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4戰鬥轟炸機

蘇-34戰鬥轟炸機

蘇-34戰鬥轟炸機原稱蘇-27IB,是由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聯合公司根據蘇-27全天候重型戰鬥機改進的下一代俄羅斯空軍主力,被認為是新一代的俄羅斯航空兵部隊代替陳舊的蘇-24攻擊機和蘇-25戰鬥轟炸機的首選。1990年4月首飛。

基本信息

參數

蘇-34型戰鬥轟炸機的翼展為14.7米,機長21.94米,機高5.93米,翼面積62.0平方米。
空重:24000kg
正常起飛重量:41000kg
最大起飛重量:46000kg
最大外掛重量:15000kg
實用升限:15000m
最大速度:M1.8
最大航程:4000km(無副油箱及空中加油)

研發背景

(圖)蘇-34戰鬥轟炸機蘇-34戰鬥轟炸機

為滿足蘇聯空軍要求,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UB戰鬥教練機的基礎上發展蘇-27IB前線轟炸機,在不更改蘇-27UB氣動布局和結構設計的情況下增加它的對面打擊能力,同時保留原有的空戰能力。以蘇-27UB為基礎的改型設計方案於1983年完成,但是隨後設計局決定將原來的串列雙座布局改成並列雙座布局,這樣避免了某些儀表和操縱機構的重複設定,使兩名乘員之間更容易相互配合,並保證飛行員和領航員有良好的人機界面,在長時間飛行中可以休息和進食,提高了戰鬥效率和飛行安全性。

配置

蘇-34裝備有全新的無線電電子設備、衛星導航系統和獨特的通信系統。該機配備的具有地形跟蹤/迴避能力的新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可保障戰機在任何天氣和晝夜條件下打擊空中和地面目標。據悉,“奇卡洛夫”航空生產聯合體將在今後兩年內為俄空軍製造5架蘇-34型戰機。
蘇-34的固定武器為一門GSH-301型30毫米機炮(備彈180發,射速1500發/分,初速860米/秒)。機上共有10個掛架,可攜帶多種武器,包括備彈140發的SPPU-22GSH-236型23毫米6管加特林機炮吊艙、R-77型中距空空飛彈、R-73型近距空空飛彈、Kh-29/L、KH-31P、KH-59、HK-59M、HK-15PM等空地/空艦飛彈、FAB-250系列制導炸彈、RBK-500型子母彈、BETAB型反跑道/混凝土炸彈、PTAB-1M型反坦克彈藥、ShOAB型反人員殺傷炸彈等。

研發

樣機

蘇-34戰鬥轟炸機蘇-34戰鬥轟炸機
1990年蘇-27IB的設計基本結束,1990年4月13日,蘇-27IB的第一架試驗樣機——一架蘇-27UB改裝的T10V-1進行了首飛。1994年1月6日,《訊息報》首次發表了一篇名為《前線轟炸機蘇-34》的文章,這使蘇-27IB的軍方正式編號——蘇-34首次為外界所知。
1995年俄羅斯決定在當年的巴黎國際航空展上展出蘇-34,該機以蘇-32FN的出口名稱參加巴黎航展。到了1999年,在莫斯科航展上該機採用了新的編號——蘇-32MF,表示它是一種多用途作戰飛機而不只是“海軍戰鬥機”。

特徵

鴨頭蛇尾。蘇-34外形上區別於“側衛”家族其他成員的特點主要有獨特的扁平機頭、並列雙座的座艙、三翼面布局、加粗加長的尾錐和小車式主起落架。該機的前機身是重新設計的,後機身則只在蘇-27UB的基礎上稍做改進。為了安裝新型的無源相控陣雷達,該機採用了“鴨嘴”型扁平機頭,這種機頭不但能夠在飛機大迎角飛行時增加縱向穩定性,而且試驗表明這種兩側帶折角的扁平機頭能夠大大減小迎風面的雷達反射面積。[5]蘇-34雷達罩後方安裝有雷達綜合瞄準系統和搜尋-瞄準光電系統組件的前設備艙以
及飛行員座艙,蘇-34在世界同級飛機中首次使用了焊接的整體裝甲鈦合金飛行員座艙,鈦合金裝甲厚度17毫米,可有效提高飛機在低空作戰時的生存能力。
蘇-34的主翼結構與蘇-27UB的主要不同之處是增大了機翼整體油箱的容積。蘇-34內部燃油總容積達到約15000升(蘇-27UB約11975升),座艙左前方還安裝有可收放的軟式空中加油管和夜間加油用的照明燈,可由伊爾-78飛機進行空中加油。
蘇-34原定的動力系統為兩台AL-31或AL-35加力渦扇發動機。而從2007年起交付的蘇-34將採用AL-31F-M1改進型發動機。

性能

超鷹趕禽。蘇-34“雷達綜合瞄準系統”(RLPK)的核心是帶無源相控陣天線的多功能雷達,天線直徑約1000毫米,探測距離可達200~250千米。該雷達在對空作戰時能在“邊掃描邊跟蹤”狀態下同時跟蹤多個目標,並使用R-77或R-27AE空空飛彈同時對多個目標進行打擊,其總體空戰效能比早期用於空戰的蘇-27P/S更高。在對地對海狀態下,該雷達能夠以地面動目標指示方式跟蹤小型地面目標,並使用多種精確制導武器進行打擊。
蘇-34的一大特色是加大加長的尾錐內有一部後視探測雷達,不僅能對敵方的後部進攻向機組人員告警,還能在後半球保證控制R-77空空飛彈,也能為後射的R-73空空飛彈提供初始目標信息。
蘇-34採用了數字式多餘度電傳操縱系統,該數字電傳操縱系統具有主動控制功能,在低空湍流中飛行時能大幅度減小飛機的上下顛簸,提高攻擊的瞄準精度、減少機體的變形和機組乘員的疲勞,使飛機能夠在低空進行長時間地形跟蹤飛行。截至2012年,蘇-34是世界同級飛機中唯一具有這種主動控制功能的型號,F-15E也沒有採用這種技術,因此其低空高速飛行時間遠不如蘇-34。
後衛兇猛。蘇34掛載的KH-31反輻射飛彈。
蘇-34右側機翼邊條內安裝有一門空重約46千克的GSh-301航炮,能夠使用的空空飛彈包括近距的R-73系列、中距的R-27系列和R-77。
蘇-34的精確對地攻擊武器包括各種空對面飛彈和制導炸彈。空對面飛彈主要有Kh-25ML、Kh-29T/L、Kh-31A/P、Kh-59M、S-25LD等;制導炸彈包括KAB-500L/Kr和KAB-1500系列
據2006年12月14日俄羅斯空軍司令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夫大將稱,2006年夏天曾在蘇-34型戰鬥轟炸機上進行過試驗,試驗結果證明,在這款飛機上使用帶有衛星制導炸彈是可行的。
蘇-34是一種雙座殲擊轟炸機,可以在遭受電子干擾的情況下,全天候全晝夜完成對海陸空三棲目標的攻擊戰鬥任務。

聲譽

海上毒蛇。蘇-34的進一步改型為蘇-32FN,用於海上攻擊和偵察任務。1997年12月該機基本定型。與蘇-34不同的是,蘇-32FN岸基偵察攻擊機的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和機載武器做了一些改進和變動,以便進一步提高自身對海上目標的偵察和攻擊能力。
在氣動外形方面,蘇-32FN岸基偵察攻擊機採用的自適應機翼,可以根據機載電傳操縱系統發出的指令自動對迎角和超載值實施監控,其機翼前緣後掠角為42度。
為了執行海上巡邏反艦/搜潛任務,蘇-32FN岸基偵察攻擊機裝備了“海蛇”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主要用於對水面艦隻、水下潛艇以及水雷等目標實施搜尋。“海蛇”雷達可以發現和識別150~200千米內的海上目標。[6]

投產

2006年7月27日,俄羅斯西伯利亞契卡洛夫航空生產聯合體為俄國防部生產出首架最現代化的蘇-34飛機機身。第一架生產型蘇-34前線轟炸機成功完成首次試飛。
2006年12月12日,俄羅斯空軍宣布正式列裝首批共2架蘇-34多功能戰鬥轟炸機。此次交付使用的2架蘇-34編號為“01”號和“02”號,根據俄羅斯空軍同新西伯利亞契卡洛夫航空生產聯合體簽訂的契約,2007年將再交付2架蘇-34,每架價格為10億盧布(約合3450萬美元),此後每年交付10架。俄羅斯空軍總司令米哈伊洛夫大將宣布,到2020年,俄空軍將列裝200架蘇-34。

結構系統

座椅

座艙內配備二個K-36DM零/零並排噴射座椅給駕駛員和副駕駛員,多功能顯示器顯示飛行參數、機載設備和戰術數據操作狀態。

武器

蘇-34戰鬥轟炸機蘇-34戰鬥轟炸機
俄羅斯空軍接收第一架蘇34戰鬥轟炸機
蘇-34配備有一台GSh-30-130mm機炮,180發炮彈,射速1500發/分,炮彈初速860米/秒。
機上共有10個掛架,可掛帶空空,空地,反艦及反輻射飛彈,還有一系列制導和非制導炸彈和火箭。同時還配備了目標定位器。
R-73飛彈,北約代號為AA-11射手(Archer)是一種短程的空空飛彈,是由俄羅斯錦旗設計局開發的。R-73是一種全方位的飛彈,能夠以尾部和並肩兩種方式對目標進行攻擊。採用全向紅外製導頭。發射前視野±45度,射後±60度,攔截目標高度20-20000米,目標過載需在12g以下,目標速度不大於2500公里/小時。
RVV-AE也是錦旗局生產的一種長程空空飛彈,通常也被我們稱為RR-77或北約代號為AA-12。這種飛彈能夠攔截目標速度不大於3600公里/小時,攔截目標高度20-25000米。最小射程半徑是300米,機體和目標的最大垂直分離距離是10000米。
R-77在中段採用慣性制導無線電更新資料和末端主動制導,射程達到150公里,固體燃料發動機推進的使用也正在試驗中。
蘇-34攜帶一系列的精確制導和非制導的炸彈和火箭,其中包括KAB-500雷射制導炸彈。

航電系統

俄羅斯空軍已經訂購了18架蘇-34戰鬥轟炸機。
蘇-34安裝一套光電火控系統、Geofizika前視紅外吊艙和一部正相位陣列雷達系統以及一組TsNIRTI電子反措施組件。

引擎

第一架蘇-34飛機是配有兩台LyulkaAL-31F補燃渦輪風扇發動機,而後面生產的則可能使用MMPPSalyutAL-31F-M2/3或NPO渦輪117發動機。這些發動機安裝在機翼的下方,並配有固定的進氣口。同時在進氣口配有一個轉子的保護設備以防止外來物體的撞擊。蘇-34在機翼各有一個內部油箱,在機身中有四個內部油箱,能攜帶12,100公斤燃料。還能掛載三個外部燃料箱,每個容量3,000升。
蘇-34飛行速度海平面達到1,300公里/小時和高空達到1,900公里/小時。

技改

與蘇-27飛機相比
一是座艙改為並列雙座,右座飛行員主要負責領航和武器操縱使用;
二是在前起落架減震支柱上安裝了登機梯,方便飛行員進入座艙,便於飛機的維護,飛機運行時收入前起落架艙內;
三是機頭呈寬扁平狀,有三對水平翼面,增大了機翼的前緣翼根邊條,正是因為如此才被北約命名為“Fullback”鴨嘴獸。
四是機頭加寬,飛行員座椅後的一小塊空地,設計師們充分利用,為飛行員設計了一個微波爐和尿壺,並安裝有按摩設備,飛行員長時間執行飛行任務時可加餐,按摩一下消除疲勞,或在長途飛行中解決“問題”;
五是在機身下部的關鍵部位裝有17毫米的鈦合金裝甲,用於對地攻擊時防禦地面炮火攻擊。
六是裝有一個大型尾錐,內裝有一部後視後射雷達,用途與SU35、SU37相似,可以控制飛彈向後發射。
蘇-34飛機作為一種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戰鬥轟炸機,具有載彈量大、航程遠的特點。該機的發動機為蘇-35使用的先進發動機。機上可攜帶空對空和空對地飛彈、電視制導炸彈、超音速反艦飛彈、普通炸彈。機上裝有慣性導航和全球定位系統,可實現誤差不超過l米的精確導航。機載雷達可保證自動進行地形跟綜飛行。
蘇-34首先裝備俄羅斯海軍航空兵,布置在“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
蘇-34將替代MIG-27、SU-24戰鬥轟炸機等。右圖是蘇-34的前起落架和進入座艙使用的梯子,這種登機方法與B1等大型飛機類似。

表現

作戰特點

蘇-34戰鬥轟炸機蘇-34戰鬥轟炸機
蘇-34戰鬥轟炸機區別於蘇-30戰鬥轟炸機,它是一種戰略飛彈攻擊平台。
蘇-34的一項重大改進,是克服了蘇霍伊戰機在航空電子設備方面遜於美式戰機的弱項。所配備的新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具有地形跟蹤/迴避能力,可保障戰機在任何天氣和晝夜條件下打擊空中和地(水)面目標。
強大的武器系統和多種攻擊能力是蘇-34的又一主要特色。它的固定武器為一門GSH-301型30毫米航炮,備彈180發,射速1500發/分,炮彈初速860米/秒。機上共有10個掛架,可掛帶R-77型中程空空飛彈、R-73型近程空空飛彈,Kh-31P、Kh-59M和Kh-15PM等空地、空艦飛彈,FAB-250系列制導炸彈、RBK-500型子母彈、BETAB型反跑道/混凝土炸彈、PTAB-1M型反坦克彈、ShOAB型人員殺傷彈,還有23毫米6管加特林機槍。機艙內還裝有70個無線電聲吶浮標的浮標箱。必要時它可掛載核彈藥。它的武器門類顯示它既可對地面、海面實施攻擊轟炸,又可進行空中格鬥。它能打擊250公里外的地面或水面目標,轟炸的精確度比普通轟炸機的精確度高出4倍。它配有大功率後視空空雷達,作用距離4公里,具有後視打擊本領。它可攜帶經改裝的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空射巡航飛彈,可對數千公里之外的敵目標實施精確打擊。蘇-34有可能成為俄空軍最強悍的對地攻擊機。難怪俄生產商說:截至2012年世界上還沒有與蘇-34同類型的戰鬥轟炸機。
蘇-34採用了AL-37FU推力矢量控制發動機,加力推力達142.2千牛,推重比為8.7。為滿足長途奔襲的需要,蘇-34座艙左前方設有空中加油頭,經一次加油航程可達7000公里。如果再加上巡航飛彈的射程,那樣,蘇-34就一躍成為一種令人生畏的戰略飛彈攻擊平台。
國際傳媒有關俄空軍將用蘇-34取代圖-22M3戰略轟炸機的猜測大概不會是事實。因為圖-22M3載彈量遠遠多於蘇-34;作戰半徑達4400公里,又是蘇-34遠遠不及的。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蘇-34將和圖-22M3搭配使用,構成有強大威懾力的俄羅斯戰略空軍優勢。

攻擊性能

蘇-34具有非常優越的性能,使得俄羅斯只需裝備少量的這種機型就可以擁有非常強大的戰鬥攻擊力。
這算不上是一個新的觀念,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空軍就用頂級的戰鬥機及訓練有素的飛行員作為空軍力量的核心了,日本的皇家海軍也曾有過相似的做法。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大批的通用戰鬥機的湧入,這種小而精的組成觀念在這種消耗性的戰爭中很快被淘汰了。從這一點上看,俄羅斯的這種新觀念是脆弱的,但是這個國家卻在全球的戰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這種消耗性的戰鬥中,最主要的並不是俄羅斯擁有200,600或是1500架這樣精良的戰鬥機,而是他們能夠投在敵方中的核子彈的產量。
但是如果只是一個只有一兩個對手的小型戰爭中,或是一個地方的武裝衝突,那么這樣一個高速的,能夠自我保護的並且裝備精良的戰鬥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即使只有58架蘇-34戰鬥轟炸機,如果用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也將是具有非常強大的戰鬥力了。如果在戰場上,一個由200-300架蘇-34戰鬥機組成的機組被分成幾組用在關鍵的地區,他們將能夠完成最複雜的任務。
除了蘇-34戰鬥轟炸機外,俄羅斯空軍也將接受其他新型的飛機,只要他們的技術特性使得軍方的戰鬥力維持在必需的水平。為了滿足一些特殊任務的需要,還在研製一些新型的飛機,包括戰鬥機,轟炸機,報警機,指揮機,以及一些油罐機和無人駕駛的飛行設備。
這些戰鬥力必須是由可以高度移動的單元組成,這就意味著這些飛機可以快速的被分派到急待解決問題的各個地方。事實上,俄羅斯的新概念同美國的航空派遣兵力一樣,要求擁有一個相對靈活和強大的空軍裝備,並有能力攻擊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
對於偵察機來說,很多工業國家往往選擇無人駕駛的飛機來取代它們。世界一直都在改變,新的世界也將引發新的戰爭。
蘇-34戰鬥轟炸機也被稱為蘇-27IB,是由俄羅斯蘇霍伊航空生產聯合體設計研製的。俄羅斯空軍已經訂購了18架蘇-34,並且預計總的需要量在200架。最初的兩架已於2006年12月到達俄羅斯空軍。
大批量的生產已於2008年1月開始了。24架蘇-34將於2010年投入使用,2008年1月,俄空軍聲明到2015年將有70架蘇-34生產完成。
蘇-34戰鬥轟炸機配備有GSH-301型30毫米航炮一門,備彈180發。
蘇-34將用來替代蘇-23M和蘇-24飛機。蘇-34是俄羅斯蘇霍伊系列中的一種,還有蘇-27,蘇-30,蘇-33和蘇-35,這些都是由北約統一編制的代號。
蘇-34戰鬥轟炸機是在蘇-27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它保留了蘇-27基本的設計和結構,擁有一個傳統的高翼外形和大量隨機攜帶的設備。
蘇-34機頭改為扁平的鴨嘴獸形狀,以便有足夠的空間來安裝一個具有地形跟蹤/迴避能力的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座艙內有兩個座椅。機內燃油增加,最大起飛重量也有增加。全新設計的尾部安裝有一個後視雷達。

戰略分析

蘇-34轟炸機蘇-34轟炸機
俄羅斯的裝備改良計畫已於2006年批准施行,並將持續到2015年完成。這一計畫主要是向俄羅斯軍方提供更加先進的武器裝備,其中包括蘇霍伊公司的蘇-34戰鬥轟炸機的研製,它將被用來替代蘇-24攻擊機。
這個計畫已經開始實施了,但據說這個替代過程要經歷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有訊息說這種新型戰鬥轟炸機的性能非常優越。它是在蘇-27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擁有非常尖端的設備,其中包括一套非常現代的駕駛系統和設備保護系統。
這種蘇-34戰鬥轟炸機既能在戰場上有效的攻擊人員和軍事設施,又能在敵人後方打擊他的軍事目標,還能被用作偵察機或是打擊海上目標
一架蘇-34戰鬥轟炸機能夠替代400架蘇-24M攻擊機,100架蘇-24MR偵查機,以及70架MiG-25RB.
俄羅斯將在未來的10到15年內生產550到600架蘇-34來替代那些過時的航空飛行機。但是俄羅斯國防部在2015年之前只打算購買58架蘇-34。直到2022年,購買總數才將達到300架。
很多專家認為如果到2020年,蘇-24和MiG-25RB被淘汰的話,俄羅斯將在戰鬥轟炸機和偵查機上被落在了後面。
也有一些專家認為這個數量對於俄羅斯空軍的新概念來說已經足夠了。
在俄羅斯空軍的新概念中,他們把重點不是放在蘇-34的戰鬥特性上,而是放在它的長距離飛行上。在它的機翼下有兩個額外的油料箱,它能在空中補燃。它還配備了舒適的駕駛艙,使得駕駛員可以在長距離的飛行中減緩疲勞。
蘇-34在沒有電子作戰支持平台的情況下也能飛行,因為它有自己的電子干擾設備。這就使得它能夠在所謂的連續作戰中發揮作用。它可以在今天幫助俄羅斯空軍在中亞地區轟炸恐怖分子的基地,在第二天可以攻擊歐洲的一個飛彈基地,第三天它又可以飛到印度洋去參加一個北俄羅斯,太平洋和黑海艦隊的聯合戰鬥。
蘇-34擁有一個長距離的精準武器,使得它在飛行過程中具有很高的自我保護能力,在有雷電的情況下減少損失。

綜合評價

雖然總體上看,蘇-34具有相當強大的對空/對面作戰能力,是一種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強大進攻性作戰平台,但是該機的非隱身設計、逐漸落後的低空突防攻擊模式以及舊式的綜合電子戰水平,能否在正不斷擴散的美國新型“愛國者”甚至俄羅斯自己的S-300PMU系列等現代防空系統中生存都存在很大問題,等到俄羅斯空軍非常順利地在2020年如數裝備蘇-34時,這種飛機已經過時了。而且蘇-34隻能夠取代蘇-17、蘇-24和米格-27這種上一代前線戰鬥轟炸機,但是其有限的航程和掛載能力決定了該機不可能像媒體鼓吹的那樣取代“逆火”超音速轟炸機,作為俄羅斯核戰略支柱之一的“三套馬車”。

蘇34的問題

據俄羅斯《訊息報》2012年12月7日報導,根據蘇-34前線轟炸機6年使用情況,俄羅斯空軍總司令部和武器裝備部專家委員會日前起草了一份總結性報告,計畫於2012年12月遞交國防部長紹伊古。報告指出,已經交付部隊使用的16架蘇-34轟炸機全部都有明顯缺陷,無法完全按照要求作戰使用。
俄國防部參與委員會工作的一名代表向媒體透露稱,相關報告在2012年年底前遞交國防部長,後者應當就蘇-34的命運問題做出決定。由於沒能按時交付飛機,2012年6月國防部已經通過仲裁法院向新西伯利亞契卡洛夫飛機製造廠處罰8000多萬盧布違約金。如果新西伯利亞飛機製造廠今後繼續這樣工作,那么必將再次面臨訴訟處罰。
飛行人員也紛紛責難蘇-34,聲稱他們每次飛行都要被迫同飛機缺陷作鬥爭。一名蘇-34飛行員向媒體抱怨說:“飛機的主要問題是雷達和瞄準導航系統,經常發生某些故障,而且經常在訓練飛行期間發生。當你想進入實施轟炸或者發射火箭彈時,你的瞄準設備卻讓人掃興,只能掉頭回家。雷達和瞄準設備故障不只是因為程式軟體的問題,還是技術故障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只能被迫放棄使用飛機,進行維護,消除故障。作戰訓練計畫因此泡湯。”
新型蘇-34轟炸機也給地面人員帶來許多問題。俄空軍飛機地面使用和維護局一名軍官解釋稱,蘇-34很難說是量產型飛機,16架已使用的飛機各有各的區別,各有各的問題。比如,輔助系統電動機有時配置在這邊,有時在另一邊,而從技術文獻來看,它們本來應當出現在第三個位置。
工廠組裝質量也很糟糕,觸點焊接不理想,個別部件沒有嚴絲合縫。了解情況的俄空軍總司令部一名軍官指出,第一批兩架飛機的問題最大,它們從2006年開始裝備到利佩茨克空軍第4作戰使用中心之後,基本上什麼都做不了,只是擺在機場上好看。只有去年夏天配備到沃羅涅日市巴爾季莫爾航空基地的最後一批3架飛機還不錯。
參與蘇-34研製工作的俄羅斯國防工業綜合體一名代表對軍方的意見感到驚訝,他認為任何飛機開始批量生產和裝備部隊時總會出現一些技術問題,但是這是成長問題。圖紙設計上的飛機和試驗樣品機是一個樣,到了批量生產時就出現了問題,被迫修改飛機結構,改變工藝。軍方應當及時通告飛機出現的問題和故障,但是空軍技術人員培訓水平非常低,他們根本不明白飛機一半系統的工作原理,不知道如何正確編制設備程式。多數雷達和瞄準系統的故障是由於部隊不正確的使用造成的,而且飛行員訓練水平又非常低。
新西伯利亞契卡洛夫航空生產聯合體拒絕評論有關蘇-34的問題,強調只有在得到蘇霍伊設計局的書面允許之後才會發表評論。蘇霍伊設計局官方發言人梅謝里亞科夫同樣拒絕發表評論,聲稱有關蘇-34的所有信息都是機密。
曾經是軍事飛行員的俄羅斯《世界和我們》網站編輯加爾諾夫斯基解釋稱,蘇-34是一種複雜的飛機,需要有發達的基礎設施,即新的保障機場,新的通信和導航設備。但是俄羅斯空軍還沒有這些,在不遠的將來也未必會有。俄獨立軍事專家、《俄羅斯新軍隊》作者拉夫羅夫指出,全世界任何現代化軍事裝備開始裝備部隊時都會有缺陷,並非盡善盡美,實際情況就是如此。俄羅斯當然需要蘇-34,它是俄軍唯一的現代化攻擊型轟炸機。至於新飛機瞄準和導航設備故障,並不是什麼罕見現象。軍工企業和部隊應當更加緊密地合作。而且除了俄羅斯之外,其他國家軍工企業和軍方的合作同樣也有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