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良港天后祖祠

賢良港天后祖祠

賢良港天后祖祠位於福建省莆田秀嶼區忠門鎮,與湄洲島媽祖祖廟遙遙相望。賢良港天后祖祠已成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其周圍尚有“受符井”、“三炷香”礁石、“五帝廟”、“宋塔”、“古碼頭”等古代遺蹟遺址。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賢良港天后祖祠賢良港天后祖祠

賢良港天后祖祠位於福建莆田秀嶼區忠門鎮,與湄洲媽祖祖廟遙遙相望。賢良港又名“黃螺港”,今名港里村,原為莆田縣忠門鎮所轄,現為湄洲灣北岸山亭鄉所轄。

賢良港天后祖祠里供奉的是媽祖父母神像和宋代“異人妝塑”的媽祖神像,以及媽祖列祖列宗的牌位。據《天后志》記載,媽祖曾祖父“保吉公棄官隱居賢良港”。

歷史沿革

賢良港天后祖祠賢良港天后祖祠

莆田忠門港里村,古稱:賢良港,亦名“黃螺港”,是海峽女神-----媽祖的誕生地,媽祖羽化後,鄉人建祠紀念。 祖祠始建於宋代,祀媽祖木室像,據《敕封天后志》載:“世傳祠內室像,系異人妝塑,各處供奉之偈,皆不能及”。因祠內前殿供大會供奉媽祖室像。額稱“天后祠”,後殿供奉聖父母及其先代牌位,額稱“林氏祖祠”,故尊為“天后祖祠”。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祠壞,朝廷內官司奉旨赴港整修致祭,稱“天妃祖祠”。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以對抗明鄭宮事行動,沿海截界清野,村人及媽祖室像內遷涵江。康熙二十年(1681年)復界,祠已盡毀,裔侄孫麟火昌發起重建,向涵江人迎回媽祖室像,涵人拒之,雙方因請王交卜,得九十九聖王交,涵江人逐具船禮送室像還港。康熙二十三年,敕封天后。時祖祠受風吹蟻蝕、瓦漏牆傾,由台灣鳳山縣教職林霈發起募捐,相地於祠址後山重建,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九月建成。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奉聖春秋兩祭,載入禮典。1958年大煉鋼鐵運動中,祠夷為平地,室像賴村嫗搶救,得於倖存,1984年村民集資按原式重建,到1988年2月2日(農曆丁卯年十二月十五日)舉行告竣大典。今祠內保存宋代媽祖室像,清乾隆石刻碑記及附近的“媽祖故居”、“受符井”、“八封井”、“連礎 面柱”等宋代文物。

相關傳說

五代閩王時,其父林惟愨“官湄洲都巡檢”。舊時,賢良港是通往湄洲島的唯一碼頭,由此,各地香客要往湄洲媽祖廟進香,必先在賢良港天后祖祠里舉行謁祖儀式,再按媽祖升天路線乘船到湄洲媽祖廟“請香”。因此,引出一段御賜金豆的民間傳說。

有一年秋天,幾位氣度不凡的香客來到賢良港,要往湄洲拜謁媽祖。正要搭船,海面突然無風起浪,不能成行。香客問船工何故,船工答曰:到湄洲祖廟進香,應先在賢良港祖祠舉行謁祖儀式,才能成行。香客聽之,便來到祖祠謁祖。說來奇怪,香客一踏進賢良港天后祖祠,海面便恢復了平靜。當時有一個姓林名建統的人,在祖祠里伺候這幫香客。香客中有一隨行,自稱廚子,他熬了一碗湯,放在灶頭,轉身出去洗手。這時建統提水進來,順手捧起湯一飲而盡。廚子回頭見狀大驚,繼後大怒道:“此人參湯乃聖上喝的,你膽敢吃了,該當何罪!”建統聽罷,吃驚不小,原來這幾位“香客”中有皇帝啊?!建統知道自己闖了大禍,心想必死無疑,戰戰兢兢跪在地上,不敢抬頭。想不到皇帝賜他無罪,叫他起來,問了一下鄉里的情況,就隨手從侍從身上抓來一把金豆,賜予建統,叫他分給媽祖裔侄孫們……據建統後裔子孫回憶說,小時候他們真的見過金豆,與大黃豆一般大小,金豆上還刻有小字呢。

文物保護單位

賢良港天后祖祠已成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其周圍尚有“受符井”、“三炷香礁石、“五帝廟”、“宋塔”、“古碼頭”等古代遺蹟遺址。祖祠里還保存著清代《奉旨春秋諭祭》牌、《重建天后祖祠》碑刻、《歷朝褒封徽號》牌刻和《敕封天后志》等珍貴文物,極有史料價值。據資料記載,宋時,賢良港就是繁華的商埠,現存600多米條石砌成的宋代碼頭,便是例證。碼頭兩側還有兩座獨特的宋代古廟-靈慈東宮西宮。每當潮漲,微波親岸,浪花如雪,鷗鳥舟楫,爭相入港。每年八月十五大潮來時,更有“螺港秋漲”之奇觀。

福建莆田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