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雅園

三雅園 又作山雅園。位於原上海縣署西首(今南市四牌樓附近),為上海最早的營業性戲園,創建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一說清道光三十年)。為沿街八扇門的高平房,入門有小型花園。戲台建於大廳中,觀眾席置紅木桌椅,觀眾圍坐方桌看戲

三雅園 又作山雅園。位於原上海縣署西首(今南市四牌樓附近),為上海最早的營業性戲園,創建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一說清道光三十年)。為沿街八扇門的高平房,入門有小型花園。戲台建於大廳中,觀眾席置紅木桌椅,觀眾圍坐方桌看戲。上午賣茶,下午開戲,專演崑曲小戲。鹹豐四年正月初一(1854年2月17日),小刀會起義軍撤退時毀於戰火。鹹豐九年當地士紳聯合寧紹工商界,在小東門外沼浜(今舟山路)建園,沿用三雅園招牌,仍演崑曲。同治三年(1864年)崑曲小生陸吉祥在石路(今福建中路)近廣東路建一戲園,將小東門的昆班連同三雅園招牌一起遷此演出,稱“老三雅”,人稱“石路三雅”。同治十一年5月,廣東路上又開一家崑曲戲園,人稱“新三雅”,只邀昆班演出。自京班南下後,崑曲大受影響,兩家三雅園營業均趨下降,先後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和光緒八年關閉。《滬北竹枝詞》云:“丹桂茶園金桂軒,燕趙歌舞戲新翻;人人爭看齊稱好,閒煞笙簫山雅園。”此後戲班中有人不甘失敗,戲迷也有重建之意,故合夥重建復業,稱“三雅園復記”,對外仍稱老三雅。不久遷往滿庭坊一茶園,稱老三雅,慘澹經營,時開時閉,民國元年(1912年)6月,遷漢口路幻真影戲園,仍稱三雅園,上演“合串崑劇”。三雅園幾經易主易地,前後60多年雖其間曾夾演其他劇種,但主演崑劇不變。至民國2年3月三雅園終告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