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春班

四季春班,紹興女子文戲科班、戲班。創建於1933年6月。班址在嵊縣柳岸村興福庵。由王天喜、任友村、邢雪富和袁茂松4人為主合股經營。

紹興文戲女班。前身為1933年在嵊縣成立的科班,3年滿師後改為戲班。班長(老闆)王天喜,師傅鮑金龍。演員有20餘人,其中有旦角袁雪芬傅全香、史翠香,老生錢妙花,小丑錢彩雲等。在科班串紅台後,演出於浙江嵊縣、紹興、蕭山等地,劇目有《梅花戒》、《四香緣》、《雙金花》、《雙貴圖》、《破肚驗花》、《關公顯聖》等。原科班未有冒尖的小生演員,該班乃聘請小生金香鳳與旦角王杏花為客師,於1936年9月初次到滬。9月8日至11月21日演出於老閘大戲院和蓬萊大戲院。高亭唱片公司為王杏花、袁雪芬、錢妙花灌制了《游庵哭圖》和《方玉娘哭塔》唱片一張,首開越劇女演員灌制唱片的先例。1937年6月1日至8月13日,該班聘請小生屠杏花、旦角施銀花、馬秋霞3人為客師再次到滬,演出於通商、大華、永樂等戲院。1938年2月15日該班第三次到滬,與竺素娥、王杏花為首的素鳳舞台聯合演出於“上海小劇場”。3月1日移演於老閘大戲院,一度與紹興大班“同春舞台”一起作三班聯合演出,會串了《通州奇案》等劇目。4月1日至7月15日,該班仍與“素鳳舞台”合作演出於大來劇場。7月31日起,該班由小生馬樟花與袁雪芬領銜演出。其時,所演劇目雖都是《玉蜻蜒》、《碧玉簪》、《梁祝》等傳統路頭戲,但因主演者藝風較正,演來亦有新鮮氣息,很受觀眾歡迎。1939年,馬樟花、傅全香、袁雪芬3人先後上電台播唱,開創了女子越劇“唱電台”的先河。1940年,該班上演了陶賢編導的新戲《恆娘》,由於使用三夾板繪製布景,化妝、服裝也有改革,使觀眾耳目一新。此劇連演64場,場場滿座,轟動一時,因而確立其著名戲班的地位。1941年夏馬樟花離去,1942年春袁雪芬又因病回鄉,傅全香亦離班,正處於全盛時期的四季春班遂告衰落,僅保留以錢妙花、錢彩云為台柱的班底。之後,邀請范瑞娟、金香琴合作,在天潼、同樂等戲院演出。1943年2月傅全香又回該班,改組為“全香劇團”。

全國越劇培訓機構

早期演出的小歌班男班藝人,大都是落地唱書藝人出身,後繼者採取個別拜師學藝的形式。1923年,為培養女子紹興文戲藝人,在浙江嵊縣開辦了第一個(女)科班。建國初期,女子越劇科班曾在滬盛開,但大多數規模較小,教學條件很差,而收費卻較高,成為少數不肖之徒的牟利工具,被同仁稱作“野雞”科班。建國後越劇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國家舉辦藝術學校,同時開辦各種培訓班與招徒隨團培養。
澳洲傅全香藝術協會
杭州越劇藝術研究會
天津越友會
賽麗南京越迷俱樂部
寧波市劇協越研會
新新鳳舞台
福建省越劇之友聯誼會
上海越劇院三團之友聯誼會
上海越劇藝術研究中心
傅全香藝術研究會
上海越劇聯誼會
上海市越劇愛好者協會
北京越劇藝術研究會
常州市越劇之友聯誼會
上海市越劇工會
越劇職業工會
新昌縣越劇培訓班
象山藝術學校
象山小芳華越劇團培訓班
紹興縣戲曲職業學校
浙江越劇“小百花”集訓班
喻傳海科班
舟山地區越劇團藝術訓練班
諸暨市戲曲培訓學校
上碧溪女班
越劇之家
上海越劇院舞台美術班
虹口區專業劇團學館
南市區戲曲學校越劇班
靜安區戲曲學校越劇班
上海越劇院學館
施家岙女子科班
江蘇省戲曲學校
上海南匯縣戲曲學校
寧波市文藝學校
南京市戲曲學校
溫州戲曲學員訓練班
浙江藝術學校
上海市戲曲學校越劇班
群立越藝社
出新越藝社
崑崙越劇社
青年越藝社
金龍女子越劇團
玉字班
忠孝班
少少劇團
陶葉劇團
四季班
鴻興舞台
中興舞台
春風舞台
聯升舞台
嵊劇藝伶訓練班
天星舞台
龍鳳舞台
小高升舞台
吉慶舞台
天蟾舞台
文明舞台
陽春舞台
四季春班
東安劇社
魯家班
鳳鳴舞台
群芳舞台
大華舞台
天蟾鳳舞台
越新舞台
鏡花舞台
霓裳仙雲社
高升舞台
群英舞台
杭州市藝術學校
嘉興地區越劇團
越劇博物館
紹興藝術學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