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婚俗

景頗族婚俗

明媒正娶是景頗族青年男女結婚的主要形式。當青年男女深深相愛後,經過一定的禮儀,雙方閃定了彩禮的數目和結婚的日期。屆時,女方請媒人、舅父和親朋好友把新娘送去成親。舉行結婚儀式時,要請歌手來演唱(結婚歌),並按歌中演唱的習俗和程式舉行儀式。(結婚歌)是景頗族的許多關於婚姻方面的古老傳說,它概括了婚姻習俗的全部內容,也含有對新郎新娘祝賀和祝福的內容,實際上是一部口承的景頗族婚姻習俗史。

簡介

景頗族婚俗頗族婚俗

新娘進院時,要舉行過草橋儀式;在六蓬棒升草上拴一隻孵蛋的母雞,由新郎牽著新娘從這個草橋上跨過去,以象徵將來家業浴量,豬有一千頭,雞有一萬隻。新娘過了草橋,要走過屋檐溝,才能上竹樓。一般情況下,給機關報娘上竹樓的梯子應該是新做的。進了竹樓,新娘受到寨子裡長輩們的歡迎,要舉行莊嚴、隆重的迎新娘儀式,並對新娘致以深深的祝福,使新娘感到全寨人都在歡迎她和關心她。這些過程完成後,新娘進入洞房。這時候,姑娘和小伙子開始聚集在新郎新娘身邊。他們一邊祝賀、嬉鬧,一邊喝酒吃喜糖,氣氛極為熱烈。

婚禮的高潮是請歌手來祝福新郎新娘;新郎新娘來到祭祖宗的屋子,旁邊站著男女歌手,聚集著參加婚禮的賓客,屋子裡擺著各種祭品,接著歌手一個個輪流演唱。他們用歌聲讚揚了新郎的勇敢、新娘的美麗祝福新娘新郎早生子女、幸福美滿等。每個歌手的演唱都贏得人們的陣陣歡呼,給婚禮增加了無限的情趣和熱烈的氣氛。

當晚,親朋好友和全寨的鄉親都要來喝酒,吃飯。之後大家又唱歌又跳舞,往往要嬉鬧和歡娛到天亮。

另一類屬於自由戀愛結婚的形式,好男女青年戀愛後,在公房等處發生性關係,致使女方懷孕或生下孩子,這樣需正式結婚,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男方給岳父岳母送一份有限的彩禮,再宴請親戚朋友,其餘一切婚禮的程式和儀式可免除。這種情況一般是由於男女感情很深,但雙方或一方的父母不同意這門婚事,這對情侶只好採用這種方式,達到正式結婚的目的。

還有一種形式是搶婚。就是小伙子邀約幾個夥伴,把新娘搶回家,再舉行婚禮。這種形式在景頗族的婚姻形態中,為數最少。

景頗族普遍流行婚後新娘不落夫家的習俗,新娘往往於婚禮結束後即回娘家生活,直到懷孕或生了子女才到夫家長住。

在景頗族的婚姻習俗中,寡婦再嫁的比較少,而轉房則較為普遍。按照轉房習俗,弟可娶嫂,兄可娶弟媳。不只在平輩間,就是在上下輩之間也允許轉房,如叔伯可以娶侄媳婦,侄兒可娶叔伯母。但通過轉房得到的妻子不能算正室,因為她結婚時,曾和原夫祭過祖宗,跨過草橋。

習俗

景頗山下聚集著一群景頗族男女青年,朦朧的月光中,他們或吹簫唱歌,情綿意篤。這種熱鬧場面,當地人叫"串姑娘"(一種求愛方式)。

其實,"串姑娘"是景頗族青年一種極好的自由戀愛方式。青年人到了一定年齡,利用假節日,走親訪友,勞動社交場合,都可以溝通心靈,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

"串姑娘"到一定階段,男方便請"勒腳"(男方媒人)到女方家提親,一旦女家同意這門親事,雙方便選定良辰吉日,舉行婚禮。

景頗族婚禮,有的在下午舉行。槍鳴三聲,迎親的隊伍回來了。走在隊伍前面的(勒腳)肩扛一隻紅木箱,另一個是"長統"(女方媒人)用背簍背著新被褥,中間是伴娘們簇擁著新娘。新娘上身穿無領黑色斜襟短衣,浮面套著銀泡閃亮的大披肩。下圍紅底繡花筒裙,腳穿皮鞋,羞羞答答,不言不語,來到了一道路障前。

原來景頗族舉行婚禮,有個傳統習俗。新娘在將到新郎家的路上,要越三道路障。事先,由村子裡的孩子們拾來樹枝、竹條、舊籬笆等,設定障礙,並分工把守。第一道路障,由一群女孩子把守。這時迎親隊伍中的"長統"走出來,鄭重其事地倒出竹筒里的水酒給小姑娘喝,並送上一些喜糖和喜錢,但姑娘們仍不滿足,一個勁地喊:"不準新娘過!"正當"糾纏不休"時,伴娘們簇擁著新娘從另一頭越過了路障。第二道路障,由一群男孩子阻攔。第三道路障是一些三四歲的娃娃。不同的路障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但有一點,都是對新娘的一種良好祝願。

有的地方,新娘將要進入新郎家時,新郎家大門口要栽上香蕉樹,意味子孫後代昌盛。同時還要栽上甘蕉。意味著新生活節節甜。在喧鬧聲中,新郎拉著新娘的手,通過香蕉甘蔗林、喜字橋進入洞房

特點

景頗族婚俗景頗族婚俗

婚戀方式和特點是單向姑表婚,即姑家的男子可以娶舅家的女子為妻,但舅家的男子不可娶姑家的女子為妻。舅家的女兒生下來就是姑家的兒媳,但與此相反,姑家的女兒絕不能嫁給舅家的兒子,這就是景頗族所說的“血不倒流”的婚姻規則。這種單方姑表婚形成了景頗族“丈人種”和“姑爺種”的關係,即舅家永遠是“丈人種”,而姑家則永遠是“姑爺種”。另外,景頗族還嚴格遵守姨表不婚,同姓不婚的原則,如果違反了要受到嚴厲的處罰。只要不違反上述同姓不婚、姨表不婚和“血不倒流”的原則,青年男女戀愛社交是很自由的,但婚姻一般由父母包辦。
在景頗山區,寨與寨之間顯眼的山坡上,蓋有較大的茅屋,即“公房”,是專供男女青年交往和談情說愛的場所。在公房裡,大家圍坐在火塘邊,邊說笑邊對唱,以歌唱的形式來相互了解對方的情況並可表達自己的傾慕之情和真摯感情。鍾情者常常互贈筒帕和煙盒等作為定情信物。另外,他們還常以實物來互通信息,作為交流思想的情書。如小辣椒表示“自己非常思念對方,如吃多了辣椒一般心急如焚,坐立不安”,但如果是一塊火炭,則表示“自己不同意,拒絕與對方建立戀愛關係”等。類似的以物代言通信的物件很多很多,大部分以自然界的樹木、花草等的諧音或者其本身的用途來表意。
景頗族結婚,首先要請董薩占卦,選擇要娶的對象,之後請媒人提親。在歷史上,婚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為“送女子出嫁”,是按照一定的禮儀,通過明媒正娶的。二為“拉婚”,即姑娘不是陪送來的,而是男方請人將姑娘拉來的。拉婚前,男方通過媒人與女方父母喝了定親酒,議定好了婚期,並在婚期前一天,男方請人到女方村寨,設法將姑娘引出寨外,並將姑娘強行拉走。拉婚的目的有幾種,一是怕姑娘不願出嫁;二是認為拉婚可以多子多孫;三是通過拉婚可以驅除新媳婦身上帶來的鬼。三為“偷媳婦”,即男方通過媒人向女方父母提親,但女方父母不同意,並將女兒藏起來,以防被偷去。如果男方執意要娶女方,則串通雙方的媒人,設法將姑娘偷出來,舉行婚禮,造成事實後再同女方家長議定。四為搶婚,男方將婚禮的一切準備妥當後,在不通知對方,也不管女方是否願意,就將姑娘強行搶走。搶婚的目的與拉婚有相似之處,二者都認為以這種方式可以子孫昌盛。另外一種原因是多個男子同時愛上了姑娘,“先下手為快”。景頗族的結婚儀式,獨具特色。
敬酒迎新娘:不論是以各種形式娶來的新娘,到了男方村寨後都不能直接進入男方家,而是先在媒人家落腳,住上一夜。據說,這樣是為了避免姑娘身上帶來的鬼魂帶到男方家。舉行婚禮前,有媒人指定兩名敬酒人,向新娘敬四次酒,敬完一次返回新郎家。第一次表示歡迎新娘的到來;第二次請新娘好好休息;第三次請吃好飯,第四次表示一切準備齊全,請新娘到新郎家。敬酒完畢,就為新娘梳妝打扮,之後由女方媒人執矛帶路,兩名伴娘相隨新娘左右,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新郎家。這時,新郎則帶領一夥男女青年吹笛唱歌迎接新娘的到來。之後,這對新人來到早已準備好的婚禮儀式場地,由男方媒人宣布婚禮開始,首先讓新郎新娘互敬菸酒,之後雙方為在場的所有人敬煙、敬酒。
公巴萊,即過草橋:這是景頗族婚禮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禮儀。這個習俗的由來,據說是從景頗族的先人寧貫杜娶龍王的女兒為妻,並用 “公巴草”驅除了龍女身上的腥味的傳說而來。所謂的草橋是在新郎家的門前,搭起長2—3米,寬15—20厘米的橋,並在橋的兩邊栽上大葉的“公八草”草叢。草叢中立有木樁,每個木樁代表一個鬼,如祖先鬼、婚禮鬼等等。新娘要由新郎的弟弟或者侄子引領過草橋,意在洗去新娘身上一切不好的東西,希望新娘婚後身體健康、勤勞聰慧、多子多福。舊時,景頗族人認為,如果不過草橋,不舉行儀式,不算正式結婚。
“膳丁”和“看追”儀式:舉行婚禮的第二天早上,新娘要釀製水酒,10天后新娘新郎帶上釀好的酒到女方父母家舉行“膳丁”儀式。同時帶上兩大包糯米糰表示團結,20—40個熟雞蛋表示潔白真誠,包好成雙成包的春菜表示婚禮儀式已圓滿結束,已成一家人。這些禮品都用芭蕉葉細 包紮,其扎法非常講究,表示吉祥如意,相親相愛,人丁興旺。完了“膳丁”禮後,新娘在娘家短住幾日。過後,新郎再送一此酒禮稱為“看追”,所送禮品與“膳丁”大致相同。

文化

景頗族家庭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父親是一家之長,家庭中保留著幼子繼承財產的習慣。長子、次子結婚後一般都在父母住宅附近另建新居,成立自己的小家庭,幼子則留下與父母同居,贍養父母,有女無兒的可以招贅,贅婿不改姓,子女亦從父娃。無子女的可以收養子,養子同親生子一樣有贍養父母的責任和繼承財產的權利。年老無子女的人,一起都能得到親屬的照顧。婦女除與男子共同生產勞動外,還要做繁重的家務勞動,因此,景頗族男子常說“沒有妻子就沒有飯吃,就沒有衣穿”,反映了婦女在家庭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景頗族婦女的社會地位較低,在許多政治活動和社會活動中,婦女被排除在外。因此,在景頗族男子口頭上又流傳著“彈弓不能射大鳥,婦女不語。男子如果做了婦女的份內事,就認為是不光彩,或被其他人譏笑。
景頗族的婚姻關係屬單方面姑舅表優先婚,即舅家的女兒,生下來就是姑媽家的兒媳,相反,姑媽家的女兒是絕不能嫁給舅家的兒子,這是景頗族的“血不倒流”的婚姻規則。實際上,婚姻集團是以姓氏為基礎,並不局限於家庭,這就形成了景頗族社會中所謂的“姑爺種”和“丈人種”的關係。“姑爺種”姓氏的男子可以娶“丈人種”姓氏任何一家的女兒。這種婚姻關係一放要三個姓氏才能聯結成環狀婚姻系統,實際上一姓氏可與三立個其他姓氏結成“姑爺種”或“丈人種”的關係。到了近代,婚姻關係更廣泛了,一般說來只要排除同姓(因為同是一個“阿公”、“阿祖”的後代),或認為在歷史上是兄弟或有血緣關係的姓氏之外,均可通婚。此外,在景頗族的村社頭人(山官)之間,除上述原則外,實行等級婚,即“官家”不與百姓通婚,但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舊的等級婚也逐漸被打破,代替它的卻是財產的作用。如百姓可娶官家的女兒了,但要出數倍於同等級女子的聘禮,就是說百姓中的富有者才能娶官家女兒。相反,官家娶百姓之女,聘禮減半,經濟條件差的山官,往往娶百姓女兒為妻。景頗族婦女喪夫後,只能轉嫁給亡夫家庭或家族中的男子,並且不計較輩份,如夫死可以轉嫁給亡夫的兄弟、叔伯,反過來也是一樣,侄兒可以娶嬸母,兒子可以娶父安,這往往造成多妻現象。女子在婚前社交自由,未婚女子懷孕後,可以指腹認父,私生子在社會上不受歧視。但景頗族青年男女在結婚上並不自由,一殷由父母包辦,盛行的是買賣婚姻。
解放後,隨著我國新婚姻法的貫徹實施,原來盛行的買賣婚姻、搶婚等已為自由戀愛的自主婚姻所代替。

特色

景頗族婚禮別具一格。首先是敬酒給新娘。新婚姻夫婦被接到男方村寨時不能直接進入男方家,只能先呆在媒人家。兩名敬酒人向新娘敬四次酒:第一次表示歡迎新娘到來,第二次表示請新娘好好休息,第三次表示菜飯已備好,第四次表示準備已周全,可到新郎家了。餘酒後,新娘開始梳妝打扮,老婦人則對新娘高唱“勒來”調的祝福歌。新娘在女伴們相隨下來到新郎家。婚禮的高潮是來源於神話中除去新娘一魚女魚腥味的情節的“過草橋”。在新郎家門前,為結婚儀式而臨時搭起了獨木橋。橋一般長2至3公尺,寬約15至20公分,橋兩往往有大葉草叢。新娘由新郎弟弟或侄子牽右手過草橋。走過橋登上正房樓梯才可入屋。樓梯上新增有一兩塊雕有乳狀形的樓登,這意味著新婚後早生貴子。早已在門坎處等待的婆婆,滿心歡喜地將手鐲或銀項圈戴在新娘身上,以示認同並接納了兒媳。
傍晚,新娘由幾個小姑娘相位到井邊背水,同時進行一次沐浴。浴畢,新娘動手蒸糯米飯,並用葉子包好供鬧房時用。鬧房前,寨中長者先向新娘祝福。隨即青年們開始嬉鬧。新郎新娘開始互相塞糯米飯糰。新娘往往因害羞跑進新郎父母的火塘間,這時歌手會唱起古老的《結婚歌》祝興,歌聲徹夜不息。
花草樹葉作情書
雲南省隴川縣是景頗族的主要聚居區,這裡的戀人之間聯繫不寫信,而是以物代之,十分有趣。
如男子愛上姑娘,即用樹葉包上樹根、大蒜、火柴、辣椒,再用線精巧地包紮好送給女方。樹根表“想念”;大蒜表示要姑娘考慮兩人的事;辣椒表示熾熱的愛;火柴表達男方態度的堅決;葉子代表有好多話要說。
女方收到東西後,懂得男方喜歡她。如同意,即將原物退回;如不同意則在原物上附加火炭,以示反感。如還需考慮,則加上奶漿菜。男方接到“要考慮”的信件,即摘栗樹上的兩片最嫩葉片,面對面合在一起寄給女方,表示願和女方一起生活;加上包穀、穀子、豆,表示要跟女方建立家庭。女方同意就收下,帶點菸草回贈;否則,把葉子翻過,背對著寄回,以示分道揚鑣,如雙方同意,父母反對,女方就用含羞草、刺、火藥送男方,男方約女方私奔,就用葉包好蕨菜尖送女方,女方同意,則加茅草葉送回,囑咐:小心點,悄悄地逃。
在其它地方的景頗族青年男女中,也有這樣的情書:白花樹葉代表“想念”;黃豆樹葉代表“好好的(別牽掛)!”;小黑豆樹葉代表“一心(只愛你一個)!”;竹葉代表“悄悄地(來幽會)!”;酸母葉代表“一定要來(赴約)!”。把代表一定含義的樹葉按順序放在一起,就能組成一封情意綿綿的情書。比如將上面的樹葉放到一起,就是:“我一心思念的人只有你,我們應該好好地面談。最好是悄悄地來,一定不要失約!”
這種樹葉情書一般用大芭蕉葉做信封,交給知心朋友送去。對方也會很快傳來一樣的情書。如果裡面是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樹葉,那就代表對方不願和你相好。
在這種情書中,還有更濃縮的。比如送石根哈葉子表示“我真心向你求愛,請你不要拒絕我。”;送蒲謝葉子表示“你藏在任何地方,我都會把你找出來的。”;送木克葉子表示“你我真誠相愛,白頭到老,永不變心。”;送莫那葉子表示“別人笑話我們在一起,算了吧。”。
瀟灑自如“乾脫總”
在景頗族人民中最為流行的戀愛方式是“乾脫總”,即串姑娘,乾脫總一般是在公房裡進行。男女青年進行"乾脫總”時,可以幾個男子“串”一個女子,也可以幾個女子“串”一個男子。在公房裡,他們通常是雙雙對對、各得其所地圍著火塘柔聲細語,訴說衷情,相互之間不受任何拘束。待到夜深人靜,情侶們便依儇在一起,沉浸在甜蜜的夢景之中。
新婚夫婦“乾脫總”
景頗人的結婚儀式比較複雜。結婚的那天,新娘來男方家,新婚夫婦喝過“交杯酒"後,由男方家長向新娘講述家史。隨後,新郎的母親將一隻項圈套在新娘的頸上,新娘到屋內火塘邊休息。傍晚,新娘要先洗澡,並且親自用容器從河裡盛清水、置於室內,由董薩念經後,將兩個雞蛋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如雞蛋沉入水底不動,則認為吉祥。午夜,新婚夫婦還可以約上青年男女到“公房”或村外戀愛的場所進行最後一次公開的“乾脫總”。新郎和新娘都可以同他們已往的情人進行最後一次的“戀愛”活動。次日清晨,新娘帶上新做的粑粑回娘家去釀酒,新郎得等到酒釀好後,才能接妻子回家。
新娘漫步過“草撟”
景頗族的婚禮各地大致相同,但也因居住地域不同而稍有差異,有些地方的景頗人結婚時,至今仍沿襲一種新娘漫步過“草撟”的習俗。“草撟”,景頗語叫“棒棒呵”,實際上是一個長約十尺寬約尺許的草堆。草堆旁邊放有大小不一的石塊。“草撟”系新娘過門前特意布置的。新娘駕臨之後,先由兩位盛裝的少婦迎出村寨,一左一右,小心翼翼地上前攙扶,徑直走到已布置好的“棒棒呵”面前。遇到“草撟”,兩位少婦即撒手不管,讓新娘獨自從草撟上走過。祗要走過"撟"頭,新娘就算是男家的人了,而且意味著新娘在家是一個勤勞能幹的姑娘,到了婆家也必將繼續保持勤勞能幹的本色,成為一個勤勞賢淑的好媳婦。
婚戀方式和特點是單向姑表婚,即姑家的男子可以娶舅家的女子為妻,但舅家的男子不可娶姑家的女子為妻。舅家的女兒生下來就是姑家的兒媳,但與此相反,姑家的女兒絕不能嫁給舅家的兒子,這就是景頗族所說的“血不倒流”的婚姻規則。這種單方姑表婚形成了景頗族“丈人種”和“姑爺種”的關係,即舅家永遠是“丈人種”,而姑家則永遠是“姑爺種”。另外,景頗族還嚴格遵守姨表不婚,同姓不婚的原則,如果違反了要受到嚴厲的處罰。只要不違反上述同姓不婚、姨表不婚和“血不倒流”的原則,青年男女戀愛社交是很自由的,但婚姻一般由父母包辦。

在景頗山區,寨與寨之間顯眼的山坡上,蓋有較大的茅屋,即“公房”,是專供男女青年交往和談情說愛的場所。在公房裡,大家圍坐在火塘邊,邊說笑邊對唱,以歌唱的形式來相互了解對方的情況並可表達自己的傾慕之情和真摯感情。鍾情者常常互贈筒帕和煙盒等作為定情信物。另外,他們還常以實物來互通信息,作為交流思想的情書。如小辣椒表示“自己非常思念對方,如吃多了辣椒一般心急如焚,坐立不安”,但如果是一塊火炭,則表示“自己不同意,拒絕與對方建立戀愛關係”等。類似的以物代言通信的物件很多很多,大部分以自然界的樹木、花草等的諧音或者其本身的用途來表意。
景頗族結婚,首先要請董薩占卦,選擇要娶的對象,之後請媒人提親。在歷史上,婚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為“送女子出嫁”,是按照一定的禮儀,通過明媒正娶的。二為“拉婚”,即姑娘不是陪送來的,而是男方請人將姑娘拉來的。拉婚前,男方通過媒人與女方父母喝了定親酒,議定好了婚期,並在婚期前一天,男方請人到女方村寨,設法將姑娘引出寨外,並將姑娘強行拉走。拉婚的目的有幾種,一是怕姑娘不願出嫁;二是認為拉婚可以多子多孫;三是通過拉婚可以驅除新媳婦身上帶來的鬼。三為“偷媳婦”,即男方通過媒人向女方父母提親,但女方父母不同意,並將女兒藏起來,以防被偷去。如果男方執意要娶女方,則串通雙方的媒人,設法將姑娘偷出來,舉行婚禮,造成事實後再同女方家長議定。四為搶婚,男方將婚禮的一切準備妥當後,在不通知對方,也不管女方是否願意,就將姑娘強行搶走。搶婚的目的與拉婚有相似之處,二者都認為以這種方式可以子孫昌盛。另外一種原因是多個男子同時愛上了姑娘,“先下手為快”。景頗族的結婚儀式,獨具特色。
敬酒迎新娘:不論是以各種形式娶來的新娘,到了男方村寨後都不能直接進入男方家,而是先在媒人家落腳,住上一夜。據說,這樣是為了避免姑娘身上帶來的鬼魂帶到男方家。舉行婚禮前,有媒人指定兩名敬酒人,向新娘敬四次酒,敬完一次返回新郎家。第一次表示歡迎新娘的到來;第二次請新娘好好休息;第三次請吃好飯,第四次表示一切準備齊全,請新娘到新郎家。敬酒完畢,就為新娘梳妝打扮,之後由女方媒人執矛帶路,兩名伴娘相隨新娘左右,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新郎家。這時,新郎則帶領一夥男女青年吹笛唱歌迎接新娘的到來。之後,這對新人來到早已準備好的婚禮儀式場地,由男方媒人宣布婚禮開始,首先讓新郎新娘互敬菸酒,之後雙方為在場的所有人敬煙、敬酒。
公巴萊,即過草橋:這是景頗族婚禮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禮儀。這個習俗的由來,據說是從景頗族的先人寧貫杜娶龍王的女兒為妻,並用 “公巴草”驅除了龍女身上的腥味的傳說而來。所謂的草橋是在新郎家的門前,搭起長2—3米,寬15—20厘米的橋,並在橋的兩邊栽上大葉的“公八草”草叢。草叢中立有木樁,每個木樁代表一個鬼,如祖先鬼、婚禮鬼等等。新娘要由新郎的弟弟或者侄子引領過草橋,意在洗去新娘身上一切不好的東西,希望新娘婚後身體健康、勤勞聰慧、多子多福。舊時,景頗族人認為,如果不過草橋,不舉行儀式,不算正式結婚。
“膳丁”和“看追”儀式:舉行婚禮的第二天早上,新娘要釀製水酒,10天后新娘新郎帶上釀好的酒到女方父母家舉行“膳丁”儀式。同時帶上兩大包糯米糰表示團結,20—40個熟雞蛋表示潔白真誠,包好成雙成包的春菜表示婚禮儀式已圓滿結束,已成一家人。這些禮品都用芭蕉葉細 包紮,其扎法非常講究,表示吉祥如意,相親相愛,人丁興旺。完了“膳丁”禮後,新娘在娘家短住幾日。過後,新郎再送一此酒禮稱為“看追”,所送禮品與“膳丁”大致相同。
景頗族青年男女結婚的形式有多種,各種結婚形式之間有較大的差別,每種形式都獨具特色,耐人尋味。
明媒正娶是景頗族青年男女結婚的主要形式。當青年男女深深相愛後,經過一定的禮儀,雙方商定了彩禮的數目和結婚的日期。屆時,女方請媒人、舅父和親朋好友把新娘送去成親。舉行結婚儀式時,要請歌手來演唱《結婚歌》,並按歌中演唱的習俗和程式舉行儀式。《結婚歌》是景頗族的許多關於婚姻方面的古老傳說,它概括了婚姻習俗的全部內容,也含有對新郎新娘祝賀和祝福的內容,實際上是一部口承的景頗族婚姻習俗史。
新娘進院時,要舉行過草橋儀式:在六蓬棒升草上拴六個豬頭,在一蓬棒升草上拴一隻孵蛋的母雞,由新郎牽著新娘從這個草橋上跨過去,以象徵將來家業興旺,豬有一千頭,雞有一萬隻。新娘過了草橋,要走過屋檐溝,才能上竹樓。一般情況下,給新娘上竹樓的梯子應該是新做的。進了竹樓,新娘受到寨子裡長輩們的歡迎,要舉行莊嚴、隆重的迎新娘儀式,並對新娘致以深深的祝福,使新娘感到全寨人都在歡迎她和關心她。這些過程完成後,新娘進入洞房。這時候,姑娘和小伙子開始聚集在新郎新娘身邊。他們一邊祝賀、嬉鬧,一邊喝酒吃喜糖,氣氛極為熱烈。接著,他們又唱起來:
笑得像鈴鐺一樣響的小夥伴,/切得像腳箍一樣齊的小夥伴,圍著新娘的銀項圈,圍著新娘的銀耳環,新娘像朵花,個個齊稱讚。
婚禮的高潮是請歌手來祝福新郎新娘:新郎新娘來到祭祖宗的屋子,旁邊站著男女歌手,聚集著參加婚禮的賓客,屋子裡擺著各種祭品,接著歌手一個個輪流演唱。他們用歌聲讚揚了新郎的勇敢、新娘的美麗,祝福新娘新郎早生子女、幸福美滿等。每個歌手的演唱都贏得人們的陣陣歡呼,給婚禮增加了無限的情趣和熱烈的氣氛。
當晚,親朋好友和全寨的鄉親都要來喝酒、吃飯,之後大家又唱歌又跳舞,往往要嬉鬧和歡娛到天亮。
另一類屬於自由戀愛結婚的形式,即男女青年戀愛後,在公房等處發生性關係,致使女方懷孕或生下孩子,這樣需正式結婚。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男方給岳父岳母家送一份有限的彩禮,再宴請親戚朋友,其餘一切婚禮的過程和儀式可免除。這種情況一般是由於男女感情很深,但雙方或一方的父母不同意這門婚事,這對情侶只好採用這種方式,達到正式結婚的目的。
還有一種形式是搶婚。就是小伙子邀約幾個夥伴,把新娘搶回家,再舉行婚禮。這種形式在景頗族的婚姻形態中,為數最少。
景頗族普遍流行婚後新娘不落夫家的習俗,新娘往往於婚禮結束後即回娘家生活,直到懷孕或生下了子女才到夫家長住。
在景頗族的婚姻習俗中,寡婦再嫁的比較少,而轉房則較為普遍。按照轉房習俗,弟可娶嫂,兄可娶弟媳。不只在平輩間,就是在上下輩之間也允許轉房,如叔伯可以娶侄媳婦,侄兒可娶叔伯母。但通過轉房得到的妻子不能算正室,因為她結婚時,曾和原夫祭過祖宗,跨過草橋。
景頗族的婚姻家庭,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

串姑娘

新娘漫步過草撟新娘漫步過草撟

“串姑娘”是景頗族青年自由戀愛的方式。景頗青年到了一定年齡,會利用節假日走親訪友、勞動社交等場合,溝通心靈,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過去的景頗族青年曾用物品來傳達信息,聯絡感情。小伙子愛上了某個姑娘,就用樹葉包上樹根、火柴、辣椒、大蒜送給她。樹葉表示有很多心裡話要說,樹根表示思念不已,火柴表示態度堅決,辣椒表示愛得熾熱,大蒜則希望同意。姑娘有心便將原物奉還,倘若加上火炭送還,就意味著拒絕。這種以物代言的遺風,在一些偏遠的山區至今仍然保留。
景頗族結婚的方式有偷婚、搶婚、拉婚和明媒正娶四種。“偷婚”是先瞞著父母和姑娘本人,悄悄地將姑娘的一件日用品“偷”出,請巫師董薩看卦,再由男方父母與董薩一起根據卜卦結果選吉日,請得力的人將姑娘“哄騙”至某處,利用時機搶回來,先安頓在媒人家,再與女方父母商議婚事。“搶婚”通常發生在有幾戶同時爭著討一個姑娘、女方父母不同意或姑娘本人不同意的情況下,但一般不在家內搶,因怕家堂鬼責怪,多趁女方在外勞動、走路、砍柴時,瞅準時機,由一夥人一擁而上將女子搶走,再用彩禮等各種不同方式說服姑娘及父母同意結婚。“拉婚”是在徵得女方同意的情況下,在家門外或雙方商量好的地方,走一下形式,目的是給女方面子,因為傳統觀念認為:“不拉一下或拖一下,連老母豬都會恥笑的”。明媒正娶一般由父母包辦,同時也徵得各方面的同意。四種方式中,“拉婚”是傳統婚姻方式與現代自由戀愛相結合的產物。

結婚當天,男方要將房屋內外修整一新,換新門梯,大門前的場地要鋪上新竹蓆,放上新制的小木凳。接新娘時,男方敲象腳鼓,姑娘由八個、六個或四個伴娘陪伴,並由一婦女撐著太陽圓傘,來到男方家門前的竹蓆上坐下,親友們則陪伴說笑祝賀,用唱詞讚頌婚姻的美滿,然後新娘起身給客人們遞煙和酒,表示祝賀。

景頗族有傳統的新房落成典禮,是隆重而又熱烈的喜慶聚會。進新房的這天,要選吉時先進新火,一般是白天或下午。進時由懂薩拿火把領先,男主人抬鐵三腳架、一口半大的鐵鍋、一筒米酒和一筒清水四樣東西緊隨其後,最後是老年女主人背一背簍穀子進入。在新房屋大門前由懂薩念詞:“新房落成了,新火就要升起;讓我們帶進希望、幸福之火,把那邪惡災難之火拋棄”。當晚,同村寨的人敲鑼打鼓地在主人家門外跳“進新房”舞,表示祝賀 。

盤點中國各族婚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