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村

趙林村

趙林村,地名,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謝崗鎮,下轄7個村民小組,常住居民1600多人。在未通自來水之前,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口水井,飲用的是地下水。隨著村里工業的發展,地下水受到一定的污染,村民的身體健康也受到影響。趙林村展開了戶戶通水工程,由市、鎮、村和村民四級分擔,最終實現戶戶通水。

基本信息

廣東省東莞市謝崗鎮趙林村

趙林村位於謝崗鎮中心以西3公里處,在趙林村委轄區中心,劃為新圍、舊圍之分。住房一半是磚,木瓦結構(現少有人居住),另一半是磚,水泥樓房,設有市場、幼稚園、商店、醫療站、老年人活動中心。
趙林村村委會位於莞城東面48公里處,屬謝崗鎮,距鎮中心以西3公里處,周邊近鄰為:東至謝崗村,南至樟木頭,西至稔子園村,北至惠陽市,總面積是6.5平方公里,一個自然村,管轄7個村民小組,農業戶368戶,本籍人口1650人,農業用地面積3000畝,建有趙林工業城,燕東工業城,金川工業園等三個工業園區,兩個居民住宅小區,擁有大小企業45家,設有派出所、幼稚園、綜合市場、康湖集團投資興建花園杏花村。京九鐵路在村以南由西向東而過,謝常公路在趙林工業城中心橫跨而過,直通莞惠公路,銜接金川大道,交通四通八達。1996年6月,撤管理區建為趙林村民委員會至今。

雲南省紅河彌勒縣竹園鎮趙林村

村情概況

村莊全貌
趙林村委會隸屬彌勒縣竹園鎮,地處竹園鎮南邊,距竹園鎮政府所在地2.00公里,到集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彌勒縣39公里。東鄰者甸村委會,南鄰土橋村委會,西鄰那庵村委會,北鄰竹園村委會。轄潞灑、板橋、新房、趙林、寨尾、獨家、學田、南山、竹新、漢思10個自然村。現有農戶1832戶,有農業人口6974人,勞動力433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475人。
全村國土面積8.1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60.00米,年平均氣溫18.30℃,年降水量985.00毫米,適合種植甘蔗、糧食、蔬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881.77畝,人均耕地0.7畝。全村經濟總收入22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16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人文地理

趙林村委會位於竹園鎮南部,距竹園街2公里,東與者甸村委會接壤,南與土橋村委會為鄰,西與那庵村委會隔甸溪河相望,北接竹園村委會。海拔1144米至1196米之間,平均海拔1160米,屬亞熱帶氣候,最高氣溫38.7℃,最低氣溫4.2℃,年平均氣溫18.3℃,年平均日照時間2520小時,無霜期290天,年平均降雨量985毫米,相對濕度74%。轄區國土面積8.16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4881.77畝,其中:水田3975.27畝,旱地906.5畝,人均耕地0.7畝。轄10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832戶,總人口6974人,有漢、傣等2個主要民族。
趙林村委會地處東溝,新溝、甸溪河三大河系的中段,水利資源豐富,是發展竹子、蓮藕、淡水養殖的好基地,老昆河公路橫穿趙林,交通雨具十分便利,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村村實現了五通。趙林村委會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反季節蔬菜,科學養殖,萬畝蓮藕基地建設,水稻引種栽培等。種養多元化、立體化、規模化正在形成,具有較好較廣的發展前景。

農村經濟

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223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96萬元,畜牧業收入663萬元,漁業收入11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651.2萬元,其他收入1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1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58人,在省內務工1643人,到省外務工215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881.77畝(其中:水田3,975.27畝,旱地906.50畝),人均耕地0.70畝,主要種植甘蔗、糧食、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2616.23畝;水面面積142.00畝,其中養殖面積142.00畝;草地3,000.00畝;其他面積1,600.00畝。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638.00平方米,擁有教師29人。距離彌勒二中2.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94人,其中:小學生700人,中學生294人。
全村有文娛、科教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發展重點

一、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1、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尚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
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休閒、娛樂公共設施缺乏,人居環境還有待改善;
3、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4、需完善和改造農田澆灌溝道,田間溝路較長、分布不合理等因素使農業用水浪費過多且還不能保證農田基本用水,造成農作物增產無望現象。
二、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素質;
3、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
4、加大培育優勢產業的力度,培植蔬菜、蓮藕等產業,儘快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5、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發展經濟林果;
6、大力扶持養殖大戶,推動全村畜牧業的發展,打破發展瓶頸,為村民增收致富找到突破口;
7、扶持一批種植戶,提高種植水平,以蔬菜生產為主使之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之一。
8、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

湖北省蘄春縣赤東鎮趙林村

赤東鎮趙林村人口約700人,面積約10平方公里,京九鐵路從村中穿過。下轄:細梅墩、大梅墩、張六房、周塆、吳大敢、六擔、猴兒洞、居塆、趙林等十個自然村。丘陵地形,西南部為小平原,灌溉方便,水稻產量高。

山東省郯城縣新村鄉趙林村

趙林村隸屬於山東省郯城縣新村銀杏開發區,地處郯城縣西南角,趙林村分為趙林村和西南莊(西南莊與趙林村同屬於趙林村大隊部管轄,因為地處趙林村西南部,故稱其為西南莊),曾用名“趙樓村”,因為與臨鎮的一個村同名,所以改用“趙林村”,沿用至今。該村主要企事業單位:趙林村國小、趙林村衛生院、趙林村骨科醫院、趙林村板材廠,其中未掛牌營業:三家做機器煎餅小作坊、5家小型養豬場、兩家經營還算可以的小超市。農民主要經濟來源為1、伐樹倒賣木材;2、種植農業產品,搞養殖;3、外出打工;4、倒賣銀杏樹和種植銀杏樹。趙林村南距丁溝村3公里、東面緊靠小王莊、西面1公里為鮑村、北面與沈莊村為兄弟村莊,村中一條筆直的化鮑公路貫穿村東西,距離濱河大道2公里,310國道10公里,京滬高速馬頭出口12公里。

東莞行政區劃百科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
半仙山村
博頭村
寶石社區
博廈社區
北岸村
寶陂村
寶蓮村
沖美村
創業社區
超朗村
赤坎村
茶山鎮
村尾村
茶山村
城中社區
常平鎮
長山頭村
曹樂村
長塘社區
草墩村
昌平村
長安鎮
村頭社區
長盛社區
東正社區
鄧屋村
東平村
東江村
大洲社區
大龍村
單屋村
東坑鎮
大利村
大朗社區
大環村
大朗鎮
大嶺山鎮
大沙村
大井頭社區
大泥村
低涌村
道滘鎮
東太村
大流村
福隆村
鳧山村
富竹山村
佛子凹村
鳳崗鎮
浮竹山村
福祿沙村
鳳沖村
佛新社區
浮崗村
福安村
隔坑村
谷嚇村
高英村
高埗鎮
莞城街道
光明社區
崗頭村
高埗村
橫坑社區
黃江鎮
護安圍村
虎門寨社區
橫滘頭村
禾坑村
黃洞村
厚街鎮
華陽村
環岡村
橫瀝鎮
宏遠社區
恆泉社區
橫瀝村
黃屋村
合路村
虎門鎮
河田村
洪梅鎮
黃家壆村
橫江村
黃泗圍村
黃泥塘村
黃草朗社區
厚德村
潢涌村
厚街村
湖美村
黃麻嶺村
橫流社區
和安村
舊圍村
井美村
桔洲村
九鄉村
聚龍江村
金洲社區
江邊村
舊村
井巷村
逕聯社區
錦廈社區
京山村
角社村
金桔村
坑口社區
坑美村
嶺頭社
盧邊村
六甲村
林屋村
蓮城社區
劉屋村
梁家村
羅沙社區
李屋村
盧屋村
良平社區
朗廈村
嶺廈社區
寮邊頭村
寮步鎮
良邊村
荔橫村
連平村
林村社區
朱磡村
羅馬村
盧溪村
寮廈村
龍眼社區
蘆村
廟邊王村
莫屋村
繆邊社區
民田村
梅林村
民泰社區
麻一村
麻涌鎮
麻三齊村
南城街道
南社村
牛楊社區
南洲村
南城村
南五村
泥洲村
歐鄧村
埔心村
屏山社區
泉塘社區
清湖村
橋頭社區
求富路社區
企石鎮
企石村
清溪社區
齊沙村
清溪鎮
稔洲村
稔子園村
勝利社區
市橋社區
水邊村
邵崗頭村
桑園社區
山廈村
上截村
石排村
山和村
沙角村
孫屋村
石碣鎮
石水口村
水貝村
上元村
司馬村
松木山村
三中村
石龍坑村
聖堂社區
沙步村
松崗村
沙田鎮
三屯村
上角社區
三涌村
沙頭社區
雙崗村
穗豐年村
田新社區
塘尾村
田寮村
塘角村
太和社區
鐵崗村
鐵爐坑村
塔崗村
塘廈鎮
塘廈村
萬江社區
屋廈村
望牛墩鎮
五涌村
烏沙社區
謝崗鎮
霞朗村
下沙村
細村社區
新村社區
下朗村
興塘社區
西南村
下截村
向西村
新民社區
下嶺貝村
霞邊村
小坑村
巷頭社區
新馬蓮村
廈邊社區
小河村
新圍村
西太隆村
冼沙村
鹹西社區
廈崗社區
興隆社區
西大坦村
下蘆村
月塘村
涌口村
窯山村
楊屋村
燕窩村
洋坑塘村
楊涌村
洋烏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