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即國小教育,或稱基礎教育,也叫強制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識基礎和作好初步生活準備的教育。通常指一個國家學制中的第一個階段的教育,對象一般為6~12歲兒童。這種教育對提高國家民族文化水平極為重要,因此各國在其經濟文化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都把它定為實施義務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標。

沿革

在中國,實施初等教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代。從那時起,各代官辦和私立的國小、書館、社學和蒙館等都屬於初等教育機構。1904年 1月13日清政府頒發《奏定學堂章程》,中國開始建立近代初等教育制度。先設初等國小堂,收7歲以上兒童入學,修業年限5年。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改初等國小堂為初等國小校,後又改稱國民學校。學制迭有變更,先定國民學校修業年限為4年, 高等國小為3年, 後改為“4·2制”(初小4年,高小2年),這一學制實施最久。

在國外,從古希臘的弦琴學校,羅馬的初等學校,歐洲中世紀的教區學校、城市學校、拉丁學校,到近代各國所設的國小、初等學校、基礎學校、國民學校等等,都屬於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各國初等教育年限大多是 4 ~6年,個別的為3年或4年(蘇聯、民主德國等)、7年(泰國等)或 8年(美國的部分州等)。英國等個別國家還把幼兒教育年限包括在初等教育內。

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初等教育事業很不發達, 文盲眾多, 文化落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規定,初等教育包括兒童和青年、成人兩種。對兒童實施初等教育的國小,給兒童以全面的基礎教育;對青年和成人實施初等教育的工農速成初等學校、業餘國小、識字學校等,給受教育者施以相當於國小程度的教育。人民政府從國家的實際情況出發,採取多種形式辦學方針,改革和發展教育事業,使初等教育有了很大發展。據統計,1981年全日制國小校數已從1949年的 34.68萬所增加到88.05萬所;國小生數從2439.1萬人增為13972萬人,共為國家培養 3億多有文化的勞動後備力量。此外,培養了幾千萬業餘國小畢業生,掃除文盲1.37億人,使農村青壯年文盲比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80%以上下降為30%,職工文盲比例從60~70%下降為8%。學齡兒童入學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20%左右提高到93%左右。

初等教育初等教育

在中國,初等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中國國小現行學制一般5年,部分大中城市的國小在試行6年制。國小的任務是為國家培養新生後代,為他們以後接受中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曾前後於1952、1955、1963年頒發過國小教學計畫,對課程設定、教學要求、教學時間安排及實施步驟等作了規定。1978年教育部又一次修訂了《全日制國小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其中對國小生的培養目標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使學生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等品德;擁護社會主義,擁護共產黨;使學生具有初步的閱讀、寫作和計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自然常識和社會常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正常的發展,具有健康的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為有效地順利實現這個目標,教育部於1981年頒發了新的國小教學計畫,規定全學年教學42周,寒暑假10周,農村國小可利用部分假期放農忙假。該計畫規定,全國國小一般設思想品德、語文、數學、自然、歷史、地理、體育、音樂、美術、勞動等10門課程,有條件的國小在四、五年級設外語課。國小每周教學時間為24~27課時,另加課外活動,每周在校活動總時間為31~34課時。1981年9月,教育部正式頒布《國小生守則》,要求全國國小立即執行。在中國,為儘快提高國小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總結和積累辦好國小教育的經驗,以帶動一般學校,於1962年開始試辦重點國小。1978年1月,教育部再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實辦好重點中、國小。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於普及國小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指出,要正確處理普及與提高的關係。各地應當首先集中力量辦好一批重點學校,創造經驗,典型示範;並應切實辦好農村的中心國小,使之成為農村學校的骨幹,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發展趨勢

初等教育初等教育

世界各國初等教育發展趨勢主要是:①日益注重加強基礎知識的傳授,提高學生的基礎學力。②適應兒童生理早熟現象,提早兒童入學年齡。如不少國家已把幼兒教育的高班納入初等教育範圍或已準許 5歲兒童提前入學。另外,還為兒童末期到青年初期之間的3~4年的教育建立新型中間學校。③逐步縮小班級編制,增加教師定額,對教師學歷水平的要求日趨提高。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日趨靈活多樣,既重視統一教學要求,也注意個別施教;特殊教育事業也日益引起重視。

學制課程

初等教育初等教育

根據中國政府頒布的《義務教育法》有關規定,全國各地必須普及

初等教育。凡年滿六歲的兒童必須接受在校的教育。初等教育的學制為六年,一般為全日制普通國小。開設的課程有:思想品德、語文、數學、自然、歷史、地理、圖畫、音樂、體育等。

2002年,全國共有幼稚園11.18萬所,在園幼兒(包括學前班)2036.02萬人,幼稚園園長和教師共65.93萬人。全國共有國小45.69萬所,在校生12156.71萬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8.58%,其中女童入學率98.53%。

專業介紹

初等教育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專業以培養中國小急需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教師為主,以培養幼兒教師及婦聯、公安、武警、醫院等部門的心理諮詢與治療人員和社會上的心理諮詢師為輔。而且現在初等教育在大學是一門專業,而針對文理科又有不同的教學目標。

文科: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有所長,具備國小教育專業知識,勝任國小教育教學工作,具有現代教育觀念,能適應21世紀教育教學改革,能獨立進行教學、科研的國小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求學生具有紮實、寬厚的文化科學知識;具有較為紮實、系統的學科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為系統的國小教育理論知識。

主要課程:國小生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現代漢語、寫作、自然科學基礎、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科學技術史、教育原理、教學論與德育論、國小教育科研統計、國小語文教材教法、國小數學教材教法、教師口語與書法、現代教育技術、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文藝理論、兒童文學等。

理科: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有所長,具備國小教育專業知識,勝任國小教育教學工作,具有現代教育觀念,能適應21世紀教育教學改革,能獨立進行教學、科研的國小數學教育工作者。要求學生具有紮實、寬厚的文化科學知識;具有較為紮實、系統的學科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為系統的國小教育理論知識。

主要課程:國小生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現代漢語、寫作、自然科學基礎、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科學技術史、教育原理、教學論與德育論、國小教育科研統計、國小語文教材教法、國小數學教材教法、教師口語與書法、現代教育技術、高等數學、機率與統計、初等數論、大學物理、數學教學論等。

開設的課程主要有: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諮詢心理學,中小 學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心理諮詢、醫學心理學,以 及普通教育學,教育管理學,學前教育學、班主任工作、親職教育學和鋼琴、音樂、美術等。

初等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專業開設的專業必修課程: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電腦程式設計,信息技術課程教法,圖像處理,動畫設計與製作,課件設計與製作,網頁設計與製作,計算機軟硬體維護,現代遠程教育,攝影技術,數字攝錄技術,數字視頻與非線性編輯,計算機網路技術等課程。

教育相關辭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