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華僑大學

國立華僑大學

國立華僑大學是一所高校,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學和首批獲得中國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的大學,現有19個院系(部),9個博士學位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工程學科為優勢、以華文教育為特色的教學研究型綜合性大學,建設成為一所國內外著名的一流的僑校。

基本信息

簡介

國立華僑大學國立華僑大學
華僑大學是 在敬愛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於1960年由國家創辦的綜合性大學。學校地處中國閩南金三角,與祖國寶島台灣隔海相望,在泉州、廈門分別設有校區。學校直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領導,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學和首批獲得中國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的大學,是中國面向海外開展華文教育的主要基地。
華僑大學設立董事會,實行校長負責制。傑出的國務活動家、已故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為首任校長,現任校長是全國政協委員、博士生導師吳承業教授。董事會由海外華僑、港澳同胞、歸僑等各界著名人士及各級政府領導組成,莊希泉、胡平、賈慶林、陳明義、宋德福等先後擔任華僑大學董事長。

發展

華僑大學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面向海峽西岸經濟區”為辦學方針,按照“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的辦學宗旨和“會通中外、並育德才”的辦學理念,形成了“一校兩生、因材施教”的教學特色,“一元主導、多元交融”的校園文化和“寬容為本、和而不同”的校園精神。學校具有博士、碩士、學士、預科等層次完整的辦學體系,現有19個院系(部),9個博士學位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4個碩士學位點,6個工程碩士領域,53個本科專業,1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學科門類涉及理、工、經、管、法、文、哲、史等8大類。學校以“重視基礎、拓寬專業、增強能力、提高素質”為人才培養目標,努力造就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境內外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套用型人才,建校45年來,共培養海內外各類人才7.6萬餘人,其中境外生3.6萬餘人。至2005年底,學校現有各類在校生2.4萬人,其中境外生近3000人,分別來自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日本、朝鮮、美國、阿根廷和港澳台等29個國家和地區。學校擁有教職員工1700餘人,其中500餘人具有高級職稱;專任教師900餘人,其中正副教授近400人,具有博士學位141人,38位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一批教授在學術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學校辦學條件優良,校園占地面積74萬平方米(含華文學院),總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占地132萬平方米的廈門新校區正在興建中。學校教學基礎設施完善,實驗室設備先進,圖書館館藏圖書文獻資料總量103萬種、204萬冊。
華僑大學注重教風、學風建設,以教學質量為工作中心,以“教學質量年”為主導,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保證。學校以學風建設為學生工作重點,強調學生素質教育,成績斐然,在近三屆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華僑大學共獲得10餘個獎項,團體總分分別居全國高校第13、16、10名,居福建省高校榜首,並捧得第八屆“優勝杯”;學生男子籃球隊在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分別奪得第二、第五、第七屆總冠軍及第四屆總亞軍,並獲得2004年首屆“健康杯”大學生男子籃球賽冠軍;在歷屆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數學建模競賽、電子科技競賽、全國周培源力學競賽等賽事中華大學生成績居福建高校前列。近年來,學校還設立了10餘個獎教獎學基金,使教風、學風更上新台階。

成就

華僑大學科研工作堅持高起點、高投入、大跨步,加強基礎研究和套用開發,成效顯著。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以來,我校累計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43項,省部級科研課題324項,科研成果通過評審鑑定285項,申請各種專利40項,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8項,福建省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4項、三等獎16項。五年共發表學術論文4649篇、出版學術專著212部。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際檢索系統最新統計,我校在《SCIE》、《EI》的發表的科技論文數量居全國高校排名的95位、66位,論文被國際刊物引用居全國高校81位。《華僑大學學報》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並進入中國期刊方陣。
華僑大學全方位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目前已與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菲律賓、印尼、泰國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30餘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合作關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麥克•法登等國際著名學者以及泰國上議院議長素春•差里科等先後應聘擔任華僑大學名譽教授。
今日之華僑大學,正以全面發展華文教育、全面建設廈門校區、全面建設教學研究型和諧大學三大中心任務為核心,努力向更高的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邁進,致力於建設成為辦學規模適當、學科結構合理、師資力量雄厚,以工程學科為優勢、以華文教育為特色的教學研究型綜合性大學,建設成為一所國內外著名的一流的僑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