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量

【詞目】酌量【讀音】zhuó liang【釋義】本指計量酒米,後泛指斟酌估量。去滓取汁,以冷水和之,如酒色,和麴。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二:“怡賢親王總理水利營田時……効力者,酌量工程難易,頃畝多寡,分別錄用。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盪山》吾欲酌量遣一人去荊州,替回關將軍來,方可敵之。毛澤東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調整稅收,酌量減輕民負。

基本信息

出處與詳解

酌量酌量
1、本指計量酒米,後泛指斟酌估量。

①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法酒》:“桑葉、胡葈葉、艾,各二尺圍,長二尺許,合煮之,使爛。去滓取汁,以冷水和之,如酒色,和麴。燥濕,以意酌量。”

②唐·李山甫《代孔明哭先主》詩:“酌量諸夏須平取,期刻羣雄待遍鋤。”

③《明熹宗實錄》:“得旨,關事倚重輔臣,仍聽酌量行海防事宜,著天津、登萊撫(李邦華、袁可立)鎮官(沈有容、毛文龍)用心料理,聽輔臣(孫承宗)調度。”

④《水滸傳》第八五回:“ 宋江酌量已定,盧俊義領令去了。”

⑤《東周列國志》第五回:“後人有詩嘲富室攀高,不如鄭忽辭婚之善,詩曰:婚姻門戶要相當,大小須當自酌量。卻笑攀高庸俗子,拚財但買一巾方!”

⑥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二:“怡賢親王總理水利營田時……効力者,酌量工程難易,頃畝多寡,分別錄用。”

⑦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盪山》吾欲酌量遣一人去荊州,替回關將軍來,方可敵之。

2、適量,適當。

毛澤東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調整稅收,酌量減輕民負。”

酌量酌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