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采瑜

蕭采瑜

蕭采瑜,博士,教授。通曉英、德、日、俄、法、拉丁等多種專業外文,南開大學蝽象研究的創始者,中國昆蟲學發展的先驅之一。中國盲蝽、緣蝽、姬蝽、獵蝽等科分類研究的開拓者。在重建南開大學生物系和培養中國生物學人才方面作出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簡歷

1921年畢業於濟南師範。

蕭采瑜 蕭采瑜

1921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大學畢業後在青島市立中學和女子中學任英語教員。

1933年重入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學習,四年的課程,一年半讀完。畢業後,被山東省聘任為濟南鄉村師範校長。

1936年留學美國,在阿立崗州立大學獲碩士學位。

1941年於美國半翅目昆蟲研究中心,愛我華州立大學以《中國的盲蝽》論文獲博士學位。

1942年在華盛頓一個研究部門從事科研工作,為美國昆蟲學會和SigmaXi與Phi Sigma科學學會會員。

1946年冬與夫人綦秀惠一起回歸祖國,並帶回了他多年輯錄的一整套半翅目昆蟲分類學研究的文獻資料。後蕭采瑜與夫人綦秀惠均投入了祖國的科學教育事業,他任南開大學生物系主任,夫人任植物學教授。

1973年他編寫了《中國蝽類昆蟲鑑定手冊》編纂方案, 科學出版社1977年出版。

1978年6月27日於天津病逝,終年75歲。臨終前,他囑託後人,將其關於半翅目昆蟲分類學研究的書籍和資料,全部獻給了南開大學圖書館。

蕭采瑜,別名美西,又名美洗。

蕭采瑜著作 蕭采瑜著作

1903年7月25日生於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的農民家庭。年幼時家境貧寒。6歲開始就讀於村中的國小校,10歲時參加全區國小會考,取得第一名。他所在的學校也因此而擢升為區立國小。

不久,因家庭經濟困難,父親決定讓他停學參加勞動,以增加收入。後因得到一位教師的幫助,為他支付學費,才得以讀完國小。國小畢業後,考入公費的山東濟南第一師範,於1925年畢業。

同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預科學習,1927年轉入該校英語系。由於缺乏經濟來源,不得不在求學期間,兼作中學教員和家庭教師,以維持學業和供給家用。在半工半讀的狀況下,經6年的勤奮學習,於1931年畢業。

畢業後,曾在北京和山東的中學任教。但是英語系的學習,沒有能夠滿足他對自然科學的愛好,因此決心繼續求學,於1933年回到母校北京師範大學,在生物系繼續修讀一年半。

1935年回到山東濟南,就任新成立的濟南鄉村師範學校校長。

1936年,考取山東省設立的公費赴美留學資助,並於同年進入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農學院學習,主攻昆蟲學。在此期間,由於日本侵華戰爭加劇,在他抵美後不久,山東省被日本侵略軍占領。他所賴以留學的公費資助從此斷絕,不得不在艱難的狀態下以半工半讀方式完成學業,於1938年獲碩士學位,成績優異。

1938年轉入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動物學與昆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在盲蝽科昆蟲分類專家H.H.耐特(Knight)教授的指導下從事半翅目昆蟲(盲蝽科)的分類學研究。於1941年獲博士學位。

正當他積極進行回國的準備時,珍珠港事件發生,美日宣戰,太平洋海路交通斷絕,因此不得不繼續留居美國。開始時在其母校俄勒岡州立大學工作,1943年轉至華盛頓的美國國家自然博物館和美國海軍部醫務局(Bureau of medicine and Surgery,U.S.Naval Department),作為昆蟲學研究員從事太平洋地區傳染病昆蟲區系和流行病的調查研究工作。

第二次大戰結束後,交通恢復,蕭采瑜考慮到祖國亟待發展的教育事業以及尚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昆蟲分類學研究,覺得自己今後的事業無疑應該是在中國。他謝絕了美方同事們的挽留,決定回歸闊別10年的祖國。回國後,受聘就任天津南開大學生物系主任。當時的南開大學,剛遷返天津不久,生物系需要重新建立。他在顧昌棟、劉毅然等教授的幫助下,熱情地投入重建工作。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擔任多種課程的講授和實驗工作,使該系在較短的時間內初具規模並逐步取得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在原有的工作崗位上,更加勤奮地工作。擔任生物系主任直至逝世,共達31年。在此期間,他所領導的南開大學生物系增設了多種專業和課程,教學和科研工作有很大發展,成為中國北方生物學人才重要培養基地之一。

中國動物志 中國動物志

蕭采瑜於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積極參加科學技術界的社會活動。曾先後擔任天津市自然博物館館長、天津市生物學會理事長、中國昆蟲學會理事、河北省人民代表、河北省政協委員、天津市人民代表等職。

1955年左右,他逐漸恢復已經停頓了10年的昆蟲分類研究工作。由於教學和行政工作繁忙,用於研究工作的時間不多,多年來他經常利用午休和節假日時間頑強工作。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也不顧年事已高而且身處逆境的狀況,一有機會,仍然抓緊時間研究昆蟲標本。

20餘年來,他在中國半翅目昆蟲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共發表此領域論著70餘種,發現了400餘個新物種,填補了大量的空白,成為中國此一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之一。其成果為世界同行所矚目。

1977年,他因腦溢血停止工作。後雖有所好轉,但又因肝硬化病情惡化,於1978年在天津逝世。

個人軼事

在美國十年的辛苦

蕭采瑜研究對象 蕭采瑜研究對象

30年代中國的生物科學和農業科學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根本談不上創造性的研究,因此蕭采瑜踏上世界最發達的科學殿堂——美國高等學府,感到耳目一新。他自幼酷愛自然,到美國後,更感到自然界豐富多彩,尤其是生物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對人類的發展有重要的利用價值。在他讀農學碩士的過程中,從美國的許多大博物館見到他們收集了中國相當可觀的昆蟲標本供研究和觀賞,而在自己的祖國則是空白。從消滅蝗蟲保護農作物這種樸素的感情出發,他決心填補這一空白,把昆蟲分類學的研究和套用作為終生奮鬥的目標。他在美國看到中國的昆蟲分類學由外國人研究、著述,感到不平,於是他選擇了《中國盲蝽科昆蟲分類》作為博士論文課題進行研究。因為盲蝽科是半翅目昆蟲中種類最多、經濟價值最高、分類最難的種群。如果攻克這一難關,將對全面研究中國的昆蟲分類學奠定重要的理論基礎。這一選擇表明了他報效祖國的決心和科學家敏銳的洞察能力。儘管當時他只能利用美國各大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昆蟲標本進行研究,使這項研究工作結果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是他的這篇博士論文依然是中國人自己第一次對中國盲蝽科昆蟲分類的全面分析研究報告。他的博士論文的主要內容於1942年在美國《愛俄華大學學報》上發表。從此結束了沒有中國人研究中國盲蝽科昆蟲的歷史。在1939-1946年間,他結合自己科學研究的主攻方向,還對東南亞和美洲地區的若干盲蝽科昆蟲分類問題作了比較研究,此後發表了10餘篇論文,引起學術界的重視,在美國昆蟲分類學界嶄露頭角。蕭采瑜這時又應聘回到他讀碩士時的母校——俄勒崗州立大學任研究助理,跟他的導師繼續作昆蟲分類學研究,其工作性質與“博士後”相同。結束了兩年的“博士後”生涯,他研究能力受聘於美國國家自然博物館任研究員。1943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和太平洋進入決戰前夕,美國社會經濟完全進入全民動員的臨戰狀態,肖采瑜也不得不暫時結束他所熱愛的昆蟲分類學研究,去做對軸心國作戰的後援工作,應召到美國海軍部醫務局作研究員。從事太平洋地區傳病昆蟲區系和流行病的調查研究工作,直至1946年回國前夕離職。這也是他在異國他鄉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而做的一份貢獻。蕭采瑜在美國的10年,由一個靠打工謀生計和求學問的青年而成為頭頂博士桂冠,身為研究教授的學者,其艱難與喜悅,只有他自己感受最深。戰爭即將勝利時,他就加緊收集資料,整理行裝,婉言辭謝美國兩個母校出任教授的聘請,決心偕夫人、植物學家綦秀蕙女士和子女返回百孔千瘡、多災多難的祖國。赤子之心,毋庸言表。1946年,這位遠方遊子,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重建南開生物學系

為南開生物學系建設做出重要貢獻蕭采瑜夫婦在眾多的回國工作選擇中,接受了南開大學的聘請,並出任生物學系主任之職。當時的南開大學剛剛由昆明遷回天津,原校舍經日本侵略者狂轟濫炸已成一片廢墟。而且當時內戰不休、時局動亂、物價飛漲。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他臨難受命,以他長期工讀結合、不怕艱辛困苦的精神,不辱使命,熱情洋溢地進行生物系的重建工作。在經費和人員不足的情況下,與顧昌棟、劉毅然、綦秀惠等教授一道,自己動手製作動植物標本、建立實驗室,進行教學和研究工作,親自擔任多種課程講授和實驗教學。由於他的身體力行、帶頭苦幹,加之團結師生、毫不利已的學者和導師風範,使生物學系在短短的幾年中初具規模,並成為重建最有成績的系之一。解放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教育和科學事業,蕭采瑜真正感到實現科學理想、大展宏圖抱負的機會到了,更加勤奮地學習和工作,全身心地為生物學系的建設和發展嘔心瀝血,制定發展規劃,積極籌建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動物生理和植物生理專門化,組織師生員工自製實驗設備和外出採集動植物標本,並自行製作,積極擴建實驗室和標本陳列室。在學校為生物學系新建的近4000M^2的大樓於1953年竣工遷入時,該系的實驗室、標本室和教學科研條件令人矚目。在全國的重點大學中名列前茅,引來了相當多的訪問和參觀者,不少學校派專業人員來學習和取經。當年生物學系已有蕭采瑜夫婦、顧昌棟夫婦、劉毅然、戴立生、周與良等七位具有美、英等西方國家博士學位的教授執教,這在南開大學理科各系中教授數量是最多的,並初步建立起教學、科研和三級學科門類較齊全的教師梯隊。

50年代初的蕭采瑜意氣風發,正值有為的壯年時期,除搞好本職工作外,積極參加利國、利民、上下溝通、中外交流的社會工作,先後兼任中蘇友好協會秘書長、天津市世界和平大會分會理事兼宣傳部長、天津市生物學會理事長、中國昆蟲學會理事、河北省人民代表、河北省政協委員、天津市自然博物館長等職。他對這些兼職工作依然是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從不敷衍塞責,因此他不僅是學者而且是一位廣泛受到尊敬的社會活動家。

50年代中期,在建系的各項工作初具規模後,他積極回響周恩來總理1956年初發出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認真組織全系教師和高年級學生參與各自專長和感興趣的研究工作,他自己則從繁忙的教學、系務和社會工作中擠出時間逐漸恢復已中斷10年之久的專業研究——昆蟲分類學。他常常是利用午休、深夜和節假日的時間進行畢生追求的科學研究探索。這一時期,由於蕭采瑜把高度的愛國熱情、報國誠心與本職工作緊密切結合起來,表現出極大的無私奉獻精神,從一個愛國者成長為具有共產主義者的理想、覺悟和道德情操的學者。1958年中共河北省委特批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實現了蕭采瑜多年的願望。

盲蝽 盲蝽

“文革”期間,吃了10年洋麵包,又在美國海軍部工作3年多,又是黨內的當權派的蕭采瑜,自然難逃浩劫,被扣上美國“特務”、“反動學術”、“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種種罪名,家被抄,住房被占。當此之時,蕭采瑜不爭不辯、默默承受,無怨無艾,只要能爭取到一點人身自由和工作時間,他就不顧一切地從事昆蟲分類研究,利用各派“內戰”,顧不上“死老虎”的機會,他每天溜進工作室,埋頭研究工作(因為他帶回國的資料都在他的辦公室,倖免於被抄被毀)。他將文革前從全國各地採集來的數萬個半翅目類昆蟲標本,一個一個地在雙目鏡下分析研究,分出數百種盲蝽,成為中國盲蝽科昆蟲分類體系的先導,奠定了後繼者進行盲蝽科分類研究的基礎。

1973年在他剛恢復工作不久,鑒於自己的標本室已經擁有全國範圍內的大量標本收藏,認為組織編寫全面性的中國半翅目昆蟲分類學專業書的條件已經成熟。於是在出席當年在廣州召開的“全國動物志會議”上,他提議編寫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昆蟲分類工具書。他認為這部書要便於昆蟲分類檢索,以“表”區分類別,每種昆蟲要有形態描述和整體照相圖。由於蕭采瑜是中國昆蟲分類學的先軀和開拓者之一,他的提議又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價值,自然具有科學性,受到與會者的贊同和支持並決定由他主編《中國蝽類昆蟲鑑定手冊》。其後幾年,他不顧年老力衰,身體多病,更加努力地抓緊時間,廣徵各地昆蟲資料,在助手們的配合下,於1977年完成了該書的第一分冊《半翅目異翅亞目》。本冊包括分屬於龜蝽科、土蝽科、蝽科、同蝽科、異蝽科、緣蝽科、狹蝽科、蹺蝽科、束蝽科等9科,742個種類。其中有93個新種,72個種類為中國的首次記錄,附特徵插圖1300餘幅,其中整體照相圖680幅,計50餘萬字。蕭采瑜在病重期間看到他畢生辛勤勞動的第一部專著出版,心情非常激動,特邀請參加編寫工作的青年教師到他的病床前商量“手冊”後幾冊如何編寫的計畫。他主編的第二冊於1981年出版。本冊包括分屬於長蝽科、皮蝽科、紅蝽科、扁蝽科、網蝽科、奇蝽科、瘤蝽科、獵蝽科、姬蝽科等9科,其中有60個新種,161個種為中國的首次記錄,附特徵插圖1700餘幅,整體照相圖840多幅,計90餘萬字。集蕭采瑜畢生研究成就的這兩本力作,均由中國的學術出版社——中國科學出版社出版。

科學成就

中國盲蝽科昆蟲分類

蕭采瑜自小愛好自然。留學美國時,常常想到中國地大物博,生物種類十分繁多而且極具特色,昆蟲更是如此,但中國的昆蟲分類多由外國人研究,中國的昆蟲分類學家極為稀少,因此決心涉足這一領域。攻讀博士時,選擇“中國盲蝽科昆蟲分類”作為博士論文課題進行研究。盲蝽科是半翅目昆蟲中種類最多、經濟上重要、分類難度最大的類群,選擇此科為題,說明了他從事此一大類工作的決心和長期打算。他的博士論文主要內容在1942年發表。儘管由於當時只能利用美國各大博物館收藏的零星中國標本作為研究材料,使研究結果帶有一定局限性,但他的這篇論文仍為有關該課題的第一篇全面的研究報告,並從此結束了沒有中國人研究中國此類昆蟲的不合理狀態。在此期間,他在研究該科中國種類的同時,還對東南亞和美洲地區的若干盲蝽作了研究,發表論文10篇左右。太平洋戰爭期間離開愛俄華州立大學後,由於工作性質的改變,中斷了盲蝽科的研究。

回國後,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為了解決中國為害棉花的盲蝽問題,他著重收集和研究了中國各棉區的盲蝽材料,先後寫出《中國盲蝽科分屬檢索表》、《我國北部常見苜蓿盲蝽種類記述》和《中國棉田盲蝽記述》(與孟祥玲合作)3篇論文,為中國棉花盲蝽的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這一個科的分類研究方面,直到晚年時,他才有機會重新整理經過多年積累獲得的大量標本。但正當開始投入正式的研究時,他卻一病不起。在這一階段所完成的最後工作,後來由他的助手整理成文發表。

艱辛收集科學文獻

20世紀40年代蕭采瑜在美攻讀學位時,敏銳地意識到科學文獻對於中國科學發展的重要性。在生物分類學領域中,由於學科本身的特點,對於文獻的需要和依賴比較突出。而當時在中國,由於歷史和經濟條件所限,大量由西方國家出版的科學圖書和文獻難以得到,從而成為發展中國科學事業的攔路虎之一。他為學成歸國後,能繼續發展中國昆蟲分類學研究的強烈願望所驅使,決定付出艱辛的勞動和代價,大量收集有關文獻資料,為回國後的工作做好準備。

昆蟲分類學由於涉及種類極多,文獻數量異常浩繁,其中還包括了若干早期的和已經早已絕版的經典著作。對於經濟不豐的公費留學生來說,大量購買這些文獻幾乎不可能。他發現當時使用還不廣泛的縮微膠片拍攝文獻辦法很好,既可大量節省費用,又可減輕文獻的重量和體積,十分便利於攜帶回國。於是他便節衣縮食,省下錢來購買拍攝文獻需用的膠捲和照相設備,在工作之餘,便到圖書館中借書拍攝。尤其是在華盛頓工作期間,為了抓緊利用美國國家自然博物館和國會圖書館的豐富藏書,他和夫人綦秀蕙教授,儘量擠出時間進行此項工作,從圖書館的書庫中借出所需的文獻資料,到外室拍攝。來回搬運沉重的期刊合訂本爭分奪秒地快速拍攝,加上晚間的暗室沖曬工作,常常使他們疲憊不堪。但是豐碩的工作收穫帶來了快慰,當時也使他受到啟發:他專門撰文(見“主要論著”4)總結這方面的經驗,提出用縮微膠片拍攝文獻的辦法是解決科學不已開發國家圖書資料不足的可行途徑的看法和建議。這在當時複印技術尚未問世的條件下,確是一項很好的意見。經過長時間的頑強工作和耐心的積累,他在1946年離美回國時,共帶回文獻縮微膠片近3000篇,累計達5萬頁左右,以及2000餘篇論文抽印本和一大批昆蟲分類學專著。回國時行李的重量大部為書籍和資料所占據。

這批文獻資料後來在他的研究工作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成為較快取得顯著研究成果的重要保證。

臨終前,他提出將這批文獻圖書全部無償地捐贈給南開大學圖書館。這批閃爍著蕭采瑜拳拳愛國之心的寶貴資料,正在繼續為中國的昆蟲分類學事業發揮作用。

半翅目昆蟲分類研究

蕭采瑜畢生從事昆蟲分類學研究,其專長為“半翅目”昆蟲的分類。“半翅目”是一類種類眾多的昆蟲,如按種數多少排序,在昆蟲類中居於第六位。當他在美選擇該目中的盲蝽科作為最早的研究課題時,當時中國的半翅目中,除“蝽總科”的分類已有楊惟義教授於30年代間開始研究外,尚有大約5/6以上的科目國內無人研究,已有的記錄只限於外國學者的零星記載。這些昆蟲中,包括許多對農林作物有害和捕食其他害蟲因而對人類有益的種類,直接與國民經濟有關。他強烈感到這種中國的生物資源由外國人來研究的現象是一種恥辱,從而產生回國後填補這些與他的專長有關的科學空白的深切願望,並從各方面做了大量準備。

回國後,由於社會動盪、教學和行政工作繁忙,以及標本的缺乏,直到1955年以後才有條件繼續其中斷了10年之久的研究工作。這一積壓多年的熱望得以實現,他以充沛的精力和熱情投入工作。開始時,他利用中國科學院的標本收藏以及當時中蘇生物考察隊采自中國西南邊疆的大批標本,從經濟上重要而且常見的緣蝽科著手研究,陸續發表該科分類學論文12篇,建立新屬數個,發現一批新物種,並提出若干學術上的新見解,從而了解了此科的中國區系概況。隨後,繼續開展姬蝽科、紅蝽科、大紅蝽科、扁蝽科、蹺蝽科等類群的工作,尤其是在解決疑難的姬蝽分類等問題上,更是取得了顯著成績。1964年左右,他開始了獵蝽科的分類研究。獵蝽是一類包括眾多害蟲天敵的大科,中國的未知問題很多,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進行研究。這一科的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斷若干年,“文化大革命”後期,他已70歲高齡,仍在當時比較困難的條件下繼續堅持研究,終於在健康惡化前完成了該科的全面工作。

1974年左右,蕭采瑜鑒於多年來他和他所領導的研究組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工作成果,南開大學昆蟲標本室已經擁有全國範圍的大量標本收藏,認為組織編寫全面性的中國半翅目昆蟲分類專書的條件已經成熟。由此開始,他便和他的學生和助手們一起投入了《中國蝽類昆蟲鑑定手冊》的編著工作,總結多年的研究結果。該書第一冊於1977年出版,重病在家休養的蕭采瑜見到此書的問世,十分欣慰。第二冊的稿件於1978年間接近完成,他仍堅持參加了部分的審核工作,但已不能見到此冊的出版了(第二冊於1981年出版)。

這兩冊總計140餘萬字的專著記載了半翅目中的19個科1700餘種,覆蓋了中國陸生半翅目中大部分的科以及這些科的大部分種類。書中附有數千幅插圖和照片,還記載了一大批科學上的新物種和中國首次記錄的種類。是中國規模最大、內容範圍最廣的半翅目昆蟲分類專書。此書的出版受到國際同行學者的普遍重視和好評,標誌著中國半翅目昆蟲研究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水平。

蕭采瑜生前經常稱許“科學事業的鋪路人”。中國的昆蟲分類學工作者將永遠懷念這位中國半翅目分類學“鋪路人”的功績和工作精神。

主要論著

1955 中國盲蝽象分屬檢索表 南開大學學報 I: 98-106.

1961 半翅目異翅亞目的系統分類. 昆蟲知識7 (2):93-95.

1962 中國同緣蝽屬初記. 昆蟲學報 11卷增刊:66-79.

1962 中國北部常見苜蓿盲蝽種類初記. 昆蟲學報11卷增刊:80-89.

1963 雲南生物考察報告 (半翅目:緣蝽科). 昆蟲學報12 (3):310-340.

1963 中國棉田盲蝽記述. 動物學報15 (3):439-449.

1963 我國竹緣蝽族 (Cloresmini) 種類簡記. 昆蟲學報12 (4):506-510. 1963 中國緣蝽新種記述I. 動物學報 15 (4):611-623.

1964 中國緣蝽新種記述II. 動物學報16(1):89-100

1964 中國緣蝽新種記述III 動物學報16 (2):251-262.

1964 中國姬獵蝽新種記述. 昆蟲學報13 (1):76-87.

1964 中國姬獵蝽屬初志. 昆蟲學報13 (2):231-239.

1964 雲南生物考察報告 (半翅目:紅蝽科及大紅蝽科). 昆蟲學報13 (3):401-406.

1964 中國緣蝽科紀要I. 南開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 5 (1):1-17.

1964 中國緣蝽科紀要II. 南開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 5 (1):19-35.

1964 中國網蝽科名錄及屬檢索表 . 南開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 5 (1):51-67.

1964 雲南生物考察報告 (扁蝽科). 昆蟲學報 13 (4):587-605.

1964 中國扁蝽屬 (Aradus Fabr. ) 初志. 動物分類學報 1 (1):70-75.

1964 中國半翅目異翅亞目的新種和新記錄. 動物分類學報1(2):283-292.

1964 中國棘緣蝽屬記述. 動物分類學報 1(1): 65-69.

1965 中國獵蝽科的新種和新記錄I. 動物分類學報2 (2):109-120.

1965 椎蝽 (Triatoma Laporte) 一新種記述. 動物分類學報2 (3):197-200.

1965 中國緣蝽新種記述IV. 動物學報17(4):421-434.

1965 中國緣蝽科紀要III. 南開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 6 (1):49-64.

1965 中國緣蝽科紀要IV. 南開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 6 (1):65-77.

1973 中國光獵蝽亞科新種記述. 昆蟲學報16 (1):57-92.

1974 中國蹺蝽科記述. 昆蟲學報 17(1):55-65.

1974 中國獵蝽科的新種和新記錄II. 昆蟲學報17 (3):318-324.

1976 中國獵蝽亞科簡記 . 昆蟲學報 19 (1):77-93.

1977 中國蝽類昆蟲鑑定手冊 (第一冊). 科學出版社

1978 幾種重要花蝽的識別 昆蟲知識 15(2): 51-53.

1978 中國的麥蝽屬記述 昆蟲學報 21(3): 325-327.

1979 中國真獵蝽亞科新種記述I. 動物分類學報 4 (2):137-155.

1979 中國真獵蝽亞科新種記述II. 動物分類學報 4 (3):238-259.

1979 中國瘤蝽科的新種和新記錄. 昆蟲學報 22 (2):169-174.

1980 中國果蝽屬 (Carpocoris Kolenati ) 與實蝽屬 (Antheminia Mulsant & Rey) 的種類鑑別. 天津自然博物館叢刊 1:1-6.

1979 中國長蝽科新種記述 (I) 束長蝽亞科. 動物分類學報 4(3): 273-280.

1979 中國長蝽科新種記述 (II) 蒴長蝽亞科. 動物分類學報 4(4): 362-37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