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體裁

:詞 年代:宋 作者:蘇軾
湖山信是東南美②,一望彌千里③。使君能得幾回來④?便使尊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燈初上⑤,《水調》誰家唱⑥。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傑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詞於風格、體制上皆有創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詞牌釋義

〔題考〕 【碧雞漫志】:「脞說稱﹝虞美人﹞起於項藉﹝虞兮﹞之歌;予謂後世以命名可也,曲起於當時,非也。曾宣子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三軍散盡旌旗倒,玉帳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劍光飛,輕血化為原上草』之句,世以為工。』又【夢溪筆談】云:「高郵桑宜舒,性知音,舊聞虞美人草,逢人作﹝虞美人曲﹞,枝葉皆動,他曲不然,試之如所傳。詳其曲,皆吳音也。他日取琴試用吳音制一曲,對草鼓之,枝葉皆動,因曰﹝虞美人操﹞」觀此,﹝虞美人﹞一名,在樂府中曰行;在植物曰草;在琴曲曰操。考其原,皆由項王虞兮之歌而得名也。
〔作法〕 本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完全相同。四用韻,兩平兩仄。第一句為七言句,平起仄韻。第二句為五言句,仄起仄韻。第三句亦為七言句,換平韻平起平收。第四句九字協平韻,又第四句有者可餘地四字略斷為豆,但還是以九字到底為佳。
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換韻, 每句不同韻,方式是“甲乙丙丁”。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 △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仄)仄仄平平。 
 △
(共用四個韻。末句是上六下三或上二下七。)
註解
①熙寧七年(1074)七月作。杭州知州陳襄(字述古)將離任,宴僚佐於城南吳山上有美堂,作者時為杭州通判,即席賦此。 ②湖山句:宋陳岩肖《庚溪詩話》載,宋仁宗於梅摯出守杭州時賜詩有云:“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梅摯到杭後,建堂名曰“有美”。歐陽修有《有美堂記》。信,的確。 ③彌:滿。 ④使君:漢魏時稱州郡長官為使君,此指陳襄。陳襄在杭州,常與蘇軾游有美堂。 ⑤沙河塘:在杭州城南五里,宋時為繁榮之區。有美堂上可以前眺錢塘江,後望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 ⑥《水調》:隋唐時大曲名,相傳為隋煬帝鑿運河時所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