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洞

藥王洞

藥王洞位於縣城北千山腳下,是久負盛名的道家勝境。玉皇殿、三清殿、藥王殿和土神殿依次修建,錯落有致,均為仿古建築。中心道院內,有一丈許高的四棱經幛,四面鐫刻著“黃帝陰符經”,它是研究道教文化很有價值的資料。

基本信息

簡介

藥王洞藥王洞

在陝西省隴縣城北約二公里處的北坡村後。始建於唐代,初名穀神觀;元代馬丹陽曾隱居於此,修道傳教,行醫治病,影響頗大,故而時人改稱丹陽洞;清代乾隆、道光、光緒年間均有修繕與擴建;民國二十一年(1932),楊虎城將軍來隴縣視察,曾遊覽此道院,後助資維修並擴建道院部分殿宇。解放後道院多次得到政府的撥款維修。現存主要的建築及景觀有玉皇殿、藥王殿、純陽閣、斗姥洞、土地洞、丘祖洞、丹陽洞等,依山傍水,遞次而上,蒼柏蔥蘢,翠竹嫩綠,洞宇錯落,殿堂輝煌,環境雅致,風景宜人。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為道院傳統的廟會日。

院內依崖修有丘祖洞、藥王洞和衛靈宮、兩側廂房相對,藏有字畫、經文,是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每年農曆二月二,各地善男信女雲集於此,舉行清醮法會,熱鬧非凡。藥王洞道觀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和民眾來此觀光旅遊。

50年代,縣人民政府把二月二定為縣物資交流大會,通常在文化路和體育場舉行。每年以10天左右組織土產山貨、農具、牲畜、工業品上會交易,電影、戲劇助興,周圍市、縣商貿單位、個人也前來參加,規模宏大。

80年代以後,在藥王洞前和東側坡溝廣植刺槐、松柏、竹木花卉,整修了洞、殿、亭、堂和道路,成為遊覽觀光的好去處。

習俗

在今縣城北坡藥王洞,每年農曆二月二為正會,從二月初一至初三,以祭祀藥五活動為主,還有土產出貨,農器家具及日用百貨交流。傳說這一天“龍抬頭”,意味驚蟄已到,大地解凍,蟄蟲復甦,農活開始。同時這天有打“灰簸箕”和炒玉米、豆子吃的風俗。即把草木灰裝在簸箕里,用擀麵杖敲打使灰徐徐撒下,繞著住宅、場院撒一圈,意在驅趕蛇蠍毒蟲;家家戶戶把玉米、豆子放在鍋里爆炒,意在炒死害蟲以保豐收。前者現已消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