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溫克族婚俗

鄂溫克人實行一夫一妻制,嚴格的氏族外婚。他們答應入贅婚,或因獨生女而招婿,或因兒子尚年幼,招婿增加勞動力。他們視亡夫的寡婦再嫁是好事。聯姻需經媒人,有搶婚習俗。

簡介

鄂溫克族婚俗鄂溫克族婚俗
鄂溫克族世代居住在美麗富饒的呼倫貝爾草原。鄂溫克人認為,婚禮為男女青年拉開了勤勞創造美滿生活的帷幕。在鄂溫克族婚禮上,總是把年輕女子說成使用金剪子、能縫善繡的巧手姑娘,把小伙子說成手戴白玉扳指、持彩色弓箭能騎善射的強壯小伙。

媒人

締結婚姻時少不了媒人。鄂溫克族一般由男方請另外氏族的人擔當媒人。媒人要穿禮服,帶兩瓶酒到女方家說媒。寒暄後,向女方父母借酒壺,並說:“我們在酒杯里盛滿的是誠意,為的是給長者敬酒,你們氏族有個拿剪子的姑娘,我們氏族有個拿弓箭的男孩,我們是為了兩家結親而來的。”
這時,女方父親會說:“我們的孩子尚不懂事,離不開父母。”
一次說媒是不會成功的,媒人再次去。如果女方同意,就在媒人帶來的酒瓶上系一條紅布條,給媒人敬酒。

娶親

鄂溫克族婚俗鄂溫克族婚俗

正式娶親時,新郎的隊伍去時須是單數,而回來時卻必須是雙數,雖然女方會熱情地招待對方,但也會刁難娶親人。新郎的代表要說盡好話,勸說女方代表喝下第一杯酒,只有這樣做,才能被允許娶走新娘。娶親隊伍出發前,新郎、新娘還要拜謝祖先、火神和女方父母,隨後,賓主歡歌悅舞,表達他們的祝福,送新人踏上歸途。

婚禮

鄂溫克族婚俗鄂溫克族婚俗
男方納禮時,少不了要有馴鹿、灰鼠皮。婚禮之日,新郎家庭成員去女方家。
新郎和新娘相遇後,先要吻耶穌像,擁抱接吻後,兩人各牽出一隻馴鹿按太陽運行的方向繞“撮羅子”(木桿搭成的圓錐行房子)三周。宴會喜酒後,燃起篝火,老年人為新婚夫婦祝福。
鄂溫克族自治旗草原上生活的鄂溫克人在結婚當日,男方家一行人騎馬趕車帶著一隻羊、幾十斤酒到女方家。女方家長要給新郎換一身新衣服,以酒肉招待來客。
陳巴爾虎旗的鄂溫克人舉行婚禮時,新娘家要組織幾十名親友送親。婚禮當日,男方在送親者路經的草原上擺酒迎接。
新郎新娘進入為他們新建的蒙古包,拜神、拜火,新娘換上少婦式的服裝,和新郎一同去包外筵席上給長輩敬酒,接受長輩們祝福。
在婚禮上,男女雙方的青年人要爭搶送親車帶來的枕頭,爭取自己一方的人把枕頭送進蒙古包。爭搶不相上下時,由長者出面調解,雙方共同把枕頭送進蒙古包。
宴會結束時,坐在火位正北席位上的長者把割下的羊耳朵從蒙古包頂扔出外面。這個時候,外面男女雙方的青年已備好馬,只等羊耳朵扔出來,舉行一場爭搶的遊藝。男方一定要把羊耳朵搶回才能結束這場遊藝。

自由戀愛

現在青年男女的戀愛比較自由,當他們互戀訂情,確定婚期後,由男方回家告訴父母,父母便開始準備床、氈子,建造一個新的蒙古包,並在蒙古包旁搭蓋。
一個"撮羅子"(一種簡易帳棚)。找一個老年婦女住在裡面,但這一切都要瞞著女方父母。
到婚期的前一夜,兩個戀人約好時間,一起騎馬"逃"到搭建好的撮羅子中,由那老年婦女把姑娘的八根小辮梳成兩根粗辮,以示結婚。天亮時,新人共同到男方父母的住處,一起拜祖先、火神、 高堂。同時,男方派兩個人到女方家通知婚事,向女方父母敬獻哈達,並設法請他們喝下兩杯酒,女方父母無可奈何,也只好答應下這門親事。

入贅與再嫁

鄂溫克族的婚俗中有入贅之習,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父母只有一個女兒,女婿招進家,將來女兒女婿共同繼續家產;另有一種是岳父本人年老,家中兒子尚年幼,就將女婿招進來,待兒子長大後,女兒女婿再搬出獨立生活,這種形式女婿不能繼續岳父財產。鄂溫克人對於寡婦再嫁絕不鄙視,而且認為這是好事。甚至寡婦再嫁可以帶走自己的財產,也可以就在亡夫留下的房屋中再嫁他人。

搶銀碗

鄂溫克族婚俗鄂溫克族婚俗
搶銀碗是由鄂溫克族古老婚禮演變而來的展示力量與智慧的遊戲,也是展示騎手們在馬上的騎術和速度的一種獨特的競技性體育運動。在鄂溫克族的婚禮中,女方在送親隊伍中選出幾名騎術優秀、善騎好馬的壯小伙子,等婚禮快要結束喝完最後一輪酒時,女方代表中的一人趁機將一隻銀碗揣起來(意為帶走福氣)退席,等到起程時,揣銀碗的人拿出碗來揮動手說:“男方親家們,你們能追上我們的快馬嗎?有騎術高超的好漢嗎?我們把姑娘的福分帶走了”。說完就快馬加鞭往回跑,這時早有準備的男方小伙子們飛身上馬追趕他們,準備搶回銀碗,如果女方揣碗的人被追到,他就立刻將碗傳給同伴,而在互相傳遞過程中把碗掉在地上,這時騎術好的人在馬背上俯下身來撿起地上的銀碗。如果男方追不回碗,就代表女方勝利,女方守不住碗被男方搶去,就代表男方勝利。

盤點中國各族婚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