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裂和有關畸形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

脊柱裂為脊椎軸線上的先天畸形。最常見的形式為棘突及椎板缺如,椎管向背側開放,以骶尾部多見,頸段次之,其他部位較少。病變可涉及一個或多個椎骨,有的同時發生脊柱彎曲和足部畸形。脊柱裂常與脊髓和脊神經發育異常或其他畸形伴發,少數伴發顱裂。

基本信息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脊柱裂和有關畸形
脊柱裂為脊椎軸線上的先天畸形。最常見的形式為棘突及椎板缺如,椎管向背側開放,以骶尾部多見,頸段次之,其他部位較少。病變可涉及一個或多個椎骨,有的同時發生脊柱彎曲和足部畸形。脊柱裂常與脊髓和脊神經發育異常或其他畸形伴發,少數伴發顱裂

綜合概述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脊柱裂和有關畸形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屬於神經管閉合不全性畸形。脊柱裂可以是廣泛的神經管不融合,稱之為完全性脊柱裂或脊柱全裂;也可以是部分性脊柱裂。

胚胎期神經原節形成並向尾端發展成神經溝,第21天神經溝兩側的神經襞向背側正中包卷融合成為神經管。融合自胸段開始向頭、尾端發展,尾端於第2周閉合,頭端閉合比尾端大約早2天。神經管閉合後,逐漸與表皮脫離,移向體壁深部。神經管的頭端發展成為腦泡,其餘發展成脊髓。胚胎第11周時,骨性椎管完全癒合。

當神經管癒合過程中受到干擾影響時,則可能產生顱裂或脊柱裂。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脊柱裂和有關畸形
少數病人到成年後可產生遺尿尿失禁等症狀。有的剛出生的嬰兒,在腰部有一膨出的囊包,壁很薄可透光,嬰兒啼哭時,囊包的張力增加,如潰破則很易感染,引起腦膜炎。此型乃因脊股由脊柱裂口處膨出所致,稱“脊膜膨出”,或“囊性脊柱裂”。如果椎管內的脊髓,神經組織也同時膨出,則稱“脊髓脊膜膨出”,可產生兩下肢無力,肌肉萎縮,小孩較晚才會走路,但步態跛行,臀部及大腿後側皮膚感覺遲鈍或麻木,足底及臀部可發生潰瘍,大小便不能控制,成人則有陽萎等症狀。少數病人可有一段脊髓完全暴露在裂口處,有些在表面可有薄層纖維膜蓋覆。此型稱“脊髓外露”,症狀更為嚴重,且容易感染,預後極差。患有脊柱裂的病人,常伴有身體其他部位的先天性發育異常;如足內翻,足外翻,弓形足,先天性腦積水,脊柱側彎等。
隱性脊柱裂不產生臨床症狀者不需治療。有臨床症狀的隱性脊柱裂,脊膜膨出及脊髓脊膜膨出症等均需手術治療,手術時間愈早,療效愈好。術前應保護膨出部以防止破潰,如不慎破潰則應立即送醫院緊急處理,以免感染引起腦膜炎。

脊柱裂在宮內發病率可能高達10%以上,並經常伴有其他嚴重的神經系統畸形,同時可發生早期流產死胎,因而脊柱裂患兒約占成活新生兒的1/5萬~1/3萬。

病理原因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脊柱裂和有關畸形
主要是在胚胎期發育發生障礙所致,關鍵在於椎管閉合不全。
支撐人體的脊柱是由26塊脊椎骨連線組成的,脊柱中央的管腔稱為椎管。該管內包有脊膜、神經及脊髓等組織,如椎管先天性發有異常,則可椎管閉合不全,稱為脊柱裂。此症多見於腰骶部,偶見於胸段,裂開處多在脊柱後面,少數可位於前方,正常人有20~25%有脊拄裂,有的病人腰背部皮膚上有一撮長毛、血管痣或酒窩樣凹陷,並可在該處摸到凹陷。脊柱裂病人大多無臨床症狀,偶在體檢時才發現,此型稱為“隱性脊柱裂”。

發病機制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脊柱裂和有關畸形
當神經管癒合過程中受到內外不良因素干擾影響時,則可能產生顱裂、脊柱裂和有關畸形。脊柱裂可以是廣泛的神經管不融合,為完全性脊柱裂或脊柱全裂;也可以是部分性脊柱裂。

部分性脊柱裂有以下幾種類型:

1、隱性脊柱裂
可伴發脊髓內膠質增生甚或中央管擴大,產生脊髓受損症狀(脊髓牽繫綜合徵)、

2、脊膜膨出
硬脊膜經椎板缺損向外膨出到達皮下,形成中線上的囊腫樣腫塊,其中充滿腦脊液;神經根可進入膨出囊內並與之粘連。

3、脊膜脊髓膨出
脊柱裂缺損較大,除腦脊液進入膨出囊之外脊髓亦進入膨出囊。

4、脂肪脊膜膨出和脂肪脊膜脊髓膨出
在膨出囊內伴發脂肪瘤

5、脊膜脊髓囊腫膨出
伴發局部的脊髓中央管擴大畸形(脊髓積水)。

6、脊髓外翻
脊髓中央管裂開直達體表,經常有腦脊液溢出。

7、脊柱前裂
脊膜向前膨出進入體腔。

臨床表現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脊柱裂和有關畸形
完全性脊柱裂多為死胎,臨床意義不大。部分性脊柱裂主要表現如下:

1、隱性脊柱裂
最為多見,約占成活新生兒的1/1000,多見於腰骶部,有一個或數個椎板閉合不全,椎管內容物不膨出。可以沒有任何外部表現,多在攝片時偶爾發現。偶爾腰骶部皮膚有色素沉著,皮膚呈臍形陷窩,毛髮過度生長或有皮膚脂肪墊。有時上述結構由一條纖維索通過椎板裂隙附著於硬脊膜、神經根,甚至脊髓,使脊髓固定在椎管上,限制了脊髓在發育中的上移,並可伴發脊髓內膠質增生甚或中央管擴大,產生脊髓牽繫綜合徵,隱性脊柱裂本身很少症狀,也許有些腰痛和遺尿與此相關,皮膚潛毛竇和皮樣囊腫有可能導致腦膜炎的反覆發作。

2、脊膜膨出
多見於腰部和腰骶部;也可發生於其他部位。硬脊膜經椎板缺損向外膨出到達皮下,與皮膚共同組成中線上的囊腫樣腫塊,其中充滿腦脊液。或僅覆蓋一薄層表皮,脊髓與神經根的位置可正常或與椎管粘連,神經根可進入膨出囊內並與之粘連。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脊柱裂和有關畸形
3、脊膜脊髓膨出
比脊膜膨出少見。脊柱裂缺損較大,除腦脊液進入膨出囊之外,脊髓亦進入膨出囊膨出囊基底較寬廣,囊表面的覆蓋皮膚菲薄、色暗,光照不很透光。有時皮膚透明,透過皮膚可以看到血管、神經根和脊髓。

4、脂肪脊膜膨出和脂肪脊膜脊髓膨出
在膨出囊內伴發脂肪瘤。

5、脊膜脊髓囊腫膨出
脊膜脊髓膨出伴發局部的脊髓中央管擴大畸形(脊髓積水)。後者形如髓內囊腫,可一起突入膨出囊內。

6、脊髓外翻
是部分性脊柱裂中最嚴重的一種。脊髓中央管裂開直達體表,形成一個暴露的肉芽面,經常有腦脊液溢出。

7、脊柱前裂
是一種罕見的脊柱裂類型。脊膜向前膨出進入體腔。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脊柱裂和有關畸形
絕大多數隱性脊柱裂終身不產生症狀,僅由於其他原因在X線攝片時被偶然發現。少數患者有遺尿或輕度尿失禁。也可能是腰痛的原因之一。個別隱性脊柱裂和所有的膨出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下列神經損害症狀。

腰骶部畸形產生有關節段的神經損害。小腿和足部肌肉呈現對稱的鬆弛性癱瘓和萎縮;膝部以上肌肉功能受累者比較少見;踝反射大都消失。足部、會陰部和下肢後側的皮膚可有感覺缺失,痛覺和溫度覺的障礙常較明顯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下肢並有各種營養性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如皮膚溫度下降、青紫、水腫潰瘍、慢性骨髓炎及足部畸形。有些患兒在出生時並無明顯的神經症狀,而在生長期間因膨出囊對脊髓和神經根的牽拉或是牽繫綜合徵的影響使神經損害漸趨加重。

頸段的畸形產生上肢的鬆弛性癱瘓、肌肉萎縮、神經營養障礙和下肢痙攣性癱瘓。上述症狀可能在出生時即已存在,或在生長期逐漸發生。高位頸段畸形則可出現小腦性共濟失調和痙攣性四肢癱。

併發症

膨出囊容易潰破感染,導致腦膜炎。上皮竇也可引起細菌性腦膜炎的反覆發作。脊柱裂也時常伴發其他先天性畸形,如腦積水顱骨裂裂唇裂齶等。

鑑別診斷

注意與其他腫塊鑑別,背側沿正中線囊性腫塊,或多或少的透光,啼哭時更飽滿等,可作為與其他腫塊鑑別的要點。

症狀分析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脊柱裂和有關畸形
囊性脊柱裂的病兒於出生後即見在脊椎後縱軸線上有囊性包塊突起,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等,有的有細頸或蒂,有的基底部較大無頸。包塊常隨年齡增大,表麵皮膚或正常,或菲薄易破,有的菲薄呈半透明膜狀,如囊內為腦脊液,用手電筒照之透光,如囊內有脊髓、神經組織等,用手電照之不透光或可見到囊內組織陰影。患兒啼哭時包塊張力增高、較硬,安靜時背部包塊軟且張力不高,於包塊根部能觸摸到骨缺損的邊緣,說明囊腫與椎管內溝通。如患兒安靜狀態時,包塊張力高,前囟隆起,可能同時伴發腦積水征。
脊髓脊膜膨出均有不同程度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仔細檢查可發現患兒下肢無力或足畸形,用針刺患兒下肢或足,無反應或反應微弱,患兒稍大些即可發現大小便失禁,重者雙下肢呈完全弛緩性癱瘓。
脊髓外露生後即可看到,局部無包塊,有腦脊液漏出,常並有嚴重神經功能障礙,不能存活。
隱裂在背部雖沒有包塊,但病區皮膚上常有片狀多毛區或細軟毫毛,或有片狀血管痣等。有的病區皮膚顏色甚濃,或棕色,或黑色,或紅色,有時在脊椎軸上可見潛毛孔,有的實為一竇道口,壓之有粘液或豆渣樣分泌物擠出來,椎管內多存在著皮樣或上皮樣腫瘤。隱裂可引起腰痛、遺尿、下肢無力或下肢神經痛,但是大多數無任何症狀。

醫學檢查

X線照片顯示椎管畸形,棘突及椎板缺損。

治療方法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脊柱裂和有關畸形
囊性脊柱裂幾乎均須手術治療。如囊壁極薄或已破,須緊急或提前手術,其他病例以生後1~3個月內手術較好,以防止囊壁破裂,病變加重。如果囊壁厚,為減少手術死亡率,患兒也可年長後(1歲半後)手術。手術目的是切除膨出囊壁,松解脊髓和神經根粘連,將膨出神經組織回納入椎管,修補軟組織缺損,避免神經組織遭到持性牽扯而加重症狀。對脊膜開口不能直接縫合時,則應翻轉背筋膜進行修補。包紮力求嚴密,並在術後及拆除縫線後2~3日內採用俯臥或側臥位,以防大小便浸濕,污染切口。
對於長期排尿失常或夜間遺尿或持續神經系統症狀加重的隱性脊柱裂,仔細檢查後,應予以相應的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是切除壓迫神經根的纖維和脂肪組織。
對於出生時雙下肢已完全癱瘓及大小便失禁,或尚伴有明顯腦積水的脊髓脊膜膨出,手術後通常難以恢復正常。甚至加重症狀或發生其他併發症。

愈後預防

預後:脊膜膨出和神經症狀不太嚴重的其他類型膨出儘早手術治療後,愈後良好。須注意膨出囊容易潰破感染,導致腦膜炎上皮竇。也可引起細菌性腦膜炎的反覆發作。

預防:注意孕婦圍生期保健避免胚胎期間的不良因素影響,如感染、代謝性疾病、中毒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