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股

起股

起股,詞語,拼音:qǐ gǔ,釋義:八股文中的第五段文字,是正式議論的第一部分。

起股
拼音:
解釋: 1.八股文中的第五段文字,是正式議論的第一部分。

相關介紹

起股起股
八股文也稱“時文”、“時藝”、“制藝”、“制義”、“八比文”、“四書文”。
【八股文】是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八股文是明朝考試制度所規定的一種特殊文體。八股文專講形式、沒有內容,文章的每個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裡面,連字數都有一定的限制,人們只是按照題目的字義敷衍成文。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組成部分。
顧炎武《日知錄•試文格式》詳細說明了八股文的起源、格式和演變情況:“‘經義之文’,流俗謂之‘八股’,蓋始於(明憲宗)成化(1465—1487)以後。股者,對偶之名也。……成化二十三年,會試《樂天者保天下》,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樂天’四股,中間過接四句,復講‘保天下’四股,復收四句,再作大結。……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虛一實,一淺一深。……故今人相傳,謂之‘八股’。若長題則不拘此。……發端二句或三四句,謂之‘破題’,大抵對句為多,此宋人相傳之格。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謂之‘承題’。然後提出夫子為何而發此言,謂之‘原起’。至萬曆中,破止二句,承止三句,不用原起。篇末敷演聖人言畢,自攄所見,或數十字或百餘字,謂之‘大結’。明初之制,可及本朝時事,以後功令並密,恐有藉以自炫者,但許言前代,不及本朝。至萬曆中,大結止三四句,於是國家之事,罔始罔終,在位之臣,畏首畏尾,其象已見於應舉之文矣。”
八股文濫觴於北宋王安石變法,認為唐代以詩賦取士,浮華不切實用,於是並多科為進士一科,一律改試經義,文體並無規格。元代科舉考試,基本沿襲宋代。明代洪武元年(1368),詔開科舉,對制度、文體都有了明確要求。不過寫法初無定規。成化年間,經王鏊、謝遷、章懋等人提倡,逐漸形成比較嚴格的程式。此後一直沿用下來,由明中期而泛濫整個清代,直到戊戌變法後,才隨著科舉考試的停止而廢除。
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數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破題是用兩句話將題目的意義破開,承題是承接破題的意義而說明之。起講為議論的開始,首二字用“意謂”、“若曰”、“以為”、“且夫”、“嘗思”等開端。“入手”為起講後入手之處。起股、中股、後股、束股才是正式議論,以中股為全篇重心。在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題目主要摘自四書、五經,所論內容主要據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不得自由發揮、越雷池一步。一篇八股文的字數,清順治時定為550字,康熙時增為650字,後又改為700字。八股文注意章法與格調,本來是說理的古體散文,而能與駢體辭賦合流,構成一種新的文體,在文學史上自有其地位。但從教育的角度而言,作為考試的文體,八股文從內容到形式都很死板,無自由發揮的餘地。不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極大的束縛,而且敗壞學風。
八股文的產生經過漫長的歷史過程。歷代學者多數認為,它濫觴於北宋的經義。經義是宋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以經書中的文句命題,應試者作文闡明其中義理。宋代的經義雖無固定的格式,但在代聖人立言這點上,已奠定了八股文的雛形。經義後來吸收了南宋以後的散文和元曲的一些成份,到明初被確定為一種獨立的八股文體,成化以後逐漸形成比較嚴格的程式,遂演變成為一種僵死的官僚式文體。
光緒二十八年(1902),廢八股,鄉、會試雖尚有四書義、五經義,文章格式已不受限制。
光緒三十一年(1905),袁世凱張之洞上《立停科舉以廣學校並妥籌辦法》摺,得到諭允,於是,有著七百年歷史的八股文壽終正寢。從此,它被世人視之如敝屣、糞土,不屑一顧。事實上,八股文在歷史上也曾有過輝煌的一頁,也傳下不少至今仍不失其嫵媚的作品。甚至有的批評家認為:“有明二百七十年,鏤心刻骨於八股,如胡思泉、金正希、章大力數十家,洵可繼楚騷、漢唐詩、元曲,以立一門戶。”(焦循《易余龠錄》)誠然,明代的詩文詞賦都不足與異代抗衡,唯有八股文才是獨領風騷。
明代八股文能興盛於一時,既屬時代的召喚,也得之文化的積澱。黎錦熙《國語運動史綱》說:“明初八股文漸盛,這卻在文壇上放一異彩,本是說理的古體散文,乃能與駢體詩賦合流,能融入詩詞的麗語,能襲來戲曲的神情,實為最高希有的文體。”在有明三百年中,八股文名家輩出,如王鏊、錢福、唐順之、歸有光、金聲、章世純、羅萬藻、陳際泰,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俞長城《百二十名家稿》說:“制義之有王守溪(鏊),猶史之有龍門(司馬遷),詩之有少陵(杜甫),書法之有右軍(王羲之),更百世而莫並者也。”王鏊的作品對後世影響很大,明、清士人無不奉之為圭臬,幾至家有其書。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寫蘧公孫的女兒,“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女孩子尚且如此,士人更不用說了。
明太祖在沿襲宋朝科舉考試文體的基礎上,制定了一種用八股文取士的方法,即歷史上有名的“八股取士”。
問的人,旨在為皇帝培養忠順的奴僕。
要理角八股取士,就得先知道什麼叫做八股文。
所謂的八股文是明清時期封建國家科舉制度中所規定的一種特殊試卷文體。現在的讀書人都非常陌生了,可是在一百多年前,那時整箇中國,無論是束髮受書的少年學子,還是終日埋於案牘的老吏,皓首窮經的老儒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人不鑽。它是中國封建國家的考試核心,是錄用官吏人才的惟一渠道,如果讀書人不會作八股文,就不可能取得進身之階,成為國家的管理人員,當時的封建國家通過八股考試選用人才,不憑學問和真才實學,只看你的八股文作得如何,八股文是國家惟一的學科,惟一的標準,雖然有時除了八股文之外,還有一些經義、問策、詩賦之類的考試,但那並不重要。
在唐代之前,國家並沒有固定的科舉考試制度,漢以前實行的是鄉舉里選,魏晉以後採用九品中正法,唐宋以後才逐步形成科舉考試制度,但主要是詩賦取人,形式新穎,頗受知識分子的歡迎,唐宋詩詞的發達也與此無不關聯。明朝是集封建沒落腐朽之大成時期,封建的思想制度達到了登峰造極.文章採取制義取才,即士子應試作文必須依經立義,因而稱為制義,也稱制藝,或時文等。清代全面繼承了明的考試作法,國家規定考試範圍在朱熹注的《四經》之內,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準,稱之為四經文書,因其體裁均以八股為格式,所以稱之為八股文,也稱八比。
主考官擬題是不能允許超出四書之外,考生答題也必須“誦法朱子,講明義理,”所涉及的內容,也必須是秦漢以前的書和事,“禁用後世書,”離現實越遠越好。做文章的格式也必須採用八股的作法,不許有絲毫的改變。八股文作為寫文章的一種格式,始於元代仁宗年間,創立者為王充耘,稱為八比法,作為科舉考試之用,名為“書義矜式,”但此文體並未受到元統治者的重視,也沒有成為全國統一通行的格式。明建國之後,才重新規定體式,頒布全國通行。其後的五百餘年間,成為封建國家各級科舉考試制度所必須遵從的時文格式。這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八股文一成不變,始終是一種模式,但明初到清末,變化極大,特別是世界上先後出現了文藝復興、工業革命,甚至資產階級革命,現在科學應運而生,而八股文束縛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成為了一種精神鴉片。雖然一些考生為了達到中榜目的,總是投主考官之好,文章越出越工,越出越奇,考官由於自己的好惡往往誘發一些考生改變某些體式,使來適我。但八股文體式基本的骨架不變,一直被頑固地堅持下來,而且以功令的形式,要求考生們必須遵守,否則就全受到處罰。
按八股文的功令規定,每篇文章都必須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部分組成,清初,在束股後面曾有“大結”一段內容,作為全篇的總結,後來也逐步取消了。“破題”是文章的開頭,點破題目的要義,規定只能寫兩句。“承題”用三到四句承接破題的意義,進一步說明。“起講”概說全體,為議論的開始。“入手”為起講後開始講解。“起股”、“中股”、“後股”和“束股”才是議論的中心,其中中股為全篇文字的核心,這四個段落之中,每一段落都有兩股比偶的文字,四此四股又叫做八股文,又因為四股中每股都有兩段互相比偶的文字,即兩比,共成八比,又稱為八比文。這就是所血腥的八股文章的基本格式。
以八股文取士,其發展之極,使廣大士子束書不觀,五穀不分,四體不勤,嚴重脫離社會,關門讀書,終日從事文字遊戲,其結果是人民愚昧無知,國家日益腐朽衰弱,如果封建國家“一統閉關之世,以之愚民,”也說得過去,反正關起門來,而那時“萬國交通,以文學政藝相兌,少不若人,敗亡隨之”的時代,再用八股文來愚弄人民,只能使封建帝國走向滅亡,十九世紀的維新運動興起,不少有識之士爭相兌起,痛詆八股文之害,甚至將其廢除看成是中國富強的始基,呼籲剷除。康有為曾在《請廢除八股試貼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中說:“解義只尊朱子,而有司苟簡,三場只重首場,故令諸生荒棄群經,惟讀四書,謝絕學問,惟事八股,於千年之文學,掃地無用,束閣不讀矣。漸乃忘為經義,惟以聲調為高歌,豈知聖言?幾類俳優之曲本,東塗西抹,自童年而咿唔摹仿,妃青儷白,迄白首而按書節呤喔。”在這裡,康有為對八股之毒害,揭露得淋漓盡致,維新運動結束了統治中國知識分子五百餘年的八股文考試制度,雖然其後不久,那拉氏政變,復辟八股文,但八股文作為一種歷史的垃圾,憶經無法再為知識分子所遵從了,七年後,也就是1905年,八股文最後從中國歷史退出。偉大的“五四”運動中,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進一步將八股文的垂死掙扎,打上了封存的印記,從此中國不再有八股文 。

八股文

名稱
另名
行文格式
內容要求
破題

二句散行文字
將題目字面意義破釋
承題
四、五句散行文字
將破題中緊要之意,承接而下,引申而言,使之曉暢。要求明快關連,不可脫節
起講 小講、原起
散行文字
渾寫題意,籠罩全局
起股
起比、題比、提股、前股
四五句或八九句雙行文字,兩扇句式必須相同,要求相對成文,形成排偶
開始發議論
中股
中比
句式雙行,句數多少無定製。要求相對成文,形成排偶
內容是全篇的重心所在,必須盡情發揮,進一步搜剔題中正反神理奧妙,要求鎖上關下,輕鬆靈活,宜虛不宜實
後股 後比
句式雙行,多少無定製。需相對成文,形成排偶
作用是暢發中比所未盡,或推開,或墊襯,要求莊重踏實,振起全篇精神
束股
束比
雙行,每扇二、三句或四、五句。需相對成文,形成排偶
用來回應、提醒全篇而加以收束
大結
散行,不一定用對偶
全文結束語,不用聖賢口氣,可以發揮己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