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豐鎮

辛豐鎮

辛豐鎮,古稱新豐鎮,是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鎮,是著名化學家戴安邦、愛國民主人士冷遹先生的故鄉。地處鎮江市東南部,北依沿江高等級公路,南靠丹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臨鎮江大港港口,西接丹徒新城,總面積76.2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戶籍人口4.83萬,常住人口6.1萬。京杭大運河貫穿全鎮,岸線資源十分豐富,312國道、241省道、沿江高等級公路、京滬鐵路以及正在建設中的京滬高速鐵路、滬寧城際輕軌、鎮江經十二路在境內交織成十分便捷的水陸交通網路,距南京祿口機場90公里,上海虹橋機場220公里,常州機場50公里,距大港港口15公里。即將建設的城際輕軌在辛豐設有站台,建成後到上海只需45分鐘。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辛豐鎮辛豐鎮
辛豐歷史悠久,新石器時期就有人群在此開拓生息,春秋吳越時為朱方的一個村落,原名新豐,秦時屬丹徒縣。秦開鑿“徒陽運河”(即大運河江南段前身,是秦漢時期丹徒至太湖地區漕運重要水道,新豐處於河畔,因水運便利而設集市。秦末漢初,此方戰亂,大批商紳顯貴開始遷徙而來。春秋韓國趙候辛翼定居此地後,即“置四千畝茅屋數椽”,可見當時新豐的農業經濟已具備相當規模。東晉大興四年(321年)建成新豐塘(湖),“溉田八百餘頃,每年豐稔”,“葛洪為其頃”。從此新豐地區人口大增,商人和手工業者紛紛來此開店設坊。南北朝時,此地用湖水配製的酒,備受稱讚,梁元帝蕭繹賦詩讚揚:“試酌新豐酒,遙勸陽台人”。隋代,大運河南北貫通,這裡成為農副產品集散地。唐時新豐稱市,貿易遍及大江南北,尤以新豐酒馳名。李白到了江南,留下“南國新豐酒,東山小妓歌”的名句。宋時,新郵豐設鎮,置郵務、驛站。清設船場修行船隻,新豐鎮、靳家墳2處置有船篷木樓。清光緒三年(1877年)設辛豐鄉,駐新豐鎮。民國18年(1929年),設鎮江縣第四自治區,駐新豐鎮。1949年4月23日,丹徒縣人民政府設於辛豐,辛豐區人民政府(駐諫壁鎮)和縣轄辛豐人民政府同時成立,新豐從此改稱辛豐。

經濟發展

辛豐鎮辛豐鎮
辛豐是鎮江市經濟發展“十強鎮”之一,丹徒區五大經濟板塊之一。擁有較好的產業基礎,以軸承、紡織、電子、筆刷為主導產品,並配以新興特色旅遊產業,凸現極強的產業優勢。全鎮有工業企業970家,其中有軸承及配套企業100餘家,年生產各類軸承5億多套,年銷售30多億元,主要生產高精尖軸承、超薄不鏽鋼軸承、陶瓷軸承等產品;具有8.5萬錠生產能力的浙江維科紡織已建成投產,還將著力引進一批高端紡織項目,促進產業集聚,打造高科技紡織基地;筆刷、電子等傳統產品,歷史悠久,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許多電子產品具有較強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並與國際多家知名公司配套;以龍山豪苑生態居住區、占地約1000畝的龍山龍恩木屋旅遊度假村冷遹故居等為景點的新興旅遊業方興未艾。鎮域內各項基礎設施完善,有110KV變電站2座,與鎮江京西水廠併網實現區域供水、西氣東輸天然氣管道在境內穿過,天然氣泵站正在建設之中。中學、國小、幼稚園均為江蘇省現代化工程示範點,為區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辛豐鎮的工業經濟發達,現有工業企業970多家.形成了軸承、筆刷、紡織、電子四大支柱產業.2008年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28億元,同比增長19%,完成定報工業產值25.93億元,同比增長43.7%,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7451.2萬元,占年度計畫的50.6%,順利實現“雙過半”。年初確定的25個重點項目,已有21個項目開工,開工率達84%,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14億元,實到外資418.6萬美元。

辛豐鎮辛豐鎮
辛豐鎮土壤肥沃,河渠密集。全年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5.4度,年降雨量1071.6MM適合果樹種植及水產養殖,已建成了現代農業科技師範園,特色果林基地,特種水產養殖基地。辛豐鎮加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形成了特種水產品、優質大米、草製品無籽西瓜、珍禽珍畜(野雞)、茶葉等六大支柱農業產品。尤其是榮炳優質大米,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茅峰牌大米,並列為省農業重點開發項目,同時,2000畝無公害大米基地正在建設之中。

辛豐,現在已制定出一套科學、可持續的產業發展規劃,將進一步培植軸承工業區、紡織工業區、民營工業區、倉儲物流區、農業觀光園和現代服務業區。重點發展機械、紡織輕工、電子、高效生態農業、服務業,充分依託北側京口科技工業園、西側丹徒新城科技、產業優勢,形成產業集聚規模效應,創造新的產業亮點和特色,構築最具魅力的新興城鎮。

歷史名人

辛豐鎮辛豐鎮
辛翼(?一前202年),字大鵬,灌陽人(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鄰接湖南省),少時,任韓國郎中。秦起兵破韓時,“天下皆亂,唯公獨守堅越,韓相皆城立為趙侯”,辛統率韓軍御秦。秦兵多將勇,抵擋不住,遂泛海而南人閩。辛在閩“以家財求客,為韓報仇於秦”,然抗秦將士難求,曉夜與家僮陳奎謀劃。輾轉十六載,陳奎背叛,公追至毗陵(今鎮江、常州一帶),未捷,又以千金懸賞,於句容將其殺之。辛病於毗陵,邑人贈紫虛君丹藥,痊癒後聞秦已破,遂定居辛豐。時值此時災荒,“飢人互相食啖”,辛翼“傾帑藏,救饑民”,漢興天下稍定,他就在此“置田千畝,茅屋數椽”,潛心農桑,安度晚年。漢安五年(前202年),公無疾而終,卜葬辛塘之南(現辛豐河西北街,1958年大運河拓寬該墓壓埋)。“隋立祠於南崗之東,唐中興時,土人以君之事告於朱方守臣”,請予表彰,“至宋真宗方封王號”。“宋紹興七年(1137年),敕立辛王廟於新豐鎮”
辛豐鎮辛豐鎮
王文治(1730年~1802年),字禹卿,號夢樓,辛豐鎮東石村人。幼時異常聰慧,9歲能文,12歲詩書已為鄉里所重,“自少以書法稱天下”。24歲拔貢赴京,得姚鼐等人的重視與引薦,漸與京都名士結為友好。“唱和無虛,自公卿皆延禮之”。27歲應翰林侍讀全奎之邀,從他前往琉球考察,途中遇颶風翻船,幸被救起,在琉球交結了一班異國朋友,偕游列島。他的書法遂在琉球流傳,琉球人“亦傳寶其翰墨”。後來他又把這一時期的詩文結集為《海天游草》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殿試中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又獲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二十八年翰詹大考第一,擢翰林院侍讀,棄國史館編修。乾隆二十九年初夏,放任雲南省臨安府知府。乾隆三十三年秋,罷官歸里。他回到故鄉後,即在鎮江東門夢溪旁賃屋而居,因而改號夢樓,此後30多年除出遊外,主要就生活在這裡。他曾遠遊關中、洛陽杭州等地,一度曾掌杭州西湖崇文書院,所到之處,都以名師禮尊之。後朝庭欲復他官職,他不出。繼而在乾隆南巡鎮江時,見到他書的碑文,稱讚不已,欲召他復職,他因厭於吏事,堅不肯出。他不願做官,安貧樂道,悉心詩書樂律。

文化底蘊

辛豐鎮辛豐鎮
辛豐人文薈萃、人才輩出。清代文學藝術家、乾隆探花王文治“自少以書法稱天下”,任雲南臨安知府興學育才,辭官後一度主持杭州西湖崇文書院,潛心研究詩書樂律、著書立說,有國士之稱。清末民初著名歷史學家陳慶年,不思功名悉心治學,先後在江蘇兩湖書院講學近40年,曾任湖北譯書局總纂,主持南京江楚編譯局江南圖書館工作,發表了數十部歷史著作,並以翔實的史料挫敗日本公使搶占我東沙諸島的圖謀,捍衛了祖國疆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批新時代的英才,在祖國各地更有建樹,有的成為專家、學者、教授等高級研究人員,著名化學家戴安邦教授是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是中國配位化學的奠基人。各行各業中還湧現出許多能工巧匠,技藝精湛獨步一時的鐘表技師李正琦,早在40年代在上海就能手工製作進口手錶部件,改換長三針。解放後在上海手錶廠參與研製國產手錶,造成第一塊名牌—上海表。退休回鄉後,他帶徒傳藝,協助村里開辦鐘錶元件廠,壯大了集體經濟。他們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所作的重大貢獻,永遠激勵著後人。

特色產業

辛豐以“軸承之鎮”享譽中外,軸承產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基礎。現有軸承研究所一個、軸承企業近100家。其中,投資超億元企業五家。主要產品有“O”類深溝球軸承、汽車軸承、不鏽鋼軸承等。辛豐軸承發展將以軸承工業園為依託,重點圍繞高精尖軸承,積極開發超薄不鏽鋼軸承、陶瓷軸承、專用軸承、非標軸承等新產品,擴大規模,提成層次,實現專業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環境建設

辛豐鎮辛豐鎮
辛豐作為鎮江市“十強鎮”,始終堅持高點定位,不斷提升標桿,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突出“四個更優”,打造富民小康。突出規劃先導,讓發展空間更大。辛豐鎮在發展中進一步強化規劃引導,在鎮域總體規劃修編的基礎上,按照項目帶動、錯位發展的要求,合理布局五個區:以經十二路、沿江高等級公路、鎮江駕培中心為中心的服務業區;以江蘇錢潮軸承、241省道為核心的規模工業區;以龍恩木屋、龍山豪苑為依託的旅遊、休閒、觀光區;以運河岸線資源為依託的倉儲物流區;五是以中心村5000畝優質稻米基地為基礎的高效農業區。協調一、二、三產業經濟比重,構築新的經濟成長板塊。突出環境為先,讓城鄉面貌更美。重點抓好投資2000萬元的污水泵站管網項目、投資1400萬元的辛黃二線、自來水管網延伸工程、國土所大樓街心花園等重點工程建設,投資100萬元實施集鎮主幹道維修,全面實現道路美化、綠化和亮化。完善垃圾處置長效機制,積極實施農村改廁。認真搞好鎮域環境保護規劃,抓好太湖流域水環境監測,嚴格控制企業污染,發展循環型經濟。
辛豐鎮辛豐鎮
突出富民為本,讓和諧局面更優。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統籌發展,突出以人為本,努力構建和諧辛豐。一是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在重點抓好辛豐辛橋龍山等新農村示範點建設的同時,將新農村建設的觸角拓展到經濟條件較好的村,形成一批具有輻射效應的特色村;二是全力推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建立健全以醫保、養保、低保為主體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大力推進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工作;三是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和“創三優”機關活動,實現居民信息化普及程度、社會保障覆蓋面、人民民眾的滿意率等指標新提升。突出強基工程,讓富民幹部更強。強化幹部責任意識,以責任感和事業心催生壓力、激發動力,提高效率,圍繞最佳化服務,狠抓機關作風,開展述職述廉,狠抓管理、嚴格考核,規範工作行為,讓基層幹部成為“全面達小康、實現新提升”的組織者和推動者。以“富民黨建”、“雙富雙強”為切入點,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反腐倡廉機制,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民心、推進發展、富裕百姓本領。

勞動力轉移

辛豐鎮辛豐鎮
一是建立黨政聯席會匯報制度。定期聽取勞動力轉移情況工作的匯報,協調勞動力轉移的具體工作。二是建立勞動力供需信息發布會制度。對勞動力基本情況、求職願望、就業走向等每月進行發布。三是建立定期勞務供需見面會制度。每年至少舉辦一場勞動力轉移供需見面會,促成勞務供需雙方有效對接。四是建立完善培訓制度。協同相關部門開展崗前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五是建立幫扶制度。及時解決勞務輸出中出現的糾紛和問題,切實維護務工人員合法權益;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轉移就業後農村勞動力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障制度,促進勞動力有序轉移。1-4月份,全鎮已轉移勞動力420名,舉辦培訓班2期108人,幫助解決勞務糾紛26例。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http://www.zj-xinfeng.gov.cn/ldzc.htm
http://www.zjny.gov.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4017
http://www.dtinvest.com/xinfen/10.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