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蛇蜥屬

脆蛇蜥屬

中文正名:脆蛇蜥屬 拉丁學名:Ophisaurus 分類地位:動物界 Faun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爬行綱 REPTILIA → 有鱗目 SQUAMATA → 蜥蜴亞目 LACERTILIA → 蛇蜥下目 Anguimorpha → 蛇蜥科 Anguidae → 脆蛇蜥屬 Ophisaurus 下屬分類:| 海南脆蛇蜥 Ophisaurus hainanensis | 台灣脆蛇蜥 Ophisaurus formosensis | 細脆蛇蜥 Ophisaurus gracilis | 脆蛇蜥 Ophisaurus harti

物種信息

脆蛇蜥屬四肢退化,通身細長如。全長500mm左右,尾長占全長的3/5以上。耳孔較鼻孔為小;有活動眼瞼;吻背鼻鱗與單枚前額鱗(額鼻鱗)間有2枚小鱗。體側各有一縱行淺溝,左右縱溝間上方有背鱗16-18縱行,明顯起棱;下方有腹鱗10縱行,平滑。背面棕褐色,雄性背面有閃金屬光澤的翡翠色短橫斑或點斑;腹面黃白色,有的尾下散有棕色點斑。我國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南多數省(區)以及台灣。國外分布於越南北部。在四川西南部多見於海拔800~1 500mm的山區,常棲於土質疏鬆、濕度不大的農耕地及其附近。平時潛伏於洞穴內或鬆軟土中,多於晴天外出活動,覓食蚯蚓及昆蟲。人工飼養下,觀察到五齡以上才開始交配產卵,交配時間為5月中旬到6月中旬。7~9月產卵4~14枚於枯葉堆下淺窪中,卵乳白色,彼此粘連或分散,雌蜥有不定期盤卷卵堆上的習性;若將卵移開,雌蜥會以頭將移開的卵用頭頂回"巢"中。當氣溫在17°~18℃,約30~40天可孵出仔蜥,全長30~40mm。瀕危信息:⒈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分類

脆蛇蜥屬四肢退化,通身細長如蛇。全長500mm左右,尾長占全長的1 /2以上。有耳孔,較鼻孔略小;有活動眼瞼;吻背鼻鱗與單枚前額鱗(額鼻鱗)之間有2枚小鱗。體側各有一縱行淺溝,左右縱溝間上方有背鱗14(原始描述為19)縱行,背鱗與腹鱗均平滑。背面淡灰色,沒有不規則的翡翠色橫斑;頭部沒有黑色點斑;頭體腹面淺紫紅色,尾部腹面暗紫紅色。我國特有種。僅見於台灣省東眼山與陽明山。棲息環境可能與脆蛇蜥同,垂直分布記錄為500~1000m。以昆蟲類為食。卵生。

形態結構

脆蛇蜥屬脆蛇蜥屬
內部結構分為:皮膚系統、骨骼系統、肌肉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泄殖系統、神經系統感覺器官和染色體等十大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