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

農村學校

農村學校是在20世紀80年代提倡“人民教育人民辦”的背景下興辦起來的。當時的基礎教育實行的是“鎮辦國中、村辦國小”管理體制,也因此出現了“村村都有辦學校,學校就在家門口”的局面。而今隨著城市化的趨勢和計畫生育的實施,農村小孩的密集度也越來越小了。有的農村學校甚至出現了開班無人的現象。這時候農村學校的撤併也就成了必然的趨勢。

歷史背景

(圖)《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中國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當作關係民族素質提高和國家興旺的大事,突出地提出來,動員全黨、全社會和全國各族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積極地、有步驟地予以實施。

1986年4月12日 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義務教育法的制定標誌著中國基礎教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雖只有18條,但“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從此成為法定義務。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有規定:義務教育事業,在國務院領導下,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設定國小、初級中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為盲、聾啞和弱智的兒童、少年舉辦特殊教育學校(班)。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力量,在當地人民政府統一管理下,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要求,舉辦本法規定的各類學校。城市和農村建設發展規劃必須包括相應的義務教育設施。

正是基於這樣的規定,在某種程度上,義務教育的實施, 地方各級政府扮演了責任主體的角色。

在政府倡導的“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的背景下,眾多的農村學校也就應運而生了。

整體環境:目前貧困地區的校舍和學費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原來基礎問題掩蓋下的教育品質問題開始凸現。

農村學校現狀

(圖)農村學校農村學校

一、撤點(教學點)並校
原則是方圓3公里內只有一所學校,但很多山區三公里的實際路程可能要走六七個小時,這帶來了嚴重的輟學問題。
二、代課老師問題。國家要清退代課老師。幾個地方是撤不掉的:
1. 交通特別不方便的地區
2. 少數民族地區,低年級學生,聽不懂國語,需要雙語老師同時,由於國家政策允許少數民族家庭兩胎,少數民族學齡兒童人數增加,需要更多的老師。
3. 偏僻地區,符合國家要求的老師下不去,呆不住,不安心教學
4. 代課老師工資,縣財政,學校,學生家長共同承擔,各種方式都有,和正式老師同酬不可能。
三、寄宿制學校,但寄宿制學校生活設施配套不全,營養,安全,校園暴力等問題
四、學前教育缺失。因為能收費,學校想開學前班,最便宜45/一學期,最貴130/一學期。但往往無法提供相應的教育,有的就是講一年級的內容,不管學生聽不聽,所以學生一年級要上兩遍。
五、教育品質
1. 區一級的統考,一個地區包括縣城,農村,和城裡孩子一個起跑線上競爭。
2. 國小1-6年級,及格率只有15-40%
3. 對孩子來說,課太深,從一開始上學,就不斷品嘗失敗,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強烈的厭學情緒。1,2年級還有新鮮感,4年級開始,很多課就跟不上,大部分輟學就在4年級。從村小到中心小,已經有差距。
國小入學人數:2萬人,畢業8千
中學入學人數:4千5 畢業2千
大學入學人數:11人
4. 對老師來說,課難上,特別是新課標誌後,考試有一定靈活度,這個是鄉村老師完全無法掌握的。

(圖)農村學校農村學校

六、教師培訓: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推動,創造新模式。
1. 農村老師的需要:告訴我如何上好課,怎么上課學生愛聽
2. 遠程教育案例,都是城市裡面基礎好的學生。只有手法,沒有後面的理念,老師不能套用。
3. 目前口碑最好的是中英項目,因為量大,密集,而且課程是一系列內在有聯繫的環節。但是否能推廣是個疑問。

七、課程表問題。
音體美,自然,基本沒有,被侵占,變成主課。
八、體制
1. 現有的應試教育,嚴格的管理已經到了村完小。
2. 現有制度下,容不下教學方法的探索。任何想做一點嘗試,有教育理想的老師,都沒有勇武之地,因為不能保證教學進度。半個學期之內就要顯示出效果。
3. 比如,廣西**教師的排名,最後一名教師去村小。老師不敢做任何嘗試性的工作。
4. 只有在大政策開口,社會各種力量才能進入。需要多方面的呼籲。

維持的困難

(圖)簡陽的農村學校簡陽的農村學校

生源不足

1996年到200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的全國國小生招生人數對比:

1996年:招生2524.66萬人,比上年減少7.15萬人。

1997年:招生2462.04萬人,比上年減少62.62萬人。

1998年:招生2201.38萬人,比上年減少260.66萬人。

1999年:招生2029.53萬人,比上年減少171.85萬人。

2000年:招生1946.47萬人,比上年減少83.06萬人。

2001年:招生1944.21萬人,比上年減少2.26萬人。

2002年:招生1952.80萬人,比上年增加8.59萬人。

2003年:招生1829.39萬人,比上年減少123.41萬人。

2004年:招生1747.01萬人,比上年減少82.38萬人。

2005年:招生1671.74萬人,比上年減少75.27萬人。

2006年:招生1729.36萬人,比上年增加57.61萬人。

2007年:招生1736.07萬人,比上年增加6.71萬人。

從1996年開始,國小招生人數開始下降,期間雖有增加,但總體下降趨勢明顯。

(圖)牆面斑駁的農村學校牆面斑駁的農村學校

財政問題

20世紀80年代中期確定基礎教育實行地方政府負責的體制時,財政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實行財政包乾、分灶吃飯,擴大地方政府的財力,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比例,從80年代初的40:60,變為90年代初的22:78。地方政府財力的增強為支持農村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而90年代中期開始實行分稅制的財政體制改革,改變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結構,1998年中央財政收入與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比例改變為52:48,地方政府尤其是縣鄉政府的財政收入日漸困難,而教育成本由於教師工資和教材等材料價格

(圖)農村學校 農村學校

的上升而提高,許多地區單靠縣鄉財政已經難以承擔義務教育的全部經費,貧困地區有的縣鄉全部財政收入還不夠發放教師工資,更別說學校硬體設備的完善了。

另外農村的稅費改革,也給現有的農村教育投資格局帶來了重大的衝擊。農村稅費改革將取消各種收費,改為只收一種農業稅,這對於減輕農民負擔,發展農村經濟和保證農村的社會穩定,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在稅費改革中將取消農村教育費附加和大部分教育集資,大幅度減少農村教育經費,全國農村教育費附加1996年240億方,1997年269億元,2000年151.97億元,地方教育費附加25.94億元,農村教育集資34.2億元(1999年)。在農村地區,教育費附加是補充教師工資不足部分的經費來源,而農村教育集資則是改善校舍和辦學條件的主要經費來源。由於稅費改革造成的經費缺口,只靠地方財政是難以完全填補的。僅以已經全面推行稅費改革的江蘇省為例,根據去年的調查材料看,該省2001年財政增加20億元轉移支付,用於蘇北地區稅費改革造成的缺額,

(圖)西部農村學校西部農村學校

其中10.6億元用於教育,其結果是保證了蘇北地區教師國標工資(現有教師工資構成中,大約60%左右是國家規定的工資標準,而40%左右是地方政府規定的各種補貼)按時足額發放,教師的這部分工資不再拖欠。由於蘇北地區原先地方補貼約有一半以上的教師未發,現在矛盾不太突出,但長遠來看這部分工資來源沒有落實;而蘇中地區現在國標和地方補貼都發,這次沒有省財政的轉移支付,地方財政只能支付國標工資,地方補貼並未落實,教師實際收入減少,反響強烈。據省財政廳估計如要解決地方補貼省級財政還要增加20億的轉移支付。即使這樣,農村學校的校舍設施和設備添置仍然沒有經費來源。江蘇屬於經濟發達地區,地方財力充裕,其困難尚且如此,其他地區可想而知。

師資問題

由於大城市、中心城市、縣城、鄉鎮之間以及不同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條件懸殊,一般縣城的教師比鄉鎮教師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師逐級向上流動,中西部城市的教師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動,縣城的向中心城市、鄉鎮的向縣城流動,而流出的都是骨幹教師。作為農村學校的頂樑柱,骨幹教師的大量流失勢必會讓農村學校的維持更加艱難。

撤併的選擇

(圖)撤併撤併的選擇

為了最佳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國小教育投資效益和教育質量,促進農村基礎教育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對農村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摒棄“村村辦學”的方式,對臨近的學校進行資源合併,這無疑成了農村學校的必然趨勢。
雖然農村學校撤併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學校廢棄,資源浪費,感情上難以接受;孩子上學遠,安全隱患多;親職教育負擔增加;等等。但是這些問題通過國家和人民的努力,是可以解決的。

放著撤併帶來的問題不說,這好處也是明顯的,比如可以提高農村教育質量,保證城鄉教育的起點公平;可以最佳化中國小布局;還可以最佳化師資力量,保證教育資源的有效配置;等等。

儘管壞處、好處都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想辦法揚長避短,本著解決問題的態度來看待農村學校撤併,那么農村的基礎教育事業必定能再上一個台階。

特殊使命

(圖)西部農村學校西部農村學校

農村學校跟城市學校有很大的區別。現在,農村學校擔負著特殊的使命。農村學校是農村的最重要的、主要的、有時候由於已經形成的條件還是唯一的文化策源地。它對農村的整個智力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

生產的文明程度無可比擬地提高了,在勞動中、日常生活中和人們的意識中,正在實現著列寧當時稱為民眾的電氣化教育的偉大變革。現在,不是土地的占有權,而是在土地上的操作技能,決定著農民的生活和勞動。但是,農業生產文明的迅猛增長已經大大走到農村精神生活的增長前面去了。如果我們拿城市和農村擁有書籍的情況比較一下,如果我們再思考一下,受過中等教育的人有多少留在農業生產上和有多少留在城市裡,那么這種比較的結果,顯然是城市占優勢的。

從農村中學畢業出來的青年人,有60%以上永遠離開了農村而一去不返,出身農村而在高等學校畢業的人則有90%以上成了城市居民。如果細想一下,這種現象不僅包含著某種令人擔憂的東西,而且包含著某種危險。如果農村青年中在智力發展方面最好的這部分人繼續地離開農村,那么農業生產的發展必將有一天會停滯。我們整個社會的利益要求,應當讓智力上發展的、受過教育的青年人去充實農村。沒有這些人,就既談不上農村的科技進步,也談不上農村的智力豐富的精神生活。

誰來完成這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呢?首先是學校,是農村學校。當談到農村學校工作的特點時,人們通常總認為勞動教育是個重點,據說,只要從小訓練農村青年在土地上勞動,農村學校的基本任務就算完成了。當然,我們在勞動教育方面的缺點還不少,但是我認為,這些缺點並不是產生主要毛病的原因。當農村學校和成年人的勞動集體的智力生活不能滿足青年的要求和需要的時候,農村青年是要離開或者想方設法離開農村的。

如果不提高整個農村學校,特別是農村家庭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水平,那么農村學校要改進教學,提高知識質量,就簡直是不可能的。

(圖)胡錦濤看望農村學校師生胡錦濤看望農村學校師生

在農村學校里,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創造一種學生在其中進行學習的氣氛。應當使書籍在家庭和學校里占統治的地位。總的來說,應當使農村生活的世界成為思考、書籍、閱讀、深深地尊重知識、科學和文化的王國。遺憾的是,經常會看到這樣情況:農莊莊員家裡有電視機,有機車,有收音電唱有兩機,但是卻沒有書籍或者只有很少幾本書。這一切都是因為,書籍應當在人的整個精神生活中占首要地位的思想,沒有像明亮的火把一樣從學校里放出光芒,沒有在畢業生的心靈里確立起來。

不論一個農村居民從事什麼工作──當農藝師或拖拉機手,擠奶員或養牛員,土壤改良技師和醫生,農村學校都應當在每一個學生身上培養對知識的需要。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如果我們不努力做到,使一個農村居民在少年時代就以自己是一個種糧食的、養牲畜的人而感到自豪,那么農村學校的最優秀的學生還是繼續要離開農村的。遺憾的是,把農業勞動看成一種低人一等的,不需要什麼智慧的事,這種多年形成的偏見至今仍然存在。而我們的目的,卻恰恰在於使那些最聰明的、精神豐富的、對於充實的智力生活有所準備的男女青年留在農村,到大田裡和畜牧場去工作。只有當思考和使用智慧的、帶研究性的、被一些有意義的構想所鼓舞的勞動在學校里占統治地位的時候,這件工作才能具有牢固的科學基礎。對勞動的熱愛是情感和思考相結合的產兒。但是,如果沒有思考,就永遠不會產生情感,也就沒有二者的結合,沒有它們的產兒。

對許多農村學校來說,正是在這樣一個領域裡的教育水平太低,就是應當用思考,用科學認識的光芒來照亮普通的農業勞動。只有把土地、果園、菜園當成思考的實驗室,把單調的勞動過程不是當做最終的目的,而是當做達到目的的手段,才能產生對農業勞動的熱愛。即使當一個人翻地、施肥、挖糞的時候,他也可能體驗到一種智力的歡樂──研究者和創造者的歡樂。當一個人看到,在勞動中可以使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的時候,他就能享受到這種歡樂。不管看起來多么荒謬,但這是事實:在某些農村學校里,對於揭示農業勞動的智力教育方面的工作,反而比許多城市學校里進行得更差。

(圖)超越國境侍奉團的愛心活動超越國境侍奉團的愛心活動

農村主要依賴學校,農村的文化水平有賴於農村教師的文化水平。農村學校的主要教育力量是教師,是他的精神豐富性、知識、多藝和寬闊的眼界。那種認為農村教師只要懂得田裡的農活,不怕農業勞動的艱苦和困難就可以勝任的觀念,是已經陳腐過時了。事實上,農村教師對青年有沒有吸引力,主要是看他本人有沒有一種對知識的不可熄滅的渴求精神,是不是熱烈地追求書籍、科學和文化。

農村學校里有著成千上尤的優秀人才。一位叫法爾圖什尼亞克的農村教師,他在一年十年制學校里教歷史。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村里所有的人,從白髮蒼蒼的老人到小孩子,看到他都肅然起獲,仰慕他那非常淵博的知識。他研究過有關本國和外國歷史的數千種文獻資料。雖然住在農村,他通過自學掌握了9種外語。他能閱讀莎士比亞、賽萬提斯、歌德的原文著作。對學生來說,聽他的歷史課就像過節日一樣。凡是從法爾圖什尼亞克所在的學校里畢業的學生,都能終生保持著對知識的渴求。像這樣的農村教師,能夠用認識的歡樂和一種充實的精神生活的幸福去感染別人。

教師是用知識來教育人的,這一複雜的、至今尚未研究清楚的過程的實質,就在於知識能夠使一個人在自己的眼光里變得高尚起來,樹立他的自豪感,發展他的不可熄滅的鑽研精神,教給他為合理的思想的勝利而鬥爭。

農村現在迫切需要精神豐富的、在智力上多方面發展的、能夠駕馭青年的思想的教師。像上面所說的法爾圖什尼亞克這樣的教師,畢竟是不多的。令人痛心的是,我們還有許許多多學校,在那裡還沒有點燃起探索性的智慧的火把,為青年們照亮道路,使他們體驗到認識的幸福,形成一種永遠不知滿足的求知的需要。我們還有許多農村學校,學生在那裡的學習一步也沒有跨出教科書的框框。農村需要千千萬萬個精神豐富的教師。

教育相關辭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