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樓

御書樓

御書樓,原名八卦樓,清乾隆二十六年(1762)為紀念康熙皇帝御書“義炳乾”匾改名。該樓面闊、進深各五間,兩層歇山琉璃頂。前檐出龐殿頂抱廈一間,後檐出卷棚頂抱廈三間。樓身四周建有迴廊。

名字由來

原名八卦樓,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為紀念康熙皇帝御書“義炳乾坤”匾改名。

御書樓御書樓

簡介

二層樓身四周,圍廊環繞,可供遊人登臨遠眺時憑依。樓當中辟透空八角井口,周沿有木勾欄遮護,製成八角形藻井,又名八卦攢頂,井底透雕二龍戲珠,盤曲蠕動,生動自然。步入樓內,自底層穿過樓板中央的八角形井口,可以直接望見樓上木結構藻井的入卦形圖案,精巧深邃。二層檐上,四條垂獸各為一條燒制而成的行龍,作法與洪洞廣勝寺明嘉靖處間的飛虹塔的垂獸如出一師之手,別致有趣。
樓下台基四周,石雕勾欄一圍,由30根望柱和28塊欄板組成。望柱高一米,柱頭上鐫刻著神態活現的獅、猴、兒童、鶴等圓雕。欄板浮雕112方,有荷花、牡丹、山水、流雲、龍、、鳳、獅、麒等,還有一幅《西遊記》插圖,猴王赤腳穿袍,教習兩隻小猴子射箭,別一隻小猴子在玩鐵環,極富情趣。御書樓二層檐下有匾一方,上書“御書樓”三字,是清乾隆更名是原物,樓下橫匾“萬代瞻仰”,字型剛健有力,筆鋒奔放自如,為書法家龔浩所題。樓背面橫匾上書“絕倫逸群”四個大字,是諸葛亮是對關羽的評語,此乃解州守令言如泗書,運筆靈活委婉,字型方圓轉折得法,氣運十足,為廟內題牌中的上乘之作。

該樓面闊、進深各五間,兩層歇山琉璃頂。前檐出廡殿頂抱廈一間,後檐出卷棚頂抱廈頂三間。樓身四周建有迴廊。台基高陡,前、後檐明間辟門砌石條踏道。上層有樓板,中空呈八邊形,小垂柱環周小巧玲瓏,八卦樓之名應由此而來。樓板四周設平座,可環繞遠眺。該樓頂檐中心懸二龍戲珠木浮雕藻井,玲瓏剔透,盤繞緊湊,做工精細,堪稱佳作;下檐露明木柱,下置寶裝蓮瓣柱礎,唐代遺風清晰可見;後檐抱廈檐柱前伸於台基之外,柱子與台基地面等高處開有榫卯,廟會時將木柱與台面相連線,在連線枋木上棚板可作戲台演戲。這是能工巧匠設計的除雉門後檐戲台之外的第二座戲台。台口正對崇寧殿

御書樓御書樓
台基邊沿設石欄桿一周,有望柱三十根,欄板二十八方,浮雕圖一百一十幅。浮雕內容有“劉海砍樵”、“姜太公垂釣”、“二人對棋”、“農夫赴田”、“娛琴圖”、“兔鵲食葡”、“二龍戲珠”、“麒麟對望”、“西遊記眾猴戲耍”及虎、羊、牡丹、蓮花等民間故事和生活場景。生活氣息濃郁,表情生動形象,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充分體現出雕技師豐厚的生活底蘊和嫻熟的技藝水平。望柱柱頭雕蹲獅居多。
樓身前後抱廈柱頭額枋上木雕精緻。前檐雕群雄騎馬征戰圖與牡丹花枝鬥豔圖:眾將馳騁疆場,手持十八般兵刃搏殺不休,周圍步卒助戰,祥雲繚繞;牡丹花枝成雙盛開,每方花簇中配獅、虎與鵲鳥,設計獨到,搭配巧妙。後檐額枋雕眾仙集結圖,中間似天尊危坐,兩側群仙騎獅、騎虎等向中心雲集,猶如征戰前調兵遣將即待出發。木雕皆半鏤空手法,剔透生動,想像豐富,雕技精湛。
樓身中檐下懸“御書樓”匾額,下檐前後懸清雍正乾隆道光光緒諸時期牌匾六方,楷、行、草書俱全,其中以雍正七年(1729)梁田火敬書的“協天大帝”匾為最早,以乾隆時期解州州守言如泗狂草手書的諸葛武侯語“絕倫逸群”匾最引人注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