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禮

孫小禮

孫小禮,1932年7月4日生於北京,原籍杭州。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教授、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少年孫小禮 攝於1949年 少年孫小禮 攝於1949年

1932年,孫小禮出生於沙灘——老北大一院(紅樓)與三院(法學院)之間的北沿河42號,她沿襲了父親的姓,母親的名。他們一家三代都與北大有著不解的緣分。外祖父顧棟臣曾參與創辦京師譯學館,並先後擔任譯學館、京師大學堂教習,主持過庚子賠款的留美考試。父親孫百英十四歲時考入譯學館,二十歲時成為北大法律門第一屆學生。姨夫陳翰笙,北大教授。

1937年,南京淪陷前夕,孫小禮又跟隨家人從南京逃難到武漢,再從武漢逃到重慶。

1939年,母親給她報名柏溪國小一年級。195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 。

科研成果

主要研究領域:科學方法論、科學思想史、“科學與社會”研究,發表論文200多篇。

主要代表作:

《自然辯證法講義》(主持編寫)、《數學·科學·哲學》(1988)、

《科學方法論史綱》(1988)、《人·自然·社會》(主編,1988)、

《數學與文化》(合編,1990)、

《方法的比較--研究自然與研究社會》(主編之一,1991)、

《方法論》(主編,1993)、

《超越時代--哲人科學家萊布尼茨》(合著,1997)、

《現代科學的哲學爭論》(主編,1995)、

《科學技術與世紀之交的中國》(主編,1997)、

《信息科學技術與當代社會》(主編之一,2000)

主持編寫的《自然辯證法講義》(1979)創設了我國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的基本學科構架;

主編的《自然辯證法通論》(1992-1999)對我國20世紀科學技術哲學的成果作了比較系統的總結;

主持編撰的《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叢書》(14種,1987-)在海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

社會任職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