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滑動疝

腹股溝滑動疝(sliding inguinal hernia)系指腹腔的後位臟器連同被覆蓋的部分腹膜自腹股溝管脫出,構成部分疝囊壁的疝腹股溝滑動疝中最常見滑出的臟器依次為乙狀結腸盲腸、膀胱、子宮及附屬檔案等。此型疝臨床常無特徵性表現,術前往往難以確診,多在術中才予以確診。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腹股溝滑動疝 圖1腹股溝滑動疝 圖1

滑動疝發病率較低,占腹股溝疝的1.5%~7.6%。有先天性和後天性2類,前者以嬰幼兒多見,後者常發生於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右側與左側發病數之比為6∶1。在非洲青年人亦較多見。

病因

在正常情況下升結腸、降結腸、膀胱輸卵管等其一部分被腹膜所覆蓋而另一部分則無腹膜包被該臟器由於先天性發育異常或後天因素,如年老韌帶鬆弛,消瘦、內臟下垂等原因使該臟器的移動度加大,再加前述各項疝形成的因素而致病。

發病機制

腹股溝滑動疝 圖2腹股溝滑動疝 圖2

腹股滑動疝的病理分類主要有2種方法:

1.按疝囊與脫出臟器的位置分類

(1)疝囊旁型(pulling型):此型多見,脫出之臟器為結腸並構成疝囊後壁,腹膜構成的疝囊位於腫物前方。
(2)疝囊內型:此型與一般疝無異但手術時應注意腹膜外臟器。
(3)疝囊外型(pushing):此型少見,脫出的臟器構成疝的大部分,腹膜的一部分位置較高,手術尋找疝囊時如不注意容易損傷脫出的臟器。

2.按脫出的臟器內容分類

(1)膀胱滑疝
(2)腸管滑疝。
(3)混合滑疝

臨床表現

腹股溝滑動疝 圖3腹股溝滑動疝 圖3

腹股溝滑動疝幾乎都是斜疝,偶有直疝從Hesselbach三角脫出,其症狀與一般斜疝相似。某些病例可出現特殊臨床表現,有助於滑疝的診斷
1.疝復位後排便 疝內容為降結腸或乙狀結腸時病人無排便,只有在疝復位後方能排便。
2.“二截尿”現象 即排尿時感疝部疼痛,在第1次排尿後疝縮小,而不久又有尿意,形成1次尿分2次排出的現象。此現象多見膀胱疝出且較大者。
3.牽拉睪丸現象 即疝復位後不需增加腹壓,只要向下牽拉睪丸,疝塊即可出現。此為滑脫的臟器與精索形成粘連之故,多見於老年人的滑動疝。

併發症:

腹腔臟器在滑動過程中由於反覆摩擦,極易發生臟器與疝囊的粘連,從而形成難復性疝。

診斷

1.病史 對於病程較長的中老年患者尤其是體胖巨大的完全性疝,且為難復性,但很少發生嵌頓者,應考慮到滑動疝可能性。
2.臨床表現 形似斜疝,還納後直立時能迅速出現;有“二截尿”現象,牽拉睪丸疝即出現等,應考慮滑動疝的可能。
3.輔助檢查。
4.術中探查 術中不易找到疝囊,或周圍脂肪組織較多應疑為滑動疝;術中發現脫出的腫塊還復時疝囊也隨之回縮,也是滑動性疝的表現。

輔助檢查

臨床有上述病狀或體徵,為防手術探查時損傷臟器,術前可行結腸造影,膀胱鏡或膀胱造影檢查。
1.消化道造影或鋇灌腸 可發現腹股溝區腸襻影。
2.靜脈腎造影或膀胱造影 觀察疝是否累及泌尿生殖系統判斷滑疝和膀胱的關係。

治療

均應手術治療。手術要點是先游離、回納滑出的臟器,重新構成一個完整的疝囊後再作高位結紮和疝修補術。

1.疝囊成形和高位結紮

(1)Bevan法:常用的手術法,適用於較小的滑動疝,如盲腸滑出。
操作步驟:切開疝囊後沿盲腸邊緣2cm處弧形切開腹膜,切緣兩端必須到達疝囊頸處,以保證在構成一個完整的疝囊後可行高位結紮。仔細游離盲腸到內環水平,避免誤傷系膜血管和精索血管。至此可回納滑出的盲腸把腹膜弧形切緣的兩端對合靠攏作縱行縫合,構成一個完整的疝囊以作高位結紮(圖1)
(2)La Roque法:適用較大的滑動性疝,如乙狀結腸滑出
操作步驟:切開疝囊前壁,游離腸管的後側直達內環處,游離時須注意不可誤傷其系膜血管。再在內環上方3cm處按肌纖維方向分開腹內斜肌和腹橫肌,注意不可損傷髂腹下神經,切開腹膜,經內環回納游離的滑出腸管並從腹部切口提出原腸管後側游離面即翻轉到前面,疝囊切口與腹膜切口之間的壁層腹膜亦隨之翻出,剪除多餘的疝囊,使其殘餘切緣恰能對攏縫合,覆蓋腸管的游離面構成系膜後面的漿膜層回納腸管,最後,縫合腹膜切口(圖2)。
(3)Ponka法:適用於較大的滑動疝。
操作步驟:先將疝囊連同滑出的腸管與精索分離到內環深面,注意勿損傷腸管系膜及精索血管,切開疝囊前壁並沿腸管兩側剪到內環的深面再把兩側切緣在腸管游離面後方對縫構成一完整的內環,回納腸管,行疝囊高位結紮(圖3),這一手術無須將腸管後方的游離面腹膜化。

2.疝修補術

滑疝的特點是疝環被撐大,腹壁各層腱膜及腹橫筋膜強度嚴重受損故修補內環後較常採用Bassini法修補,或採用網片修補。

預防

1.早診斷,早治療。
2.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1)戒菸:吸菸不僅可引起慢性咳嗽,導致腹內壓升高,而且可抑制膠原纖維的合成,促進腹肌退行性變,是老年腹股溝疝的重要誘發因素之一因此老年人最好不吸菸或減少吸菸量。
(2)保持大便通暢:便秘是導致腹壓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故保持大便通暢是預防腹股溝疝的有效方法。老年人應多食蔬菜水果定量飲水,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等。
3.積極預防和治療促使腹內壓增高的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前列腺肥大等。

疝氣相關疾病

腹外疝 | 腹股溝滑動疝 | 腹股溝疝 | 盆底腹膜疝 | 復發性腹股溝疝 | 臍疝 | 嵌頓性腹股溝斜疝 | 切口疝 | 創傷性膈疝 |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 | 小兒先天性膈疝 | 肺疝 | 十二指腸旁疝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