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鄉

花山鄉

花山鄉,鎮昭公路從境內自東至西橫穿而過,是鎮雄的“西大門”,距縣城100公里,距彝良茅坪火車站110公里,由於特殊的氣候及地理環境,素有鎮雄“小西藏”之稱。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圖)花山鄉公路建設花山鄉公路建設

滁州市南譙區花山鄉,位於滁州市西南郊區,風景秀麗的AAAA級國家森林公園琅琊山腳下,鄉政府駐地離滁州市僅12公里。境內四周群山環繞,中間低山起伏,因形似蓮花,故名花山。據清光緒《滁州志》記載:花山巑岏突兀,有如列萼。為滁州十二景之一,曰:“花山簇錦”。 花山鄉全鄉總面積103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83個村民組。人口11637人,耕地面積19086畝,森林面積5.6萬畝,可養水面4200畝,總蓄水量1200萬方。居民以漢族為主,有少量回族、滿族、布依族、壯族等。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油菜、棉花、玉米、花生、甘薯等。

全鄉轄6村100個村民組,鄉人民政府駐地海拔2000米,年平均氣溫9.6℃,年降雨量1200毫米。全鄉國土面積187.6平方公里,有耕地21萬畝,周邊與牛場、碗廠、杉樹及彝良縣樹林毗鄰。植被覆蓋率達36.7%,有天然保護林98641畝,其中袁家灣林區有觀賞價值較高的“世界植物活化石”珙桐;野生藥材繁多,有野生名貴藥材天麻、黃蓮、三七等;有“筍中之王”和筍中之冠”的竹筍和方竹筍;有含量豐富的地下礦產資源,據有關地質資料介紹鉛鋅、硫化鋅、氧化鋅、硫化鐵、銅礦等礦藏貯量達700萬噸,煤貯量達24億噸。

農業發展

(圖)花山鄉計畫生育工作花山鄉計畫生育工作

花山鄉境內林業、畜牧業、礦產和旅遊資源豐富,綠色、環保食品聞名遐邇:林業:全鄉有林面積10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6%,市級袁家灣珙桐自然保護區絕大部分面積在其境內。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花山還盛產天麻雲木香野三七、黃蓮、當歸等野生中藥材,更有香菌、木耳、筇竹等營養價值較高的土特產品,其中筇竹筍年產量達600噸以上,是全縣最大的竹筍產區,發展潛力較大;畜牧業;花山有天然草場4萬餘畝,人工草場1.5萬畝。花山黑山羊頗受青睞,每年都有大量銷往四川等地。

全鄉經濟以種養殖業為主,為增加農民收入,花山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作,一手抓糧林畜壯大區域經濟,一手引進外商開發礦業資源及煤資源,提出了依靠科技調整結構,走特色經濟強鄉的經濟發展思路。

農村經濟

認真貫徹落實支農惠農政策,按時發放糧食直補資金和農資綜合補貼,有效激發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引進優良籽種和科技技術,使用農特產品種植面積擴大,2006年糧食總產量達9542噸,比2005年增長1034噸,增12%,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洋芋、蕎子等農特產品外銷量增加;
畜牧業是該鄉的支柱產業,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通過狠抓科技推廣,特別是黃牛凍精改良和優質黑山羊的選育,促使畜牧業生產規模逐步擴大,不斷提高出欄率和商品率,切實抓好防疫工作,強化市場管理,增強市場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壯大我鄉畜牧支柱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在抓好支柱產業的同時,積極探索和學習其它農作物的種植方法,目前,蔬菜、小豆等其它農產品也能擠上花山集貿市場,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自然資源

花山鄉山場面積大,竹木資源尤為豐富,擁有皖東最大的毛竹園,木材蓄積量為9.6萬方;擁有豐富的安山岩、火山灰、石灰石等礦產資源;水利條件優越,小(1)、小(2)型水庫19座,蓄水量萬方以上的當家塘壩100面。土特產主要有竹器、茶葉、滁菊、板栗、桃、杏、金針菜、香菇等。境內文物古蹟,旅遊景點較多,主要景點有彩雲洞、紅花湖、疊翠園、仙人洞等(其中彩雲洞為天然溶洞,洞內石筍、石花比比皆是,千奇百怪)。

黨政建設

(圖)花山鄉晚會花山鄉晚會

一、指導思想明確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依法行政和執政為民,通過行政問責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和限時辦結制的實施,進一步強化機關內部管理,轉變機關工作作風,規範機關行政行為,改進機關服務質量,提高機關工作效能;進一步強化公務員依法行政、執政為民的信念,提高公務員為民辦事、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動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效能政府、廉潔政府、誠信政府建設,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促進我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建立健全領導機構
鄉人民政府建立實施“四項制度”領導組,由鄉長任組長,紀委書記和朱副鄉長任副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在鄉黨建辦,隴壽權同志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具體工作。“四項制度”領導組每月召開1次,分析研究實施“四項制度”的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下一階段的工作提出建議和要求。領導組各組成單位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整合監察和督查資源,加強配合,形成合力,推動“四項制度”深入實施。“四項制度”實施情況每月向鄉人民政府領導匯報一次。

三、分階段貫徹落實“四項制度”
學習宣傳階段。鄉黨委政府採取集中學習、專題討論、個人自學、輔導學習等方法,擴大學習的自覺性和參與面,將四項制度讀本發給全體鄉村幹部,做到“不漏1人、不少1人”。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和學習,著力吃透制度的內容和精神實質,每個學員都寫了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

新農村建設

(圖)花山鄉花山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上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又一重大舉措,為了認真落實這一農業農村優惠政策,堅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採取政府主導、民眾自籌為主的方式,借縣委、縣政府2006年在全縣範圍內開展40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工作之機,結合實際,整合現有資源,通過點的建設,到線的輻射,帶動面的發展,目前,已改善了68戶住房,飲水、道路、衛生等公共設施建設正在進行中,新農村建設一派生機。
花山鄉把大面安居工程、易地搬遷工程、集鎮建設等同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實施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為契機,整合現有資源,在集鎮共實施大面安居48戶,“整村推進”的茅草房改造20戶,現安居房建設主體工程已基本結束,集鎮建設規模擴大,市場秩序良好,功能逐步健全,集鎮面貌煥然一新

人口衛生

(圖)花山鄉花山鄉

花山鄉近年來高度重視科教文衛工作,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等事業持續進步。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力推進,解決了農民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二是疾病防控、婦幼保健、愛滋病防治、食品藥品衛生監督等工作紮實開展,醫療衛生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三是2006年在花山村標水岩、紙廠溝,大火地村馬路、關口等4個村民組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解決了70戶農戶看電視問題,並且在大河村三鍋樁建成開路發射一座。

文化教育

花山鄉近年來高度重視科教文衛工作,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等事業持續進步。一是在鞏固“普六”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實施“兩基”工程,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二是進一步加快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投資20餘萬元的聯合國小已投入使用,投資280萬元的花山中學修建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三是加大義務教育階段“防輟保學”力度;四是認真落實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進一步規範管理,“兩免一補”等專項資金落實到位。[1]

人文地理

花山鄉民風淳樸、自然風光秀麗,不但有絢麗多彩的彝家風情和苗家風情,還有秀麗獨特的自然風光,彝家傳統舞蹈和節目給外來遊客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苗家原生態歌舞更是讓外來遊客留連往返。坐落在花山村分水嶺自然村的小石林奇觀,各種奇石千姿百態,吸引著各方賓客觀光、旅遊和投資。

招商引資

(圖)花山鄉花山鄉

花山擁有天然草場20000餘畝,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境內有豐富的煤礦資源,還有比較豐富的鐵礦、鉛鋅礦、銅礦等礦產資源,全鄉有林面積1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8.2%,市級袁家灣珙桐自然保護區有15000畝在我鄉境內,同時花山還是全縣的筇竹筍主產區,每年都有近400噸竹筍外銷。
截止2006年末,花山境內工業格局為:一家鉛鋅礦,二家電站,三家砂石料廠和三家保留煤礦。扶貧開發

近年來,花山鄉扶貧開發成效明顯,共向上級部門爭取扶貧資金2000餘萬元,用於全組長六個行政村整村推進、大面安居、易地搬遷、民居抗震房建設等工程,貧困面和貧困程度在逐步縮小與減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明顯改善,促進了我鄉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