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玉笛弄秋清

誰家玉笛弄秋清

《誰家玉笛弄秋清》是小說《水滸傳》第六十二回中的一首詩。該詩渲染了一種淒涼、孤寂的氣氛,襯托出了即將被發配到沙門島的盧俊義的悲傷、無奈的心情。

作品原文

誰家玉笛弄秋清
誰家玉笛弄秋清①,撩亂無端惱客情②。
自是斷腸聽不得,非乾吹出斷腸聲③。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弄:撥弄,吹奏樂器。
②惱客情:使離家在外的人煩惱。
③非乾:不關,無關。

作品譯文

在這清秋時節是誰將玉笛吹響,
挑動得他鄉遊子更加思鄉。
只因為自己傷心怕聽這笛聲,
不是這笛聲才使人傷心斷腸。

作品鑑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中,董超薛霸監押盧俊義發配沙門島,時值深秋,黃葉飄墜,北雁南飛,不知從何處傳來一陣笛聲。書中此處寫有這首詩。
這首詩的第—句“誰家玉笛弄秋清”,是從唐代李白的《春夜洛城聞賦》詩中:”誰家玉笛暗飛聲”一句脫化而來的。不知道從誰家中飄出來的陣陣悠揚的玉笛聲撥弄著這清秋的寂靜。這樣的描寫,渲染出了淒涼、孤寂的氣氛,為全詩奠定了悲涼悽慘的主旋律。該詩的第二句“撩亂無端惱客情”,在這清冷的秋天,聽著這斷續的笛聲,足以令身在他鄉的遊子為之傷情,更何況像盧俊義這樣的一個被發配至天涯海角的“罪犯”呢,他的心境就可想而知了。詩的第三、四句“自是斷腸聽不得,非乾吹出斷腸聲”。其實是因為人有傷心之事而腸斷,並不是因為笛聲吹奏出悲傷的曲調所致。這兩句用曲筆,做一跌宕,使詩意更深入一層。

作者簡介

施耐庵畫像施耐庵畫像
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漢族,江蘇興化人(一說浙江錢塘人)。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後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1314年(元延祐元年)考中秀才,1324年(泰定元年)中舉人,1331年(至順二年)登進士。不久任錢塘縣尹,因替窮人辯冤糾枉遭縣官的訓訴,遂辭官回家。後又仕張士誠,終因張士誠疏遠忠良,憤然離去。後入江陰祝塘財主徐騏家中坐館,除了教書以外,還與拜他為師的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並為撰寫《江湖豪客傳》收集材料。為躲避戰亂,施耐庵徵求好友顧逖的意見,在興化縣修了房屋,從此隱居不出,專心於《江湖豪客傳》的創作。《江湖豪客傳》成書後,定為《水滸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