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克隆

表達克隆,英文名稱expression cloning,通過進行基因表達而克隆目的基因的方法。用表達載體構建互補DNA(cDNA)或基因組DNA表達文庫,轉入細菌或細胞內進行表達,再通過特定表型進行篩選,從而獲得目的基因克隆。該方法可以對任何能表達可篩選表型的基因進行克隆。

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譯,而英文"clone"則起源於希臘文"KLone",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無性繁殖或營養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桿插和嫁接。

基本介紹

克隆是指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以及由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後代個體組成的種群。克隆也可以理解為複製、拷貝,就是從原型中產生出同樣的複製品,它的外表及遺傳基因與原型完全相同。時至今日,“克隆”的含義已不僅僅是“無性繁殖”,凡是來自同一個祖先,無性繁殖出的一群個體,也叫“克隆”。這種來自同一個祖先的無性繁殖的後代群體也叫“無性繁殖系”,簡稱無性系。
簡單講就是一種人工誘導的無性繁殖方式。但克隆與無性繁殖是不同的。無性繁殖是指不經過雌雄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只由一個生物體產生後代的生殖方式,常見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由植物的等經過壓條或嫁接等方式產生新個體也叫無性繁殖。綿羊猴子等動物沒有人工操作是不能進行無性繁殖的。克隆羊多利也是克隆的產物。科學家把人工遺傳操作動物繁殖的過程叫克隆,這門生物技術叫克隆技術。關於克隆的構想,我國明代的大作家吳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孫悟空經常在緊要關頭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猴毛變猴就是克隆猴。
是英文“clone”一詞的音譯,在大陸譯為“無性繁殖”在台灣與港澳一般意譯為複製或轉殖,是利用生物技術由無性生殖產生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組之後代的過程.科學家把人工遺傳操作動物繁殖的過程叫克隆,這門生物技術叫克隆技術,其本身的含義是無性繁殖,即由同一個祖先細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純細胞系,該細胞系中每個細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基本過程

先將含有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利用微電流刺激等使兩者融合為一體,然後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當胚胎髮育到一定程度後,再被植入動物子宮中使動物懷孕,便可產下與提供細胞者基因相同的動物。這一過程中如果對供體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那么無性繁殖的動物後代基因就會發生相同的變化。
克隆技術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卵子的結合,只需從動物身上提取一個單細胞,用人工的方法將其培養成胚胎,再將胚胎植入雌性動物體內,就可孕育出新的個體。這種以單細胞培養出來的克隆動物,具有與單細胞供體完全相同的特徵,是單細胞供體的“複製品”。英國英格蘭科學家和美國俄勒岡科學家先後培養出了“克隆羊”和“克隆猴”。克隆技術的成功,被人們稱為“歷史性的事件,科學的創舉”。有人甚至認為,克隆技術可以同當年核子彈的問世相提並論。
克隆技術可以用來生產“複製人”,可以用來“複製”人,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對人類來說,克隆技術是悲是喜,是禍是福?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都是一分為二的。克隆技術也是這樣。如果克隆技術被用於“複製”像希特勒之類的戰爭狂人,那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什麼呢?即使是用於“複製”普通的人,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倫理道德問題。如果把克隆技術套用於畜牧業生產,將會使優良牲畜品種的培育與繁殖發生根本性的變革。若將克隆技術用於基因治療的研究,就極有可能攻克那些危及人類生命健康的癌症、愛滋病等頑疾。克隆技術猶如原子能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劍柄掌握在人類手中。人類應該採取聯合行動,避免“複製人”的出現,使克隆技術造福於人類社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