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學

行政訴訟法學

行政訴訟法學是以行政訴訟法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法律學科。行政訴訟法是為了規範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根據憲法規定製定的法律。行政訴訟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準則。

概念

行政訴訟法是我國的三大訴訟法之一,行政訴訟法學則是以行政訴訟法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法律學科。

內容簡介

行政訴訟法學以國家有關行政訴訟的法律規範,結合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等為依據,系統地介紹了行政訴訟的基本概念、行政訴訟的範圍、行政審判組織、行政訴訟的管轄、行政訴訟的原告、行政訴訟的被告、行政訴訟中的其他參加人、行政訴訟的證據、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式、行政訴訟第二審程式、行政訴訟執行程式、其他特殊的行政訴訟、行政訴訟審判監督程式、行政訴訟中的期間、送達和費用等基本理論與制度。

行政訴訟法是為了規範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根據憲法規定製定的法律。

行政訴訟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準則。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式方面的法律規範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範,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

研究對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法典是比較集中地規定的一些行政訴訟法律規範,和分散規定在其他許多法律、法規中的行政訴訟法律規範的總稱。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

這部法典於1989年4月4日由七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同日公布,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法典分為11章,75條,規定了制定這部基本法律的目的和貫穿適用於整個法典的一些基本原則;什麼樣的行政案件由哪一級法院來管轄;可以告到法院去的行政案件的受案範圍;行政訴訟各種參加人和他(它)們在訴訟中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行政訴訟證據的種類及其有關的一些問題;行政案件的起訴程式、受理程式、審理程式、裁判程式和判決、裁定的執行程式 ;制止妨害行政訴訟行為的必要措施 ;由國家(政府)名義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行政賠償制度;有關涉外行政訴訟的一些原則;以及訴訟費用和施行日期等問題。

教科書介紹

行政訴訟法學

基本資料

《行政訴訟法》《行政訴訟法》

作者: 胡建淼 主編
出 版 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3-12-1
字數: 380000
頁數: 341
印刷時間: 2003-12-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309038347
包裝: 平裝
定價:30.00元  
所屬分類: 圖書 >> 法律 >> 訴訟法/程式法 >> 行政訴訟法

作者

胡建淼,男,1957年生,浙江慈谿。現任浙江大學副校長、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法學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理事,全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比較法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杭州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委員會主任,東亞行政法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制日報社法學專家顧問。為國務院“人民政府特殊津貼”終生享受者,全國首屆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1989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1995年以來多次赴英國、法國、義大利、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香港、台灣與澳門等地作高級訪問學者、合作研究及其他學術活動。自1987年以來,共出版《行政法學》(獨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比較行政法—-20國行政法評述》(獨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外國行政法規與案例評述》(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違法問題探究》(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等著作60餘部,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發表《有關行政濫用職權內涵及其表現的學理探討》、《有關中國行政法理的行政授權問題》、《中國行政法學理論體系的模式及評判》等論文60餘篇;共發表文字3381萬,其中個人撰寫部分600萬字。培養行政法學研究生、博士生近80名。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本新穎的行政訴訟法學教材,它沿著“行政訴訟法學”的邏輯體系,以行政訴訟法學的基本理論與國家有關行政訴訟的法律規範,特別是結合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等為依據,系統地介紹了行政訴訟的基本概念、行政訴訟的範圍、行政審判組織、行政訴訟的管轄、行政訴訟的原告、行政訴訟的被告、行政訴訟中的其他參加人、行政訴訟的證據、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式、行政訴訟第二審程式、行政訴訟執行程式、其他特殊的行政訴訟、行政訴訟審判監督程式、行政訴訟中的期間、送達和費用等基本理論與制度。全書內容豐富,使用材料新穎,邏輯清晰,論述充分,既可作為高等院校法律、行政管理等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是各級行政、司法等實務工作者的理想讀本。

目 錄

第一章 行政訴訟法緒論
第一節 行政訴訟
一、行政訴訟的概念與特徵
二、行政訴訟的性質
第二節 行政訴訟法
一、行政訴訟法的概念和淵源
二、行政訴訟法的功能
第三節 行政訴訟法律關係
一、行政訴訟法律關係的含義
二、行政訴訟法律關係的構成
三、行政訴訟法律關係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第四節 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
一、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與作用
二、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的內容
本章小結
第二章 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第一節 行政訴訟受案範圍概述
一、行政訴訟受案範圍的概念
二、劃定行政訴訟受案範圍的標準和方式
第二節 行政訴訟的肯定範圍
一、行政訴訟的肯定範圍(涉及人身權、財產權的行政案件)
二、其他屬於行政訴訟範圍的事項
第三節 行政訴訟的否定範圍
一、《行政訴訟法》第12條規定的行為
二、依照《刑事訴訟法》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三、民事調解行為和民事仲裁行為
四、行政指導行為
五、重複處理行為
六、對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行政審判組織及訴訟管轄
第一節 行政審判組織
一、行政審判組織的概念與特徵
二、行政審判組織的組成
三、行政審判組織與行政複議機構的關係
四、外國行政審判組織簡介
第二節 行政訴訟管轄概述
一、訴訟管轄的概念
二、確定訴訟管轄的原則
三、訴訟管轄的種類
第三節 行政訴訟法定管轄
一、級別管轄
二、行政訴訟地域管轄
第四節 行政訴訟其他管轄
一、裁定管轄
二、專屬管轄和選擇管轄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行政訴訟的原告
第一節 行政訴訟原告概述
一、原告的概念和特徵
二、原告的範圍
第二節 行政訴訟原告的權利與義務
一、原告的訴訟權利
二、原告的訴訟義務
第三節 行政訴訟原告的具體判定
一、原告資格
二、若干具體情形中的原告
三、原告資格的轉移與承受
第四節 行政訴訟原告的若干疑難問題
3 一、關於原告資格轉移
二、關於具有原告資格的人轉移為第三人
三、關於原告耽誤起訴期限
四、關於原告變更訴訟請求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行政訴訟的被告
第一節 行政訴訟被告概述
一、行政訴訟被告的概念與特徵
二、行政訴訟被告的種類
三、行政訴訟被告與行政主體、行政機關的聯繫與區別
第二節 被告在行政訴訟中的地位
一、行政訴訟被告的特殊基礎
二、被告在行政訴訟中的權利
三、被告在行政訴訟中的義務
第三節 對被告資格的具體認定
一、直接訴訟案件中的被告
二、經複議的案件中的被告
三、共同行政行為中的被告
四、授權關係中的被告
五、委託關係中的被告
六、行政機關被撤銷時的被告
七、在行政審批關係中的被告
八、由行政機關組建的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組織
作出行為時的被告
九、在無授權條件下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或派出機構
以自己名義實施行為時的被告
十、在授權條件下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或派出機構等
超越授權範圍實施行為時的被告
十一、複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不作複議決定時的被告
第四節 有關被告資格的若干疑難問題
一、個人作為被告的資格問題
二、區分授權與委託的幾個理論問題
三、在行政委託關係中被委託人超越委託許可權時的被告認定
四、行政機關被分解或合併後的被告認定
五、黨組織實施行政行為時的被告問題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行政訴訟其他參加人
第一節 行政訴訟第三人
一、行政訴訟第三人的概念與特徵
二、行政訴訟第三人的種類
三、行政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的程式
第二節 行政訴訟法定代表人
一、行政訴訟法定代表人的概念
二、行政訴訟法定代表人的種類
第三節 行政訴訟代理人
一、行政訴訟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徵
二、行政訴訟代理人的種類
第四節 行政訴訟的律師
一、律師的概念及其在行政訴訟中的地位
二、律師在行政訴訟中的權利和義務
第五節 行政訴訟代表人
一、行政訴訟代表人的概念和特徵
二、行政訴訟代表人的種類
第六節 行政訴訟其他參加人的若干疑難問題
一、行政主體成為行政訴訟第三人時的問題
二、國有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能否成為訴訟法定代表人
及其相關問題
三、律師作為被告的委託訴訟代理人時,是否依然享有
調查和收集證據的權利
本章小結
第七章 行政訴訟的證據
第一節 行政訴訟證據概述
一、行政訴訟證據的概念與特徵
二、行政訴訟證據的種類
5 第二節 行政訴訟的舉證責任
一、行政訴訟舉證責任的概念
二、行政訴訟舉證責任的分配
三、舉證規則
第三節 行政訴訟證據的提供、調取與保全
一、行政訴訟證據的提供
二、人民法院對證據的調取
三、證據保全
第四節 行政訴訟證據的質證與審核認定
一、行政訴訟證據的質證及其要求
二、行政訴訟證據的審查
三、行政訴訟證據的認定
本章小結
第八章 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
第一節 行政訴訟法律適用概述
一、行政訴訟法律適用的含義及特點
二、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與行政行為的法律適用
三、行政訴訟法律適用的立法與實踐
第二節 行政審判法律適用的規範
一、行政審判的法律依據的含義及其意義
二、行政審判中參照規章
三、行政訴訟適用的其他規範
第三節 審判規範之間的衝突及處理
一、行政審判中的行政法律規範衝突
二、法院選擇適用規範的規則
本章小結
第九章 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式
第一節 第一審程式概述
一、第一審程式的概念和特點
二、第一審程式的審理期限
第二節 起訴與受理
一、起訴
二、受理
第三節 審理與判決
一、審理
二、判決
第四節 幾種特殊情況的處理
一、有關當事人拒不到庭或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情況
的處理
二、有關撤回起訴問題的處理
三、關於需要中止訴訟的幾種情況的處理
四、關於需要終結訴訟的幾種情況的處理
本章小結
第十章 行政訴訟第二審程式
第一節 第二審程式概述
一、抗訴的概念
二、第二審程式的概念
三、第二審程式與第一審程式之間的關係
四、設定行政訴訟第二審程式的意義
第二節 抗訴的提起、受理和撤回
一、抗訴的提起
二、抗訴的受理
三、抗訴的撤回
第三節 抗訴案件的審理和裁判
一、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抗訴案件的許可權範圍
二、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抗訴案件的方式
三、抗訴案件裁判的方式及其適用條件
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 行政訴訟執行程式
第一節 行政訴訟執行概述
一、行政訴訟執行的定位
二、有關行政訴訟執行的法律規定
三、行政訴訟執行制度的結構
第二節 行政訴訟中的執行制度
7 一、行政訴訟中的執行概述
二、執行主體與許可權劃分
三、執行管轄
四、執行依據與執行措施
五、行政訴訟中的執行程式
第三節 非訴行政案件的執行制度
一、非訴行政案件的執行概述
二、人民法院的執行管轄
三、執行依據與條件
四、非訴案件的執行程式
第四節 財產保全與先行執行
一、財產保全
二、先行執行
本章小結
第十二章 其他行政訴訟
第一節 行政賠償訴訟
一、行政賠償訴訟的概念和特徵
二、行政賠償訴訟的受案範圍
三、行政賠償訴訟管轄
四、行政賠償訴訟當事人
五、行政賠償訴訟的提起與受理
六、行政賠償訴訟的審理與判決
七、行政賠償訴訟的執行與期間
第二節 行政附帶民事訴訟
一、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概念和特徵
二、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存在的根據和意義
三、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種類
四、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審理和裁判
第三節 涉外行政訴訟
一、涉外行政訴訟的概念和特徵
二、涉外行政訴訟的原則
三、涉外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
四、涉外行政訴訟的期間與送達
本章小結
第十三章 行政訴訟審判監督程式
第一節 審判監督程式概述
一、審判監督程式的概念
二、行政訴訟案件設定審判監督程式的必要性
三、審判監督程式與第二審程式的區別
第二節 審判監督程式的提起
一、審判監督程式提起的條件
二、審判監督程式提起的途徑和方式
第三節 再審案件的審理和判決
一、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
二、另行組成合議庭
三、再審案件分別適用第一、第二審程式審理
四、再審案件的裁判
本章小結
第十四章 行政訴訟中的期間、送達和費用
第一節 期間
一、期間的概念和意義
二、期間的種類
三、期間的計算
四、期間的耽誤及補救
第二節 送達
一、送達的概念和特徵
二、送達的方式
三、涉外行政訴訟的送達
四、送達回證和送達的效力
第三節 訴訟費用
一、訴訟費用概述
二、訴訟費用的種類
三、訴訟費用的負擔
四、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和免交
本章小結
附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法學分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