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泉

貨泉是最常見的一種漢代錢幣,它是王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貨幣改制的產物。貨泉從天鳳元年起一直流通到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材質為青銅,尚見有鐵質和銅夾鐵者錢文為懸針篆,泉中豎筆斷開,(貨泉餅者字紋多平夷,鑄造粗劣)。

簡介

貨泉貨泉
版別有傳形,異書,異范,合背,合面,圓穿,橫劃,星號,月紋,決紋,剪邊等近百種,一般徑2.2--2.4CM,重約2.8--3.6克,初期可達5克以上。傳世極豐。貨泉基本都是普通品種,其中的版別有雙廓、穿上半星、穿下左 決文、穿下右決文等等,帶記號的錢幣多是表明鑄地,一般雙廓版式的工藝和質量都較佳,可能是早期中央鑄造的;帶星點決文的應該是其他地方錢爐所鑄,鑄造不甚精,可能年代較晚。總體來說,前期的貨泉的大小和重量都相差不大,工藝較好,規範程度也比較高;但自新朝晚期至東漢初年,由於持續的社會大動亂和各股起義軍、豪強武裝的相互征戰,經濟受到極大破壞,輕小劣幣及私鑄貨泉大量出現,我所見過的晚期私鑄貨泉其重量尚不及正常的一半。

三種分類

huòquán 貨泉(貨泉)
1.王莽時貨幣名。2.貨幣的通稱。3.指財政

貨泉貨泉

1.王莽時貨幣名

《漢書·食貨志下》 :“天鳳元年,復申下金銀龜貝之貨,頗增減其賈直。而罷大小錢,改作貨布……直貨泉二十五。貨泉徑一寸,重五銖,文右曰‘貨’,左曰‘泉’,枚直一,與貨布二品並行。”

2.貨幣的通稱。 《晉書·食貨志》 :“日中為市,總天下之隸,先諸布帛,繼以貨泉,貿遷有無,各得其所。”唐陸贄《均節賦稅恤百姓六條》:“先王懼物之貴賤失平,而人之交易難準,又立貨泉之法,以節輕重之宜。” 《遼史·食貨志下》 :“遼之方盛,貨泉流衍,國用以殷。”清許光治《憑闌人》曲:“榆筴賒春驕貨泉,柳帶禁寒貪乞棉。”

3.指財政。唐元稹《授王播中書侍郎平章事兼鹽鐵使制》:“得非調陰陽撫夷夏者,不欲侵貨泉之任;而主會計校盈虛者,不得參邦國之重乎?子將兼之,允在能者。” 《舊唐書·王彥威傳》 :“彥威儒學雖優,亦勤吏事,然貨泉之柄,素非所長。”

歷史

貨泉貨泉
中國古代早期使用石、陶泥、銅質陰文錢範直接鑄錢,自西漢宣帝起使用母範製成的子范疊起來鑄錢,王莽第4次貨幣改制後,基本上完全使用疊鑄工藝,成為正統的官爐鑄錢的主要方法,一直使用到南北朝以後才逐漸改為用母錢翻砂鑄錢。

母範亦稱范母,多系銅質所鑄,先用手工刻製成陰文范,而後翻鑄成陽文范母,然後用陽文范母印製成泥質子范,再用子范鑄錢,用這種方法鑄錢比早期用陰文子范直接鑄錢,是鑄錢技術上的一次大改進,大大提高了鑄錢的效率,而且所鑄錢幣細緻秀麗。

王莽疊鑄的特點是充分利用對稱性原理,在一塊范母上,面模與背模對稱排列,利用榫卯對稱相合,兩兩組成套盒,把許多套盒疊起來,形成規模性鑄造。

筆者集藏一塊王莽“貨泉”銅母範,青銅質,該范形狀奇特,像個正方形有耳的小碟子,范背的底部為圓形,四周緩緩上升,范面為正方形,但范框頂面並非平面,而呈下垂的弧線形,弧線弦長5.7厘米,弧高0.3厘米,范框兩側有耳。范面底部為平面,有正背兩對“貨泉”錢模,中間凸起部為澆口,四邊布有對稱的定位榫印。錢模為綠銹包漿,其中一枚錢模的綠銹局部脫落,露出暗紅色老包漿。

錢文尚清,“泉”字中豎為斷筆。范面框線和范背為黑漆古老生坑,范背銹層堅硬厚實,呈塊狀凸起,高低不平,層次豐富,個別黑銹脫落處露出綠銹。

該范的特點是碟式有耳,框線頂面呈孤線形,有耳為便於執耳操作,頂面呈弧形使泥子范有一部分露出范框之外,減少接觸面,便於脫范,是一種便於操作的設計。“貨泉”品類較多,鑄量大,出土的“貨泉”錢範也較多,但所見面背均是平面的,此種形狀甚為罕見,也未見於著錄。在中國貨幣鑄行發展史上,曾有人這么說過:“前有王莽的寶貨制,後有鹹豐的錢鈔制。”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這裡先讓我們來看看王莽時期的幾次貨幣改制,就可以一清二楚。據史載:王莽篡奪西漢政權後,改建“新朝”,從居攝二年(公元7年)到天鳳元年(14年)短短的八年當中,在他復古、好古、好貨的思想指導下,就連續進行了三次貨幣改制,其時間之短、次數之多,品種之繁,堪稱歷代之最。在這裡我們不難想像,他之所以頻繁地要進行貨幣改制,其目的不外乎:首先是想削弱劉漢統治集團的勢力,破壞劉漢的經濟基礎;其次是想 摧毀富豪財商、搜刮天下錢財,剷除劉漢集團的社

貨泉貨泉
會基礎,以增強“新朝”統治的財富;其次是為了支付自身龐大的軍政開支,企圖解救“新朝”財政困境,鞏固“新朝”政權,最後藉以實現其復古改制的願望。當然我們也不可否認,王莽時期的貨幣,品種繁多,造型奇特,鑄工精美,文字雋秀,曾受到世人推崇,甚至被譽為千古鑄錢的第一高手,這也毫不為過。至於王莽的貨幣改制情況究竟是如何?在這裡只能簡單述說一下:王莽的貨幣改制大約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次是在居攝二年(7年)變漢制。他於五銖錢外更鑄大錢,徑寸二分,重十二銖,文曰“大泉五十”。又造鍥刀錯刀,其形環如大錢,身形如刀,長二寸,文曰“鍥刀五百”;第二次過了二年,即始建國元年(9年)鑄行“寶貨”,計五物(金、銀、龜、貝、銅)六名(錢貨、黃金、銀貨、龜貨、貝貨、布貨)共二十八品,第三次是王莽稱帝的第二年,即天鳳二年(15年)因“寶貨”極端複雜,被迫廢除,又繼續使用“小泉直”和“大泉五十”兩種錢,不久又廢除大小錢,改鑄“貨幣”“貨泉”兩種錢同時使用,以“貨布”為主幣,“貨泉”為輔幣。可謂之當時錢幣的孿生子。後來,由於“貨布”重二十五銖,“貨泉”重一銖,即一個“貨布”卻值二十五個“貨泉”,比值極不合理,對當時人民的掠奪更加嚴重,從而激起了人民對政府的反抗,故王莽還來不及第四次貨幣改制,就被推翻了。正如錢幣學家彭信威在《中國貨幣史》一書中所說的“中國歷代貨幣之所以失敗,多有別的原因,而不是制度本身的缺點,只有王莽的寶貨制的失敗,完全是由於制度的失敗”。這話的確擊中要害。

這裡介紹筆者收藏的一枚“貨布”和一枚“貨泉”,以供泉友們鑑賞。“貨布”通長5.8厘米,重15克,銅質,質地精良,形體厚重。布:古時的一種農具,錢身長方形,平首方足,腰微為凹,首上有一圓穿,穿的兩面及錢兩面均有周郭,圓穿下至方檔有一首凸起的直線,錢面模鑄有篆書錢文“貨布”二字,其書體為懸錢篆。“勢有若針之懸鋒針芒”,篆法剛中寓柔,纖細秀麗,清晰工整,布白疏勻,堪稱錢文書體中的一朵奇葩。“貨泉”直徑2.3厘米,肉厚0.07厘米,重約3克,銅質,銅色稍呈紅色,圓形方穿,有內外廓,正方形穿,穿之兩面有廓,錢面模鑄篆文“貨泉”二字,筆畫較細,清晰工整,“泉”字中間直豎中斷。總之,王莽的幣制改革是失敗的,但莽錢製作精良,有“錢絕”之首,為後世所稱道。“貨幣”、“貨泉”堪稱是王莽後期鑄幣的代表作,是莽錢中較珍貴的品種,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所值和收藏價值。

與“白水真人”

貨泉貨泉
王莽篡奪劉漢天下後,在政治上進行殘暴統治的同時,在經濟上用改革幣制的辦法,鑄行高額而大幅度減重的錢 幣搜刮人民財富。西漢從武帝劉徹元狩五年一直鑄有五銖錢。王莽篡權以後,對姓劉的很反感,因為劉的繁體字為卯、金、刀三字組成,因犯其忌諱,凡碰到這種字都要禁止,五銖的“”字從金字旁,故就廢掉了五銖。古音“泉”與“錢”通,因貨幣如泉水一樣的流通,故正式以“泉”代“錢”。

王莽制錢品種繁多,先後進行了四次貨幣改革,共發行了20多品貨幣。這些錢幣換算十分困難,每一品與其他各品之間比值、比價都極不合理。天鳳元年公元14年,更行貨布、貨泉。貨泉徑2.3厘米,重5銖,貨布重25銖,但一個貨布卻值25個貨泉,結果又引起盜鑄,許多人因犯法而淪為官奴婢。王莽政治的黑暗,幣制的混亂,私錢的充斥,加速了人民的破產。當時“富者不得自保,貧者無以自立”。米價高至每石一萬錢,甚至黃金一斤只能易豆五升。王莽從主觀出發,隨心所欲地改革幣制,濫發大錢,結果“每一易錢,民用破業”,“農商失業,食貨俱廢”。公元23年,王莽政權終於被農民起義所推翻,王莽自取滅亡。

貨泉在王莽貨幣中,是發行量最大、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劉秀恢復王位後,理應廢止貨泉。然而,劉秀非但不反對王莽興鑄的“貨泉”,反而在即位之後繼續使用王莽的貨泉達16年之久。當時的百姓們早已吃盡了王莽時期錢制混亂的苦頭,人心思漢。有民謠詠道:“黃牛白腹,五銖當復”。直到光武帝建光十六年公元40年,劉秀才聽從馬援的建議復鑄五銖錢,是為建武五銖。道理何在呢劉秀雖然是開國明君,英明神武,卻十分相信讖緯迷信。有人謂:真人既出,可復漢滅莽。他即位後認真品味了“貨泉”二字,泉拆讀為白水,貨的繁體字近似真人,合起來就是“白水真人”。而劉秀恰好出生於南陽郡舂陵白水鄉,起兵又滅王莽於南陽白水。劉秀就以此為“受命”之依據,認定是一種大好特好的徵兆。便認定此事與自己相關,遲遲不肯廢去。也有學者認為,貨泉之所以被劉秀沿用,是劉秀看重了“貨泉”的美感。“貨”乃是一非常突出明顯的“美女”造型,猶如清晨河邊美女沐浴;奇妙的身姿,雙腿、腰和頭部,與曲折舉起的手臂,十分形象生動

收藏參考價格

貨泉普品 1元

貨泉方貝 1200元

貨泉傳形 40元

精品推薦

貨泉 遼代大元貨泉折三
貨泉 新莽貨泉面四決文
貨泉 “貨泉”小平錢銅範一件
貨泉 新莽貨泉銅製母範
貨泉 六朝貨泉傳形廣穿
貨泉 新莽貨泉背博局紋
貨泉 新莽貨泉銅質母範
貨泉 漢代貨泉

中國錢幣

唐開元通寶上的文字由歐陽詢手書古錢幣鑑定應該掌握的專業知識包括:中國貨幣史、考古學、錢幣學、錢譜以及金石文物方面的知識等。中國貨幣史中就記述了鑄幣、發行及貨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