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紅梅好睡慵開莫厭遲

定風波·紅梅好睡慵開莫厭遲,這首詞是蘇軾隱括其詩《紅梅三首》其一而成的,原詩云:“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基本資料

定風波
紅梅1
好睡慵開莫厭遲2,自憐冰不時宜3。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4,尚余孤瘦雪霜姿5。休把閒心物態6,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7。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8。
注釋
1.這首詞是蘇軾隱括其詩《紅梅三首》其一而成的,原詩云:“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2.慵:懶散。
3.冰臉:比喻梅花的冰清玉潔。不時宜:即不合時宜,不合當時的形勢、潮流。
4.閒雅:閒淡雅潔。
5.孤瘦:孤傲瘦勁。雪霜姿:斗雪凌霜的姿態。
6.閒心:閒淡的心性。物態:指桃杏嬌柔媚人之態。
7.酒生微暈:臉上因飲酒而產生微微的紅暈。沁(qìn):滲透。瑤肌:像美玉一樣潤澤瑩潔的肌膚。
8.“詩老”三句:宋初詩人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格:即標格,風範、風度。范成大《梅譜》:“紅梅標格是梅,而繁密則如杏”。

蘇軾生平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嘉佑進士,任鳳翔府簽判,主張改革弊政。神宗時反對變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後以“謗訕朝廷”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出知杭、潁、揚、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還。詩、詞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學最高成就。
【詞牌知識】
定風波,唐教坊曲名。始見於後蜀歐陽炯詞。平仄換韻,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十字,三平韻兩仄韻;下片六句,三十二字,四仄韻兩平韻。由於句式參差,平仄交錯,聲律別具特色。另有仄韻體,為柳永創作,一百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六仄韻。
又名 《卷春空》、 《定風流》、 《定風波令》、 《醉瓊枝》。
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平⊙仄(韻)。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平仄(韻)。
仄平平,
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韻)。
平仄,
⊙仄⊙平仄,
平平平仄(韻)。
仄平平仄,
仄平平,
⊙仄⊙平仄(韻)。
仄平平,
⊙仄⊙平⊙仄,
⊙仄⊙平仄(韻)。
仄平平,
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韻)。
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韻)。
賞析一:
詞一起便出以擬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饒有情致。……“偶作”三句是“詞眼”,繪形繪色,正面寫出紅梅的美姿丰神。“小紅桃杏色”,說她色如桃杏,鮮艷嬌麗,切紅梅的一個“紅”字。“孤瘦雪霜姿”,說她斗雪凌霜,歸結到梅花孤傲瘦勁的本性。“偶作”一詞上下關聯,天生妙語。不說紅梅天生紅色,卻說美人因“自憐冰臉不時宜”,才“偶作”紅色以趨時風。但以下之意立轉,雖偶露紅妝,光彩照人,卻仍保留雪霜之姿質,依然還她“冰臉”本色。形神兼備,尤貴於神,這才是真正的“梅格”。(《唐宋詞鑑賞辭典》)
東坡《定風波》云:“尚余孤瘦雪霜姿”,《荷華媚》云:“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雪霜姿”、“風流標格”,學坡詞者,便可從此領取。(劉熙載《藝概》卷四)
賞析二:
此詞是作者貶謫黃州期間,因讀北宋詩人石延年《紅梅》一詩有感而作。這首詞緊扣紅梅既艷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獨特品格,抒發了自己達觀超脫的襟懷和不願隨波逐流的傲骨。全詞托物詠志,物我交融,渾然無跡,清曠靈雋,含蓄蘊籍,堪稱詠物詞中之佳作。
 
詞開篇便出以擬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饒有情致。“好睡慵開莫厭遲”,“慵開”指花,“好睡”擬人,“莫厭遲”,綰合花與人而情意宛轉。此句既生動傳神地刻畫出梅花的玉潔冰清、不流時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艱難處境,賦予紅梅以生命和情感。
 
“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尚餘孤瘦雪霜姿。”這三句是“詞眼”,繪形繪神,正面畫出紅梅的美姿丰神。“小紅桃杏色”,說她色如桃杏,鮮艷嬌麗,切紅梅的一個“紅”字。“孤瘦雪霜姿”,說她斗雪凌霜,歸結到梅花孤傲瘦勁的本性。“偶作”一詞上下關連,天生妙語。不說紅梅天生紅色,卻說美人因“自憐冰臉不時宜”,才“偶作”紅色以趨時風。但以下之意立轉,雖偶露紅妝,光采照人,卻仍保留雪霜之姿質,依然還她“冰臉”本色。形神兼備,尤貴於神,這才是真正的“梅格”!
 
過片三句續對紅梅作渲染,筆轉而意仍承。“休把閒心隨物態”,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暈沁瑤肌”,承“偶作小紅桃杏色”。“閒心”、“瑤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閒淡雅致,不應隨世態而轉移;肌膚本是潔白如玉,何以酒暈生紅?“休把”二字一責,“何事”二字一詰,其辭若有憾焉,其意仍為紅梅作回護。“物態”,指桃杏嬌柔媚人的春態。紅梅本具雪霜之質,不隨俗作態媚人,雖呈紅色,形類桃杏,乃是如美人不勝酒力所致,未曾墮其孤潔之本性。石氏《紅梅》詩云“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其意昭然。這裡是詞體,故筆意婉轉,不象做詩那樣明白說出罷了。下面“詩老不知梅格”,補筆點明,一縱一收,回到本意。紅梅之所以不同於桃杏者,豈於青枝綠葉之有無哉!這正是東坡詠紅梅之慧眼獨具、匠心獨運處,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紅梅》詩的真諦所。
 
此詞著意刻繪的紅梅,與詞人另一首詞中“揀盡寒枝不肯棲”的縹緲孤鴻一樣,是蘇軾身處窮厄而不苟於世、潔身自守的人生態度的寫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絕塵俗、冰清玉潔的詞格。
 
此詞的突出特點是融狀物、抒情、議論於一爐,並通過意境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詞中紅梅的獨特風流標格,正是詞人超塵拔俗的人品的絕妙寫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