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廈門校區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是華僑大學兩大校區之一,位於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於2004年開工建設,2006年正式投入使用。建設華僑大學廈門校區,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為進一步發揮華僑大學在國家僑務工作中的作用而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華僑大學大力發展華文教育,擴大對外招生,提高學校辦學水平,進一步做好“為僑服務”工作的戰略部署。廈門校區總用地面積132萬平方米, 總規劃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總投資16億元,其中第一期工程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8.3億,並擁有全亞洲最長的教學長廊 。至2010年全日制高等教育在校生達到1.5萬人。華僑大學廈門校區的建設,將既延續華僑大學的辦學特色、歷史傳統、大學精神、治校理念,更突出華僑大學工程教育的優勢和華文教育的特色,並以“生態型、景觀型、現代化高等學校校園”為目標,形成和諧的教育環境,建成中國最重要、最大的海外華文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學校概述

華大校園(廈門校區)華大校園(廈門校區)
華僑大學(HuaqiaoUniversity)是由“中僑委”於1960年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懷下創辦的中央部屬高校,是國家重點建設大學、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福建省高水平大學,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外專千人計畫、1+2+1中美人才培養計畫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基地,是福建省繼廈門大學之後第二所設有研究生院並具有教授、副教授評審權的高等學府,具有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是首批獲得“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優秀評估”以及新中國最早實行董事會制度的大學。
學校校區分別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和廈門市,總面積226.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7.6萬平方米,在新加坡設有南洋學院,在巴塞隆納設有海外華文教育基地,在曼谷、普吉、維也納等地設有孔子學院。學校直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領導,共有35個學院,140個研究院、所、中心,41個省部級以上重點學科,94個本科專業,現有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三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形成了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工管相濟、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548人,其中博士學位教師905人,比例為58%,居福建省第二位,有博士生碩士生4929名,本科生23095名,有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港澳台和外國留學生4550名,是全國擁有境外學生最多的大學之一。學校是全國首批有資格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單位之一,在全球五大洲均設有辦事或招生機構,是香港政府特許的招收副學士升學試點大學之一,建校以來,共培養海內外各類人才近17萬人。

校區簡介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具體位於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僑英街道兌山社區)。
廈門市集美區位於廈門市的幾何中心和廈漳泉三角地帶中心位置,是西出廈門港的一個重要平台,是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故鄉,具有濃郁的教育傳統氣息和氛圍,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風光旖旎,氣候宜人,環境優雅,校園區位條件良好,北靠天馬山,西邊臨杏林灣,依山面水,環境怡人,與廈門園博園緊密相鄰。

院系專業

廈門校區學院專業:

學院

專業名稱及方向

建築學院

建築學

城鄉規劃

風景園林

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工程管理

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機械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業設計

車輛工程

測控技術與儀器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套用化學(拔尖人才試點班)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化學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拔尖人才試點班)

功能材料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套用物理學(拔尖人才試點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子信息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通信工程

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自動化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軟體工程

網路工程

數字媒體技術

信息安全

化工學院

生物技術

化學工程與工藝(含精細化工、能源化工方向)

製藥工程

環境工程

環境科學

環境生態工程

生物工程

園藝(觀賞園藝方向)

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哲學

社會學

國際關係學院

國際事務與國際關係

華文學院

華文教育(只招境外生,入住廈門校區)

漢語言(只招境外生)

漢語國際教育(入住廈門校區)

預科班(只招境外生)
新聞與傳播學院

新聞學

廣播電視學

廣告學

統計學院

統計學(金融統計方向)

音樂舞蹈學院

音樂表演

音樂學(師範類)

舞蹈表演

舞蹈學(師範類)

廈航學院

播音與主持藝術(航空播音方向)

國際交流

學校已有《1+2+1中美人才培養計畫》雙學位項目、國際青年交流生項目、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合作培養項目、英國名校碩士預備項目(MPP)及“3+1”、“1+3”、“4+1”、“4+2”、“1+1+1”、“2+1”、“2+1+1”等本科、碩士、博士國際交流項目,與美、歐、日及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100餘所高校簽訂交換生及聯合培養等項目。同時,學校致力於建設特色鮮明的全英文國際課程體系,已開設“經濟管理國際課程”、“分子藥物學國際課程”、“中華文化通識課程”等全英文國際課程,全面形成本科、碩士、博士多層次、多學科、雙向的境內外聯合人才培養模式。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華僑大學廈門校區
1+2+1中美人才培養計畫

學校已有《1+2+1中美人才培養計畫》雙學位項目、國際青年交流生項目、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合作培養項目、英國名校碩士預備項目(MPP)及“3+1”、“1+3”、“4+1”、“4+2”、“1+1+1”、“2+1”、“2+1+1”等本科、碩士、博士國際交流項目,與美、歐、日及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100餘所高校簽訂交換生及聯合培養等項目。同時,學校致力於建設特色鮮明的全英文國際課程體系,已開設“經濟管理國際課程”、“分子藥物學國際課程”、“中華文化通識課程”等全英文國際課程,全面形成本科、碩士、博士多層次、多學科、雙向的境內外聯合人才培養模式。

英國名校碩士預備項目(MPP)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華僑大學廈門校區
該項目面向大三、大四學生,提供雅思綠色通道、簽證綠色通道、留學全程指導及獎學金等,幫助學生在畢業前就能獲得英國頂尖大學的碩士錄取通知書。2011年學校第一屆MPP項目成功推薦了12名本科畢業生到巴斯大學等英國名校攻讀碩士學位。2012年學校共有36名學生報名參加第二屆MPP項目,其中有11名學生已經獲得了英方大學的預錄取通知書。另外,學校於2012年暑假在廈門校區承辦了英國名校碩士預備項目(MPP)暑期培訓班,邀請了4名外籍教師前來授課,有30名項目學生參加了項目兩階段的培訓。
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1+1+1”項目
該項目面向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和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碩士一年級學生,幫助學生在三年內獲得華僑大學和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頒發的“雙畢業證書”和“雙碩士學位證書”。目前雙方正在緊鑼密鼓地編制專業課程描述、對接課程,為儘早啟動實施項目做準備。
日本長崎縣立大學經濟學碩士項目
該項目面向經濟管理類各專業以及選修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為第二學位的其他專業應屆畢業生,幫助學生在畢業後直接赴日本長崎縣立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學校目前有8名交換留學生在該校攻讀碩士學位。另外,有4名學生正在辦理赴該校交流學習的簽證手續。
日本岐阜大學交換生項目
該項目面向大三部分專業(以對方學校開設的專業為準)的學生,幫助學生到岐阜大學對應的專業班級與日本學生一起學習專業課程,所修學分學校給予酌情認可。學校目前有2名交換留學生在該校研修日本語與日本文化,另有2名學生正在辦理赴該校交流學習的簽證手續。
台灣東海大學“3+1”項目
該項目選拔學校本科二年級學生到台灣東海大學學習第三學年相應的專業課程,然後第四學年再返回學校完成餘下的學業。經考核合格,東海大學頒發課程證書。學校根據教務處〔2011〕72號檔案《華僑大學本科生課程學分轉移和成績認定暫行規定》認定所修學分。2012年4月最終來自兩校區9個學院總計14名學生獲得該項目的推薦資格,於2012年9月赴台灣東海大學交流學習。
台灣其他高校交換生項目
該項目選拔大三學生到台灣輔仁大學等10所高校進行為期半年的交流學習,所修學分學校給予酌情認可。每學期選拔一次。本學期有來自兩校區15個學院總計57名學生(其中博士研究生4名)於2012年9月赴台交流學習 。

合作院校

交換生項目:日本歧阜大學、日本新瀉大學、泰國莊甲盛·叻察帕大學、泰國博仁大學、台灣淡江大學、台灣東海大學、台灣輔仁大學、台灣中原大學、台灣大同大學、台灣藝術大學、台灣台北教育大學、台灣彰化師範大學、台灣世新大學、台灣亞洲大學、美國關島大學、荷蘭溫德斯海姆套用科技大學等
中外聯合培養項目:特洛伊大學、北亞利桑那大學、塞勒姆州立大學、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大學、東華盛頓大學、恩波利亞州立大學、中佛羅里達大學、威斯敏斯特大學、迪肯大學、洪堡州立大學等。
短期交流項目:巴斯大學、曼徹斯特大學、阿斯頓大學、台灣中原大學、格拉斯哥大學、埃塞克斯大學、日本長崎縣立大學、台灣大同大學、拉夫堡大學、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等 。

師資力量

華僑大學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2590名,其中專任教師1478名,高級職稱人員685名,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6.35%;具有博士學位教師811名,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4.87%。學校聘請了麥克·法登、戴維·格羅斯、羅賓·沃倫、厄溫·內爾、楊振寧等諾貝爾獎得主以及饒宗頤、盧秉恆、金庸、李君如、李景源、蔡昉、李培林、席酉民、龍永圖等大批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名譽教授、客座教授、講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雙聘,4人)
盧秉恆姚建年洪茂椿吳碩賢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建築物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建築物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

徐西鵬
國家千人計畫“創新人才長期項目”入選者(1人)
蘇春翌
國家千人計畫“外專千人計畫”項目入選者(1人
PhilippKapranov(菲利普·卡帕諾夫)
國家千人計畫“青年千人計畫”項目入選者(2人)
宋秋玲何春艷
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
蘇春翌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人)
徐西鵬胡日東黃輝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9人)
王永初賴萬才馬時冬林新波吳承業黃元錦陳啟泉陳焱年
張宗欣林文鑾鄭宗漢蔡燦津黃繼泰劉甲耀湯東華王連陽
王全鳳翁榮周顏文禮張上泰張文珍鄭永樹金麗楊翔翔
龔德恩李國南施玉山莊善裕何志成徐金瑞曾文平洪尚任
徐西鵬郭亨群張雲波胡日東吳季懷丘進賈益民
國家高端外國專家(文教類)項目(4人)
SabinoChavezCerdaRaminSedaghati
SumiyoshiAbeRemiChauvin
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入選者(1人)
徐西鵬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13人)
徐西鵬陳國華郭子雄黃輝杜吉祥崔長彩張潛荊國華李遠
苑寶玲趙昕東許培源王曉平
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畫——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
“脆性材料加工技術創新團隊”(負責人:徐西鵬)
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1個)
“脆性材料加工技術與裝備創新團隊”(帶頭人:黃輝)
福建省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百人計畫)入選者(11人)
葛悅禾蘇春翌宋秋玲何春艷PhilippKapranov(菲利普·卡帕諾夫)
易定容蘇開樂郭克莎馬凱光ThomasGregoryDriver(托馬斯·格里高利·德萊弗)
陳新開
福建省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百人計畫)創新團隊(1個)
許瑞安創新團隊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建築物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建築物
福建省“外專百人計畫”入選者(1人)

佐佐木修己
福建省“高端外國專家團隊引進計畫”入選團隊(1個)
PhilippKapranov(菲利普·卡帕諾夫)高端外國專家團隊
福建省海西產業人才高地創新團隊領軍人才(1人)
徐西鵬
福建省傑出科技人才(1人)
徐西鵬
福建省優秀專家(2人)
王永初吳季懷
福建省高等學校百名領軍人才(3人)
徐西鵬蘇春翌PhilippKapranov(菲利普·卡帕諾夫)
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
吳季懷郭子雄
福建省“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
黃輝
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6人)
吳季懷徐西鵬胡日東蒲繼雄劉塨高軒能王士斌林碧洲
金福江陳國華陳金龍孫向英鄭錦揚許鬥鬥苑寶玲黃輝
福建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3人)
胡日東張向前肖曙光
福建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7人)
徐西鵬沈劍雲李遠黃輝杜吉祥楊建紅崔秀靈
福建省“閩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4人)
崔秀靈龍元李拉亞王可仲偉周肖曙光項後軍董毓利
董澤楊帆易定容常彬鄭志剛柯榮秦
福建省“閩江學者獎勵計畫”講座教授(17人)
黃含朱健強陳建偉鄭文明譚力劉晨陳炤彰殷澍池宏
黃永峰張丹吳傑謝介仁林瑞超莊禮鴻董澤平劉奎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建築物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建築物
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61人)

林碧洲林毅郭子雄劉強孫銳陳鏇波鄭力新錢浩陳宏文黃輝
曾志興陳燕武陳金龍徐華方瑞明劉斌張光亞許培源吳苑華
羅繼亮荊國華徐玉野張向前趙昕東曾文婷苑寶玲林青王靖
熊興泉陳愛政陳行堤蘇梽芳衣長軍林懷藝楊建紅蘭章駱翔宇
謝朝武趙林海薛秀軍劉源崗范樂慶歐聰傑林添良連朝毅邢尊明
鄭文智李寶良馮兵陳永紅李勇胡國鵬王懷謙蔣曉光劉超檀革勝
林志立鍾必能俞縉陳國駱耿耿
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畫入選者(43人)
羅繼亮杜吉祥徐玉野謝朝武連朝毅王靖熊興泉蘇梽芳
檀革勝魏燕俠歐聰傑緱錦蘭章劉源崗黃國欽楊默如
陳斌彬侯志陽陸靜鍾必能駱耿耿王懷謙李寶良邢尊明
張華林志立程國林姜峰李飛易立濤李海林劉超孫瓊如
朱軼陳子陽陳林聰田暉吳文果吳麗華劉衛衛劉鎏林春培傅聯英

獎助學金

獎學金

級別 名稱 等級及金額 對象

國家級

國家獎學金 金額8000元 全日制學生
國家勵志獎學金 金額5000元 全日制學生

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

金額2000~4000元不等

全日制港澳及華僑學生

台灣學生獎學金

金額2000~4000元不等

全日制台灣學生

境外生專項獎助學金

分華校師資獎學金、華社優秀青年獎學金、境外優秀學生獎學金及相關助學金,全免或半免學費

全日制優秀境外生

校級

校優秀學生標兵、校優秀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獎學金、校優秀畢業生獎學金、校優秀學生單項獎學金

金額1000~2000元不等

全日制學生

學院級

學院優秀學生獎學金、學院優秀學業獎學金、學院科技創新獎學金

金額400~1200元不等

全日制學生

華文學院優秀境外學生獎學金

一等獎1000元,二等獎600元

華文系優秀境外生

社會資助的獎學金

黃長水理工科學生獎勵基金

金額2000元

理工科優秀學生

邱季端文科學生學習獎勵基金

金額2000元

文科優秀學生

南益集團公共外語獎勵基金

金額2000元

英語單科優秀學生

駱忠信高等數學學習獎勵基金

一等獎3000元,二等獎2500元,三等獎1700元

高等數學單科優秀學生

陳明金澳門學生獎學金

分優秀學生獎、單項獎助學金,金額為1000~2000元不等

全日制澳門學生

林秀華香港學生獎學金

分優秀學生獎、單項獎和新生獎學金,金額為800~5000元不等

全日制香港學生

林偉高棉優秀學生獎學金

一等獎6000元,二等獎3000元

全日制高棉學生

上海和氏璧獎學金

一等獎3000元,二等獎1500元,三等獎1000元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優秀學生

匯友精化獎學金

一等獎3000元,二等獎1500元,三等獎1000元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優秀學生

中誠獎學金

一等獎3000元,二等獎1500元,三等獎1000元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優秀學生

華鋼獎學金

一等獎2000港元,二等獎1000港元,三等獎800港元

土木工程學院優秀新生

土木專業教育基金

一等獎3000元,二等獎1000元,三等獎500元

土木工程學院優秀畢業生

歐美大地獎學金

分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及單項獎,金額200~2000元不等

土木工程學院學生

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會獎學金

金額400元

華文學院學生

鄭崇琇教育基金

每年總額5萬澳元

全日制境外生

助學金

級別 名稱 等級及金額 對象

校級

臨時困難補助

一般生活補助300~800元和特種補助800~1200元;

全日制學生

勤工助學

工資標準為8元/小時

全日制學生

助學金

分為300、200、150元,每年按10個月發放

全日制學生

院系級

臨時困難補助

分為普通補助400、200、100元三等和特殊補助400~800元

全日制學生

社會資助的貸、助學金

陳進強貸學金

一等3000元,二等2000元,三等1000元

全日制學生

香港泉州慈善促進總會新生升學助學金

全免第一學年學費,每年20名

全日制香港學生

陳明金澳門學生獎助基金

金額1500元

全日制澳門學生

林淑惠助學金

金額1500元

全日制學生

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助學金

金額400元

華文學院學生

集美校友總會德慈助學金

金額1000元

華文學院學生

集美校友總會陳村牧助學金

金額1000元

華文學院學生

集美校友總會嘉澤助學金

金額1000元

華文學院學生

說明 助學體系每學年會有所變動,以當年學校公布的為準,每學年評選一次

生活條件

住宿條件

單人間:(5800元人民幣/人/年)空調、彩電、電話、衛生間、熱水器、飲水機、專線連線國際網際網路、書桌、床上用品、公共廚房、洗衣房。雙人間:(3800元人民幣/人/年) 空調、彩電、電話、衛生間、熱水器、飲水機、專線連線國際網際網路、書桌、床上用品、公共廚房、洗衣房。
四人間四人間

四人間公寓(1300元人民幣/人/年):獨立衛生間、空調、熱水器、上床下桌、彩電、電風扇、飲水機、網路接口、書桌。

廈門校區無六人間、八人間普宿。

一伙食情況

廈門校區有:鳳竹、鳳林等數個餐廳,華文學院有華文學院餐廳,每個餐廳皆配套有經嚴格消毒的碗筷、湯匙,可以讓您不必另外購買用餐用具。每個餐廳皆有小炒部,餐廳也提供有夜宵。餐廳的菜譜門類齊全,每餐提供100多種供學生選用,價格適中,普通消費水平為每月人民幣400—500元左右。

金融服務

廈門校區設有中國銀行廈門華大支行,多個ATM取款機,可使用銀聯卡。

通訊郵政服務

學校內有公共服務中心,是學校供應各種後勤服務、經營、管理的單位。下設有郵政電信服務部。並有中國郵政華僑大學校園支局,辦理各種郵政業務。

超市等其他生活配套設施

學校內有華大超市、眼鏡店、理髮店、洗衣店、新華書店、曉風書屋、水果店、服裝店等,校大門對面往右下行約200米左右有新華都大型購物中心,捷龍大型超市,肯德基等,新生的生活用品,皆可在超市內購置。設有田徑運動場、網球場、籃球場、游泳館、健身房等體育場館。設有藝術團、足球、外語、攝影、武術等60多個學生社團,活動豐富多彩。這些生活設施方便師生員工生活。

校園文化

華大校訓

華大校訓華大校訓

“會通中外,並育德才”是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親筆題詞。

“會通中外”主要側重於表達治學方法,意思是會合中外文化而變通或貫通之。即是說,做學問既不應拘泥於國學而排拒外邦,也不應言必稱歐美、西洋而數典忘祖。當今,世界各國社會、經濟之發展日趨全球化,各項高新科學技術對人類文明進程發生著愈來愈深刻的影響。我校面向海外及港澳台,學生學成之後將回原居住地工作,故我們有必要也有可能讓他們廣泛接觸、研究中外學問,並儘量做到融會貫通且有所創新。自然科學作為公理或定律雖無中外之分,但科學技術史上的各種學說,如地心說和蓋天說、數宇宙和氣宇宙,都各有淵源,對於我們了解科學發現的規律有甚大幫助,亦應學習而會通之。至於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知識,雖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中外相異之處更多,尤需互相比較、互相啟迪、互相補充。

“並育德才”,則側重於闡明辦學方針,意指育德與育才不可偏廢,應當並重齊抓,使其互相促進。“並育”指一齊發育,引申為競相發育。《中庸》云:“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正是“萬物並育”,才有繁盛活潑的生態。雖有競爭,卻更可互相促進。德與才之關係,也大抵如此。品德高尚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和良好的學風;而知識的積累和學養的提高,也為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提供必要的前提和豐富的養料。

如是說,“會通中外”講的是如何做學問,標示師生對真理的追求,那么,“並育德才”講的則是如何育人和做人,標示師生對價值的追求。而真理追求和價值追求的統一,正是本校訓的精華所在。

華大校徽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華僑大學廈門校區

華僑大學校徽為紅色圓形徽章圖形,以“為世界培育優秀人才,向全球傳播中華文化”為立意,彰顯全球化時代的華僑大學,將秉承“為僑服務”的辦學宗旨和“會通中外、並育德才”的辦學理念,全心全意培育華胄子孫和世界各國人才,責無旁貸地向全球傳播中華優秀文化。該標識中心圖案取材於中文繁體“華”字意象,構成球狀經緯線,演繹成一個鏇轉的地球,寓意華僑大學“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面向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辦學方針和在變化的世界中謀發展的信念;典雅大方的中國紅,是吉祥與活力的象徵,作為校徽主色調,象徵華僑大學將以無與倫比的信心和熱情,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涵養於莘莘學子心中,傳播到五洲百國之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世界和平做出應有的貢獻。中心圖案與學校的中英文校名和建校年份以簡潔的構圖形式構成完整的校徽圖案。

華大校歌

《一方沃土》

喬羽詞

谷建芬曲

造一方沃土,播種我們的希望,引一道泉水,灌溉我們的理想。

昨日五洲四海遙遙相望,今日弦歌聲聲歡聚一堂。

造一方沃土,播種我們的希望,

引一道泉水,灌溉我們的理想。

昨日五洲四海遙遙相望,

今日弦歌聲聲歡聚一堂。

會通中外今古攻讀世紀新章,

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鄉。

會通中外今古攻讀世紀新章,

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鄉。

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鄉。

華大社團

華僑大學學生團隊聯合會現設泉州校區執委會和廈門校區執委會。

主要社團包括 華僑大學美食社 華僑大學廣播站 華僑大學健康跑協會 華僑大學交誼舞協會 華僑大學街舞協會 華僑大學思想辯論協會 華僑大學青年志願服務指導中心 華僑大學芝麻動漫社 華僑大學龍舟隊 華僑大學華園論壇 華僑大學二十四節令鼓隊等

泉州校區與廈門校區執委會設主席一名、副主席三名。下設辦公室、管理部、宣傳部、權益部、外聯部和人力資源部六個部門。

1、辦公室:負責協調各職能部門工作、日常值班安排、檔案管理、財產管理、檔案辦理、信件收發、物資採購等工作。

2、管理部:負責各社團活動監督、調查和考核,整理活動資料;掌握社團活動方向,協助社團發展等。

3、權益部:接受會員對社團及聯合會的投訴,對社團的違規或損害會員利益的行為進行處理,維護會員的正當權利等,監督社團財務,管理社團經費運用。

4、宣傳部:負責學生團體聯合會的各種宣傳工作,並負責各種大型活動的宣傳和策劃,晚會的舞台設計等,對各社團的宣傳工作進行監督審查等。

5、外聯部:為學生團體聯合會各大型活動提供物資需求,保證活動的圓滿進行;對外聯繫擴大學生團體聯合會的影響力,提高知名度等。

6、人力資源部:負責學團聯內部的監督與考評,組織學團聯內部幹部培訓,學生團體負責人培訓,組織

幹事之星等內部評優,策劃內部成員綜合素質提升活動。

部分僑捐工程

新落成的李碧蔥音樂舞蹈大樓新落成的李碧蔥音樂舞蹈大樓
愛國僑胞、港澳同胞捐資近4000萬元的華僑大學9項僑捐工程及廈門校區綜合教學樓奠基暨落成典禮,國務院僑辦副主任劉澤彭,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鄭立中,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張偉超,福建省僑聯主席李欲唏,閩港澳經濟合作促進委員會副主任鄒爾均,市委副書記吳鳳章,市人大副主任、市僑聯主席陳聯合,市僑辦副主任胡家榕及數位為華僑大學捐資的人士鄭年錦、王穗英、王石筠等參加了華僑大學廈門校區的奠基儀式 。
2012年、華僑大學廈門校區三幢建築——陳延奎大樓、萬川行政大樓、陳明金大樓舉行奠基、落成典禮。國務院僑辦副主任馬儒沛、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副會長趙陽等出席儀式。
奠基動工的陳延奎大樓,建成後將作為華僑大學華文教育培訓中心。大樓總建築面積36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00名華裔青少年學生共同學習和生活。大樓由華僑大學董事會副董事長、菲律賓著名僑領、菲律賓航空公司董事長陳永栽先生捐資5000萬元人民幣興建,大樓以其父親陳延奎之名命名。
萬川行政大樓,建築面積6428平方米,為華僑大學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綜合樓,由張志猛、黃麗玉伉儷捐資500萬元港幣興建。張志猛為現任華僑大學董事、廈門廈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及香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將捐建的大樓命名為“萬川”,也有感念父母的特殊意義——其父名為張家萬、母親名為洪秀川。
陳明金大樓為教學、行政綜合樓,總建築面積與萬川行政大樓相同,為6428平方米。由華僑大學董事、澳門金龍集團董事長陳明金先生捐資410萬元人民幣興建。這三棟大樓的捐建人也到現場觀禮。陳明金先生還為華僑大學捐贈了一部校車。
新落成的李朝耀大樓新落成的李朝耀大樓
2014年、華僑大學副董事長、醫療系校友,康業信貸集團董事,香港華僑華人總會會長李碧蔥捐建的李碧蔥音樂舞蹈大樓,以及印尼華僑、華僑大學董事李朝耀捐資建設的李朝耀大樓在廈門校區落成;董事杜祖貽教授2004年倡建、海內外知名人士捐助的四端文物館新館在廈門校區開館。
李碧蔥音樂舞蹈大樓位於廈門校區,樓高7層,建築面積11535平方米,外形似一架鋼琴,用於華僑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教學科研。
李朝耀大樓高4層,建築面積4987平方米,作為建築學院建築學科實驗大樓,為建築學院師生提供教學、科研場所。
四端文物館新館位於廈門校區鄭年錦圖書館一側,設有器物區、書畫區、僑鄉碑拓區、杜四端先生與早期旅港福建商會專區、麥繼強與張愛華特展專區等展廳。該館目前館藏文物數百件,其中不乏廖承志之母何香凝女士畫作真跡等珍貴藏品 。

升學就業

就業情況

由於學校的專業設定能夠緊跟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學生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優勢,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良好。1.就業率:近三年畢業生在畢業時的初次就業率達到90%以上。2.就業地區:70%到北京、廈門、深圳、廣州、上海等沿海發達地區和中心城市就業。3.20%左右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含銀行、保險)等單位就業。截至12月10日,2015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7.22%,再創歷史新高[15]。2015年,就業畢業生在地域選擇上,60.28%在福建省內就業,另有16%畢業生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就業,顯示出畢業生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到省外就業的,廣東省所占比例最大,達到7.84%,其次是上海市3.17%、浙江省3.10%、江蘇省2.52%,在福建省就業的畢業生有2723人,其中本科生2347人,碩士生376人,畢業生在福建省就業的,主要去向以廈門、泉州、福州等沿海城市為主。

升學情況

2015年,畢業生升學608人,占就業總人數的11.55%,其中近50%“211”或“985”高校錄取,其中考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985”高校192人。此外,還有20名畢業生到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科學研究所、中國傳媒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知名研究院所或行業頂尖大學深造。畢業生出國出境233人,占就業總數的4.4%,且去向主要集中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已開發國家或中國香港,占87.5%。被錄取的高校包括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美國德保羅大學美國東北大學愛丁堡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香港大學等知名高等學府業情況。

錄取批次

本科提前批(文/理):寧夏、四川、河北、內蒙古、重慶、安徽。
本科第一批(文/理):廣西、新疆、天津、湖北、吉林、江蘇、廣東、海南、江西、貴州、湖南、青海、甘肅、福建、雲南、河南、黑龍江、山東、陝西、遼寧、山西。
本科普通批:上海、浙江。
本科第二批(文/理):北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