央,那這倒也沒什麼。但問題是儘管已經將軍權收回,趙宋皇家還不放心。其防備軍隊提防將領的病態心理依然存在。由於這種病態心理的作祟,導致了朝廷對武將的極不信任。除了在軍中派遣監軍監視統兵將軍以外,還將全國的軍隊和統兵的將領頻繁調動,不讓統兵的將軍和下層士兵有過多接觸。這樣一來,皇帝的確是放心多了。因為軍隊將領擁兵自重,藐視朝綱的現象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發生了,也將兵變的可能性降低到了最低程度,消弭了軍事政變的潛在隱患。皇帝的主觀目的是達到了,但客觀帶來的副作用卻是兵將之間互不熟悉,兵不識將,將不知兵。不識則不能同心,不能同心就很難同德,哪還怎么打仗?
這還只是趙宋皇帝掣肘將軍的一個方面。這趙宋的皇帝還有一手更絕的,令人嘆為觀止的高招,他還要進一步束縛統兵者的手腳。兵者,詭道也,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靠的就是將領的臨機決斷和隨機應變。這可倒好,這些個趙宋的大皇帝來了個反其道而行之,為他手下的將軍們準備了一堆的陣圖陣法,讓將軍們按著陣圖陣法來練兵,打仗。將軍們要是有自己另類的練兵想法或者計畫,可以,先畫成圖本送到汴梁,讓大皇帝過過目先。按圖索驥式的練兵必然導致指揮的僵硬,大大挫傷了將軍們指揮作戰的變通與靈活性。
將軍們的靈活性被大皇帝生生的扼殺了,那么士兵們的素質又如何呢?我們現在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隻綿羊帶不出一群狼。沒有好的將軍,再好的士兵也挽救不了大局。何況,宋朝歷來重文輕武,滿大街都是踱著方步搖頭晃腦的謙謙君子,追求的是詩詞風月,紙醉金迷。“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腐儒們手無縛雞之力,早已無復先人開疆拓土的豪氣與血性。大宋朝武裝部隊的架構兵源組成情況以及社會地位大體就是如此了。宋朝養兵的目的與以前別的朝代不同,他不是以精兵為目的,而是把軍營當成了收容所,朝廷花費大筆的軍費養著這些軍隊的目的很單純,就是讓你們有碗飯吃,別造反。宋朝軍隊的血性勇武讓他們自己的大皇帝人為的閹割了,而且閹割的很徹底。以致於只能坐看著女真人在北方興起,在吞併了契丹之後虎視眈眈,伺機南下而宋軍毫無作為。
其實,遍觀華夏上下幾千年,朝代更替頻仍,幾乎都有一個相同的經歷,那就是開國之初的軍隊都勇猛無比極其精銳!但伴隨著戰爭的遠去和優裕生活的侵蝕,戰鬥力都普遍有所下降。但像宋這樣自己磨掉自己的稜角的,實不多見。

故事概況

金滅北宋金滅北宋之戰示意圖

金朝天會三年,金國滅忘了遼國後,就準備攻打宋國。為了迷惑宋朝,金不斷派使者到宋國,假裝表示友好,使宋廷放鬆了戒備。然後突然兵分兩路南下:西路由左副元帥(官職名)完顏宗翰率領,從西京(今中國中西部山西省大同市)攻打太原;東路由南京路都統(官職名)完顏宗望率領,從南京(今中國中北部河北省盧龍)攻打燕山府(今北京)。戰爭開始,金國西路軍輕鬆奪取(今山西省朔縣)、(今山西神池)、(今山西代縣)等州,然後圍攻太原,遭到宋軍的頑強抗擊,就改為長期圍困。金東路軍到達燕山府,宋國守將郭藥師投降。宋徽宗皇帝趙佶見形勢危急,就命令各路軍支援,同時派遣使者向金求和,之後的第二個月他就把皇位傳給太子趙桓(即欽宗)。金軍用小船渡河,攻破濬州後。宋徽宗知道了就向南逃跑。宋欽宗也想棄城西逃,經過兵部侍郎李綱極力勸說,才決定留在東京。李綱率軍民日夜堅守,重創金軍。不久,宋軍20多萬來支援。宋軍偷襲金軍大營失利,金乘機逼迫宋欽宗接受屈辱的和議條件後撤軍。 後來金軍再次大舉南下,攻打宋國,而且接連得勝。宋欽宗驚恐萬狀,急忙答應與金國劃黃河為界議和條件。金國不理會,繼續進攻,終於攻破東京。欽宗投降,金軍攜宋徽、欽兩個皇帝向北撤軍,北宋宣告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