軀體性精神病

軀體性精神病軀體性精神病
內分泌,代謝及各種臟器疾病導致的精神障礙,稱為軀體性精神病。在內臟器官、內分泌、代謝、營養、血液、膠原病和感染以及其他內科疾病的整個病程中所表現的精神障礙。是在原發軀體疾病的基礎上產生以急性精神障礙表現為多見。是原發的軀體疾病的全部症狀中一個組成部分。

病因

1.生物學因素,如遺傳因素、性格特徵、神經系統機能狀態和性別、年齡等因素的影響。

2.心理一社會環境因素,如家庭、經濟、工作、社會、環境等因素的作用。

軀體性精神病軀體性精神病
(二)發病機理:心腦缺氧、腦血流量改變、電解質平衡失調、中間代謝產物的積蓄、微生物毒素、神經遞質改變、高熱、維生素缺乏。罹患慢性疾病如心臟病、腦血管病、糖尿病、癌症與阿爾茲海默氏症的病人,得抑鬱症的幾率較高,而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腫瘤等,會導致焦慮症。反之,精神疾患也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前兆,如胰腺癌、腦瘤、帕金森氏症、阿爾茲海默氏症等。

病症症狀

常會表現出抑鬱或焦慮的症狀,症狀會時輕時重,有時兩種症狀還會交替出現。抑鬱症是以持續的情緒低落,悲傷、失望、興趣下降、無樂趣為主要特徵,常伴隨心煩意亂、緊張不安,體重下降、周身不適等軀體症狀。嚴重抑鬱症患者會自責、絕望、出現自殺念頭。而焦慮障礙包括廣泛性焦慮症、驚恐發作、社交焦慮(恐怖)症、廣場恐怖症、強迫症、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常表現為緊張、煩惱、易怒、恐懼不安,以及一些自主神經症狀如頭暈、胸悶、心悸、呼吸急促、疼痛、出汗、潮紅,口乾等。二者都會有失眠早醒、記憶力和注意力減退,沒有食慾、腸胃功能紊亂等,嚴重者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影響人際關係和家庭關係。

預防

軀體性精神病軀體性精神病
精神症狀是以大腦為物質基礎的,所以,重視整體的健康狀況,廣泛地開展預防,對軀體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有一定的意義。
(1)增強體質。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免疫力,以減少急慢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礙及軀體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的發生。
(2)加強營養。要注意營養素的全面攝入,不偏食挑食,特別要注意蛋白質及維生素的合理補充。
(3)加強慢性病的治療。對於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病要採用綜合治療的方法,普及用藥知識,注意藥物副作用及毒性反應。
(4)注意勞動保護。要注意防範汞、鉛、苯、錳、一氧化碳(煤氣)以及某些農藥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所致精神障礙。不吸菸不酗酒,防止交通事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