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埗鎮

高埗鎮

高埗鎮位於東莞市北部水鄉,是東莞市下轄的32個鎮區之一,全鎮東西長約7.5公里,南北寬約4.5公里,面積34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常住人口16.2萬,戶籍人口3.76萬,下轄一個社區,18個村。先後榮獲“國家衛生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廣東省教育強鎮”、“東莞市維護穩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街”、“東莞市創建文明鎮街工作先進單位”“東莞市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工作先進單位”和“東莞市文化建設達標鎮街”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概況

高埗鎮高埗鎮全景
高埗鎮因鎮府駐地高埗村而名。1951年為東莞縣第四區,1957年為第十五區,後劃入冼沙大鄉,1958年併入石龍公社,1961年拆出高埗公社,1983年改社設區,1987年4月撤區建鎮。 高埗鎮位於東莞市北部水鄉,東江支流三面環繞,與東莞市城區一河相隔,水陸交通便利,距離107國道1千米,東莞東火車站45千米,虎門港35千米,2006年,戶籍人口3.66萬人,外來暫住人口約8.9萬人。2002年農業總產值達15342萬元,其中種植業產值9266萬元,牧業產值4502萬元,漁業產值1572萬元。改革開放以來,高埗鎮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全鎮建成多個頗具規模的外資工業園區,形成以電子、塑膠、玩具、五金、製鞋、箱包等為主的工業布局。該鎮以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建成了一批“三高”農業發展項目,種植的優質無公害瓜蔬遠銷港澳及海外,成為極有特色的城郊農業和創匯農業。

行政區劃

截至2009年,高埗鎮下轄18個村和1個社區,分別是寶蓮村、朱磡村、新聯村、冼沙村、下江城村、塘廈村、上江城村、三聯村、歐鄧村、蘆村、盧溪村、凌屋村、護安圍村、橫滘頭村、高埗村、低涌村、草墩村、保全圍村和新創社區。鎮政府駐廣東省東莞市高埗鎮沿河路1號新創社區。

歷史沿革

高埗鎮因政府駐地高埗村而名。
1951年為東莞縣第四區。
1957年為第十五區,後劃入冼沙大鄉。
1958年併入石龍公社。
1961年拆出高埗公社。
1983年改社設區。
1987年4月撤區建鎮。

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高埗人民勇於探索,大膽創新,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全鎮建成多個頗具規模的外資工業園區,有來自日本加拿大德國義大利比利時法國韓國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近200家,形成了以電子、塑膠、玩具、五金、製鞋、箱包等為主的工業布局。民營企業已達3010戶,產值和稅收均占全鎮的30%以上,成為高埗鎮的經濟支柱。

高埗鎮積極進行農田基礎設施和水利建設。調整農業結構,農業生產發展迅速。近年來,逐步形成蔬菜畜牧、漁業幾大主要產業,並且在生產形式上向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轉變,生產目標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經營向產、供、銷一體化轉變,發展階段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建成了盧溪村無公害蔬菜基地等一批“三高”農業發展項目,樹立農業品牌,種植的優質無公害瓜菜暢銷港澳和國外。全鎮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城郊農業和創匯農業。高埗鎮按現代城市的規劃要求新建、重建、擴建7大骨幹公路和5座重要橋樑,形成了現代化的交通網路。供電供水郵政電信等基礎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市政、綠化、城鎮規劃等方面逐步規範化。一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新城正在高埗鎮迅速崛起。

自然環境

地質地貌

高埗鎮青瓜種植
高埗鎮地形屬海灘沖積平原,地表以沖積層為主;三面環江,內部河溪縱橫交錯河涌密布,為典型的水鄉地形;地勢平坦低洼,大致東南高西南低,地面海拔高度一般在1―4米之間,易受洪水和內澇積水之患。

氣候

高埗鎮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21.9°C,最高氣溫37.9°C,最低氣溫0.9°C;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平均24小時降雨量4.85毫米,雨量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4—9月,期間雨量占年總雨量的80%以上,雨量大而集中,易造成洪澇災害。年平均相對濕度達到80%,年平均日照2002小時。全年以偏南風和偏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為2米/秒。

水文

高埗鎮地處東江下游。根據博羅水文站測算,東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55.7億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為12800立方米/秒(1959.6.16),最小洪峰流量為31.4立方米/秒(1955.5.5);最大流速2.7米/秒,最小近於零。每年12月至次年4月為枯水期,流速緩慢,水流清澈,5-9月為洪水期,流速大,水濁。外江最高水位:上江城5.20、高埗4.30、蘆村3.73、塘廈5.44(按珠基算)。

土壤

土壤主要為瀦育型水稻土和鹽漬性水稻土,水田以泥肉田、半河泥田為主。土地耕層深厚,土壤有效肥力高,適種性廣,灌溉方便。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蔬菜、甘蔗等。

地層岩石

該鎮域內地層岩性從老到新分列如下:
1、第三系中新統(N1)地層:岩性主要由凝灰質砂礫岩、粉細砂岩泥頁岩組成。
2、第四系(Q4)殘積層和沉積層:殘積層主要由粉質砂岩及泥頁岩等風化殘積而成,呈粉質粘質狀;沉積層以沖積顯著的海陸混合沉積,主要由淤泥夾有薄層粉砂、淤泥質土、砂質粘土、中細砂、礫砂等。

地質結構及地震

該鎮地質結構較為簡單,據《廣州幅區域地質圖1/20萬》,未發現有大的斷裂構造從該鎮內或附近通過。
根據《廣東省地震烈度區劃圖1/180萬》,該鎮地震基本烈度屬於Ⅵ度區。

河流水域

高埗鎮珠江
高埗鎮地處珠江三角洲北部,位於東江下游、東江南支流稍潭水道北岸、東江支流潢湧水道南岸、掛影洲圍下半部,屬於東江三角洲與珠江口鹹淡水交匯處,三面環水,境內河涌縱橫,交織成網,水系發達,是典型的水鄉地區。地表水資源豐富,而地下水水資源十分有限。

東江發源於江西省鄔縣椏髻缽,流經龍川、河源、紫金、博羅、長陽、惠州等縣(市)進入東莞市橋頭鎮,從市北邊自東向西橫貫而過,在石龍頭分流為北幹流和南支流。北幹流流到漁民洲分出一條支流,沿該鎮西部邊界,流經塘廈、護安圍、保全圍、蘆村注入東江南支流,形成潢涌河。東江南支流沿該鎮西部邊界,流經該鎮的上江城、下江城、稍潭、柳樹坊、蘆村,奔向獅子洋。

基礎設施

高埗鎮高埗大橋
近年來,高埗鎮按照東莞市農村城市化、城鄉一體化的要求,進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先後投資數億元用於改善投資環境。目前,我鎮交通網路四通八達,與高速公路、省級公路已聯為一體,鎮內形成了以"三縱"即高埗大道、莞潢公路、北外環路,"三橫"即高龍大道、中心公路、三塘公路為骨架的完整的交通網路體系,完全能夠滿足工業高速發展的需要,市規劃、建設的五環路北環路段、北環高速公路和連線廣州的城際快速幹線也將通過鎮境,積極爭取市支持,規劃、建設上江城至市人民醫院的大橋,必將極大地提升城市形象、最佳化城市功能;供水管道網路遍布全鎮,水質穩定,市政供水工程"東莞市第四自來水廠"落戶高埗,現已正式投入使用,保證了足夠的生產、生活用水;鎮內建有11萬伏的變電站,正在建設第二變電站,擁有完善的供電網路,電力供應充足;電信部門開通了足量的程控電話,並開拓了電腦網際網路,寬頻等現代化通訊系統。

社會經濟

高埗鎮寶元工業區
高埗鎮至2001年,全鎮共有公有制企業33家,非公有制企業1792家,其中外資企業9家,港澳台企業109家,“三資”企業36家,“三來一補”企業82家,聯營企業68家,有限責任、股份有限公司56家,私營企業及個體戶1550家;至2003年,全鎮共有公有制企業74家,非公有制企業3357家,其中外資企業153家,港澳台企業136家,“三資”企業81家,“三來一補”企業72家,私營企業392戶,個體企業2812戶。

高埗鎮人民以“團結、奮發、務實、奉獻、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把握機遇,開拓進取,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目前,鎮內建成6個頗具規模的外資工業園區,有來自香港、台灣、日本、德國、加拿大、義大利、比利時、法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商人投資開辦的外向型企業近200家,外商投資總額超過3.5億美元。一個以電子、塑膠、玩具、五金、製鞋、箱包為主體的多元化工業生產體系已經形成。有不少睿智過人的客商,憑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在高埗大展宏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裕元集團公司、理文集團公司、中鍵電信公司、富相電子廠、佰鴻電子廠、建宏眼鏡廠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民營企業

高埗鎮振興紙品有限公司
改革開放以來,高埗鎮勇於探索、積極實踐、大膽創新,民營經濟從起步發展,到迅猛崛起,實現了所有制結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了思想觀念和管理制度的全面更新,並迅速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成立了高埗商會,成為廣大民營企業家和政府溝通和聯繫的橋樑和紐帶。80年代初,民營經濟的份額在全鎮經濟總量中所占比例微不足道。然而,目前全鎮民營企業已達2844家(含個體工商戶),累計註冊資本超過3億元。近幾年來,每年產值、上繳稅收均占全鎮的30%以上,成為高埗鎮重要經濟支柱之一。如東莞唯美陶瓷有限公司、振興造紙有限公司、振興紙品有限公司、綠寶複合肥有限公司、東華實業有限公司、時興家具廠等成為我鎮民營企業的典範。今後,鎮政府將繼續加大力度,促進民營經濟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引導民營企業增加科技投入,增強競爭實力,從而推動全鎮經濟的全面發展。

高埗鎮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水充足,土地肥沃,盛產水稻、蔬菜、甘蔗、塘魚、生豬、雞鴨等農畜產品,鎮政府積極引導農民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減少水稻等低產值作物的種植面積,大量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作為核心,生產高產值的農作物出口港澳地區和國外,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樹立農業品牌,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經營效益。

公共設施

高埗鎮中匯文華酒店
鎮級商業中心主要沿街布置,建有個別星級酒店和購物超市,建有集市貿易市場有9個,營業面積5萬平方米,市場攤檔總數531個,2001年集市貿易成交額達1.48億元;共有中學2所、國小19所,成人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共8670人,其中國小生6074人,中學生259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此外有幼稚園8所;建有鎮級醫院1處,病床位數30床,衛生技術人員118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1人,主治醫師16人,另外設有門診部4個、廠區醫院和村級衛生站若干;建成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7360戶;電影院3座;公共圖書館28個,藏書數量10.95萬冊。

至2003年末,全鎮共建有集市貿易市場9個,營業面積5萬平方米,市場攤檔總數1003個,20003年集市貿易成交額達24560萬元;全鎮共有中學2所,國小21所,在校學生數,其中國小生10734人,普通中學3045人,職業中學302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全鎮衛生機構25個,床位數67張,衛生技術人員161人,其中醫生103人;全鎮建有廣播電視站、文化站各一個,影劇院3間,公共圖書館28間,藏書量6.9萬冊。

旅遊景點

康王廟

高埗鎮康王廟
1、歷史沿革產生的歷史意義:對於了解高埗本土歷史文化發展的承襲及嶺南風土人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義。

2、現存的門面牌匾及正立面牆體,瓦面山脊結構完整,廟為三開間,三進布局,硬山頂,台梁穿斗混合結構。對於了解嶺南古建築的構造有一定價值。

3、經市級文物權威鑑定,它是東莞市僅存唯一正宗的康王廟,康王為宋朝龍捷指揮使康保裔,在抵抗金兵犧牲後被封為"威濟善利孚應英烈王"。

東圃國小

1、東圃國小是高埗鎮歷史悠久,意義深遠的一所學校。東圃國小的前身是古江城洲李氏家祠,始建於順治年間,後移建於乾隆戊子年(1768年)蒲月,落成於已丑年(1769年)花月,道光辛卯年(1831年)重修,後因白蟻之患突然倒塌,遂又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再次重修。

2、東圃國小的創始人是李一之先生。李一之出生在高埗上江城村,從小對家鄉人民懷有深厚的情感。他一九二三年畢業於黃埔軍校,時任國民黨軍某部參謀,後因不滿當局卸職還鄉。蘆溝橋事變,日本大舉入侵,李一之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深惡痛絕,組織自衛隊積極投身抗日救國運動。一九二五年,李一之同志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因判徒出賣,落於日軍魔爪慘遭殺害。李一之堅持抗日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熱心教育,造福後人的思想永遠激勵後人。

3、東圃國小是一個現存完整的革命教育基地,使我們開展學習李一之烈士堅貞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對於當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愛國、愛家,堅持正義必勝的革命信仰;對於深入和全面了解高埗的革命歷史,激發當代青少年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和平,樹立新時代的新風尚,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李一之墓

高埗鎮李一之墓
李一之墓位於《江城關鍵》門樓東行200米的東江河畔,墓體為水泥混凝泥結構,面向東江支流長米,寬米,總面積為平方米,墓高米。四周松柏,四季長青,浩氣長存。

李一之,東莞市高鎮上江城村人,自小立志報國,積極上進,1926年畢業於東莞中學,入黃埔軍校,1928年畢業於黃埔軍校,於粵軍李濟處任參謀,參加過北伐戰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正隨得香翰屏部的他不願剿共,他感到報國無門,即告假回鄉,創立東圃國小,為首任校長。

七七事變後,日軍大舉入侵,李一之積極宣傳抗日,把上江城變為抗日模範村。還組織東圃劇團,在水鄉一帶巡迴義演,為推廣新文化和宣傳抗日救亡,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1938年5月後,李一之再度入國民黨軍香翰屏部任參謀,為黨作了許多重要工作。1940年,他任東江游擊指揮部作戰科長兼游擊基幹大隊長,同年8月,身份暴露為我黨營救,1940年12月12日拂曉,他正秘密展開抗日工作,因人泄密,不幸被日寇所捕、遭殘浩殺害。遺體葬於上江城東江河畔。1986年12月,東莞市人民政府在上江城東江大堤邊為李一之烈士立了紀念碑,建造李一之墓,永受後人瞻仰。

交通運輸

高埗鎮高埗鎮
目前高埗鎮的對外交通系統主要依靠高埗大道和北王路兩條南北向道路和部分水路運輸。高埗鎮北面有三保大橋、簧涌大橋、草墩大橋與中堂鎮相連,經中堂鎮可到達廣州廣園東路,南經高埗大橋可通萬江區、往北王路經石碣鎮大王洲大橋可達東城區。東側通過高龍大道和新區大道可至石竭鎮。現有長途客運站一處,位於北王路中段,為東莞市長途汽車站的重要組成。

水運方面,高埗鎮三面臨水,東江南北支流和簧涌河環繞其南北和西面,鎮域內部也河涌稠密,水運條件較好。現狀只有一些工廠自辦的小碼頭。

高埗鎮道路系統基本形成“三縱”(高埗大道、莞潢路、北王路)和“三橫”(高龍大道、新區大道、三塘路)的鎮域道路交通主幹網,還有振興路、中心路、江城路等主要的組團聯繫道路,村與村之間也通過支路與主幹網相連。現有道路用地182公頃,占全鎮現狀建設用地的13.89%,人均道路面積16.01平方米。

交通線路

市內交通

1、東莞市公共運輸總公司在高埗發出及途經的公交路線、穿梭市內各鎮區的中巴線路多條。

長途線路

1、以高埗長途客運站為起點的班線有:高埗--湖南桃源,途經站點:湘潭寧鄉益陽常德全長1180公里

2、途經高埗長途客運站的班線有:

湖南線:
東莞--石門全長1205公里 途經:高埗、湘潭、益陽、石門
東莞--張家界全長1400公里 途經:高埗、湘潭、慈利、桑植

高埗鎮高埗鎮
湖北線:
惠州--天門全長1550公里 途經:高埗、仙桃、武漢
深圳--京山全長1550公里 途經:高埗、洪湖天門

江西線
(1)高埗--贛州全長900公里 途經:南昌九江吉安
(2)高埗--宜春全長800公里

安徽線:
珠海--蒙城全長2100公里 途經:高埗、合肥

東莞行政區劃百科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
半仙山村
博頭村
寶石社區
博廈社區
北岸村
寶陂村
寶蓮村
沖美村
創業社區
超朗村
赤坎村
茶山鎮
村尾村
茶山村
城中社區
常平鎮
長山頭村
曹樂村
長塘社區
草墩村
昌平村
長安鎮
村頭社區
長盛社區
東正社區
鄧屋村
東平村
東江村
大洲社區
大龍村
單屋村
東坑鎮
大利村
大朗社區
大環村
大朗鎮
大嶺山鎮
大沙村
大井頭社區
大泥村
低涌村
道滘鎮
東太村
大流村
福隆村
鳧山村
富竹山村
佛子凹村
鳳崗鎮
浮竹山村
福祿沙村
鳳沖村
佛新社區
浮崗村
福安村
隔坑村
谷嚇村
高英村
高埗鎮
莞城街道
光明社區
崗頭村
高埗村
橫坑社區
黃江鎮
護安圍村
虎門寨社區
橫滘頭村
禾坑村
黃洞村
厚街鎮
華陽村
環岡村
橫瀝鎮
宏遠社區
恆泉社區
橫瀝村
黃屋村
合路村
虎門鎮
河田村
洪梅鎮
黃家壆村
橫江村
黃泗圍村
黃泥塘村
黃草朗社區
厚德村
潢涌村
厚街村
湖美村
黃麻嶺村
橫流社區
和安村
舊圍村
井美村
桔洲村
九鄉村
聚龍江村
金洲社區
江邊村
舊村
井巷村
逕聯社區
錦廈社區
京山村
角社村
金桔村
坑口社區
坑美村
嶺頭社
盧邊村
六甲村
林屋村
蓮城社區
劉屋村
梁家村
羅沙社區
李屋村
盧屋村
良平社區
朗廈村
嶺廈社區
寮邊頭村
寮步鎮
良邊村
荔橫村
連平村
林村社區
朱磡村
羅馬村
盧溪村
寮廈村
龍眼社區
蘆村
廟邊王村
莫屋村
繆邊社區
民田村
梅林村
民泰社區
麻一村
麻涌鎮
麻三齊村
南城街道
南社村
牛楊社區
南洲村
南城村
南五村
泥洲村
歐鄧村
埔心村
屏山社區
泉塘社區
清湖村
橋頭社區
求富路社區
企石鎮
企石村
清溪社區
齊沙村
清溪鎮
稔洲村
稔子園村
勝利社區
市橋社區
水邊村
邵崗頭村
桑園社區
山廈村
上截村
石排村
山和村
沙角村
孫屋村
石碣鎮
石水口村
水貝村
上元村
司馬村
松木山村
三中村
石龍坑村
聖堂社區
沙步村
松崗村
沙田鎮
三屯村
上角社區
三涌村
沙頭社區
雙崗村
穗豐年村
田新社區
塘尾村
田寮村
塘角村
太和社區
鐵崗村
鐵爐坑村
塔崗村
塘廈鎮
塘廈村
萬江社區
屋廈村
望牛墩鎮
五涌村
烏沙社區
謝崗鎮
霞朗村
下沙村
細村社區
新村社區
下朗村
興塘社區
西南村
下截村
向西村
新民社區
下嶺貝村
霞邊村
小坑村
巷頭社區
新馬蓮村
廈邊社區
小河村
新圍村
西太隆村
冼沙村
鹹西社區
廈崗社區
興隆社區
西大坦村
下蘆村
月塘村
涌口村
窯山村
楊屋村
燕窩村
洋坑塘村
楊涌村
洋烏村

東莞市行政區劃

4個街道莞城街道 (莞城區)、南城街道 (南城區,原篁村區)、萬江街道(萬江區)、東城街道 (東城區,原附城區)。市人民政府駐南城街道。
28個鎮石碣鎮石龍鎮茶山鎮石排鎮企石鎮橫瀝鎮橋頭鎮謝崗鎮東坑鎮常平鎮寮步鎮大朗鎮黃江鎮清溪鎮塘廈鎮鳳崗鎮長安鎮虎門鎮厚街鎮沙田鎮道窖鎮洪梅鎮麻涌鎮中堂鎮高埗鎮樟木頭鎮大嶺山鎮望牛墩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