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石孫

丁石孫

丁石孫,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從事代數與代數數論的教學與研究,對數學教育的目標和方法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較早提出程式自動化的研究課題,是在中國開展代數數論研究的倡導者之一。194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北京大學數學系教授。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全國政協教育文化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基本信息

簡歷

(圖)丁石孫丁石孫

1944年至1947年上海大同大學學習。

1948年至1950年清華大學數學系學習。

1950年至1952年清華大學數學系助教。

1952年至1984年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助教、講師、教授,數學系副主任、主任。

1984年至1988年北京大學校長、教授。

1988年至1989年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學校長、教授。

1989年至1996年民盟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歐美同學會常務副會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學評審組副組長。

1996年至1998年民盟中央主席。

1998年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歐美同學會理事會會長。

2003年3月在第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生平簡介

丁石孫,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從事代數與代數數論的教學與研究,對數學教育的目標和方法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較早提出程式自動化的研究課題,是在中國開展代數數論研究的倡導者之一。

原名丁永安,1927年9月5日生於上海。丁家祖籍江蘇鎮江,是當地的殷實人家。家族族譜按“紹、立、傳、家、永;賢、良、衍、慶、常”排序,其祖父丁傳科,長期在上海經商,事業興旺,家產頗豐。

194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北京大學數學系教授。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全國政協教育文化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父丁家丞是獨子,不善商務,高中畢業後閒居,間或從商,頗懂醫道。母劉蕙仙,家庭婦女。丁石孫自1950年清華大學數學系畢業後一直從事數學的教學與研究。1993年後從政。他於1956年和桂琳琳(後為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結為伉儷,育有二子。

求學之路

(圖)蔣樹聲主席看望丁石孫蔣樹聲主席看望丁石孫

因其祖父不願長孫人洋學堂,丁石孫10歲前在家受教;其母粗通英文,成了他的第一位英語入門老師。10歲進鎮江一私塾讀書,入學還須自備桌椅。抗戰初曾隨家逃難至武漢1938年返回上海,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先入南洋中學,初一算術學雞兔同籠,對每解一步題都要說明理由印象至深,背誦英文也頗有受益;語文教師是個老學究,鼓吹孝經的“二十四孝”及孔子受天命撰春秋等使他反感,遂轉入比較開明的光華大學附中。1939年,母病故,又因祖父患病,家業始由父親主持,此後家道開始中落。1941年因病休學一年後重返學校時正式更名為丁石孫。據丁先生回憶,他在中學階段英文打下了紮實的基礎,語文方面背過古文觀止中的大部分文章,而對數學並無特殊的興趣,平面幾何還是學得較差的一門課。在中學的最後兩年里,有一位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的數學老師經常給學生出難題,選自S.H.霍爾和S.R.耐特的《高級代數》。他對做其中的難題覺得有趣,對一些數學技巧頗有心得;但未認識到自己在數學方面的能力。

1944年丁石孫未能如願進上海交大而考取了上海大同大學電機系——選此專業純粹是為畢業後的出路計。因不善機械製圖,他於二年級轉入數學系。當時學校對學生課業要求不嚴,甚至沒學諸如函式連續性、向量空間等基本概念。數學課對他沒產生多大吸引力。大學期間,丁石孫參加過不少社會活動:擔任校學生會宣傳部長;跟幾位同學結伴研討宗教、哲學問題,對佛學頗有心得。這對他此後待人處世有一定影響;參加反內戰罷課活動而被警局關押,並遭學校開除。1947-1948年,他在上海教過國小、做過家教、在中學代課,其間還和大同大學一些同學組織讀書會。讀書會根據大同大學的拉丁文名Utopia Universitae 而定名為Utopia(譯作“烏托邦”),研討政治和哲學問題。有一時期他因比別人空閒而當了讀書會的負責人。這樣一個普通讀書會在解放後常被人誤解為不良甚或反動的組織,這一經歷成為他在歷次政治運動中遭批判的一項“罪名”。

為繼續求學,1948年丁石孫作為插班生考入清華大學數學系,就讀三年級。之前他學分析用W.F.奧斯古德的書,不懂ε-δ,也不清楚群、環、域以及線性空間等的概念,他在赴考場的三輪車上“惡補”數學,翻看一本影印的麥克達菲有關抽象代數的書,居然記住了一些正是考題中涉及的概念。他自稱是“蒙”進了清華。到清華後,丁石孫感到了與同班同學的差距,通過自學補一些基本概念,很快顯示了他頭腦清晰、數學悟性高的特點,並把主修方向定為抽象代數。當時學的課程有吳光磊的微分幾何,段學復的伽羅瓦理論,閔嗣鶴的複變函數論等;此外選修了王憲鈞教授的數理邏輯課和陳岱孫的經濟學課。1948年12月13日清華園解放,丁石孫很快被發展為“民青”隊員,為配合解放軍入城參加各種宣傳活動,1949年4月返校上課,當選為校學生會副主席。為抓緊讀書,他沒有接受自動由“民青”隊員轉為青年團員,這反映了他做事之前都要把事情想清楚的性格。經過半年多的努力,他跟上了同班同學的水平。有一則故事說明丁石孫的學習能力:他到外語系選修每周4個學時的法文文法課,老師是極嚴格的吳達元教授,學生們公認吳教授的課是最難及格的。期中考試時,90分以上的只有兩個學生,即丁石孫和一個自幼熟習法語的來自越南的華僑同學。但是,按學校的規定,非外語系的學生不能獲得法語學分(為獲此學分,外語系學生還需同時修若干其他與法語有關的課程),吳達元教授親自去找教務長周培源,為他爭取到這4個學分。1950年他獲得獎學金(獲獎者共3人,余者為曾肯成殷湧泉),並以優異成績畢業,後留校工作。1952年他在清華加入民盟。院系調整後到北京大學數學系任教。

治學之道

丁石孫在北大任校長時發言丁石孫在北大任校長時發言

丁石孫調入北京大學始任助教時,即開始破格在數學系講代數大課。為向蘇聯學習,學校組織突擊學習俄語,他在北京大學全校俄文速成班測驗時名列前茅。業餘時間參與翻譯蘇聯數學家撰寫的教科書,其中有H.H.魯津的《解析集後論及其套用講義》和В.И.斯米爾諾夫的《高等數學教程》第三卷第一分冊(代數)。1954年升任講師,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丁石孫總是把學習、教學與研究結合進行。他非常善於在學習中提出研究課題,他寫研究論文都是自己選擇而非他人指定題目,並能很快進入對問題的攻堅。1956年他在自學л.С.龐特里亞金的《連續群》和И.П.那湯松的《實變函式論》後,提出了一個問題,即:正則空間的乘積空間是否還是正則的?他構造了一個反例,說明該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江澤涵教授對此很讚賞。江教授親自查閱文獻,發現法國著名數學家、布爾巴基的主要成員J.迪厄多內在1939年得到過同樣的結論,利用超限數給出了一個反例,而丁石孫的反例則簡明得多,僅用了普通的實數,其想法來自那湯松《實變函式論》書中的一個習題。他還從一李代數的自同構或者微分性質常常可以推斷李代數本身的性質的角度出發,討論了具有一巡迴冪零微分的李代數的結構問題,得到了比較完整的結果。限於當時勢政治環境,他圍繞李代數的工作無法繼續進行。

1958年大躍進及紅專大辯論,他所在的代數組織被說成脫離實際。系主任、代數學家段學復去搞線性規劃,他被下放勞動。回校後,當系領導讓他選擇聯繫實際的科研方向時,丁石孫選擇了控制論。原因是:當時計算機的編程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所有的程式都靠手寫。他的想法是要用計算機本身來編程式,這實際上就是後來發展起來的在計算機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彙編語言。這無疑是個很有遠見的選擇。系裡支持了這個想法,程民德教授將自己最好的學生陳沐天分派到這個方向。很快丁石孫就認識到:在理論聯繫實際這個方向上要真正做好,必須有堅實的理論知識做基礎,讓學生赤膊上陣是不行的。培養優秀的套用人才首先要將他們培養成較好的數學家,只有比較成熟的數學家才有可能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出新辦法。這與當時不顧學生的基礎去盲目聯繫實際的做法形成鮮明的對照。於是,他邊學邊給四年級一批很強的學生講授蘇聯數學家A.A.馬爾可夫(Mapкoв)的《算法論》,以及數理邏輯課程。當時已經可以看出,這樣做下去對中國的計算機科學及其套用將有極大的好處。但1959年反右傾時,丁石孫被扣上所謂“反對拋綱式教學,反對學生參與制訂教學計畫”的帽子而遭受批判,他被迫離開控制論組,一個至關重要的研究方向就這樣終止了。丁石孫對此痛心疾首。1960年丁石孫被定為階級異己分子開除黨籍。1962年平反後,曾是控制論組成員的洪加威等人去看望他時,他說:“我一生最大的遺憾可能就是程式自動化沒能搞下去。”1964年,當系裡再次動員大家搞科研時,丁石孫不堪回首,表示:“科研絕對不搞了。只想把一本教材寫好(指的是《高等代數》)。”

文化大革命”期間,丁石孫曾被定為數學系黑幫分子,住進“牛棚”。1970至1971年間下放江西幹校,曾任司務長,負責買菜做飯。1971年秋回數學系套用數學組工作,先後到首鋼及棉紡廠推廣正交設計法。1973年奉派赴新疆招收工農兵學員百餘日。批林批孔時間,又受到批判,罪名是“給大好形勢抹黑”。丁石孫成了政治運動一來必挨整,運動過後照樣埋頭苦幹的典型人物。1974年他擔任73屆工農兵學員教學組組長,開門辦學,下廠邊勞動邊上課,自己學會了車工的基本操作技能。1974年下半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參加數學系代數組為部隊培養學員的教學組工作,指導學員撰寫有關前饋序列的論文,為他今後編寫《線性移位暫存器》一書打下了基礎。這些數學實踐活動使丁石孫形成如下想法:搞代數不能光在抽象的群、環、域中轉,而要從真正基本的東西搞起。

1977年在做了認真的調研和跟其他學者的討論後,他下定決心要在北京大學建設研究代數數論的力量。代數數論這個學科是基礎數學的核心分支之一,它要用到眾多的其他分支的深刻知識;反過來,它的思想與方法也對於其他分支有重要影響,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國際上一直十分活躍的研究方向,長盛不衰,碩果纍纍。在國內,1949年老北京大學的王湘浩教授被請到清華大學講代數數論,每次3小時,從賦值論進起。解放初期(1952年院系調整前)王湘浩和聶靈沼曾搞過這個方向;之後,我國的代數數論的研究幾乎處於空白。代數數論的難度是人所共知的。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教授稱之為“數學的堂奧”,並認為,搞代數數論最好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至少要打10年的基礎,或許能做出一些成績。年過半百的丁石孫決心開始在國內填補這個空白,將遇到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他開始自學,向聶靈沼教授請教。第2年(1978年)與聶靈沼開始招收研究生。1982年底始他到美國哈佛大學做了一年的訪問學者,集中精力學習橢圓曲線的算術理論,而不把寫論文作為目標。當時該校教授、現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的P.格里菲思對陳省身說:“丁教授與其他的訪問學者很不一樣。”他支持丁石孫的做法,用自己的錢支付丁石孫使用計算機的費用。丁石孫利用計算機找到了一條鐵至少為3的橢圓曲線,此事被當時授課的C.馬祖爾(Mazur)教授在一次講話中提及。事實證明,丁石孫所選擇的學習內容和他的做法是正確的:近十幾年來橢圓曲線在理論和實際套用中越來越重要,已成為代數數論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例如在費馬大定理的證明和密碼學中)。

回國後,他在當北大校長的同時,在學期中為北大(並利用暑假為來自全國)的代數數論方向的教員和研究生講授橢圓曲線,在國內開展這一重要分支的教學與研究。

1984年上半年,教育部研究生司徵求丁石孫對於當時中國數學的看法。他認為:總體上相當落後,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他的看法曾在許多高校數學系裡引起不小的震動。他引述了哈佛大學格里菲思對德國數學發展的評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數學成了廢墟,沉默了30年。這30年中,他們做了兩件事:一是學習世界上的新東西,二是認真教書,把這些新東西教給年輕人。現在終於見了成效(指當時世界數學界最轟動的事:德國的青年數學家G.法爾廷斯證明了數論中的莫德爾猜想)。格里菲思認為,中國的數學家也應當這樣做。丁石孫很贊成這個觀點,並且身體力行。

教學之理

(圖)著作著作

在北京大學的40多年中,丁石孫的大部分時間花費在教學上,先後教過20多門課。最小的課是用兩個小時給圖書館系的學生講現代數學的分類,大課則有為數學系200多學生講1年的高等代數。淺顯的課如每周兩個學時講一個學期的生物系的高等數學(由微積分到微分方程),較深的課有為研究生講的同調代數、交換代數、類域論和前面提到的橢圓曲線等。

他認為教學對於開拓教員的知識面很重要。每教一門新課都會感到壓力,邊教邊學,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即使有的課程重複地教也會加深對於知識的理解。例如,他為了教好高等代數,備課時花很多時間去圖書館查閱物理化學等方面的書籍,尋找最恰當的例子,以使學生了解該課程在其他學科中的套用。他還強調,學生常常可能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啟發教師去完善教學。他一直不贊成成立脫離大學教學的科學院,這可能使數學家無緣教學,減少與年輕學子的交流。丁石孫的講課在北大數學系是享有盛譽的。許多學生都說:聽丁先生講課是一種享受。

在他的課堂上,每當學生覺得有些跟不上時,他總會放慢節奏,做一些必要的解釋;而當學生覺得理解上沒有什麼困難時,他就很快地轉向下面的內容。他講課從來不看講稿,隨時注意學生的表情,以把握學生的理解程度。他的表述極其清晰、流暢,聲音洪亮。他認為,教員備課的第一步當然是在邏輯上把要講的內容弄清楚,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構想在一步步的推導中,學生會在什麼地方感到困難。教學方法要符合學生的思維邏輯。備課時搞清楚哪些東西應該講固然重要,但搞清楚哪些東西還不能講更為重要,不能超出學生的接受水平。在尚無法使學生真正掌握而暫時不能講清的地方要學會“打馬虎眼”,讓學生聽不出漏洞而能順利地往下走。他無論講什麼課,總是在課後親自給學生答疑,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他的教學贏得了所有學生由衷的尊敬與愛戴。

教材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丁石孫在教材建設上花費了許多心血。解放初期,高等代數教學使用蘇聯A.Г.庫羅什(Kypош)的《高等代數教程》。該書的起點是抽象的代數結構,學生較難接受。1952至1954年丁石孫所在的代數小組全部時間都花在教學上,包括給學生上習題課。1953年丁石孫出席了教育部在青島召開的會議;會議提出修改教學大綱,減輕學生負擔,他開始編寫高等代數的講義,並在教學中使用。之後,他多次對此講義進行修訂,到1964年這個講義以北京大學數學系幾何代數教研室的名義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書名是《高等代數講義》。這本書的選材恰當,章節順序安排合理,論述簡明、清晰,易於理解,習題經過精心挑選,與內容密切配合,難易結合。1977年恢復聯考後,高校急需合適的教材;1978年王萼芳、石生明又修訂了此書,並改名為《高等代數》,到目前為止該教材發行量已超過500萬冊,在我國高等代數教學中起到了歷史性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初被教育部授予國家教材一等獎。1965年,毛澤東在春節講話中提出“教材可以砍掉三分之一”,1965年底,丁石孫參加在上海舉行的教育部修訂教學大綱和教學計畫會議,該會的目的是貫徹這個講話的精神。1966年初丁石孫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和審稿人曹錫華、謝邦傑、劉紹學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編輯人員一起圍著炭火盆對《高等代數講義》逐章討論,邊修改、邊審閱、邊編輯加工,用了兩周時間,剪刀加漿糊,完成了名為《高等代數簡明教程》的教材。丁石孫本人認為此書寫得比較好。同年4月份,出版社來通知說:該書已被選中送日本展覽。實際出版時,文化大革命已經開始,丁石孫被批鬥、關押,因此他本人當時並沒有看到此書。1971年他從江西幹校回來後才在圖書室看到此書。圖書管理員說,舊書店有賣的。他花5角錢買了1本。1974年要給解放軍學員講高等代數,段學復教授說此書可用,但當時已無處可買。學員們找到高等教育出版社原來的印刷底板,由部隊的印刷廠出版,署名是北京大學數學系代數小組。

1989年丁石孫和聶靈沼合著的《代數學引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他們在1980年以來講授抽象代數過程中幾經修改的講義的基礎上編寫的。以往抽象代數方面的教科書有的內容過少,有的偏重於某些側面,有的又面面俱到,篇幅太長。他們的書內容適當,對於綜合性大學教學系的學生,可以講授其中的大部分章節。書中特別注意對於這一抽象學科的背景及用途的介紹,以使讀者理解諸多抽象概念及結論的實質。該書於1992年被教育部授予國家教材特等獎。2000年此書的第二版被列為“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丁石孫一直對數學哲學有興趣。1956年的《自然辯證法研究通訊》創刊號上就刊有他的短文“數學思想的發展”。經歷了幾十年的數學教學與研究實踐,他逐漸對數學的性質,數學在科學和一般的人類文化中的地位,數學在教育中的作用等有了較成熟的見地。1989年出版的《數學與教育》一書(與張祖貴合著)闡述了他的許多觀點,引起數學哲學界和教育界廣泛的興趣。

他還熱心於向公眾普及數學知識。20世紀50年代擔任《數學通報》編委時以筆名“乃一”撰文向中學教師介紹高等數學。“文化大革命”後主編了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數學小叢書——智慧之花”系列科普讀物。

主要論著

(圖)代數學引論代數學引論

1 丁石孫,聶靈沼,王萼芳譯(B H期米爾諾夫著)。高等數學教程第三卷第一分冊(代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

2 丁石孫。數學思想的發展。自然辯證法研究通訊創刊號,1956,15-16

3 丁石孫。關於拓撲空間的正則性不具有可乘性的一個例子。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1956,2:159-162

4 丁石孫譯。於全矩陣環的自同構與反自同構。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1957,3(1):53-59

5 丁石孫譯(H H魯津著)。解析集合論及其套用講義。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

6 丁石孫。具有一巡迴冪零微分的李代數。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1958,4(1):71-87

7 丁石孫譯(ДЯ李本生著)。從列寧的“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觀點來看控制論。自然辯證法研究通訊,1960,(1):59-63

8 吳光磊,丁石孫,姜伯駒田疇程慶民。解析幾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9 江澤涵,丁石孫,程慶民,姜伯駒譯(P.J.希爾頓,S.瓦里著)。同調論。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3

10 丁石孫,曾肯成,郝炳新譯(B.L.范德瓦爾登著)。代數學I。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

11 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幾何代數教研室。高等代數講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64

12 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幾何代數教研室代數小組。高等代數簡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66

13 舒立(鄧東皋孫小禮吳光磊,丁石孫,劉西垣的集體筆名)。微積分的理論是怎么來的。紅旗,1973,(1)

14 丁石孫。線性移位暫存器序列。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

15 丁石孫。伽羅瓦擴張的一個算術刻畫。數學進展,1983,12(4):291-293

16 丁石孫。談我國數學的現狀和發展。高教科技信息試刊8(教育部科技司編,刊出時的題目為“丁石孫教授談我國數學的現狀和發展”),1984

17 丁石孫。談談數學的研究對象問題.《人·自然·社會》(孫小禮,樓格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8-19

18 聶靈沼,丁石孫。代數學引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第二版,2000)

19 丁石孫,張祖貴。數學與教育(收入《數學·我們·數學》叢書)。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20 丁石孫,袁向東,張祖貴。北京大學數學系八十年。中國科技史料,1993,14(1):74-85

21 丁石孫,袁向東,張祖貴。幾度滄桑兩鬢斑,桃李天下慰心田——段學復教授訪談錄。數學的實踐與認識,1994,4:57-74

22 丁石孫,談談教育——從社會發展的觀點(1994年在香港潘光旦講座上的報告)

23 DingShisun,KangMing-Chang,Tan Eng-Tjioe.Chiuntze C.Tsen (1898-1940)and Tsen’stheorems.Eocky Mountain J.Math.,1999,29(4):1237-1269

24 丁石孫。數學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在教育部高教司主辦的高校數學教學研討會上的報告,1998.5.)。略作修改後刊於:科技導報,2002,2

中國民主同盟歷任領導人

職稱姓名始任期卸任期備註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黃炎培 1941年3月 1941年10月 1941年10月黃炎培辭去主席職務。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張瀾1941年10月1944年9月黃炎培辭去主席職務後,推選張瀾擔任主席。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張瀾1944年9月1945年10月1944年9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名為中國民主同盟
中央委員會主席張瀾1945年10月1955年2月第一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55年2月去世。
中央委員會主席沈鈞儒1955年2月1963年6月張瀾去世後,任代理主席。第二、三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63年6月逝世。
中央委員會主席楊明軒1963年12月1967年8月沈鈞儒去世後,任民盟中央主席。
中央委員會主席史良1979年10月1985年9月第四、五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史良主席於1985年9月逝世。
中央委員會代理主席胡愈之1985年9月1986年1月1985年9月,民盟五屆中常會第八次會議決定胡愈之副主席為代理主席,1986年1月胡愈之代主席逝世。
中央委員會主席楚圖南1986年1月1987年11月1986年1月,民盟五屆中常會第九次會議推選楚圖南副主席為民盟中央委員會代理主席,1986年12月,民盟五屆三中全會選舉楚圖南為民盟中央主席,1987年1月,民盟五屆四中全會選舉其為民盟中央名譽主席。
中央委員會主席費孝通1987年11月1996年11月1987年1月,民盟五屆四中全會選舉費孝通擔任民盟中央主席。第六、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96年11月,民盟七屆五中全會接受費孝通辭去民盟中央主席職務。
中央委員會主席丁石孫1996年11月2005年12月1996年11月,民盟七屆五中全會選舉丁石孫為民盟中央主席。第八、九屆中央委員會主席。民盟九屆四中全會接受丁石孫同志辭去民盟中央主席的請求,推舉丁石孫同志為民盟中央名譽主席。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為費孝通、錢偉長談家楨蘇步青、丁石孫。
中央委員會主席蔣樹聲2005年12月,民盟九屆四中全會選舉蔣樹聲同志為民盟中央主席。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北京大學歷任校長

人物任期人物 任期
孫家鼐 (1898年7 月----- 1900年春) 許景澄 (1900年春----- 1900年8月)
張百熙 (1902年1月----- 1904年1月) 張亨嘉(1904年1月----- 1906年2月)
李家駒(1906年3月----- 1907年8月) 朱益藩 (1907年8月----- 1908年1月)
劉廷琛 (1908年1月----- 1911年12月) 柯劭愍(1910年12月----- 1911年12月)
勞乃宣(1911年12月----- 1912年2月) 嚴復(1912年2月----- 1912年10月)
章士釗 (1912年10月----- 1912年12月) 何燮侯(1912年12月----- 1913年11月)
胡仁源(1913年11月----- 1916年12月) 蔡元培(1916年12月----- 1927年7月)
劉哲 (1927年8月----- 1928年6月) 李煜嬴 (1928年6月----- 1929年1月)
陳大齊 (1929年1月----- 1929年8月) 蔡元培(1929年9月----- 1930年12月)
蔣夢麟(1930年12 月----- 1945年10)胡適 (1945年10月----- 1948年12月)
湯用彤 (1949年5月----- 1951年9月) 馬寅初(1951年9月----- 1960年3月)
陸平 (1957年10月----- 1966年5月) 周培源(1978年7月----- 1981年3月)
張龍翔(1981年6 月----- 1984年3月) 丁石孫(1984年3月----- 1989年8月)
吳樹青(1989年8月----- 1996年8月) 陳佳洱(1996年7月----- 1999年11月)
許智宏 (1999年11月----- 2008年11月) 周其鳳(2008年11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