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固

黃子固

黃子固(1896—1958),養蜂專家,我國現代養蜂事業的先驅。他引進國外先進養蜂技術,結合我國條件,研製養蜂用具,引進優良蜂種。創辦刊物,發表文章和專著,宣傳推廣科學養蜂。開發利用蜂王漿,為振興和發展我國現代養蜂事業,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

基本信息

簡介

黃子固,名國禎,字子固,以字行。1896年4月13日出生於湖北省江陵縣城關鎮。1911年15歲時隨父遷居北京。1918年畢業於北京財商專科學校,隨後就業於北京協和醫院會計科任出納員。

在協和醫院工作期間,黃子固結識了養蜂愛好者、協和醫院庶務長李俊(1958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建成,曾任首任所長)、總務長陳劍星、藍雨田等人,一起從事業餘養蜂活動。1919年,他們飼養的蜜蜂只有7群,完全為試驗研究性質,以後逐年增加,至1922年已繁殖到20多群。他們在養蜂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經驗,並認識到養蜂不僅可以陶冶身心,而且可以做為一種職業,同時通過蜜蜂的採花傳粉,又能促使農林產品增產,實屬一舉多得的興國利民實業。1925年,黃子固等4人毅然辭去協和醫院職務,開始從事專業養蜂。

投身現代養蜂事業

中國的養蜂業,據史書記載,已有兩千多年歷史。1913年開始引進義大利蜂種,實行活框人工飼養。由於當時的社會條件限制和缺少必要的技術經驗,因而屢遭失敗。

1925年,黃子固等在北京北新橋香餌胡同創辦了“李林園養蜂場”,由黃出任場長。由於技術得當,李林園養蜂場建成後,至1929年便發展到養蜂300多群,在京郊開設以采蜜為主的養蜂生產場多處,年產蜂蜜1.5噸,經加工分裝成瓶蜜發售,深受各界歡迎。隨著養蜂事業的發展,該場的營業範圍逐漸擴大到內設研究部,編印有關養蜂的科普讀物,傳播養蜂實用技術;蜜蠟部,主要經營蜂蜜和蜂蠟產品的購銷業務;蜂具部及其附設的蜂具製造廠,向全國各地供應各種養蜂用具。該養蜂場成為我國養蜂史上久負盛名,全國第一家規模較為完整的蜂業專業企業。

為了推行新法養蜂,首先需要解決養蜂重要用具“巢礎”的供應問題。黃子固利用蜂具製造廠的設備,同鐵花雕刻工李德成一起精心研究,僅用一年時間便於1926年設計製造出我國第一台房度整齊、完全符合標準的義大利蜂種用的巢礎機。當時,我國養蜂業以飼養中國蜂種(中華蜜蜂、東方蜜蜂)為主。在新法飼養外來蜂種的影響下,各地紛紛仿照,改良中蜂的飼養方法。由於中蜂個體小,習性也與義大利蜂不同,其用具必須另行設計製造。1930年黃子固研製成功中蜂巢礎機。他先後研製和仿製成功的新法養蜂用具達120多種。為推廣這些蜂具,他專門編印了《蜂具圖說》,作為贈品,供開始從事養蜂者索閱,同時他還特別倡導蜂具的國產化和標準化,為我國現代養蜂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28—1930年間,在華北地區以北平為中心,受國內外投機商影響,掀起一股盲目經營養蜂的狂潮,無數家庭小型蜂場一哄而起,遍布城鄉村鎮。外商乘機大量向我國傾銷弱小多病的蜂群;內商則轉手倒賣,層層加價,大發橫財。據天津日本領事館統計:1928年向中國輸出蜜蜂300箱,1929年輸出8000箱,1930年猛增到68000箱。美國養蜂比較發達的加利福尼亞州商務局也急忙決定,自1931年起向我國大量輸出蜜蜂。從此美洲幼蟲腐臭病就開始在我國蔓延,成為我國早期養蜂業的一大隱患。

1929年4月,黃子固聯合幾家規模較大的蜂場,在北平成立了“華北養蜂協會”,由金朴庵任會長。同年6月出版《華北養蜂月刊》,公推民生蜂場主曾仙洲主持編輯,第一期只印了20本,一年以後就發展到500本。這一年,在協會的要求下,河北省農礦廳先後公布了“通令保護蜂業”和“訓令第159號:令各縣縣政府保護轉地飼養文”。此時,黃子固已察覺到投機商唯利是圖,進口的蜜蜂群勢弱小,多數不能過冬,加上不懂飼養技術,病害蔓延,以及眾多蜂場林立於城市,蜜粉源供給不足等問題,便及時發表了《中國蜂業前途危機》一文,意欲喚醒盲目從事養蜂者,但終於無法挽回敗局。華北養蜂協會也於1933年6月,隨著華北養蜂的大失敗而宣告解體。

為克服當時蜂種的混雜退化現象,黃子固和曾仙洲委託范翌華,於1930年首次從美國魯特公司購進義大利純種蜂王10隻,作為改良蜂種和開展蜜蜂育種研究的素材。此舉為華北地區飼養純種義大利蜂和品種的改良復壯,做出了有益的開端。為擴大推廣良種,李林園養蜂場於1933年增設了一個養王專場,利用郵寄方式每年向全國各地輸送種王1500餘只,得到各地養蜂者的好評。

黃子固創辦養蜂企業,研製養蜂用具,引進優良蜂種,為振興和發展我國養蜂事業,做出了卓著貢獻。

創辦月刊

為了普及宣傳養蜂知識,交流經驗,不斷提高蜜蜂飼養的科學技術水平,黃子固於1934年1月創辦了《中國養蜂雜誌》月刊,並親自擔任社長和主編。該刊每期40頁,內容豐富,版面活潑,切合實際需要,欄目包括:養蜂研究、發明、經驗交流、調查報導、國內外蜂訊、答讀者問以及國外譯文等,發行全國各地。從創刊至1955年底,除因戰事曾兩度被迫停刊外,先後共出列13卷,146期。1956年1月改名為《中國養蜂》。同年7月,根據黃子固的申請,經農業部批准,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接辦,於1958年10月移交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繼續編輯出版,並由郭沫若題寫了刊名。“文化大革命”期間,再次被迫停刊。1977年經農林部批准,《中國養蜂》正式復刊,並改為雙月刊至今,成為我國歷史最久、影響最為深遠的養蜂專業刊物。

黃子固多年潛心於蜂學,為了深入了解中國養蜂業的狀況,於1933年離開北平南下,經武漢、南京、上海、福州、莆田、仙遊、泉州、廈門、漳州、汕頭、香港、廣州等地,沿途考察各地養蜂情況,歷時半年。通過實地調查研究,進一步認識到,由於各個地區的蜜源、氣候等條件對蜂群有著不同的影響,因此在蜜蜂的飼養管理上也應因地制宜。如華南亞熱帶地區,每年蜂群因越夏的損失,平均在60%以上。其原因雖很複雜,但最重要的是群勢的關係。所以在南方越夏的蜂群,首先要具有較強的群勢和優良的蜂王,在飼養上應保持飼料充足,注意防潮防曬,抑制蜂群活動,防止各種敵害侵擾,要用一切辦法減少蜂群的損耗,以利夏後的迅速恢復與發展。1935年黃子固又經天津、濟南、南京、上海、桐鄉、杭州、肖山、諸暨、金華、衢州等地,再次南下考察,歷時約3個月。兩次深入調查研究,通過廣泛交流與現場觀摩,極大地豐富了他的實踐經驗,並掌握了大量蜂業資料。同時,藉助於精通外語的有利條件,蒐集整理了大量國外資料,從而為他撰寫我國華北、華中、華南四季養蜂歷和蜂群越夏、越冬管理法等重要論著,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1937年7月,黃子固編著的《最新養蜂學》出版了。全書共分34篇,572面,30餘萬字,圖表283幅,為當時我國最為完整的一部大型養蜂專著。在《最新養蜂學》卷首的第一篇“養蜂大意”中,作者用了14章20節的篇幅,向讀者闡述了發展養蜂的意義和養蜂與社會之關係;在“世界養蜂狀況”和“中國養蜂業史”篇章中,他分別介紹了世界18個國家和我國各個地區的養蜂狀況差異以及生產技術等情況。書中在綜觀各地蜂情之後指出:“近來科學昌明,養蜂日益發達。現在有很多以養蜂作副業的,但是以後一定要大多數進為專業。目下的蜂場多數密集在城市,將來應當慢慢地散布到四鄉,在沒有蜂場的地方將來也要漸漸地普及。各地農業學校,都要加授養蜂科並附設養蜂試驗場。”他的預言如今已成現實。《最新養蜂學》的中心內容是“蜜蜂的飼養管理”和“蜂產品的採收”,黃子固憑藉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寫作能力,介紹了蜜蜂品種、蜜蜂的生理與生活、人工分蜂與育王、蜜蜂疾病與敵害,以及蜜源植物、養蜂用具和蜂產品的採收、各地區蜂群的四季管理法等知識。該書迄今仍被我國廣大養蜂科技工作者視為珍貴遺產,在一些養蜂專刊上,還經常摘錄書中的有關章節,作為史料重新發表。黃子固一生曾撰寫發表過大量養蜂實用技術文章,並且編著出版了多種養蜂科技書籍。

開發利用蜂王漿

1956年10月,在一次外事活動中黃子固獲悉,在國外蜂王漿已被用作高級營養製劑,在醫藥上有很高的套用價值;在蜂產品中,王漿已成為價格最高的產品。事後,他立即查閱資料,得知同年在維也納舉行的第16屆國際養蜂會議上,希臘、英國和義大利的養蜂家宣讀了《王漿所含泛酸的重要性》、《王漿對蛋白合成和抗脂變的作用》和《王漿對幼童營養不良的醫療作用》等論文後,一些國家便把王漿套用在藥品、營養保健品、飲料及美容化妝品等方面。為迅速開闢我國對蜂王漿的生產和加工利用的研究,黃子固借用當時的社會力量,於1957—1958年,由北京養蜂場(1958年7月改名為北京家禽場)牽頭,聯合北京大學生物系、北京醫學院藥理系、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性病研究所和北京醫院門診部、北京醫學院附屬醫院住院處、協和醫院耳鼻喉科、積水潭醫院皮膚科,以及北京製藥二廠等有關單位,通力協作,聯合攻關。此項研究的結果,於1959年4月,由孔繁蔭以北京家禽場名義代表協作組,由農業部和商業部聯合在廣東從化縣召開的全國養蜂現場會上,提出了我國第一篇《關於蜂王漿的研究報告》。報告中概括地總結了蜂王漿的生產、保鮮和成分檢測、藥理分析、動物試驗、臨床觀察等方面試驗研究的初步結果。同時在加工製劑方面,由北京製藥二廠成功地探索出利用冷凍乾燥的方法,將鮮王漿製成乾粉,適宜常溫下貯存的加工工藝,並制出“蜂乳片”和“蜂乳膠囊”等我國第一代蜂王漿製品。隨著蜂王漿研究開發領域的不斷加深和擴大,目前我國的蜂王漿已經成為養蜂生產中的一項大宗產品,年產量約達千噸,加工單位遍及全國各地,製品種類繁多,並曾兩次榮獲第31屆和第32屆國際養蜂會議授予的金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子固為進一步提高養蜂技術,增加生產,首先調整了李林園養蜂場的生產基地,為此曾多次深入北京門頭溝、昌平等區縣,了解山區蜜源分布和流蜜情況,選擇最佳的養蜂生產場地,並在昌平縣桃林村設立了養蜂試驗場。為了更充分地利用好我國豐富的資源和大江南北的氣候優勢,1950年他親自攜帶蜜蜂100多群從北京南下,沿途隨著蜜源花期經由河北定縣、湖南郴州、廣東東莞和廣州的蘿崗等地,進行長途轉地飼養的嘗試,往返歷時9個月。通過與各地養蜂者的交往和現場研究,為打破地區性的季節限制,延長蜂群生產活動時間和增加蜂群繁殖與生產,成功地探索出一條溝通祖國南北的長途放蜂路線。

1955年在我國社會主義工商業改造中,一心熱愛養蜂事業的黃子固,率先申請將李林園養蜂場改為公私合營企業,並於1956年7月正式改名為“北京養蜂場”,黃子固任主管養蜂技術的副場長兼實驗場場長。在北京養蜂場任職期間,他繼續致力於蜂學研究,培育優良蜂種,改進蜜蜂飼養技術和革新養蜂用具等。兩年內曾先後向全國各地輸送了特選種王500多隻,為教學儀器廠提供蜜蜂生活史標本2000多套,並設計製造出“幽暗式運蜂箱”、“增溫式小型交尾箱”、“磅蜂籠”、“集中式隔生器”和“石炭酸脫蜂器”等多種現代養蜂用具。

正當黃子固業績成熟,工作得心應手,並開始撰寫《蜜蜂生態學》之際,病魔向他撲來,病情日趨嚴重,年僅62歲的養蜂家黃子固,於1958年6月5日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如今,我國已成為位居世界前列的養蜂大國;各種蜂產品作為天然營養佳品,得到廣泛開發利用;蜂蜜、蜂王漿的產量和外貿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明顯。在中央和地方已經分別成立了養蜂研究所、蜂產品研究所和養蜂學(協)會。國際養蜂學術交流和互訪活動日益頻繁,已充分顯示出我國蜂業的現代科技水平和蘊藏豐富的資源優勢。在前進中的中國養蜂業中,黃子固等老一輩養蜂家所創下的豐功偉績正在弘揚光大。

簡歷

1896年4月13日 出生於湖北省江陵縣。

1918年 畢業於北京財商專科學校。

1918—1925年 任北京協和醫院會計科出納員。

1925年 創辦北京李林園養蜂場,任場長。

1926年 研製成功國產巢礎機。

1930年 首次從美國引進純種義大利蜂王。

1933—1935年 先後兩次南下考察中國養蜂情況。

1934年 創辦《中國養蜂雜誌》月刊。

1937年 出版大型養蜂專著《最新養蜂學》。

1950年 攜蜂南下溝通大江南北的長途放蜂路線。

1956年 任北京養蜂場副場長兼養蜂實驗場場長。

1958年6月5日 逝世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黃子固.最新養蜂學.北平:李林園養蜂場,1937.

2 黃子固.養蜂始業須知.北平:李林園養蜂場,1941.

3 黃子固.蜜蜂科學.北京:李林園養蜂場,1950.

4 黃子固.人工養王法.北京:中國養蜂雜誌社,1951.

5 黃子固.蜜蜂疾病.北京:中國養蜂雜誌社,1951.

6 黃子固,黃文誠.養蜂學(上、下冊).北京:中國養蜂雜誌社,1955(1958年科學普及出版社再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