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南嶽旅遊區

衡陽南嶽旅遊區

衡陽南嶽旅遊區位於湖南省中部,主要景點有衡山、岣嶁峰、王船山墓、王船山故居、蔡侯祠、回雁峰等。

衡陽南嶽旅遊區位於湖南省中部, 主要景點有衡山岣嶁峰王船山墓王船山故居蔡侯祠回雁峰等。

衡陽南嶽旅遊區衡陽南嶽旅遊區
衡陽南嶽旅遊區衡陽南嶽旅遊區

衡山

衡陽南嶽旅遊區衡山
衡山,古稱"南嶽",又名岣嶁山中國著名的五嶽名山之一。位於湖南中南部,湘中盆地中央。南起衡陽回雁峰,北至長沙嶽麓山,逶迤盤亘800里,大小山峰72座,以祝融天柱芙紫紫蓋石稟五峰最著。主峰祝融峰海拔1289.8米,為南嶽絕頂。衡山居星座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度應璣衡",即如衡器一樣可稱量天地的重量, 能"銓德鈞物",故名衡。南嶽衡山風景區南距衡陽市35公里,屬南嶽區管轄,總面積184平方公里,其中遊覽區39平方公里,為國務院1982年第一批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區。景區自然風光旖旎多姿,峰巒俊秀,嶺谷交錯,有9、10、24、15、9、9、38等。"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古稱南嶽"四
衡陽南嶽旅遊區衡山
絕","麻姑仙境之幽,穿岩詩林之趣,龍鳳飛瀑之雄,王古城之古",是南嶽"新四景"。境內古木參天,植被繁茂,奇禽異獸,品類眾多,僅樹種就達1700餘種,森林覆蓋面達90%。衡山全年有250天大霧期,每當煙雲驟起,宏大壯觀,色彩絢麗變幻無窮,故又以"南嶽獨如飛"的意境突出於五嶽之中。"春日之煙雲,盛夏之蘢松,金秋之日出,冬雪之冰瓊",四季風光各異,名為南嶽"四奇",故衡山素有"五嶽獨秀"之美譽。衡山歷史悠久,相傳炎帝神農氏帶領氏族南渡長江開發瀟湘,火神祝融以火施化,故南嶽之神以祀炎帝神農氏為主,祝融為輔。自舜帝 南巡起,這裡便成為歷代天子巡狩和祭祀的地方。衡山又為道家淵藪,有二洞天四福地三十八宮觀之說。後佛教興起,山中香火日盛,高僧輩出,與日本東南亞一些佛教國家有重要交往,遂成為東南亞佛教聖地。同時,境內佛寺道觀林立,佛道兩教共榮,又為中國名山一絕。衡
衡陽南嶽旅遊區衡山
山又是歷代名士棲身、學者盤桓謫官流寓人文薈萃書院羅列的地方。唐代名相李泌、宋代胡安國父子、朱熹、張 、諶甘泉等均曾講學於此,風振一時;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黃庭堅魏源王夫之等著名詩人學者留下了數千篇詩文,成為千古佳話。衡山山中名勝古蹟星羅棋布,其中:現存佛寺道觀26處,8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摩崖石刻375處;楹聯、題詠不計其數,各種書體流派琳琅滿目。眾多建築之中,"南嶽廟之雄,忠列祠之偉,祝聖寺之幽,玄都觀之雅",被譽為南嶽建築"四傑"。衡山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成為"中華文明奧區"而享譽海內外,新中國建立後,政府加強了文物古蹟的保護和景區建設,每年秋季舉辦的"中國衡陽南嶽廟會",更使南嶽衡山的旅遊文化和旅遊經濟相得益彰。南嶽衡山,橫跨衡陽衡山衡東湘鄉湘潭長沙6市縣,以衡陽回雁峰為首。南嶽旅遊風景名勝區居湘中偏東地區,以主峰祝融為中心,總面積184平方公里。大致分南嶽古鎮水簾洞忠烈祠磨鏡台祝融峰藏經殿方廣寺龍鳳潭8個遊覽區和西嶺1處避暑區。

祝融峰

衡陽南嶽旅遊區祝融峰
祝融峰,為南嶽七十二峰最高峰,相傳上古祝融氏葬此,故名。時有煙雲拱托,加之群峰壘襯,形成"萬丈祝融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里"的雄姿。遊人以祝融之高為南嶽"四絕"之一。峰頂有祝融殿,又名老聖殿。明萬曆年間(1573-1620)建開元祠,以祀祝融,塑有祝融火神像。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建為殿。光緒七年(1881)重修。石牆鐵瓦,進門有廂房和正殿。殿後為峭壁;兩側石崖有望月台,東側300米處有觀日台,可在此觀賞日出的壯麗景象。附近有"天半祝融"、"一日千里"、"山聳天止"、"乾坤勝覽"等崖刻。祝融殿內神像匾額在1966年被毀。衡陽市政府於1981年重修殿、堂,塑神像,恢復舊觀。

上封寺

衡陽南嶽旅遊區上封寺
上封寺,位於祝融峰東300米處。隋以前名光天觀,為南嶽五大叢林之一。隋大業(605-617)間,煬帝下詔改為寺,故名上封寺。寺歷經修建,今有前後三殿。鐵瓦石牆,別具風格。前殿原有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鑄造的鐵天王像四尊,1966年被毀。前殿1951年被火焚毀,1962年當地政府修復。寺後山頂即觀日台,為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建,今氣象台設此。台側有巨石,上鐫"觀日出處"四字。山上有一片古樹林,枝幹密接,粗實茁壯。

南天門

衡陽南嶽旅遊區南天門
南天門,位於衡山山腳至祝融峰9公里處。是登祝融峰必經之路,海拔1100米。有石坊一額鐫"南天門"三大字。坊柱鐫一聯:"門可通天,仰觀碧落星辰近;路承絕頂,俯瞰翠微巒嶼低。"東側有皇帝崖,崖壁題刻甚多。崖面有"壽岳"二字,字徑150公分,傳為宋徽宗趙佶所書。因年久難辨,民國33年(1944)重鐫。崖下有龍門洞,相傳禹王治水在此齋戒。循石徑下數百步有祖師殿,為清同治元年(1862)重修;殿為二進,各三間,石柱、石牆、鐵瓦。原設真武神像,現設旅遊服務部於此。
中國的傳說中,南天門是進入天宮的第一重大門,也是帝王宮殿大門,莊嚴而神聖。武當山金頂南天門建有三孔門洞,分別為神門、鬼門、人門。鬼門是象徵性的門,自打建造的那天起就是封閉的——祭祀神靈的方不許鬼怪出沒;神門則常年關閉,只有皇親國戚來時才能打開;而人門是常年開啟,供朝拜真武大帝的人們通行。
連線南天門的城牆叫紫金城。城牆由重達千斤巨大條石依懸崖走向砌壘,城牆基礎厚2、4米,牆頂厚1、26米,其厚重牢固,充分體現了明永樂皇帝朱棣聖旨中“……務要堅固壯實,萬萬年與天地同其久遠”的要求。

方廣寺

衡陽南嶽旅遊區方廣寺
方廣寺, 位於衡山蓮花峰下。蓮花峰系八峰組成蓮花形,方廣寺正建於花心中,距離南嶽鎮北20公里,地處深山腹地。"方廣寺之深"為南嶽四絕之一。始建於梁武帝天監二年(503),唐時改名方廣寺。宋徽宗御賜"方廣崇禪寺"題額。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神宗朱翊鈞賜佛經、佛像、寶幡等物,特為建藏經閣,明末王船山在寺傍建續夢庵,隱居三年,撰有《蓮峰志》,並倡修方廣寺。清初毀於火,清道光(1821-1850)間重修,未復舊觀。寺為石牆鐵瓦,建築古樸。有殿堂三進。前為山門,作牌坊式,門額直書"方廣禪林"四字。進門有過堂(原稱祖師殿),堂左右各有耳房,再進為正殿,塑有釋迦牟尼像,中懸宋徽宗御題"天下名山"匾。側有宋代銅鐘一具,殿後為樓房。殿堂均作單檐硬山頂,現寺院建築尚存,佛像宋鍾匾額於1966年被毀。
磨鏡台 位於南嶽衡山風景區擲缽峰下,與半山亭平行對峙。相傳唐開元年間,佛教禪宗七祖、住持福嚴寺的懷讓在南嶽大力闡揚南宗教義,屬於北宗四川和尚道一前來辯論。懷讓終日在此靡磚,意在坐禪(北宗教義)並不能成佛。好比磨磚,功夫雖深,終不能成鏡台。道一頓悟,皈依南宗。等待懷讓為師。後人遂稱此地為磨鏡台。現尚存檔石,鐫刻有"祖源"二字。台側有馬祖庵,傳為道一和尚住所。台後有懷讓墓,又名七祖塔,上有石碑,篆刻"最勝輪塔"四字,相傳為唐宰相裴休所書。附近有觀音橋麻姑橋龍舒橋等古蹟,並留有不少明清名人題刻。磨鏡台石刻和懷讓墓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周群峰突起,竹木竟秀,泉水飛流,風景幽深。現建有南嶽山莊,為衡山避暑佳境。

藏經殿

衡陽南嶽旅遊區藏經殿
藏經殿, 位於南嶽衡山風景區祥光峰下,距南嶽鎮16公里。原名小般若禪林,始建於南朝陳光大二年(568)。後因明太祖朱元璋曾賜《大藏經》一部,存放寺中,故改名"藏經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建築為1933年重建,1980年重修。宮殿式建築。有正殿、後殿,石柱矗立,碧瓦丹甍 ,富麗堂皇。正殿內供流鎏金銅佛一尊系海外華僑佛教徒捐贈。附近有靈田梳妝檯釣魚台文殊頂龍池水月寺允春亭等名勝古蹟。藏經殿隱於茂林深處,寺周古木陰森,藤蘿交錯,保存有亞熱帶高山常綠針葉闊葉混交的原始次生林帶,植物品種達500多種,風景幽深古樸。"藏經殿之秀"被譽為南嶽四絕之一。

南嶽廟

衡陽南嶽旅遊區南嶽廟
南嶽廟, 位於南嶽衡山風景區南嶽鎮北街,扼衡山入山口,是中國五嶽名山中規模最大、總體布局最完整的古代寺廟建築群之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開元十三年(725)。歷代曾6次重建,17次重修。現有建築為清光緒八年(1882)重建。嘉應門、御碑亭、寢宮等尚保存有宋明時期的建築構件。廟為宮殿式建築,占地9.85萬平方米,九進,坐北朝南,包括樓星門奎星閣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北後門。正殿又名大殿、聖帝殿,高24米,七間,建築面積1877平方米,重檐斗拱歇山頂式,有石柱72根,象徵南嶽72峰。殿前兩根方柱由整塊條石鑿成,每根重14噸。檐下的騰龍飛鳳和大門上的木雕故事極為精美。大殿四周石柱間嵌有清乾隆四十四年(1705)刻制的雙面漢白玉浮雕144塊,花木鳥獸,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內容取材於《山海經》等傳說。殿前石階上嵌有一條潔白的石龍,昂首曳尾,似欲騰空而去。屋頂上的彩陶與廊牆上的彩繪,都非常精緻。殿內供有南嶽聖帝塑像,狀貌威嚴。南嶽聖帝為大廟正神,一說是崇黑虎,一說是炎帝,多數稱是無名無姓的南方之神,唐以前一直被稱為"岳神"。自唐始,歷代帝王為求"衛社稷"、"福生靈",或親臨,或派出欽差大臣,每年均在此舉行隆重的祭祀,同時加封不斷。唐初封"司天霍王",唐中封"南嶽真君",宋時封"司天昭天帝"。"百姓為求福、求壽、求子孫,常不遠千里前來朝聖。廟內另有碑刻數以百計,多為名家題篆。大廟東側有8個道觀,西側有8個佛寺,以示南嶽佛道平等。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溪澗山泉繞牆流注。南嶽廟與泰安岱廟、登封中嶽廟並稱於世,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祝聖寺

衡陽南嶽旅遊區祝聖寺
祝聖寺,位於南嶽衡山風景區南嶽鎮東街。為南嶽六大佛教叢林(祝聖寺南台寺福嚴寺上封寺清涼寺大善寺)中規模最大最早的一座古剎。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上古時為清冷宮,系大禹祭祀舜帝而建。唐初始改為寺院,名彌陀寺。明時改稱勝業寺。現寺為清康熙年間作為皇帝的行宮重建,並改今名。寺周古木蒼翠,寺宇建築雄偉。四進,包括前山門二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說法堂方丈室,兩旁有禪室、齋堂、寮房等。寺內有清光緒年間心月和尚青石鐫刻的500羅漢像,神形兼備,維紗維肖,為雕刻藝術之珍品。雕像在"文化大革命"時遭摧毀,僅存百餘塊殘石,南嶽書畫館尚保存有畫像的拓本,南嶽佛教協會設此。
忠烈祠位於南嶽衡山風景區香爐峰下, 距南嶽鎮4公里,1942年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而建。仿南京中山陵形制,傍山建有前門、 "七o七"紀念塔、紀念堂、致敬碑、正殿。紀念塔以5顆倒立炸彈造型, 象徵漢、滿、蒙、回、藏各民族聯合共同抗日。正殿為宮殿式建築,五進,寬敞高大,由297級花崗岩石階從下至上聯成一氣。檐下"忠烈祠"金匾為蔣介石題,四周繞以石欄。碑、踏步和各廳的外牆全由乳白色花崗石砌成;廳內漢白玉石祭台中立有"抗日建國陣亡將士之長位"神位牌,兩側刻有抗戰中犧牲的將士名單和部隊番號。祠內松青柏翠,柔和明快而恬靜。

峋嶁峰

衡陽南嶽旅遊區峋嶁峰
峋嶁峰, 位於衡陽縣峋嶁峰鄉境內。主峰嫘祖峰,海拔951米,與祝融峰遙相呼應。因山遠望若俯背,故名佝僂,後改名岣嶁。為衡山72峰之一。古時被視為衡山的主峰,故衡山又名岣嶁山。相傳大禹治水曾登此山。宋時曾在山上建禹王壇。清同治九年(1807)重修禹王殿,殿內有碑文8塊,殿於1944年坍塌,碑文尚存。禹王祠前巨大天然岩石上立"岣嶁碑"一塊,即禹王碑,又稱禹碑,高2.5米,寬2米,上書77個蝌蚪形文字,系南嶽72峰中罕見文物。岣嶁峰樹木蔥茂,氣候多變,終年雲霧繚繞。山上另有禹穴仙人洞仙人棋仙人腳望雁台龍潭井大坡堰流泉一笠庵古墓等勝處。現已闢為森林公園

王船山墓

衡陽南嶽旅遊區王船山墓
王船山墓, 位於衡陽縣曲蘭鄉大羅山中,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正月初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病逝於湘西草堂,是年十月葬此。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廬分三級,第一級為石砌護坡,種有8顆柏樹;第二級為半圓形墓台,中部有9級石階通上墓坪;第三級為墓坪。墓坪內排葬三墳。中為王夫之墓,北側是其繼配襄陽鄭氏夫人墓,南側是其兒媳劉氏墓。圍牆中部嵌漢白玉碑三塊,中碑刻"偉大思想家王而農先生之墓"字樣,左碑刻王夫之自題墓志銘,石碑刻王夫之生平簡介。1954年和1962年兩次修茸。1981年重修。

王船山故居

衡陽南嶽旅遊區王船山故居
王船山故居,位於衡陽縣西北曲蘭鄉湘西村。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在此隱居。故居有三:敗葉廬觀生居湘西草堂,以草堂為重點。建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磚木結構,二層三間,坐西朝東,屬坡式屋頂建築。始為草屋,後由其子 改成瓦房。王夫之在衡山舉兵抗清失敗後,築草堂隱居18年,閉門著書,成書數百卷。《讀通鑑論》《宋論》等宏著均在此寫成。草堂前坪有古柏2株,傳為王夫之手植。近處一古楓,根部凸生,形若駿馬昂首躍前,王夫之稱為"楓馬"。附近有山形似覆舟,名石船山,故後人稱王夫之為船山先生。1980年政府拔款將草堂修繕一新。廳堂正面掛有王夫之遺像,正廳門前"湘西草堂"匾額為趙朴初書。

蔡侯祠

衡陽南嶽旅遊區蔡侯祠
蔡侯祠, 原名蔡倫廟龍亭王祠。位於衡陽市耒陽城北蔡子池畔。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為漢代蔡倫故宅。祠始建於三國初年,元至元四年(1338)知州陳宗義重修。現祠為清代重建,1956年再次重修。座南朝北,四合院式,由三棟磚木結構平房組成,紅牆青瓦,古樸典雅。蔡倫,耒陽人。後世傳為中國造紙術發明者,對人類文化的傳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祠前有蔡子池,面積近3000平方米,傳說曾是蔡倫造紙汲水處。池畔有一石鼎,傳為漢物。祠正門上方"蔡侯祠"三個正楷大字,系魯迅手筆,祠前廳的石屏風,上刻蔡倫生平事跡,後廳有蔡倫用於造紙的石白。祠後有一單室磚墓,長7.84米,寬2、7米,高2、3米,墓磚側面有東漢墓中常見的幾何形花紋,傳為蔡倫衣冠冢。墓前牌坊額刻"蔡倫之墓",為郭沫岩手書。

回雁峰

衡陽南嶽旅遊區回雁峰
回雁峰,位於衡陽市南區,湘江西岸。海拔95.4米,為衡山72峰之首。峰名由來有二:一說山形如大雁引頸昂首, 展翅飛翔;舊志及古詩文中則多認為北雁南飛,至此而歸。 唐王勃名句"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宋王安石詩聯"萬里衡陽雁,尋常到此回。"均指此峰,因而名揚天下。古瀟湘八景之一"平沙落雁"即在此處。南朝梁天監十二年(513),山上建雲禪寺,隋改名為雁峰寺。唐建壽佛殿,供無量壽佛像。明修有望岳亭宮室寺此君軒望江樓等。清建大雄寶殿大悲閣、摩雲舍望雁樓指月寮等建築。峰前有煙雨池,"雁峰煙雨"為古城衡陽八景之一。1944年,日軍侵入衡陽,山上古林殿閣慘遭焚毀,僅存一座寺門和半間佛殿,寺門上"上達"二字相傳為清代一高僧所書。1985年,回雁峰被闢為公園,占地約0、19平方公里。峰前新開闢的雁峰廣場中心建有大雁雕塑,高10米,為衡陽市城徽。廣場正面是一座雕樑畫棟的仿古門廳,匾額"南嶽第一峰"為趙朴初題寫。峰上重修望岳台、雁峰寺,復原觀天池此君軒。峰頂新建曲廊、雁壁、雁亭、碑廊、茶榭、壽佛殿、觀音殿等。

交通指南

衡陽南嶽旅遊區
旅遊路線

衡陽南嶽旅遊區衡陽南嶽旅遊區

遊覽線路

南嶽衡山旅遊路線

衡陽南嶽旅遊區衡陽南嶽旅遊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