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火燒

酥火燒

酥火燒是長治市區有名的小吃之一,它用上白麵粉、雞蛋作原料,以熟驢油或熟豬油和面,經火烤制而成。其色淡黃純淨,其味香酥可口。可做主食,亦可做點心。

傳說

酥火燒酥火燒

酥火燒在長治地區和涼粉、臘肉(驢肉)齊名為“三件寶”,相傳在清代受過皇封。傳說慈禧四歲那年家遭不幸,父親背上她到高河村,準備賣她,可直到天黑也無人來問。火燒鋪的師傅見她又凍又餓,就將剛出爐的熱火燒給了她一個。後來慈禧給潞安府惠征當了女兒,經常讓衙廚到西街天地久、東街德勝齋火燒鋪買火燒吃。慈禧進宮還不斷讓來潞安府辦事的公務大臣給她帶酥火燒吃。潞安府衙知道後,為討好老佛爺,就每年冬季將“德勝齋”、“天地久”特地加工的火燒用黃紙紅簽包裝好,蓋上潞安府大印,派人送往北京,讓她享受,之後即成了宮廷的貢品。
至於長治酥火燒的味道與功能,那些社會名流和久吃不厭的佬客們早已總結出:
春季臘肉配火燒,味賽東北飛龍鳥。
夏季涼粉配火燒,入口即化似蜜桃。
秋季餛飩配火燒,香氣順風十里飄。
冬季皮凍配火燒,能治貧血解疲勞。

特色

酥火燒酥火燒

“酥火燒”在長治經營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民國初期,長治城內有火燒鋪不下十餘家,以經營酥火燒、糖三角、小新餅、炸饊子等烤製品和油炸食品為主。東街的“德勝齋”和西街的“天地久”兩家火燒鋪制出的各種品種,精良味正深受市民們的好評。曾任“德勝齋”火燒鋪師傅的崔海金(長治北石槽人),作者在1974年因整理晉東南《烹調技術基本知識》一書時訪問過其製作酥火燒的絕招,他說:做火燒“三二三”,存放三月味不變。第一個“三”是用驢油、香油、混豆油;“二”是形狀有圓型,橢圓型兩種;第二個“三”是口味有鹹、有甜、有怪味之分。餅酥層次薄,色黃火候到,出爐味乾香,冷存味不變。

製作

酥火燒的做法
麵粉倒在案板上用手砌成粉牆
粉牆中央放入室溫軟化的黃油與麵粉混合揉搓
邊揉搓邊加溫水用刮板混合揉搓成團
揉好後的麵團蓋濕布醒發30分鐘
紅糖中含有大量顆粒,需用擀麵杖將其趕碎
紅糖,麻醬,色拉油混合攪拌成糊備用
在醒好的麵團外均勻的抹上一層色拉油
用手將麵團按成方形薄片
在面片上抹上一層麻醬糊
將面片摺疊3層,按實封口處
將疊好三的面片翻面後用手按開成方形
再均勻抹上剩下的麻醬糊
從面片一端慢慢捲起
捲成一個長的面卷如圖
揪好劑子鬆弛5分鐘
劑子放在手中四角朝上將它包起
用手掌的虎口位置慢慢搓轉捏實
收口朝下成包制完成
包好的麵團四周不要有麻醬糖漏出
用手輕按麵團將其按開
用擀麵杖擀成圓餅後鬆弛15分鐘
鬆弛好後刷油烙制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