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舞台

大華舞台,紹興女子文戲科班。1931年夏,由毛裕璋牽頭,在嵊縣上東華堂鎮大王廟內開辦。班主王水老。

簡介

大華舞台,先後入科的學徒24人。其中部分藝徒是從“醒獅劇社”解散後接收過來。學藝年限為二年半。教戲師傅為紹班出身的毛頭老、竺基煥、王渭雲。當時以避“鸚歌淫戲”之嫌,掛牌小徽班,故先教徽戲、紹興亂彈。啟蒙戲為《盜仙草》、《小上墳》等。竺基煥教的紹興亂彈劇目有《雙龍會》、《桃花山》、《宏碧緣》、《鐵公雞》、《拿高登》、《三雅園》,王渭雲教的京戲有《別窯》、《武家坡》、《打櫻桃》、《小放牛》、《打花鼓》等。學藝兩個月後,即在本地廟台“串紅台”。四個月後赴紹興、奉化、鎮海、寧波、舟山等地邊演邊學戲。鑒於紹興亂彈和徽戲未能贏得觀眾,後改演紹興文戲,劇目有《雙合桃》、《十美圖》、《胡必松》等。由馮梅卿任頭肩小生,王玉琴任頭肩花旦,梁翠鹿任頭肩老生。因學徒已有紹興亂彈、徽戲基礎功底,故改演紹興文戲後表演身段豐富,一時聲譽鵲起。1933年,因學徒滿師而散班。大華舞台造就了尹桂芳、毛佩卿、馮梅卿、林黛英、王玉琴、梁翠鹿等一批越劇名角。 

全國越劇培訓機構

早期演出的小歌班男班藝人,大都是落地唱書藝人出身,後繼者採取個別拜師學藝的形式。1923年,為培養女子紹興文戲藝人,在浙江嵊縣開辦了第一個(女)科班。建國初期,女子越劇科班曾在滬盛開,但大多數規模較小,教學條件很差,而收費卻較高,成為少數不肖之徒的牟利工具,被同仁稱作“野雞”科班。建國後越劇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國家舉辦藝術學校,同時開辦各種培訓班與招徒隨團培養。
澳洲傅全香藝術協會
杭州越劇藝術研究會
天津越友會
賽麗南京越迷俱樂部
寧波市劇協越研會
新新鳳舞台
福建省越劇之友聯誼會
上海越劇院三團之友聯誼會
上海越劇藝術研究中心
傅全香藝術研究會
上海越劇聯誼會
上海市越劇愛好者協會
北京越劇藝術研究會
常州市越劇之友聯誼會
上海市越劇工會
越劇職業工會
新昌縣越劇培訓班
象山藝術學校
象山小芳華越劇團培訓班
紹興縣戲曲職業學校
浙江越劇“小百花”集訓班
喻傳海科班
舟山地區越劇團藝術訓練班
諸暨市戲曲培訓學校
上碧溪女班
越劇之家
上海越劇院舞台美術班
虹口區專業劇團學館
南市區戲曲學校越劇班
靜安區戲曲學校越劇班
上海越劇院學館
施家岙女子科班
江蘇省戲曲學校
上海南匯縣戲曲學校
寧波市文藝學校
南京市戲曲學校
溫州戲曲學員訓練班
浙江藝術學校
上海市戲曲學校越劇班
群立越藝社
出新越藝社
崑崙越劇社
青年越藝社
金龍女子越劇團
玉字班
忠孝班
少少劇團
陶葉劇團
四季班
鴻興舞台
中興舞台
春風舞台
聯升舞台
嵊劇藝伶訓練班
天星舞台
龍鳳舞台
小高升舞台
吉慶舞台
天蟾舞台
文明舞台
陽春舞台
四季春班
東安劇社
魯家班
鳳鳴舞台
群芳舞台
大華舞台
天蟾鳳舞台
越新舞台
鏡花舞台
霓裳仙雲社
高升舞台
群英舞台
杭州市藝術學校
嘉興地區越劇團
越劇博物館
紹興藝術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