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高壓

顱內高壓

顱內壓,疾病,是指顱腔內容物對顱腔壁產生的壓力,是由液體靜力壓和血管動壓兩因素組成。由於顱腔總容積相對固定,顱內壓保待相對穩定。正常人平臥位顱內壓約為 l.33kPa(10mmHg)。當腦組織腫脹、顱內占位性病變或腦脊液分泌過多、吸收障礙、循環受阻或腦血流灌注過多導致顱內壓持續保待在2.0kPa(l5mmHg)以上時稱顱內高壓(inreacranial hypertension)。一般以藥物進行治療,並需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

基本信息

病因

1.腦組織體積增加,最常見原因為腦水腫,
(l)血管源性腦水腫,腦外傷、顱內血腫、顱腦手術後和腦膜血管意外等。
(2)細胞中毒性腦水腫,腦缺血、缺氧,毒血症。
(3)混合性腦水腫。
2.顱內血容量增加,二氧化碳蓄積,丘腦下部或腦幹部位手術刺激血管運動中樞。
3.腦脊液量增加,腦脊液吸收障礙和(或)腦脊液分泌過多。
4.顱內占位性病變,顱內腫瘤、膿腫等,病變本身占有一定體積,同時病變周圍腦水腫或阻塞腦背液循環通路,可致梗阻性腦積水。

臨床表現

1.頭痛,是顱內高壓最常見的症狀,顱內壓愈高,頭痛愈明顯,多為瀰漫性鈍痛。疼痛好發於晨起時,常呈待續性或陣發性加重。任何引起顱內壓增高的因素如咳嗽、排便等均可使疼痛加劇。嘔吐或過度換氣可使頭痛減輕。急性顱內壓增高頭痛劇烈,坐立不安,往往伴有噴射性嘔吐。
2.嘔吐,一般與飲食無關,嘔吐前有或無噁心,常呈噴射性,且多伴有劇烈頭痛、頭昏,頭痛劇烈時嘔吐症狀也較重。
3.視力障礙,表現為一過性黑朦,逐漸發展為視力減退甚至失明。眼底檢查可見視乳頭水腫,靜脈擴張、出血。壓迫時可表現復視,急性顱內高壓可無視乳頭水腫表現.
4.意識障礙,煩躁、淡漠、遲鈍、嗜睡,甚至昏迷。
5.癲癇或肢體強直性發作
6.生命體徵變化,血壓升高,脈搏慢而洪大,呼吸慢而深即庫欣(Cushing)三主征。嚴重顱內壓升高者脈搏可在每分鐘50次以下,呼吸每分鐘l0次左右,收縮壓可達24kPa(l80mmHg)以止,此為腦疝的先兆徵象
7.腦疝的表現,顱內壓升高到一定程度,部分腦組織發生移位,擠入硬腦膜的裂隙或枕骨大孔壓迫附近的神經、血管和腦幹,產生一系列症狀和體徵。常見腦疝有兩種.
(1)小腦幕切跡疝(顳葉溝回疝),同側動眼神經麻痹,表現為眼瞼下垂,瞳孔擴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生命體徵變化,對側肢體癱瘓和出現病理反射
(2)枕骨大孔疝(小腦扁桃體疝),後頸部及枕部疼痛,頸肌強直,強迫頭位嗜睡,意識障礙,大、小使失禁甚至深昏迷,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呼吸深慢或突然停止。

緊急處理

一般性處理

1.臥床休息.頭部抬高l5~30度,保持呼吸道通暢。控制輸液量,輸液總量為24h尿量(>600~800ml)+500ml,以輸平衡液輔以膠體液為主,可輸少量5%葡萄糖液.
2.過度通氣:其療效取決於腦血管對二氧化碳的敏感性。當腦血管麻痹時,過度通氣對治療顱內高壓往往難以奏效。
3.脫水治療:
(l)20%甘露醇1~2ml/kg,靜脈快速滴注,每天3~4次。
(2)速尿20~40mg靜脈注射,每天1~2次。
(3)30%尿素轉化糖或尿素山梨醇200ml靜脈滴注,每天2~4次。
(4)20%白蛋白20~40ml靜脈滴注。
(5)濃縮2倍血漿l00~200ml靜脈滴注。
4.激素套用:
(l)地塞米松5~l0mg靜脈或肌肉注射,每天2~3次。
(2)氫化可的松l00mg靜脈注射,每天1~2次。
(3)強的松5~l0mg口服,每天1~3次.
5.其他治療.包括巴比妥類藥物,抗生素治療以及冬眠療法等。

後續處理

1.病因治療:及時清除顱內血腫或腦脊液分流術,腫瘤、膿腫切除術等。
2.密切臨測生命體徵變化

輔助檢查

(1)腰穿測壓,在L2~3間隙穿刺測壓,若壓力>I.8kPa(l3.5mmHg或l80cmH2O)即可確診。疑有腦疝形成者,不宜做腰穿。
(2)顱內壓監測.較腰穿測壓準確,可動態了解顱內壓變化。
a.輕度升高.壓力為2.0~2.7kP.(15~20mmHg)。
b.中度升高,2.8~5.3kP(21~40mmHg)。
c.重度升高,>5.3kP(40mmHg)。
(3)腦血管造影、CT和磁共振等可間接診斷顱內高壓。

治療

顱內高壓症的治療取決於病因、顱內高壓的程度和持續時間,顱內高壓的程度與顱內病變的部位和範圍密切相關。因此,應儘快弄清病因,從根本上解決顱內高壓問題。

治療目標

應將顱內壓至少控制在250~300mmH2O以下;通過維持適宜的平均動脈壓使腦灌注壓達到60mmHg以上,保證腦部的正常功能活動;避免一切能夠加重或促發顱內高壓的不利因素

一般措施

任何原因造成急性顱內高壓症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當立即收入ICU積極搶救治療。及時、適量的給予脫水治療,有效的降低顱內壓,使患者平穩渡過急性期,是急性顱內高壓症搶救成功的關鍵。
急性顱內高壓症的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抬高床頭位置可降低腦靜脈壓和腦血容量,這是降低顱壓的簡單方法。理想的頭位角度應依據患者顱內壓監測的個體反應而定,頭抬高15~30°是比較安全的,可使顱內壓持續降低。保持顱內靜脈回流通暢,應避免頭部過高或頸部衣帶過緊、頭部位置不正和患者躁動不安現象,以防顱內壓增高。保持環境安靜、舒適,生命體徵不穩者,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嘔吐時將患者的頭頸保持側位,以防誤吸;保持氣道通暢,防止氣道阻塞、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並保證血氧飽和度實時監測,及時吸氧。呼吸停止的患者除立刻進行人工呼吸,應迅速進行經口氣管插管,氣管內加壓吸氧,並同時給予脫水劑,還需使用呼吸興奮劑。心跳、呼吸同時停止者除立即進行氣管加壓吸氧,心室內注射鹽酸腎上腺素外,應立即行心外按壓。每日進液量不宜過多,一般控制在2000ml左右,靜脈補液宜用5%葡萄糖液和0.45%氯化鈉混合的低鈉糖鹽水,每日補鈉量控制在5.6g為宜,注意監測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正確處理稀釋性低鈉綜合徵。合併應激性高血糖時可引起非酮性高滲性高血糖性腦病。
嚴重的高血壓、低鈉血症、貧血和癲癇發作都能引起顱內壓增高,應給予相應的處理。

其他情況

不是所有的顱內高壓都能表現出來,例如TBI患者伴有昏迷時並不能表現出頭痛、噁心和嘔吐,一些急性顱內高壓症患者的視神經乳頭並無水腫,單純根據臨床表現很難準確判斷,因此,顱內壓監測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顱內壓監測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經側腦室置管監測顱內壓和經硬膜感測測量顱內壓方法,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對重度腦損傷患者應考慮顱內壓監護,以動態觀察顱內壓變化,根據後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並監測治療效果。顱內壓監護需要較多的人力和物力,即使在有條件的醫院,也應嚴格選擇病例,適時適度的採用這一監測技術

常規護理

1.按神經外科一般護理常規
2.病人應該保持安靜,絕對臥床休息,抬高床頭15~30度。
3.嘔吐者頭偏向一側,以防窒息,並觀察記錄其次數,內容物的顏色與量。
4.注意觀察生命體徵,神志,瞳孔及肢體運動改變,如發現頭痛劇烈,嘔吐頻繁,血壓升高,脈搏減慢,呼吸深慢,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遲鈍,甚至意識不清,表示腦疝形成,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5.搬運及翻身時,動作要輕柔,防止頸部過屈,過伸及受壓.坐起或大小便時切勿用力過猛,以免顱內壓增高及腦疝形成。
6.凡有急性腦水腫,需要限制液體攝入量,成人每日入水量一般在2000ML以內,靜脈補液速度不宜過快,20-30滴/分。
7.高熱,尿崩,嘔吐頻繁及使用利尿脫水劑,激素藥,應注意電解質平衡,按醫囑記錄出入水量
8.凡安放腦室引流管,形顱內壓監護者,注意引流是否同暢,並按醫囑觀察記錄顱內變化,發現引流不通暢或顱內壓急驟升高25-30MMHG.以上要及時通知醫生。
9.保持大便通暢,3天未排大便者,根據醫囑予輕瀉劑,或低壓灌腸,禁用高壓及大量液體灌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