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用中心

費用中心

費用中心是指僅對費用發生額負責的責任中心。是用貨幣量衡量投入或費用的責任中心,而產出卻不用貨幣量加以衡量。是以控制經營費用為主的責任中心。費用中心可套用於管理部門、行政部門等顧問、人事之費用預算支出,其目的乃在於支出預算內提供最佳的服務。該中心最大的優點乃為既可控制費用又可提供最佳的服務質量,其缺失則為不易衡量績效。

種類

費用中心費用中心
費用中心又有兩種類型:固定費用隨機費用
固定費用是那些有必要理由的正常支出:比如工廠中的直接費、材料費、設備、零配件等。
隨機費用(也叫管理費),其合理的限度是管理者在一定的條件下作出的判斷。如果該費用中心的費用絕大部分是固定費用,那么它是一個固定費用中心;如果絕大部分是管理費用,那么它是管理費用中心。

隨機

費用中心費用中心
隨機費用中心是費用中心的一種。它的產出是無法用貨幣量直接衡量的。它的支出是否合理是管理者在一定條件下做出的判斷,一個公司可能有一個小型的市場中心,另外一個同行業、同等規模的企業的市場部門的人數可能是前者的多倍。兩者都可以認為自己對人員數量的選擇是適當的,而不存在一個客觀的評價正確與否的標準。隨機費用中心的主要類型是:管理和支持中心(會計法律公關人力資源等)、研究開發中心、市場中心。

酌量性

費用中心費用中心
適用於那些所生產的產品不能用財務指標來計量的單位,或者那些耗費的資源與取得的成果之間沒有密切關係的單位,如會計公司規劃、電子數據處理、法律服務人事管理、研究與發展,以及廣告部門等,政府機關及非營利組織亦適合採用這一成本制度。酌量性費用中心通常用其實際成本與預算成本相比較,以衡量其績效。酌量性費用中心的管理者與中央管理層之間具有極大的信息不對稱性,導致在決定酌量性費用中心的預算水平時,要依賴於了解情況的專業人員的判斷。中央管理層應該信任酌量性費用中心的管理者,並與他們密切配合,以確定適當的預算水平。酌量性費用中心與標準成本中心的一個主要差異在於:一旦確定了預算,那么向下級管理人員施加壓力,使其實際成本低於預算的做法未必有利,也不能成為評估效率高低的依據。酌量性費用中心的控制最終還需用專業人員對該中心所提供的勞動水平和質量作出有根據的判斷。在近來作業成本法的發展基礎上,以前被當做酌量性費用中心的組織單位逐漸成為標準成本中心或利潤中心。

成本費用

費用中心費用中心
成本費用中心的形成,是由於不考核或不會形成用貨幣計量的收入,而只著重考核其成本或費用。
成本費用中心考核的重點是責任成本,即以責任中為對象歸集的成本,在評價成本費用中心經理人員的業績時,應以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是指可預先知道的,有辦法計量的,能為責任中心管理人員所控制、為其管理行為所影響的成本。成本的可控性是就特定責任中心、特定的期間和特定的許可權而言的。為主要考核依據。
一、標準成本中心
標準成本中心概念的適用性:任何一種能夠計量產出的數量,以及投入與產出之間存在明確的比例關係的,進行重複性經營活動的單位都可以有標準成本中心,既包括製造業的生產單位,也包括非生產組織單位。
標準成本中心評價與考核的依據:標準成本中心通常以“標準成本”作為評價、考核其實際成本水平的尺度,主要根據成本差異分析並運用可控性的概念來歸咎責任,其業績報告中應以可控成本為重點,並以此作為業績評價的主要依據;由於不需要作出定價決策,產量決策或產品的品種構成決策,標準成本中心的經理只對產出耗用的投入成本和數量負責,對收入和利潤沒有責任。考慮到產品不符合質量標準,或者沒能按計畫生產,特定的標準成本中心就會對組織內其它責任中心的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標準成本中心有必要設立質量和時間的標準,並要求管理人員遵循。
二、酌量費用中心
費用中心費用中心
酌量費用中心概念的適用性:產出難以計量或雖可計量但投入──產出關係又不明確,難以判斷其經營效率的單位,通常以酌量費用中心的預算評價管理人員的業績,或者依據對產出和低於預算標準的費用進行具體的分析。
酌量費用中心的評價與考核依據:酌量費用中心通常以一定的業務量為基礎,事先按期間編制“費用彈性預算”,作為評價與考核其實際費用水平的依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單純從預算控制酌量成本中心的經理制定預算額,並要求沒有上級部門的批准不能超額。的角度進行評價與考核,有可能產生負面行為,即使預算能夠有節餘,經理人員也有花掉全部預算的動機,以保證他們下一年度可以獲得相同或較高的預算。隨著作業成本計算法套用於企業的職能部門,那些以前被當作酌量性費用中心的組織單位將有可能轉為標準成本中心甚至利潤中心。

成本控制

費用中心費用中心
企業成本是企業為了實現企業經營目標而發生的價值犧牲。企業成本的組成部分既包括營業成本期間費用等當期費用,也包括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最終將計入各期費用的經營費用等等。
經營費用是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支出。企業當期發生的支出包括費用性支出、非費用性支出。發生於經營過程各方面、各環節的各項費用性支出就是經營費用,這是企業當期發生支出的主要部分。經營費用本質上是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最終應當計入費用要素的各種支出。經營費用通過成本費用等賬戶的匯集分配計算結轉等加工處理而計入各期費用要素。
成本費用即成本性質的費用,也即將要計入某個成本計算對象賬戶的費用。成本費用有多種。以工業企業為例,有材料採購中的成本費用、生產過程中的成本費用、設備安裝中發生的成本費用等。通過對它們分別進行成本費用的核算,確定應該計入材料採購成本、產品生產成本設備購置成本的數額,從而確定庫存材料、產成品、固定資產等資產的成本。可見,經營費用發生後,經過成本費用歸集,形成各種資產的成本,將或早或晚被確認為費用要素。經營費用主要通過成本費用核算後而或早或晚被確認為費用要素。
費用要素中的各項費用是企業為了實現本期目標而發生的價值犧牲。會計上的費用要素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計入當期費用要素的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業務支出等賬戶匯集的數據。作為與收入相配比的費用要素各個項目,其核算的真實、公允對確定財務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控制效果對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企業控制整個成本的角度看,營業外支出是不用計畫其發生但是要控制其發生的企業成本的組成部分。
費用中心費用中心
二、企業成本控制需耍針對數據加工全過程
企業的經營活動從資金流的角度看主要是從各項支出開始的。企業發生的費用性支出,經歷了經營費用核算成本費用核算直到當期費用要素的確定這樣一個數據加工過程。
經營費用是廣義的,既包括應當計入當期的各項費用,也包括當期支出的購置各項資產而應當在以後各期計入費用的支出。經營費用的數據處理需要通過各個經營過程中的成本、費用等賬戶歸集、加工、分配、結轉,才可正式計入費用要素。其中,計入期間費用、計入生產成本、計入在建工程等賬戶以及在何時轉入當期費用要素上是有極大區別的。其一,作為期間費用,是當期費用要素的組成部分。當期全部轉入本年利潤賬戶;其二,作為生產成本,需要完工入庫計入產成品賬戶,在部分或全部銷售之後,部分或全部轉入主營業務成本,作為已經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轉入本年利潤賬戶;其三,作為固定資產的購建成本,需要以後多個會計期間跨期攤配到製造費用、管理費用後,於不同年度再通過不同的步驟最終轉入本年利潤賬戶。
成本費用也是廣義的,既包括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費用。也包括購置各項資產而發生的材料採購方面的費用支出、設備購建方面的費用支出等。作為成本費用,在發生時還不能直接與收入配比,需要一個或長或短的數據流轉過程。在這個數據流轉過程中,有的轉入費用要素的時間長些,有的轉入費用要素的時間短些。這些在經營中發生的要歸集到有關成本計算對象的成本費用需要經過多次的歸集、分配結轉核算過程,之後才轉入費用要素。由於他們在轉入費用要素的時效上的差異將直接影響到損益的大小,所以整個成本費用數據流轉過程在會計核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費用中心費用中心
企業成本控制具有聚焦效果。從經營費用成本費用到費用要素的數據流轉過程看,企業成本將企業各種費用性支出概括到了一起。整個經營費用和成本費用的核算過程客觀地提供了各成本責任中心、費用責任中心的成本與費用的控制機會,從而使要素費用的控制連成了線、形成了片。一般情況下,這些成本費用中,材料採購方面的成本費用可設定“材料採購”進行核算與控制;生產方面的成本費用可設定生產成本等賬戶進行核算與控制;設備購置方面的成本費用可設定“在建工程”進行核算與控制。通過企業成本控制理念統一了企業耗費的所有線與面的控制,可以為有效提高企業競爭力創造條件。
三、企業成本的控制方法
生產過程中的費用是企業成本中發生頻繁、項目複雜、金額巨大的部分。生產費用也是工業企業費用要素構成中的重要部分。而且庫存材料、固定資產等各種資產的耗用也將歸集到生產費用,再通過“產成品”、“營業成本”而轉入費用要素。因而對生產過程的成本費用的核算與控制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一)實施作業成本法加強生產費用核算與控制
作業成本法是指以生產經營中各現場的各項業務、作業鏈為對象,對成本產生的原因及費用分類計量,進而以作業量為基礎分配間接費用的費用歸集分配考核方法。
加強生產費用核算與控制可以使用作業成本法。生產現場發生的費用主要包括各項直接費用與製造費用。製造費用是生產過程中組織管理生產而發生的間接費用。生產現場發生的間接費用種類多、地點分散金額較大,籠統分配主觀性太大,核算與控制相對困難。將作業成本法運用到生產成本中各車間製造費用的核算與控制方面,能夠加強對車間製造費用的控制。
費用中心費用中心
在各生產現場實施作業成本法時應當緊密聯繫實際。按部門進行責任核算時,還應進一步按生產部門內的生產線、準備工作環節、維修工作環節、技術與質檢工作環節、計畫管理工作環節等組織責任核算。2.可對生產現場的製造費用核算進行改革或重新設計。具體做法主要是:
(1)在組織機構上,應更進一步劃小責任中心,即在設定車間責任中心的同時,按作業環節設定責任中心。
(2)在會計科目上,應在製造費用總分類賬戶之下。按車間設定一級明細賬,並進而按作業中心設定二級明細賬,將會計科目設定與作業成本法使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3)在核算程式上,所有間接生產費用支出除計入製造費用總分類科目外,必須同時在其一級明細賬和二級明細賬中平行登記。一級明細賬歸集數據作為車間責任核算備查資料。二級明細賬歸集的數據作為各作業中心責任核算資料,用於各作業中心的責任考核,並為按作業量分配間接費用做好準備;所有間接生產費用在作業中心歸集到製造費用的二級明細賬上後,再按各種作業量分配到產品生產成本明細賬上。
(4)原始記錄可以打破以前按車間設定電錶氣表等的原始記錄模式,針對作業中心設定各種原始記錄,配備計量衡器具,以便配合根據作業環節進行的責任核算。
(5)在計畫管理上,應當按企業下達給車間的生產計畫制定車間生產預算,並分解落實為作業中心的責任預算。通過這樣的具體運作使製造費用的核算與控制方式得到創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