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衛反擊戰

自衛反擊戰

自衛反擊戰一般指對越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占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布勝利,撤出了越南。越方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進入八十年代後兩國繼續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衝突,時間持續達十年。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兩國關係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基本信息

1969年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背景

根據1860年清朝政府和沙俄簽署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以烏蘇里江為界。由於該島位於界河之上,歸屬在整個二十世紀沒有定論,中國和俄國(蘇聯)都曾聲稱擁有該島主權。中方認為,據《中俄北京條約》,中俄邊境在烏蘇里江主航道上,而該島明顯在主航道以西(中國一側)故歸屬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八月風暴行動之後,從1947年開始蘇聯紅軍在此巡邏。從1960年代初開始,中蘇展開意識形態論戰。1964年中蘇邊境談判中,蘇方準備將該島歸還給中方,但由於中蘇關係日趨惡化而談判中止。

準備

1967年到1969年初雙方在邊界上的若干地方,比如烏蘇里江上的七里沁島和珍寶島,不斷發生巡邏隊衝突,從對罵到推搡、棍棒武鬥等。從1968年開始中方準備在中蘇東部邊界進行武裝行動。1969年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批准之後,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部署3月在珍寶島進行“珍寶島反擊戰”,為在4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定基調。在籌劃時說要立足於小打,“規模儘量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即這是一場局部的邊界衝突!”

珍寶島位於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面積0.74平方公里,歷來為中國領土,當地居民祖祖輩輩在這裡從事生產活動,中國邊防軍也一直在這一地區執行巡邏任務。自六十年代初期後,隨著中蘇關係的不斷惡化,中蘇邊界開始多事。六十年代中期後,蘇聯不斷對中國實施軍事壓力和威脅,在中蘇邊界上挑起事端,從1964年10月至1969年2月,蘇聯軍隊在中蘇邊境地區挑起各種邊境事件達4180餘起。1967年後,蘇聯邊防軍開始入侵中國領土珍寶島,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巡邏隊上島巡邏,多次製造流血事件,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巡邏官兵多人,抓捕中國漁民。對於蘇軍的挑釁行徑,中國邊防部隊嚴格執行中國政府、中央軍委的指示,採取了極大的克制忍讓,但蘇聯政府對中國政府的嚴正抗議和警告置若罔聞,蘇聯邊防軍的挑釁行為毫無收斂。

1969年3月2日8時,中國邊防部隊派出巡邏分隊登島執行巡邏任務。蘇軍發現後,立即出動70多人,分乘2輛裝甲車、1輛軍用卡車和1輛指揮車,從蘇聯境內分路向珍寶島急進,接近珍寶島後,列開戰鬥隊形向中國邊防巡邏分隊進逼,並以一部兵力向中國邊防巡邏分隊的一個小組側後穿插。入侵蘇軍不顧中國邊防巡邏分隊向其發出的警告,突然開槍射擊,打死打傷中國邊防巡邏人員6人。中國邊防巡邏分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中國邊防巡邏第二小組聽到槍聲後,在班長周登國的指揮下,給側後的入侵蘇軍以沉重打擊。隨後,中國邊防巡邏分隊發起反擊,但遭到叢林中蘇軍的猛烈射擊。中國邊防戰士於慶陽猛然躍起,向叢林蘇軍射擊,吸引火力。蘇軍火力向他射擊,擊中他的頭部,他倒下後不久,頑強地站起,端起衝鋒鎗繼續向蘇軍衝擊,直至英勇犧牲。副連長陳紹光指揮一個班迂迴到叢林中蘇軍側後,但一股蘇軍又從他的側後衝來,兩面機槍夾擊他們。陳紹光一面指揮分隊英勇還擊,一面奮勇向蘇軍一個機槍火力點衝去。這時他身受重傷,仍然堅持移動到有利位置,打掉了這個火力點後,倒在了血泊中。經1個多小時激戰,中國邊防部隊擊退了入侵珍寶島的蘇聯邊防軍。

3月15日凌晨,蘇軍邊防軍60餘人在6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從珍寶島北端侵入。中國邊防部隊某部營長冷鵬飛奉命帶領一個加強排登島,與入侵蘇軍形成對峙。8時許,蘇軍發起攻擊,冷營長沉著指揮,堅守有利地形,指揮部分兵力分割蘇軍,經一個小時激戰,打退了蘇軍的進攻。9時46分,蘇聯邊防軍在炮火掩護下,出動6輛坦克5輛裝甲車向珍寶島接近,從南北兩側發起攻擊,並以密集火力封鎖江叉,攔阻中國邊防部隊登島支援。堅守在2號陣地上的無坐力炮班長楊林,占領有利地形阻擊蘇軍,待蘇軍坦克駛近到只有10餘米遠時,他接連投出5枚手雷,打亂蘇軍隊形,使其一輛坦克闖入雷區被炸壞。楊林帶兩個炮班機動射擊,他連續擊中3輛裝甲車,但他也不幸被蘇軍坦克炮火擊中壯烈犧牲。

自衛反擊戰

中國邊防戰士與蘇軍進行交涉

13時35分,蘇軍邊防軍縱深炮火猛烈襲擊中國防禦陣地,正面達10公里,縱深約7公里。炮擊2小時後,蘇軍100餘人在10輛坦克和14輛裝甲車掩護下,發起第三次進攻。守島的中國邊防部隊分割其步兵與裝甲、坦克聯繫與蘇軍近戰,減弱其火力。火箭筒手華玉傑越打越勇,在零下30多度冰天雪地里,甩掉棉衣和絨衣,先後擊毀擊傷蘇軍4輛裝甲車。經50多分種激戰,勝利地粉碎了蘇聯邊防軍的第三次進攻。

這一天,蘇軍先後出動50餘輛坦克、裝甲車和100多名步兵,運用直升飛機和縱深炮火掩護,並炮擊中國境內縱深地區。中國邊防部隊同入侵蘇軍共激戰9個多小時,頂住了蘇聯邊防軍的6次炮火急襲,擊退了蘇聯邊防軍的3次進攻,勝利地保衛了珍寶島。

17日,蘇聯邊防軍又出動步兵70多人,向島上敷設地雷,企圖阻止中國邊防部隊登島並拖回被中國邊防部隊擊壞滯留在江叉的一輛T-62型坦克。中國邊防部隊以炮火將其擊退,被炸壞的蘇軍坦克被中國邊防軍繳獲,成為蘇聯侵略中國領土的鐵證。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國邊防部隊在嚴寒條件下,面對蘇軍的先進坦克、裝甲戰車,毫不畏懼,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採取靈活的戰術,用鮮血和生命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作戰中,人民民眾積極支前,保證了反擊作戰的勝利。為了表彰黑龍江邊防部隊的英雄事跡,中央軍委於7月30日發布命令,授予孫玉國、杜永春、華玉傑、周登國、冷鵬飛、孫征民、楊林、陳紹光、王慶榮、於慶陽等10名官兵以“戰鬥英雄”稱號,給邊防部隊偵察連、一連和公司邊防站等10個單位各記一等功一次。

自衛反擊戰

蘇軍出動消防艇,用高壓水龍噴射在烏蘇里江上捕魚的中國漁民


1969年3月2日凌晨,蘇聯邊防軍出動70餘人,裝甲車兩輛、卡車和指揮車各一輛,悍然入侵我國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的珍寶島,首先開槍打死打傷我邊防戰士多人。我邊防軍在多次向蘇邊防軍警告無效、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進行自衛還擊,給了入侵者以殲滅性的打擊。

在這次事件中,蘇聯政府稱珍寶島屬於蘇聯,反誣中國邊防軍人侵蘇聯,並且公布了蘇聯政府對中國政府的“抗議照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珍寶島無可爭議地是屬於中國的領土,而且長期以來一直是在中國的管轄之下,有中國邊防部隊進行巡邏。蘇聯的所謂“抗議照會”是推行社會帝國主義侵略政策的強盜邏輯。同日,中國政府向蘇聯政府提交了抗議照會,堅決要求蘇聯政府懲辦這次事件的肇事兇手,立即停止侵犯中國領土和武裝挑釁,並保留要求蘇方賠償我方一切損失的權利。照會嚴正警告蘇聯政府,如果繼續挑起中蘇邊境武裝衝突,由此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只能由蘇聯政府承擔全部責任。

自衛反擊戰

1969年9月11日,周恩來總理與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
西金達成協定,雙方在有爭議的地區脫離接觸。

以後蘇軍又多次入侵我珍寶島,皆被我軍擊潰。

後續

戰鬥之後中蘇雙方都在江岸集結大量軍隊,之後由中國實際占領該島[9][10]。1969年8月,中國在島上修建了營房,派駐1至4名官兵常年駐守。
事件之後,莫斯科迅速採取回應步驟:第一,搶先提出抗議;第二,召開記者招待會;第三,發動示威遊行;第四,向西方投訴;第五,準備採取“集體行動”;第六,進行核威脅;第七,提出亞安體系的構想。與此同時,中國方面也做出了異乎尋常的反應:其一,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其二,毛澤東在中央文革碰頭會上講話[13]其三,在全國範圍內掀起針對蘇聯的戰備高潮;其四,對蘇方提出協商要求不予回應。由於中國長期對蘇聯提出的協商要求不予理睬,使得蘇方對中國採取了進一步措施,一方面,蘇聯在報紙上發布準備對中國的核設施進行打擊的威脅;另一方面,蘇聯對中國實施軍事報復。於同年8月,蘇軍在中蘇西部邊界鐵列克提(今中國-哈薩克斯坦邊境)對中方實行報復性打擊,雙方再次發生武裝衝突。這一系列事件史稱“中蘇邊界衝突”。
1969年9月11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參加越南領導人胡志明的葬禮後路過北京,和周恩來等會晤。舉行了著名的機場會談,雙方達成了簽署維持邊界現狀、防止武裝衝突、雙方武裝力量在邊界爭議地區脫離接觸等四點臨時措施的協定。[14]之後局勢得到緩解。1990年,珍寶島歸屬問題得以解決,1991年俄羅斯承認珍寶島屬於中國。
2004年,中俄也達成了關於黑瞎子島的協定。根據中俄雙方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俄羅斯將把占領的銀龍島的全部、黑瞎子島的一部分領土,以及額爾古納河上靠近內蒙古滿洲里的阿巴該圖洲渚,歸還給中國。2005年4月,俄羅斯政府批准了這個補充協定。而此前一個月,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也通過了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的決定。至此,不僅黑瞎子島的領土爭議塵埃落定,中俄長達4300公里的邊界也全部得到了確認。2008年10月,中俄兩國政府在黑瞎子島上舉行了中俄國界東段界樁揭幕儀式。

各方反應

蘇聯:珍寶島衝突爆發後,蘇聯領導層反應十分強烈。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為首的軍方強硬派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準備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飛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15]同時,蘇聯還與美國聯繫,試探性的提出聯合對核武器發展尚處初級階段的中國核力量實施摧毀性打擊。
中國:中國開展“深挖洞、廣積糧”的全國性戰備運動。1969年10月14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共中央發出通知,要求在京的中央黨政軍主要領導人及一些老同志,於10月20日以前全部戰備疏散,應付蘇修社會帝國主義的突然襲擊,經中央討論決定:中央機關集中到北京郊區戰備地下指揮部辦公,由周恩來同志留在北京主持工作:毛澤東主席到武漢主持全國的大政方針,林彪副主席到蘇州負責戰備。同時,中央領導人及原中央負責人也相應疏散。同日,毛澤東離京去武漢。
美國:反對蘇聯對華採取敵對、戰爭的行為。在尼克森召集緊急國防會議[16](參加會議的有副總統阿格紐、國防部長萊爾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惠勒、國務卿羅傑斯和基辛格)後認為:“對於眼前這場中蘇一觸即發的戰爭,我們當然應當阻止。如果蘇聯和中國執意要打,那不僅僅是他們的事情。”為了遠水解近渴立竿見影,美國亮出了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中尚保留未及動用的一張牌──“用蘇聯已被破譯的密碼,發出向蘇聯本土183個城市、軍事要點、交通樞紐、工業基地進行準備核打擊的總統指令。”一旦蘇聯有一枚遠程飛彈離開發射架,美國的計畫便會開始。

對越自衛反擊戰

名稱

官方稱這場戰爭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廣義上是指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衝突),在大陸民間習慣上稱這場戰爭為對越自衛反擊戰、自衛反擊戰、南疆戰爭。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方面稱這場戰爭為反中國擴張主義戰爭、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
國際上則也稱這場戰爭為1979年中越戰爭或視其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

背景

領土糾紛
現中越雙方的陸地疆界長達1300公里。1885年前,中越屬於宗藩關係,並未劃定準確的陸地邊境線,僅以地理習慣劃分管轄區域。但中法戰爭後中國將越南的宗主權轉於法國,這使中越陸地邊境線必須明確化。在隨後中法陸地劃界中部分戰前屬於越南管轄的區域被歸入中國,這成為中越兩國陸地領土糾紛的源頭。至於南海諸島,當時中法均認為不屬於越南(中方認為屬於中國,法方認為是無主島嶼),兩國劃界時未涉及。中國雖然宣稱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但此後長期並無完全實際控制。
1930—1933年,法國先後侵占南海九島。1933年7月19日,法國對外宣布占領南海九島,後將其歸入法屬印度管轄。中華民國對此提出抗議,在民國海軍海道測量局完成實地測量後,於1935年4月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會刊第二期專門繪製《中國南海各島嶼圖》,確定了中國南海最南疆域線至北緯4°,把曾母暗沙標在了疆域線之內。
1939年,日本乘歐洲局勢緊張之機將法國勢力驅逐,將南海諸島歸入日屬台灣管轄。二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於1946年接收南海諸島。
1954年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之後,越南分裂。當時南方西貢政府聲稱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並派兵占領西沙、南沙部分島嶼。
1958年9月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中國的領海寬度為12海里,明確指出:“這項規定適用於包括西沙群島……在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領土”。9月6日,越南勞動黨中央機關報《人民報》在第一版全文刊登中國政府領海聲明。
1958年9月14日,越南政府總理范文同照會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鄭重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承認和贊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1958年9月4日關於領海決定的聲明”,“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尊重這項決定”。
1972年5月越南總理府測量和繪圖局印製的《世界地圖集》,用中國名稱標註西沙群島。
1974年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學校九年級《地理》教科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課中寫道:“從南沙、西沙各島到海南島、台灣島、澎湖列島、舟山群島,……這些島呈弓形狀,構成了保衛中國大陸的一座‘長城’。”
1974年西沙海戰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獲得西沙群島控制權。
1975年,越南統一,河內政府接收原西貢政府控制下的南海島嶼,其對南海諸島的歸屬權的官方立場亦開始改變。
1978年9月起,中越雙方開始相互指責對方軍隊越界。
戰前中越關係
主條目:越南戰爭和中蘇關係破裂
法越戰爭(1945年—1954年)中,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有著近似於同盟的關係,雙方都反對當時統治越南的法國殖民政權。在越戰(1959年—1975年)期間,中國和蘇聯都向北越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美國。
1969年3月中蘇爆發珍寶島衝突,差點引發大規模戰爭。此後,中國與蘇聯持續處於敵對狀態,而中美關係則開始正常化。1978年6月29日,越南加入蘇聯為首的經濟互助委員會。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在中南半島的擴張。
1975年前,河內政府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的主權並未提出正式異議。但1975年河內政府統一越南之後,不僅接收了原西貢政府控制下的南海島嶼,還對位於中越邊境的陸地、南海諸島提出主權要求。而其對南方的私人企業收歸國有,致使為數不少的華僑華裔被沒收財產,並受到殘酷的政治壓迫,許多平民遭到秘密逮捕和肆意殺害,迫使許多人不得不拋棄財產甚至家人逃亡。[6]在一些“戰略要地”,華人要接受無窮盡的“忠誠測試”,直至被驅逐離開越南。由於無法容忍越南當時這種非人道的反華行為,中國政府一方面對於越南發出譴責,另一方面接收了大量淪為難民的越南華僑。[6]到1978年,中越邊境上頻繁發生了小規模衝突。
中方認為越方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國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和保護華僑權益而對越進行自衛還擊戰。
越南入侵高棉
雖然越共和紅色高棉(赤柬)曾經有過合作,但是當紅色高棉的領袖波爾布特建立民主高棉政權後,自稱信仰毛澤東思想,開始實施整肅與屠殺,其執政期間,紅色高棉試圖逐步將高棉改造為不分任何階級的社會,將所有城市居民強行驅趕至農村,實行恐怖統治和全國大清洗,屠殺平民兩百萬人。[7]紅色高棉的這些作為,遭到世界各國譴責,越南則指責紅色高棉政權屠殺居柬的越南人,且入侵越南領土,故兩國關係開始惡化。
1978年5月,在百春大屠殺發生後,大清洗激發了反波爾布特的起義,被鎮壓後,流亡者在越南成立了“高棉民族團結救國陣線”,領導者是紅色高棉曾任師長、省委書記的高層領導人韓桑林。1978年,蘇聯和越南簽訂友好同盟條約;同年12月25日,10萬經歷越戰洗禮的越南“志願軍”發動勢如破竹的進攻。1978年12月,越軍進攻高棉,是為柬越戰爭,不過一個多月,於1979年1月7日攻占高棉首都金邊,推翻了紅色高棉,成立了“高棉人民共和國”。
當時的中國對此不滿,繼續承認高棉王國民族聯合政府為高棉的合法政府。

中國人民對越南人民的抗法、抗美救國戰爭曾提供了無私的巨大援助,為越南人民爭取獨立解放鬥爭的勝利做出過重大犧牲。20世紀70年代中葉,越南結束抗美戰爭、實現國家統一後,把中國視為"頭號敵人",中越關係急劇惡化,中國邊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在此情況下,從1979年2月17日起,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廣西、雲南開始對越南進行有限度的自衛還擊作戰。3月5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自衛還擊作戰的預期目的已經達到,自當日起中國邊防部隊開始回撤。至3月16日,中國邊防部隊全部撤回中國境內。

在中國與蘇聯關係交惡之後,越南公開倒向蘇聯,以蘇聯作靠山推行他們的地區霸權主義;同時,越南在高棉製造了一個“韓桑林政權”,以擴大越南對柬的“移民空間”。並且在中越邊界上不斷挑起磨擦,對中國進行蠶食。

1978年8月,越南出兵占領了友誼關右前方的中國領土浦念嶺。占領者高喊:不光這裡是我們的,連廣東廣西也是我們的,凡是有木棉樹的地方都是我們的。他們甚至公然把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南沙群島更名為黃河群島。
越南的擴張主義行徑激怒了中國領導人。1979年2月17日在中國雲南廣西邊境,中國軍隊向越南境內發起了猛攻。此前,在鄧小平訪美時曾說:“小朋友不聽話,該打打屁股了!”2月17日凌晨,中國火箭炮群的火光劃破長空。前線總指揮許世友、楊得志如期下達攻擊命令。萬馬千軍殺向越南。其時,莫斯科發表聲明說:蘇聯將履行根據蘇聯和越南友好合作條約所承擔的義務。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說:在亞洲共產黨國家之間的鬥爭中,我們不偏袒任何一方。國務卿萬斯會見中國大使柴澤民,要求中國撤軍。日本一位著名軍事研究員記錄了當時分析到的情況,他寫道:2月17日晨,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17個師,總計22萬5千人的中國軍隊,以12個師的兵力,在國境線全線上對越南六個省11個縣開始進攻。其中高平正面投入的兵力是6個師,諒山方向3個師,老街正面3個師。2月18日午後,中國軍隊在老街、高平、同登等地的進攻,受到越南軍隊的抗擊而一度停止。
19日至20日,諒山正面加強了一個師及40輛坦克;高平正面加強了兩個連40輛坦克,再度展開攻擊。中國軍隊20日占領老街,包圍同登。其後,中國軍隊猛攻同登、高平,24日占領同登。27日占領高平。雙方在諒山的戰鬥最為激烈。中國軍隊在陸續投入8個師的兵力之後,於3月4日占領了諒山。打下諒山後,中國命令撤兵。

據有關方面透露,同越南的16天戰鬥中,中國軍隊殲滅越南兵力一萬數千人,俘虜一千數百人。1984年,中國軍隊收復老山。1989年,越南宣布從高棉全面撤軍
對越自衛反擊戰實錄
中國和越南曾有過一段“恩深、義重、情長”的美好時光;“友誼之光,萬世輝煌”曾是越南偉人胡志明生前的宏願。

然而,從1973年起,越南開始推行地區霸權主義,自毀“越—中長城”,並以暴力驅趕華僑和變本加厲地武裝挑釁引發了戰爭的導火索。

窮兵黷武,黎民遭殃;鮮血玷污了情深義長的中越友誼;為保疆保國,中國迫不得已而又毅然決然地摯起了正義之劍……

一段驚心動魄的戰史跨越了10個年頭……

憶往昔:恩深、義重、情長

對越對越

“越中情誼深”曾是中越關係史上一段美好時光的生動寫照。


1950年1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布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

1951年 1月15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外交部部長黃明鑑致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周恩來部長,稱讚中國此舉“對於越南民主共和國是極大的光榮”。越南政府“決定以1月18日為外交勝利紀念日——一個越南舉國歡騰的日子”。

時隔十年以後,1961年7月3日,越共中央主席胡志明發表《中國革命與越南革命——為慶祝中國共產黨40周年而作》一文,盛讚中越友好關係史。

胡志明說,越南和中國是兩個相鄰的國家,多少世紀以來就有著密切的關係。當然,中國革命和越南革命的關係也就特別密切。例如:

——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大都是經過中國而後傳入越南。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1925年),統一越南的各個共產主義組織成為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的會議(1930年),印度支那共產黨第一次全國委員會(1935年),都是在中國成立和召開,並且得到了中國同志的全力支持。

——中國抗日的勝利也為越南八月革命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1946年以後,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在美(國)、蔣(介石)的重壓下十分困難,但仍然全力支持越南人民抗戰,直到取得完全的勝利。

——中國無私援助越南進行北方的社會主義建設,以作為越南實現和平統一的穩固基礎。

胡志明由衷地說:“中國革命和越南革命的關係真是: 恩深、義重、情長。友誼之光,萬世輝煌。”

巨大而無私的軍事物資援助

對越對越

支持越南的統一事業,從1950年起,也即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二年起,中國開始對越南北方進行軍事援助。

1956年前,限於中國的國防工業基礎的薄弱,中國力所能及地向越南提供舊雜式裝備,未計數,也未計值。

1956年以後,隨著“一五”計畫的順利完成和國民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對越南的援助數量與質量兩方面都開始大幅度增加和增長。

1956—1963年,中國對胡志明領導的越南北方的軍援價值為 3.2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各種槍27萬支(挺),炮1萬餘門,槍彈近2億發,炮彈202萬發,有線電機1.5萬部,無線電機約5000部,汽車1000餘輛,飛機15架,艦船28艘,單軍服118萬套。

從1962年起,中國向越南南方革命力量提供無償軍援,根據越方要求,1962—1964年主要提供各種舊雜式武器和中國生產的無漢字新武器,三年間共提供槍 9萬餘支(挺),炮466門,槍彈2103萬發,炮彈7.64萬發。

1965年以後,中國援越的武器裝備,數量進一步增加,質量性能也有提高。同1964年相比,1965年援助北方的槍枝增加1倍多,火炮增加三分之一,槍彈增加1.6倍。炮彈增加3.5倍,無線電機和有線電機增加2.5倍。援助南方的槍炮彈藥成10倍的增加,且全部提供新制式裝備。

1950—1974年中國援助越南的軍事物資計有:槍213.8萬支(挺),炮7萬餘門,槍彈124440萬發,炮彈1807萬發,艦艇176艘,中型和水陸坦克552輛,裝甲輸送車 320艘,飛機170餘架,汽車1.6萬輛,炸藥18240噸,有線電機6.5萬部,無線電機 3.5萬部,軍服1117萬套……可以裝備200萬人,約合人民幣42.6億元。

越南戰爭期間,中國生產的大型武器裝備,許多供應了越南,人民解放軍換裝需要的坦克和一部分大口徑火炮很少得到補充,儲備數量也很少。中國共向越南提供122毫米榴彈炮 280門,57毫米高射炮960門,各型迫擊炮20237門。而1961—1972年的11年間,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幾種裝備僅分別增加了約200門、2000餘門和1.7萬門。許多新型裝備研製成功後,人民解放軍尚沒有配備使用,就優先大量向越南提供,以保證越南抗美救國之急需。1968年之前,中國生產63式電台3000餘部,其中絕大多數支援越南南方,自己僅留下少數樣機試用。

人民解放軍1965年開始建立戰略儲備,到1972年底,儲備各種槍枝 150餘萬枝,炮2萬餘門,車輛3000餘台,工程機械260部。與此形成對照,僅1972年一年中,中國即援助越南槍18.9萬支,炮9166門,車輛8558台,工程機械380部。

中國對越軍援的無私性還表現在:當越南提出的要求超過中國的生產能力時,人民解放軍不僅動用庫存,甚至抽調現役裝備滿足越南的急需。1971—1972年間,屬於這種情況的主要武器裝備有:飛機1百架,紅旗2號地空飛彈 3個營的地面設備及飛彈180枚,警戒雷達2部,水陸坦克20輛,舟橋2套,大口徑加農炮204門,炮彈 4.5萬發。

1968年 6月,中國副總理李先念與越南副總理范雄會談1969年援助問題時,越方提出急需 107毫米火箭炮,當時中國已停止生產老型號的這種火箭炮,但為了滿足越南的要求,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決定毫無保留地將庫存的該型火箭炮全部給了越南。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1965年,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援越運輸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總參謀長羅瑞卿擔任,組員有李先念薄一波楊成武李天佑方毅李強劉曉等。從1967年開始,中國動用500餘輛汽車將經鐵路運抵邊境的物資運往越南。1972年6月至1973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抽調3個汽車團,2100餘輛汽車分5路運入越南各種物資62.3萬噸,總行程3545萬公里,運輸費用全部由中方承擔。

對越自衛反擊對越自衛反擊

值得一提的是,1965年以後,蘇聯開始援越。到1966年 4月,中國免費轉運的蘇聯等國援越的軍事物資達 8.5萬噸。在越南抗美戰爭的十年中(1965—1975),中國轉運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軍事物資63萬噸,免收運費(過境)8300萬元人民幣。蘇聯方面曾稱讚中方的轉運工作是“認真的,搞得好,搞得快”。

除外,中國還投入大量外匯開闢了一條通過高棉抵達越南南部的交通線( 即“胡志明小道”),把對越軍援直接輸送給越南南方的人民武裝力量。

1975年5月1日,越南南方完全解放。由於形勢的變化,中國逐步減少、停止了對越軍支援。但中國援建的魚雷快艇修理廠、輕重機槍廠、高射機槍廠以及槍廠擴建、槍彈廠擴建等工程仍在繼續進行。

中國對越的軍援是巨大而無私的,其產生的作用是不容低估也是難以估量的。直到1977年11月20日,越共中央委員會書記黎筍也不得不表示:“越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毛澤東主席情至義盡的講話:‘七億中國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堅強後盾,遼闊的中國領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後方。’”“越南人民的勝利是與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兄弟的中國人民的強有力支持和巨大援助分不開的。越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的這種慷慨的支援。”“越南共產黨、越南人民過去、現在以至將來,將永遠十分珍視由胡主席和毛主席悉心培育起來的越中友誼,決心盡力使這種偉大的友誼世世代代牢不可破。”

越方開始自毀“越——中長城”

1972年,尼克森訪華,中美關係開始走向正常化。

1973年,越共中央委員、越南祖國戰線中央主席團主席、越中友協會長黃國越在答日本記者問時開始毫無根據地攻擊我國的外交政策,說什麼中國邀請尼克森訪問是“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森扔救生圈”,“大國間的行動有時會犧牲小國,把它壓垮”。日本記者迅速利用先進的新聞媒介,將黃國越的講話要點散發到世界主要大報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但越共對西方的報導竟沒有任何否認的表示。

無獨有偶。

對越自衛反擊對越自衛反擊

1976年,越共中央委員、黨報總編輯、中央宣傳部副部長黃松又對一個叫埃里克·皮埃爾瑞典記者發表了對中國很不好的談話。他說:“在越戰期間,中國和蘇聯盡力幫助北越,這對越南來說,是重要的。現在,越南不再需要執行這一政策了。誠然,越南同中國這個大國的南部接壤,這種鄰國關係既有積極方面也有消極方面。無論如何,來自北方的政治和文化壓力必須消除。因此,今天同蘇聯的和睦對越南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蘇聯強烈地希望削弱中國在世界的這個部分的影響,這一點正好同越南的利益相吻合。”

這清楚地表明,1975年越南抗美戰爭取得勝利後,迅速地倒向了蘇聯的懷抱,地區霸權主義野心與蘇聯全球霸權主義緊密吻合,由此破壞了“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的中越關係。

越南暴力驅趕華僑

對越自衛對越自衛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在越南有一百幾十萬僑民,約有90%居住在越南南方。

1955年,中國黨和越南黨曾經就旅越華僑的國籍、權利、義務等問題交換過意見,其後經過多次商談,雙方確認:旅居越南北方的華僑,在和越南人民享有同樣權利的前提下,經過長期、耐心的思想說服和教育工作,按照自願原則,可以逐步轉為越南籍公民。至於居住在越南南方的華僑問題,則須等到越南南方解放之後,再由兩國另行協商解決。這些原則是中國方面從增進中越兩國人民兄弟友誼的願望出發提出來的,既符合中國關於鼓勵華僑按照自願原則選擇居住國國籍的一貫政策,也符合國際上關於不得強迫僑民入籍的一般原則。

當時,越南黨和政府對此表示贊成和支持,並曾在一些檔案中反覆強調:“華人轉為越南籍應由他們完全自覺自愿,絕對不能強迫”,“有人還不自覺自愿地轉為越南籍公民,則仍給予一切權利,不得歧視,也絕不能急躁地用命令方式強迫他們或輕視他們”;並確認旅越華僑在政治上享有與越南人民同樣的權利,並盡同樣的義務,在經濟上享有依法從事工商業活動的自由,在文化上享有辦學、辦報的自由,其風俗習慣應受到尊重。

然而從1976年始,越南政府完全違反中越兩黨協定,強迫華僑加入越南國籍,加緊推行歧視、排斥、迫害華僑的政策,嚴重損害華僑的正常權益,使廣大華僑難以為生,直至把他們大批驅趕回國。

在越南南方,越南政府背棄自己曾經公開宣布過的立場,竟然繼承前南越反動政權的作法,採取十分粗暴的手段對待華僑。

1956年 8月21日,南越反動政權曾頒布法令,強迫華僑放棄自己的國籍,加入越南國籍。

1957年4月17日,南越反動政權又宣布華僑的華僑身份證一律作廢。

1957年 5月20日,我國華僑事務委員會曾經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和嚴重抗議南越反動當局,強迫華僑改變國籍的無理作法。當時,越南民主共和國表示贊同和支持我國的這一正義立場。越南勞動黨中央機關報《人民報》曾發表文章,譴責吳庭艷集團的非法行徑。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也在1960年、1964年、1965年和1968年,在自己公布的政策和有關檔案中規定:“廢除美偽政權對華僑的一切法令措施”,“華僑有選擇國籍的自由權利”。

可是,1975年南方解放以後,越南政府卻突然改變過去的立場,並違背兩黨協定的精神,不同中國政府協商,於1976年 2月,在南方人口普查和選舉國會代表時發布一項決定,強迫越南南方的華僑一律按美國占領期間的南越反動政權強加於華僑的國籍進行登記。隨後,又公然對保留中國國籍的華僑施加種種苛刻的限制,進行打擊和迫害。

自1977年初,越南方面就在與中國毗連的省份推行“淨化”邊境地區的方針,把很早以前從中國遷居越南的邊民成批驅趕回中國境內。同年10月,越方即開始在越南西北地區的黃連山、菜州、山羅等省驅趕華僑,以後又逐步擴展到大批驅趕越南北方各地的華僑。中國政府為此曾一再勸告越南政府採取措施,制止驅趕華僑的行動,維護中越友誼。但是,越南方面非但不聽勸告,反而在全國範圍內製造了更為嚴重的排華事件。成千上萬的華僑被越南從陸路運至中越邊境的老街、同登、芒街等地,然後趕回中國;也有大批華僑被迫從海上乘小船回國。據統計,1978年 4月初被驅趕回國的華僑每天達數百人,5月下旬增加到數千人,到5月底總數已超過10萬人。

越南當局對中國僑民的種種迫害是難以盡述的。1977年初始,越南地方當局和公安人員隨時都可以非法闖入華僑住宅,強令華僑填寫“自願回國書”,並乘機進行搜查和敲詐。大批華僑多年辛勤勞動所得被非法沒收,多少家庭顛沛流離,無處安身。

被趕華僑在離越途中受盡折磨和凌辱,不少人還被無故毆打,有的人甚至遭到越南軍警開槍射擊,被打死打傷。中國僑民在越南的悲慘遭遇,是國際關係中罕見的,駭人聽聞的。

中國撤消部分援越項目

與越南驅趕華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對待越僑的態度。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對待旅居中國的數千越南僑民,不但從未有過任何歧視,而且對他們正當權益一貫予以照顧和保護。他們在勞動、工作、升學、醫療方面,都同中國人民一樣,享有同等的權利;在物資供應方面,則享受著高於中國公民的待遇。

越南的背信棄義,昭然若揭!

越南的排華政策,導致大量的華僑被驅逐回中國,這突然而又必然地給中國在財政和物資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和負擔。中國政府按照“保護華僑利益,扶助回國的華僑”的一貫政策,亟需立即對被越南驅趕回國的大批難僑作妥善的安置。為此,中國政府不得不作出決定,撤銷一部分援越成套設備項目,以便抽出這部分資金和物資,用來安置被驅趕回來的難僑的生產和生活。事情很清楚,中國撤銷部分援越項目,是不得已而採取的必要措施,這完全是越南方面排華政策所造成的。

眾所周知,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後,越南的國民經濟在恢復中增長。與此同時,中國由於天災(唐山大地震)、人禍(十年動亂)的嚴重破壞,遇到非常巨大的困難,國民經濟已接近崩潰的危險,百業俱廢,百業待舉。即使在這種條件下,中國仍然繼續向越南提供多方面的援助,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繼續承擔很大數量的援建項目。自然,在戰後和平時期,中國每年向越南援助金額,同戰爭年代的特殊情況相比,是有所減少,但這個原因是不難理解的。中國方面為此曾反覆向越方講清楚自己的困難,希望越方能給中國人民一個緩口氣的時機。

1975年,周恩來總理在重病中還曾對越南領導人說:“在戰爭期間,你們最困難的時候,有很多東西,我們是從部隊中抽調給你們的,為了支援你們,我們盡了很大努力。現在在援外方面,援越總金額仍占第一位。你們應該讓我們緩一口氣,養一養。”越南領導人當時也多次對此表示諒解。

自衛反擊戰自衛反擊戰

1976年11月15日,越南總理范文同致信中國,提交了一份對越援助的巨額清單,我國無力,也沒有滿足越方的要求。對此,1977年 2月24日,李先念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國政府在與越南外交部副部長阮箏的會談中作了合理的解釋,說明由於“四人幫”反黨集團的干擾和1976年嚴重的自然災害,給我國的國民經濟造成許多困難;同時指出:過去我們已答應向越南提供的援助,至今還有20多億人民幣的金額尚未使用,有100 多個成套項目尚待建設,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我們還要作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完成這些任務,所以實在無力向越南提供新的援助。李先念請阮箏向范文同總理報告中國的情況。1977年3月17日,阮箏向中國轉達了范文同的回答,對此表示了理解。

然而,1978年前後,越方卻藉機對我國進行誣衊和攻擊,傳言“中國支持高棉反對越南,中國和越南之間將爆發戰爭”,“中國號召進攻越南”。以此作為恫嚇和欺騙華僑回國的一種手段;同時也作為對中國實施武裝挑釁的無理藉口。

血染情義邦交

1975年,美軍敗退越南後,越南繳獲了價值超過 200億美元的軍事設備;加上長期以來中國給予的巨大而無私的軍援;再加上蘇聯出於全球霸權主義的戰略考慮而給予越南的鼎力支持……剛剛走出戰爭之穴的越南又做起了“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春秋大夢!

歷經戰亂,國內經濟凋零不堪,越南領導集團未思量休養生息以發展經濟,卻想出軍事擴張,以掠奪鄰國財力緩和經濟困難的下下之策。1978年,越南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災,糧食欠收430萬噸。於是乎,越南再次綁上戰車,窮兵黷武幾達登峰造極的地步。

1977年12月至1978年初,越軍採取“速戰速決”的戰略,妄圖一舉吞併高棉,卻招致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和高棉軍民的堅決抵抗。從1978年 2月起,越南轉換戰術,採用逐步推進的辦法繼續對柬實施侵略。

1978年7月8日,越人民軍總政治局頒發《關於新的形勢和任務的教育提綱》,以不言自明的“×國”為“敵國”,強調作戰方針要採取早已確定的進攻戰略,出其不意、主動地“在邊界以外”襲擊敵人,要準備打持久戰,要爭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最大同情、支持和幫助。當前要加強侵柬,越軍首先必須集中力量來完成緊急的軍事任務,爭取保衛西南邊界戰爭的勝利。越早越好。

自衛反擊戰自衛反擊戰

言外之意,下一步再集中力量對付中國。

與此同時,越南當局一面擴大對柬“戰果”,揚言“24小時就能占領金邊”( 越外長阮維貞語),一面加劇中越邊境的衝突,狂言“一個兵能對付30箇中國兵”。

從1978年下半年開始,越南當局在蘇聯的支持下,自認為有恃無恐,把中國方面的克制和和平願望視為軟弱可欺,越來越肆無忌憚,對中國邊境地區的武裝侵犯行動不斷升級。越南當局沿中越邊境集結了大量武裝部隊,一再侵犯中國領土。他們公然在中國的土地上埋設地雷,修築工事,任意開槍開炮,毀我村寨,殺我軍民,搶我財物,襲我火車,釀成嚴重流血事件。僅半年多,越南的武裝挑釁就達 700餘次,打死打傷中國邊防人員和邊境居民300餘人。

鮮血染紅了中越邊境,玷污了中越友誼。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中國人民,中國軍人耳畔不斷迴響著毛澤東主席的這句名言!中國已忍無可忍!

鄧小平語出驚人

1979年1月28日,鄧小平應邀訪美。

對越自衛對越自衛

1 月29日,美國總統卡特在致詞中邀請中國同美國一道“共同走向亞洲和全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鄧小平在答詞中鄭重指出我們這個世界“很不安定”。

1 月30日,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的一次秘密會議上。有人問:由於高棉得到北京支持的政府被推翻以後出現的緊張局勢,中國是否可能進攻越南? 鄧小平回答道:“我們不能允許越南到處搗亂,為了世界和平與穩定,為了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可能不得不做我們不願意做的事情。”

同日,鄧小平在休斯敦同新聞界人士共進午餐時,再次強調:“儘管中國條件有限,但我們一定盡最大的可能支持民主高棉。”

同日在與卡特的第三次會談結束後,鄧小平在白宮的玫瑰園對卡特說:“中國人民堅定不移地站在高棉一邊反對越南侵略者。中國永遠站在被壓迫被侵略的國家和民族一邊,反對霸權主義的侵略和奴役,為了國家和平與穩定的長遠利益,我們將堅決地履行自己的國際主義義務,甚至不惜承擔必要的犧牲。”

如果說到這裡,鄧小平所表明的中國對越南武裝挑釁的態度還不十分明了的話,那么幾天后,鄧小平訪日時的激烈措辭則吸引住了全世界的目光。

1979年 2月初,鄧小平飛抵日本,與田中首相會談。鄧小平明確指出:“對侵略者不給予懲罰,就有發生連鎖反應的危險。”“正在考慮,為了懲罰,冒某種危險也要採取行動。”中國“有必要對越南加以制裁。”

在東京的記者招待會上,當有記者問到越南侵略高棉,中國如何看時,鄧小平份量很重地說道:“越南同蘇聯簽定的條約具有軍事同盟的性質,越南對高棉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入侵,並正在中國邊境地區挑釁。……對付這樣的人,沒有必要的教訓,恐怕任何其它方式都不會收到效果。”

當有記者問到中國軍隊向中越邊境調動時,鄧小平直言不諱地說:“必要的軍事調動是有的,這點你們很清楚。”

記者問中國軍隊可能採取什麼行動,鄧小平幽默地說:“我們得等著瞧。” 最後一句,語驚四座,鄧小平講得鏗鏘有力:“我們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

鄧小平道出了對越南背信棄義的痛心,說出了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真誠願望,表達了中國人民對越南武裝挑釁的極度憤慨!

一個聲音隨著電波傳遍了世界:中國已忍無可忍!

此時,全世界的空氣變得緊張、冷峻,全世界的眼睛盯住了中越邊境……

美國記者評述:“美國人很喜歡聽到(鄧小平)副總理關於蘇聯和越南侵略的談話,雖然由於種種原因,我們自己不便這樣講。”

2月7日,法新社自河內報導:越南對於鄧小平最近連續發出的威脅,保持沉著,表示“決不驚慌”。

2 月12日,越南《人民軍隊報》的社論指出:“企圖給我們教訓的人,應該記取美帝國主義在越南的教訓。”

威懾,還是真打?

鄧小平震爍環宇的講話抓住了全世界的新聞界。從莫斯科的紅牆到美國的白宮,從柏林東京,從金邊到河內……無數人在猜測:鄧小平的講話,是威懾越南,還是打一場正義之戰!

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越南也在膽顫心驚的推測。

據一位越南政府官員後來回憶說:1978年秋天開始,越南就開始研究中國將怎樣懲罰越南的問題。並確定如果是“武力懲罰”,越的策略是三部曲:

第一步,不惜出讓金蘭灣,不顧一切地倒向蘇聯,贏得大批援助,同時儘快簽署名為友好合作實為軍事聯盟的蘇越條約,以此限制中國的武力懲罰。1978年11月3日,越與蘇聯正式簽訂了兩國友好合作條件,並籲請聯合國安理會制止中國宣布要進行的懲罰。

對越自衛對越自衛
第二步,集中力量,用大兵力作戰加速奪取金邊和高棉廣大地區,建立親越政權,在中國軍隊完成集結以前造成既成事實,從而迫使中國取消武力懲罰。1979年1月 7日,越軍攻占鄰邦高棉的首都金邊,翌日(1月8日)其外交部便發布指責中國當局在中越邊界加緊集結大量軍隊的聲明,並由其常駐聯合國代表向安理會遞交。

第三步,“破釜沉舟”,在全世界面前展覽一下其所謂“第三軍事強國”的“面目”,與中國大打。

實際上,越南情治單位始終密切注視著自1978年第四季度集結到北部正面中國雲南廣西的解放軍精銳之師,認定這支數量大約為20個師的力量,已具有隨時給予一重擊的能力。

越方高度警覺中越邊境上中方的軍事狀況,幾乎達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這也從反面印證了一個道理:在戰爭中,非正義的一方,無論外表是多么威武有力,多么狂妄自大,其內心則永遠是虛弱和恐慌的。
越方情治單位頻頻發出神經質般的警告:
中國軍隊將於1979年元旦發起進攻;
1979年1月5日中國軍隊將“大舉入侵”;
1月10日中國軍隊將要全面開拔;
1月28日,越南戰爭警報再次奏響,再告失算……
進入1979年2月份,越南實施先下手為強戰略,開始了變本加厲的武裝挑釁活動。2 月8日—12日短短5天裡,越軍侵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寧明、龍州、靖西、那坡等縣和雲南省富寧、馬關、麻栗坡、河口等縣所屬邊境地區近30次,打死、打傷中方人員34人,其中被越方潛入埋設的地雷炸死者10人、炸傷者10人;被開槍打死者4 、打傷者2人。

2月12日17時零6分和18時30分,昆明鐵路管內雲南河口到開遠的8704次和2992次列車,分別在距河口 2.5公里處遭到越南武裝部隊用步槍和衝鋒鎗猛烈射擊。列車多處中彈,損失嚴重。該段中國鐵路運輸受阻,人民生活與旅客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2月13日,中國無戰事。

自衛反擊戰自衛反擊戰

戰爭爆發前的平靜引起了世界輿論的猜測,聯繫鄧小平訪美措辭激烈的談話和日益升級的中越邊境衝突,人們不禁問到:“威懾,還是真打?”

2月10日,《馬來亞通報》以《中國會懲罰越南嗎?》為社論標題,指出:“中國副總理鄧小平前日完成美國日本之行返回北京後,中越邊境局勢顯得更加緊張,雙方劍拔弩張,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慨。”“自越南驅趕華僑,侵占高棉,並在邊境與中國軍民經常發生小規模的武裝衝突後,中國顯得不能不有所行動了。”

社論指出:“鄧小平所說的懲罰、教訓,就像當年中國攻打印度一樣,是有限度的打了就撤退而不占人領土的。這種閃電似的一戰,既可大快各國人心,也可壓一壓越南這個東方古巴的氣焰。”

同日,香港《遠東經濟評論》發表《集結兵力準備在邊境上打一仗》一文指出:“中國在邊境一帶集結了16萬軍隊、700 架飛機和大量裝甲車輛、大炮,上星期有充分證據表明,北京很可能把它‘教訓一下越南’的揚言變成行動。河內也表明它認真對待這種局勢,迅速在邊境防禦網中增加了一個新的飛彈發射場,並把一些米格 -21飛機從南方抽調到北方。”“北京領導人現在將在下最後的動手乾的命令之前,先聽聽鄧對全球形勢的估計以及世界各國對中國打擊越南的可能反應。西方情報機關人士說,中國人是認真的,他們花了那么大力量不僅僅是要嚇唬越南,他們會付諸行動的,不管在我們看來這是多么不合理。”

2 月12日,日本《每日新聞》報導說:“據一直在追蹤中越邊境軍事形勢的美國政府人士說,看來,中國已具有發動軍事進攻的現實可能性。中國是否開始大規模進攻,還要看今後一周的動向而定。美國政府判斷,集結的中國軍隊大約在10日前完全作好了戰鬥部署,根據一個月來中國軍隊集結及後勤兵站動向、各部隊之間通信聯絡判斷,如今後一周不對越開始大的攻勢的話,以後相當期間,發動這樣攻勢的現實性就將變得微乎其微了。中國軍隊將選擇兩條路線進攻:(1) 從友誼關到越南同登這條路;(2) 在此西北約一百公里,與越南高平連線的公路,這在美國專家之間已成為固定的看法。”

縱觀 2月上旬的國際輿論,大抵一致的看法是:中國正在醞釀、準備反擊越軍的武裝挑釁!

全世界再次睜大了眼睛: 進攻,將起於何日?

先禮後兵

1979年 2月16日,中國外交部照會越南駐華大使館,最強烈抗議越南當局接連派出武裝人員侵犯中國領土,殺害中國人員,槍擊中國列車,製造新的嚴重流血事件。

2 月17日,新華社奉我政府之命發布聲明,鄭重指出:“越南當局無視中國方面的一再警告,最近連續出動武裝部隊,侵犯中國領土,襲擊中國邊防人員和邊境居民,局勢急劇惡化,嚴重威脅我國邊疆的和平與安全。中國邊防部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奮起還擊。”

中國人民熱切地關注著中國方面的戰況。

備受十年動亂破壞的人民解放軍默默地擔起了10億人民的重託。

捷報傳來,全國人歡欣鼓舞:

我邊防部隊自 2月17日起,經過28天的作戰,連續攻克了諒山、同登、祿平、高平、復和、七溪、廣淵、下琅、脫浪、和安、東溪、重慶、茶靈、通農、朔江、老街、柑糖、孟康、壩灑、沙巴、鋪鏤、郭參、封土等20多個越南城鎮和軍事要地,摧毀了越南針對我國構築的大量軍事設施。給越南正規部隊和地方武裝以殲滅性的打擊,先後共擊斃37300多名越軍,俘敵2200多名。

在我軍強大攻勢下,越南“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美夢被徹底粉碎了。1979年2月27日,鄧小平在會見陪同美國財政部長訪華的美國記者時說:“越南說他是世界第三軍事大國,我們除了要打破它這個神話以外,沒有其它目的。我們也不要他們的領土。我們還要使他們懂得,他們不能任何時候都為所欲為。”

失道寡助

1979年 2月19日,越南總理范文同給越國防部長武元甲打氣說:“我方有蘇聯跟著,毫無畏懼。”

中越開戰以後,蘇聯作何反應,一時間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

戰前,美國國務院的一位專家說:中國集結的軍隊,超過了它只是為顯示一下力量所需要的實力,中國攻越很可能引起河內在莫斯科的保護人的報復,莫斯科在中國邊境上駐有44個師,雖然中國有幾百枚核彈頭和飛彈,但它的武裝部隊——儘管數量龐大——裝備太差,以致無法阻止俄國人入侵。

與此同時,《紐約時報》也發表一篇名為《蘇在中國邊境上可以有多種選擇》的專文指出:蘇向中國進攻最有吸引力的路線是西北部的準噶爾盆地,但也是最沒有好處的進攻路線,沒什麼工業目標和政治目標。而滿洲是一個始終吸引著蘇聯入侵的地區……

自衛反擊戰自衛反擊戰

中國方面對蘇的反應戰前也做過充分預測:第一,惡罵;第二,恐嚇;第三,局部入侵。由此,中共中央確定的方針是:根據事態發展,將充分揭露,據理駁斥;堅決頂住,決不示弱;本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從最壞的可能構想,做好充分準備。

期間,為防不測,東北、華北、西北“三北”我邊防部隊均進入戰備狀態。

正義的戰爭是無所畏懼的。

後來的事態表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蘇聯由於其世界霸權主義的戰略考慮,懾服於國際輿論的中立導向,沒有採取武力入侵中國的舉動。

2 月18日,蘇聯政府發表聲明,說“蘇聯將履行根據蘇聯和越南友好合作條約所承擔的義務。”但莫斯科的反應到18日晨為止,只限於在沿中國邊界地區增加偵察飛行的次數和增加了在南海靠近越南海岸的間諜船的數量。

2 月24日,兩架蘇聯運輸機抵達河內機場,卸下首批蘇制軍援。西方分析家注意到:蘇聯對越南的援助,規模和速度均遠不及它對安哥拉衣索比亞的緊急空運。

縱觀國際輿論,大部分國家採取了中立態度:

2 月18日,華盛頓。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在亞洲共產黨國家之間的鬥爭中,我們不偏袒任何一方。美國國務卿萬斯會晤中國駐美大使柴澤民,要求中國撤軍。美國政府發言人說:我們正在勸告中國、越南和蘇聯保持冷靜。美國國務院同時否認蘇聯指控的卡特總統事先對鄧小平副總理表示贊成中國進攻越南。

2月22日,新華社匯總了各國對我自衛還擊的態度:

第一,譴責我國,支持越南,要我撤軍、停火的:蘇聯、古巴捷克保加利亞東德匈牙利波蘭蒙古阿富汗衣索比亞莫三比克阿爾巴尼亞安哥拉高棉親越的韓桑林政權。基本上是蘇聯及其衛星國。
第二,對我表示遺憾,要我撤軍的:寮國、印度。
第三,反對中國、越南在越南和高棉的軍事行動的:加拿大瑞典;並要我撤軍的:紐西蘭
第四,要求中國從越南撤軍、越南從高棉撤軍的:美國、日本、東協五國、澳大利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英國、義大利、荷蘭、挪威、芬蘭、伊拉克。
第五,對我和越都表示遺憾、希望越南和高棉都能支配自己命運的:歐洲共同體的其他的國家。
第六,呼籲談判解決問題的:埃及、馬里、利比亞、馬達加斯加、孟加拉、賽普勒斯和北歐其他國家。
第七,公開聲明不表態的:葡萄牙。


第八,支持中國的:民主高棉。

在以中立為導向的國際輿論中,中國顯得十分冷靜、從容,有理、有利、有力、有節的戰略運用地十分嫻熟、得當。北京平靜如初,人民安居樂業,新聞媒介僅限於播發一些有關的外交檔案和社論等。前方的捷報使中國人長期憂患的臉上滲透出喜色和光彩。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越南亂了!

2月21日,兩位美國參議員飛抵越南進行實地考察,他們看到的是這樣一副景象:老街和諒山一帶,大批越南難民從兩市撤離,人群長達數英里。在老街通往內地的公路上,大批越南傷兵躺在路邊,等待運往醫院。諒山的越軍已經全部撤走,只留下一些民兵和不願走的居民,很多建築已被炸毀。諒山如同一座死城。在越南首府河內,氣氛十分緊張,火車站擠滿了急於離開首都的居民。

窮兵黷武,只能咎由自取,禍國殃民!

正義班師

1979年 2月24日,中國一位領導人在回答共同社記者問時指出:還需要再給越南一點“教訓”;同時又強調了鄧小平副總理在戰前表明的中國還擊行動的三項原則:第一,有限的;第二,不長期化;第三,不擴大。

3月4日,我軍經過浴血奮戰,占領越南首都河內東北部邊防重鎮——諒山,此間僅距河內 130公里,通往河內已無任何險隘。中國正義之師就此打住,沒有乘勝進軍河內,充分表明了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而戰的誠意。

3月5日,新華社奉我政府之命發布聲明指出:“由於越南侵略者不斷對我國進行武裝挑釁,中國邊防部隊自 2月17日起,被迫自衛還擊,現在達到預期目的。中國政府宣布,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國邊防部隊全部撤回中國境內。”

“中國政府重申,我們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決不允許別人侵犯我國領土。我們要的只是和平和安定的邊界。我們希望中國政府這一正義立場,將受到越南政府和世界各國政府的尊重。我們正告越南當局,在中國邊防部隊撤出以後,中國方面保留繼續自衛還擊的權利。”

然而,中國的正義和誠意並沒有換來越方的醒悟和反省。越南已自縛於戰車之上,
一意孤行,不能自拔。

3月5日,與中國方面發布撤軍令的同時,越南發布全國總動員令:要求男性18—45歲,女性18—35歲,符合條件的全部公民,都要參加民兵游擊隊、民兵自衛隊。

即後,越方惡態復萌,再次占領邊境上大多數騎線點,公然修築軍事設施,重新燃起了武裝衝突的導火索,迫使中國再次拿起正義之劍,開始了新一輪的自衛反擊戰爭。我邊防軍先後在雲南、廣西的法卡山、扣林山、老山等地,多次打退越軍的侵犯,為保衛邊疆、保衛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而無私的貢獻,“新一代的最可愛的人”由此光榮誕生。

1989年9月26日,最後2600名侵柬越軍列隊開過了柬越邊境的得勝門;與此同時,鑒於形勢的變化,中國野戰軍向英雄老山吻別北上;1992年12月,中越關係終於正常化。

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取得了最後的光輝勝利。
願歷史不再重演。

自衛反擊戰自衛反擊戰

老山戰鬥

老山位於中國雲南省麻栗坡縣船頭以西,主峰海拔1422.2米,扼越南西北部河江市通向中國雲南省的咽喉要道。1979年春,越南軍隊第313師第122團搶占了老山主峰及附近有利地形,建立了4個軍事據點群,頻繁襲擾中國邊境。至1984年3月,侵占老山地區的越軍向麻栗坡縣境內發射炮彈2.8萬餘發,打死打傷中國邊民300餘人,炸毀民房上百幢。中國人民解放軍雲南邊防部隊於1984年4月28日發起老山反擊作戰。當日凌晨,炮兵對老山主峰和662.6高地實施火力急襲,突擊部隊採取兩翼多路攻擊和側後穿插的戰法,不到5個小時即收復了老山主峰。另一支部隊只用了9分鐘即收復662.6高地。1426高地的越軍亦於當日棄陣撤逃。5月15日,雲南邊防部隊又清除了封鎖中國船頭通道的八里河東山越軍據點。至此,全部收復老山地區被越軍侵占的中國領土。
法卡山戰鬥

自衛反擊戰自衛反擊戰

法卡山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寧明縣上石地區邊緣,海拔500米,由3個高地組成,面積為1萬多平方米。越南軍隊侵占法卡山後,利用其有利地形,經常襲擊中國邊境軍民。1981年5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邊防部隊某部第2營第4連進行反擊,收復了法卡山,並隨即轉入保衛法卡山的作戰。10日黃昏,越軍向法卡山發射炮彈約2000發,隨即以1個加強連的兵力發起進攻,占領第4連前沿陣地。第4連在友鄰分隊配合下實施反衝擊,奪回了前沿陣地。16日晨,越軍又以猛烈炮火轟擊法卡山,以1個團的兵力分三路發起進攻。接替第4連堅守陣地的第5連面對10倍於己的越軍,頑強奮戰2小時,終因寡不敵眾,部分陣地失守,情況十分危急。此時,在山下的第6連主動增援,登上法卡山主陣地,勇猛地將越軍擊退,奪回了失去的陣地,爾後連續打退越軍的7次進攻,恢復了法卡山的防禦態勢。19日和6月7日,越軍又各以約1個營的兵力向法卡山及其兩側高地進攻,均被擊退。至此,越軍5次進攻法卡山均遭失敗。廣西邊防部隊某部第2營在保衛法卡山戰鬥中表現出色,被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法卡山英雄營"稱號。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是指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在藏南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BattleofWalong)。因為解放軍在進入西藏後,與印度領土接壤而產生一系列邊界問題,印度把英國過去殖民地時期劃的邊界作為自己的邊界,但中國政府拒絕承認。在雙方會談破裂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中印兩國開始交惡,後來一連串交火衝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並出兵造成此次戰爭。美國的古巴飛彈危機和此次戰爭幾乎於同一時間爆發。
中印戰爭最為人注意的是戰鬥大多發生在惡劣的環境下,尤其是在高海拔的情形下,不少大規模的衝突都發生在超過4250米以上的高度,中印雙方同時也存在著物流和補給不易的問題。這場戰爭普遍聚焦在陸軍的戰鬥上,因為地形的關係,雙方的海空軍幾乎沒有參與這次戰爭衝突。
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

印度1947年獨立後,不僅繼承了英國殖民主義者侵占中國的部分領土,還進一步擴大占領範圍。到1951年前後,印度軍隊先後侵占了中印邊界東段傳統習慣線以北、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約9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中段2000平方公里以及西段的巴里加斯,並企圖侵占西段的3.3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印度政府還私自改畫地圖,把已占領和想占領的中印邊界東段、中段、西段的中國領土劃入印度版圖。

1959年以後,印度軍隊多次越過東段和西段雙方實際控制線,在中方一側設立據點,在西段中國領土上建立了個43個據點。與此同時,印度政府加緊進行進攻中國的準備和部署。中國政府多次提出通過談判解決邊界問題的建議,均遭印度政府拒絕。

自衛反擊戰自衛反擊戰

1962年10月20日,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東段和西段,向中國發動了大規模全面進攻。當天,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反擊戰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中國邊防部隊在東段收復了達旺地區被印軍占領的中國領土。在西段,中國邊防部隊拔除了43個印軍據點。10月2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停止衝突,重開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印度政府再次拒絕,並於26日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成立"應付緊急情況內閣",進行戰爭動員,繼續增兵。11月14日、16日,印度軍隊再次在中印邊境發起進攻,中國邊防部隊被迫實施了第二階段的反擊。在東段擊潰各路進犯之敵,並拔除印軍據點16處,一直追擊到傳統習慣線附近。在西段,中國邊防部隊收復了班公湖地區

11月21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中國邊防部隊自翌日起在中印邊界全線主動停火。12月1日中國邊防部隊開始後撤,至1963年3月1日,全部撤出1959年11月7日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地區。中國邊防部隊還奉命將在反擊作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和軍用物資交還給印度,並於1963年5月26日前釋放了印軍全部被俘人員。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勝利,維護了國家尊嚴,提高了中國和中國軍隊在國際上的威信,並開創了勝利之師主動停火、主動後撤、主動交還繳獲物資和俘虜人員的先例。
1962年印度政府堅持侵略擴張政策,蓄意製造邊界緊張局勢,大肆蠶食侵占中國領土,中國邊防部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進行自衛反擊。這次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新中國成立後在我國發生的第一個反侵略戰爭。它融軍事、政治和外交鬥爭為一體,充分反映了邊境地區反侵略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創造了我軍在高山密林高原嚴寒地區作戰的光輝範例,取得了軍民共同保衛邊疆的寶貴經驗,為毛澤東軍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值此作戰勝利30周年之際,全面客觀地介紹這場戰爭的起因和經過,對於總結其經驗,進行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印度政府繼承與擴大英帝的衣缽,挑起邊境衝突

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東段長約650公里,從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之處的底宛格里中段,長約400公里,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
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西段長約650公里,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崑崙山口。整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但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東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腦南麓,中段是
沿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是沿喀喇崑崙山脈。中印邊境戰爭的爆發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複雜的背景。

一、英國種下中印邊界糾紛的禍根

西藏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過去中印兩國的地圖場按照傳統習慣線標畫邊界,兩國人民亦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只是在英帝國主義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的印
度為基地,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這才逐步使中印邊界發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狀況,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爭執的種子。

1911年,中國發生辛亥革命,西藏地方處於混亂的局面,英國殖民主義者認為這是向中印邊界東段——從阿薩姆平原的邊緣向喜馬拉雅山進行侵略擴張的大好機會。於是,英印政府除了派遣“討伐隊”向中國這部分地區的部落種
族進行武力鎮壓、金錢引誘以及所謂訂立契約外,還派大批測量探險隊,化裝成僧人、商人、探險旅行者,竄入西藏東南部中印邊境地區,偷偷地進行大量的偵察、測繪(偷測)等活動,為英印政府外務大臣麥克馬慣畫一條侵占中國
西藏大片領土的所謂印藏邊界線作技術上的準備。

1914年3月,英國侵略者為了實現其侵略企圖,施展陰謀手段,趁“西姆拉會議”之機,英國趁辛亥革命鼎革之際,策劃中、英、藏三方會議,於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在印度北中西姆拉召開,企圖把西藏從中國領土分襲出去,由於中央政府代表未在正式條約上籤字,英國陰謀未能得逞。英國代表麥克馬洪及其助視爾誘惑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背著中國中央政府代表在德里進行私下秘密交易。麥克馬洪等人以贈給西藏5000支槍、50萬發子彈,支持西藏“獨立”,幫助西藏趕走漢軍等條件為誘餌,脅迫夏扎在秘密換文上籤字,騙奪中國9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1914年3月24日,麥克馬洪在德里交給夏扎秘密換文,換文的附屬檔案以粗略紅線劃了一條劃分印藏邊界東段邊界線的地圖,要求夏扎在上面簽字蓋印。麥克學洪在換文中,對此圖既沒有文字上的描述,也沒有說明是依據什麼原則,條件畫出的,而僅劃在比例頁為1英寸等於8英里的地圖上。當夏扎在簽字時,表現推委、遲疑不決俚,貝爾馬上變了臉色,發脾氣,夏扎在威脅利誘之下,在“麥線”圖上籤字。牛津大學高級研究員內維爾 ·馬克斯韋爾曾指出:所謂“麥克學洪線,”是一九一四年西藏一個代表團與印度政府外交秘書亨利·麥克馬洪爵土在德里所作的一樁未經授權的秘密交易的產物,麥克馬洪以威逼利誘(表示願意支持西藏反對中國中央政府)的手段,說服西藏人同意了一種邊界線的劃法——把邊界線向北推移了大約一百公里。1987年5月英國《南方》月刊,載《中國藏學》1989年第2期。麥克馬洪劃的這條粗略紅線,西起不丹邊境,向東伸延至西藏察隅。其範圍包括西藏在南之門隅、珞瑜和下察隅三大地區,把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的9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約等於我國的漸江省,有著豐富的礦物、生物和水利資源)劃歸英屬印度。劃定後的印度東北邊界,就從喜馬拉雅山足向北推到了喜馬拉雅山的山脊。對於這條非法的“麥克洪線”,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後來,英國給西藏提出的兩個承諾並未能實現,因此西藏地方政府對“麥線”也不承認。英國知道炮製這條“麥線”的非學性,所以英國政府長期對此保密,不敢公開。然而,英國侵略者既作賊心虛,又貪婪成性,在時隔20多年後,於1938年又故態復萌,乾起偷偷模模的不光彩勾當來,採取偽造證據、偷梁換柱的手法,重新出版1929年的《艾奇遜條約集》第14卷,篡改該卷中關於西姆拉會議的原始記錄,偽造有關“麥線”內容,塞進該卷的西姆拉公議內容之中,重新出版該卷,而出版日期仍用1929年原版日期。這樣,1938年印刷的標明1929年出版的《艾奇遜條約集》第14卷偽本中,出現了“麥線”秘密的非法檔案。
偽版本出版後,英印政府即下令把1929年的原版本大量銷毀了。與此同時,英印政府在出版《西藏高原與周圍國家的地圖》中,第一次改變過去同中國主張的傳統習慣邊界線相同的畫法,用“未經標定”的符號,畫出了“麥克馬
洪線”。這樣,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就炮製出來了。由此可見,“麥線”是非法的,失效的,但從此埋下了中印邊境東段爭端的禍根。
1962年印度政府堅持侵略擴張政策,蓄意製造邊界緊張局勢,大肆蠶食侵占中國領土,中國邊防部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進行自衛反擊。這次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新中國成立後在我國發生的第一個反侵略戰爭。它融軍
事、政治和外交鬥爭為一體,充分反映了邊境地區反侵略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創造了我軍在高山密林高原嚴寒地區作戰的光輝範例,取得了軍民共同保衛邊疆的寶貴經驗,為毛澤東軍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值此作戰勝利30周年之
際,全面客觀地介紹這場戰爭的起因和經過,對於總結其經驗,進行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西沙自衛反擊戰

197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一部與陸軍分隊、民兵協同,對入侵西沙群島的南越軍隊進行的反擊作戰。

位於南海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東沙群島,歷來是中國領土。但在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越南南方當局侵占西沙群島之珊瑚等島嶼,並對南海其他諸島懷有領土野心。1973年9月,南越當局又非法宣布將南沙群島的南威、太平等10多個島嶼劃入其版圖。1974年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表聲明,譴責南越當局對中國領土主權的肆意侵犯,重申中國對南沙、西沙、中沙和東沙各群島擁有領土主權,中國政府決不容許南越當局對中國領土主權的任何侵犯。南越當局不顧中國政府的嚴正警告,於1月15日派驅逐艦16號("李常傑"號)侵入西沙的永樂群島海域,對在甘泉島附近從事捕魚生產的中國402、407號漁輪挑釁,無理要求漁輪離開甘泉島海域,並炮擊甘泉島;17~18日,又增派驅逐艦4號("陳慶瑜"號)、5號("陳平重"號)及護航炮艦10號("怒濤"號)侵入上述海域,強占金銀、甘泉兩島,企圖作為繼續侵占其他島嶼的據點。

面對南越當局的侵略行徑,為保衛國家領土主權,反擊入侵之南越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奉命派出獵潛艇271、274號組成編隊,在艦隊航空兵掩護下,於1月17日駛往西沙永樂群島海域執行巡邏任務,保護中國漁輪安全生產。18日,掃雷艦389、396號也馳援永樂海域,加入巡邏編隊;獵潛艇281、282號部署於宣德群島之永興島,準備隨時支援巡邏編隊作戰。

19日晨,南越海軍10、16號艦由廣金島西北向中國巡邏艦艇接近;4、5號艦由金銀島以南向琛航、廣金兩島接近。中國海軍掃雷艦389、396號將南越海軍10、16號艦攔阻於廣金島西北海面,獵潛艇271、274號進至琛航島東南海域,與南越4、5號艦對峙,形成分割南越艦艇的態勢。7時40分和49分,南越4、5號艦先後以40餘人,強登琛航、廣金兩島,當即被中國守島民兵在海軍艦艇編隊支援下擊退。10時22分,南越4艦同時向中國艦艇編隊發起攻擊,中國艦艇被迫奮起自衛,各艦群近戰殲敵,集中火力猛烈還擊。與此同時,增援的281、282號艇由永興島向永樂戰區急進,於12時12分加入戰鬥。經4個多小時激戰,南越護航炮艦10號被擊沉,驅逐艦4、5、16號被擊傷後逃逸。

19日海戰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遵照上級指示,為輸送、掩護陸軍分隊收復被南越軍隊侵占的島嶼,並準備打擊可能再次入侵的南越艦艇,迅速調集各型艦艇15艘,載運陸軍4個步兵連,於20日8時以前,分批抵達永樂群島海域。9時35分,步兵分隊由海軍艦艇和漁輪輸送並在海軍航空兵掩護下,向被南越軍隊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銀三島逐島發起攻擊,至13時45分收復三島,全殲入侵的南越軍隊。

這次戰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共擊沉南越海軍護航炮艦1艘,擊傷其驅逐艦3艘,俘49人(戰鬥結束後不久,中國即將全部俘虜遣返),收復被南越軍隊侵占的永樂群島中的3個島嶼。這一勝利,沉重打擊了南越當局的擴張主義,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戰鬥結束後,參戰部隊和民兵受到中共中央軍委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通令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