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之家

越劇之家,位於浙江省嵊州市鹿胎山麓,是全國越劇演員培訓和史料展覽機構。

越劇之家,位於浙江省嵊州市鹿胎山麓,是全國越劇演員培訓和史料展覽機構。1955年由馬潮水、張雲標、金榮水、袁雪芬、尹桂芳、姚水娟、屠杏花、竺水招、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王文娟、戚雅仙、尹樹春、高劍琳、毛佩卿、張茵等63位越劇演員組成籌建委員會。袁雪芬為主任,姚水娟、竺水招、馬潮水、馮農為副主任。得到全國各地200多個越劇團的回響,義演集資8萬餘元,於1961年在嵊縣正式建立,由嵊縣人民政府領導。
越劇之家坐落在嵊縣鹿胎山麓,設有陳列室、練功房、教室、接待室等,擔負著本劇種的史料蒐集整理、藝術交流、培養訓練青年學員、接待聯絡廣大越劇工作者等任務。1964年,辟設越劇史展覽室,以收集到的文字、圖片、實物,展示越劇各個時期的歷史沿革。“文化大革命”中全部資料被毀,並停止活動。1978年恢復活動,重新蒐集、錄製和展出了小歌班男班和女子越劇時期的名伶照片、道具、樂器、服飾、唱片、堂彩、唱腔錄音以及各種流派的主要唱段等。自1964年至1982年,先後舉辦了12期(每期半年至一年半)藝訓班,為全國11個省市的43個越劇團培養了500多名男女演員及演奏人員。
1990年越劇博物館竣工開放,全部史料移交博物館,以開辦藝訓班為主要任務,不斷為專業、業餘越劇團培訓、輸送了大批藝術人才。
“文化大革命”後專職負責人先後有:丁一、丁仲秋、錢永林、謝順泉。 [1]

全國越劇培訓機構

早期演出的小歌班男班藝人,大都是落地唱書藝人出身,後繼者採取個別拜師學藝的形式。1923年,為培養女子紹興文戲藝人,在浙江嵊縣開辦了第一個(女)科班。建國初期,女子越劇科班曾在滬盛開,但大多數規模較小,教學條件很差,而收費卻較高,成為少數不肖之徒的牟利工具,被同仁稱作“野雞”科班。建國後越劇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國家舉辦藝術學校,同時開辦各種培訓班與招徒隨團培養。
澳洲傅全香藝術協會
杭州越劇藝術研究會
天津越友會
賽麗南京越迷俱樂部
寧波市劇協越研會
新新鳳舞台
福建省越劇之友聯誼會
上海越劇院三團之友聯誼會
上海越劇藝術研究中心
傅全香藝術研究會
上海越劇聯誼會
上海市越劇愛好者協會
北京越劇藝術研究會
常州市越劇之友聯誼會
上海市越劇工會
越劇職業工會
新昌縣越劇培訓班
象山藝術學校
象山小芳華越劇團培訓班
紹興縣戲曲職業學校
浙江越劇“小百花”集訓班
喻傳海科班
舟山地區越劇團藝術訓練班
諸暨市戲曲培訓學校
上碧溪女班
越劇之家
上海越劇院舞台美術班
虹口區專業劇團學館
南市區戲曲學校越劇班
靜安區戲曲學校越劇班
上海越劇院學館
施家岙女子科班
江蘇省戲曲學校
上海南匯縣戲曲學校
寧波市文藝學校
南京市戲曲學校
溫州戲曲學員訓練班
浙江藝術學校
上海市戲曲學校越劇班
群立越藝社
出新越藝社
崑崙越劇社
青年越藝社
金龍女子越劇團
玉字班
忠孝班
少少劇團
陶葉劇團
四季班
鴻興舞台
中興舞台
春風舞台
聯升舞台
嵊劇藝伶訓練班
天星舞台
龍鳳舞台
小高升舞台
吉慶舞台
天蟾舞台
文明舞台
陽春舞台
四季春班
東安劇社
魯家班
鳳鳴舞台
群芳舞台
大華舞台
天蟾鳳舞台
越新舞台
鏡花舞台
霓裳仙雲社
高升舞台
群英舞台
杭州市藝術學校
嘉興地區越劇團
越劇博物館
紹興藝術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