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吉吐莫鎮

胡吉吐莫鎮

胡吉吐莫鎮位於杜爾伯特縣的中心地帶,轄6個行政村,14個自然屯,總幅員面積417平方公里(合62萬畝),有耕地51000畝,水面98年時為26萬畝,現在大多乾涸,僅存阿木塔的6.7萬畝,草原22萬畝,有林地面積10.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6.3%,人口11132口人,其中蒙古族人口6823人,占總人口的61.3%,是蒙古族同胞聚居的鄉鎮。

基本信息

簡介

胡吉吐莫鎮 胡吉吐莫鎮

胡吉吐莫鎮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地處松嫩平原腹地,介於北緯45°53′至47°8′和東經123°45′至124°42′之間,平均海拔152米。杜爾伯特縣地處松嫩平原、嫩江之濱,地勢開闊平坦,地理位置優越,東與大慶市、林甸縣為鄰,西與泰來縣、吉林省鎮賚縣隔江相望,南同肇源縣毗連,北同齊齊哈爾市接壤。 地處中緯度,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基本特點:冬長雪少,天氣寒冷;夏短濕熱,降水集中;春季風大,氣候乾燥;秋涼氣爽,時有早霜。年平均氣溫3.6—4.4℃,南北相差1℃。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19.5℃,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3.4℃。月平均氣溫穩定在 0℃以上的日數210天。平均≥10℃的日數148天。2601—2750℃的積溫保證率在91%以上,是黑龍江省積溫較高的縣份之一。

資源優勢

夕陽美景 夕陽美景

慶齊路、林肇路貫通南北、東西,交通便利,為商貿提供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草原面積大,水域眾多,是畜牧、漁業發展的資源優勢;土質以草原風沙土為主,適於防風、柴胡、黃芹等中草藥的生長,素有防風之鄉的美稱,為北藥開發提供良好的土地資本;沙丘連綿、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民風淳樸,為民俗旅遊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阿木塔半島生態旅遊區已初具規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旅遊觀光者。

胡吉吐莫鎮在“畜牧立鎮”方針的指引下,大力發展以奶牛為主的畜牧業,奶牛數量、鮮奶銷售量急驟上升,成為主導產業,已占農業收入的65%以上。現在全鎮大牲畜存欄9916頭(匹),其中奶牛存欄7006頭,肉牛存欄2744頭,鮮奶銷售1191噸(1—3月份統計)比去年同期增長76.2%。

經濟發展

“十五”計畫實施的五年,是發展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新形勢,面對巨觀經濟環境的新變化,面對非典、嚴重自然災害的新挑戰,在正確領導下,搶抓機遇,紮實苦幹,經過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五”計畫圓滿完成,縣域經濟和社會事業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經濟發展實現重大突破。確立並全面貫徹“畜牧立鎮”方針,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地區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10億元增加到23.5億元,年均以18.7%的速度攀升,是建鎮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工農業總產值由2000年的13.3億元增加到41.7億元,年均增長25.7%;全口徑工商稅收由2000年的3167萬元增加到34297萬元,年均增長60.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2000年的3170萬元增加到13387萬元,年均增長34%。經濟社會綜合評價在全省的位次明顯前移,全口徑財政收入在全省排名由2000年的51位上升到第8位。

生活質量

公路綠化 公路綠化

人民民眾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累計投資15.4億元,開發建設面積35.42萬平方米。建成達爾罕立交橋、草原廣場、天湖公園等146項公益基礎設施。農村住房磚瓦化率、自來水入戶率、道路鋪裝率分別比2000年提高13.3%、14.9%和19.9%。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用電條件明顯改善。信息網路全部覆蓋,程控電話、有線電視入戶率明顯提高。公路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新建、改建油路27條430公里,新建紅磚路52條303公里,硬化路面以上公路總里程達到853公里,通油路鄉鎮比例達到100%,通硬化路面行政村比例達到95%。林肇路、讓杜路的全線貫通,結束了沒有高等級公路的歷史。改善辦學條件,實施“愛心工程”,教育事業健康發展。衛生機構實現縣鄉村一體化管理,新建了疾控中心、傳染病區,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五險”參保人數逐年增加,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9289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擴大到8344人。實施扶貧解困工程,為770餘戶城鎮特困職工落實了脫貧項目,完成了農村30個重點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任務。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人均純收入、城鄉居民儲蓄餘額分別比2000年增長124%、291%和97.1%。

改革步伐

水產養殖 水產養殖

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圓滿結束,保全資產2000萬元,解除不良債務15509萬元,為職工補發工資和接續養老保險關係928萬元。農村稅費改革、鄉鎮機構改革、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兩補一免”政策全部兌現,企辦學校全部納入政府管理。組建了敖林“興農興牧”、胡吉吐莫“東興”、白音諾勒“百興”等專業合作社,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轉變傳統扶貧救助機制,完成了30個重點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任務,貧困人口脫貧率達18.7%。大力實施招商引資戰略,累計引進市外項目392個,到位資金24.3億元。伊利、妙士、合隆、饞神、海達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進駐,壯大了企業群體。德力戈爾民族工業園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累計入駐企業8戶、實現產值14.32億元。地方工業實力不斷增強,產、銷、利、稅年均增速達到38%以上,以畜產品加工為主的多元工業經濟新格局初步形成。

行政建設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堅持依法行政和民主行政,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辦理人民代表議案、政協委員提案,辦結率100%。認真落實《自治條例》和其它單行條例,在鞏固省財政單列縣的同時,又實現了省計畫單列。全面貫徹《行政許可法》 ,完成了“四五”普法目標,依法治縣進程明顯加快。完成了第六屆、第七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組建了城鎮七個社區,基層政權建設得到加強。強化監督制約機制,推行審計執法,促進了廉政建設。認真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對照社會各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落實整改措施,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農村經濟

灘涂治理 灘涂治理

農村經濟發展“十五”時期,堅持並全面貫徹“畜牧立鎮”方針,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發展以奶牛為主的畜牧業,農業和農村工作步入快速發展軌道。特別是2005年,農業和農村工作再次邁出新步伐、登上新台階,為“十五”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劃上了圓滿句號。農業總產值、農業總收入和農村人均純收入分別從2000年的8.7億元、4.5億元和805元發展到18.2億元、9.3億元和3150元,分別增長109%、106%和291%。

畜牧業主導地位得到確立。2005年,奶牛存欄11.2萬頭,交售給伊利的商品奶12萬噸,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3.1倍和5.7倍;大鵝、狐貉飼養量分別達到200萬隻和45萬隻以上。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畜牧業收入占農業總收入、人均來自牧業收入占農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都超過了60%。圍繞牧業調整種植結構,糧經飼比例由2000年的3.5:4.8:1.7調整到2:3:5,糧豆薯總產30.7萬噸,為歷史最高水平。

農業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在伊利、妙士、饞神、合隆等龍頭企業拉動下,以奶牛、大鵝為主的畜牧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萬壽菊加工項目的引進和城郊雜糧雜豆集散市場的逐步規範,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高效經濟作物的積極性。優勢產業的不斷壯大,牽動了飼草飼料、獸醫獸藥、運輸、建築、電力、餐飲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直接從業人員達5萬人以上。

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加強。投資近2000萬元,建設了拉海、綽爾、小河口等6處灌排泵站,為漁業生產和水田開發提供了保證;加強抗旱水源建設,累計打井1.3萬眼,完成抗旱保收田12.6萬畝;3個農機合作社項目順利實施;完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94處,解決了2.8萬人口的飲水問題;交通網路日漸完善,通油路鄉鎮比例達到100%,通硬化路面行政村比例達到95%;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信息網路全部覆蓋,程控電話和有線電視入戶率不斷提高。

生態建設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規劃了寬20公里、長89.9公里的“西北風口”綠化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組織大企業採取大兵團作戰、集中治理等有效措施,累計造林40.3萬畝,並成功實施了程地房子“生態移民”工程;加強草原建設,草原禁牧工作順利實施,採取圍欄封育、種改草等工程措施,累計改良建設草原65萬畝;實施“補水還濕”工程,建設了“八支幹”進水閘,初步建立了連環湖水域補水長效機制。生態環境得到歷史性恢復,全民生態意識明顯增強。

工業經濟

農業機械化 農業機械化

2005年,工業經濟繼續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3.5億元,增長21%;實現銷售收入20.4億元,增長20.4%;實現利潤1.63億元,增長10.4%;實現稅金1.62億元,增長13%。實現工業增加值8.2億元,增長10.8%。

工業經濟健康高效運行。一是運行質量不斷提高。2005年,工業生產形勢穩定,大小企業全部生產,呈現出產銷兩旺的喜人態勢,工業企業產品產銷率達到94%,工業產值利稅率達到13.6%。工業稅收(含油田)占全縣稅收的比重達到93%。地方工業產值(除油田)實現15.9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67.7%,工業對縣域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高。二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大幅提升。200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0億元,比2004年增長38.2%;實現銷售收入8.9億元,比2004年增長14.1%;實現利潤8100萬元,比2004年增長25.6%;實現稅金5100萬元,比2004年增長3.5%。三是企業技術和產品創新取得新突破。年初以來,生產企業的續建項目有6個,增加投資總額5737萬元。即:杜蒙海達紙業有限公司的“增長2730高速長網紙機項目”、杜爾伯特伊利飼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狐貉飼料生產項目”、“膨化飼料生產項目”、“酵母飼料生產項目”、大慶吉禾豆奶有限公司的“豆奶粉生產項目”、大慶妙士乳業的“杯酸生產線項目”等。企業的增資擴股,產品創新,增強了工業經濟實力,積攢了發展後勁。四是重點企業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伊利、妙士等乳品加工企業運行良好,拉動作用更加突出,乳品加工企業全年實現產值5.5億元,較2004年增長34.8%,占地方工業總產值的35%。僅杜爾伯特伊利乳業公司就實現產值4.5億元,上繳稅金4150萬元。

濕地保護 濕地保護

園區開發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一是園區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園區內已入駐企業8家,共9個項目,項目建設總投資達到7.73億元,已完成開發建設面積120萬平方米。目前,園區內新建項目土建工程均已順利結束,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和調試,近期均可投產,牧源獸藥加工項目已順利通過了國家GMP認證。二是區內企業效益大幅提升。2005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3億元,占地方工業總產值的39.6%,上繳稅金465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近1500個。三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總投資1198萬元,完成了3公里園區環路建設,進一步完善了供水、排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並為合隆、饞神、獸藥加工等企業平整場地,修築施工便道,打深水井以及提供其他的配套服務,保障了新建項目的順利實施。此外,園區土地徵用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2005年徵用土地66公頃,為園區下步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可以說,目前的德力戈爾工業園區已經成為全市比較成型的工業園區,對此市領導也給予了充分認可,並明確表示將在2006年對工業園區建設給予更大的支持。

項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工業項目建設取得可喜成果的一年,全年在建項目18項,總投資5.27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3.98億元。一是一批新建項目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目標。2005年,聯塑、伊路、津威、酒廠等15個項目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目標,投產率達到83.3%,為工業經濟培育了新的增長點。二是產業化龍頭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2005年,新上了饞神食品、合隆羽絨等鵝產品深加工企業,依託蘆葦資源,在理順造紙企業機制的同時,新上了“增長2730高速長網紙機”項目,這些項目投產後,將進一步加速我縣資源優勢向資金優勢的轉化,壯大地方工業實力。2005年新建項目投產後可新增生產能力7.55億元,增加就業崗位550個,將極大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加快的工業化進程,提升工業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旅遊業發展

堅持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和經營,累計投資1.5億元,新建了壽山滑雪場、當奈濕地、蒙古風情園、古典獵苑等一批景區景點;實施了壽山景區湖岸治理、濕地觀鳥亭建設、旅遊路鋪裝等基礎工程;開發了民族風情、濕地遊覽、溫泉洗浴、滑雪等旅遊項目;加強對外宣傳,擴大了杜爾伯特旅遊品牌知名度。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地位大幅提升,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旅遊收入年均在6000萬元以上,累計創造3000多個就業崗位,拉動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遞增8.7%。

社會事業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畜牧立鎮”方針不動搖,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教育方針,大力提高醫療衛生水平,穩步推進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強力推進科技興縣戰略,著力打造民族文化體育牌,充分發揮廣播電視輿論導向作用,快速發展網路信息通訊業,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教育事業

在教育事業上,全面貫徹黨的民族自治地方教育方針,大力加強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以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全面完成了“普九”任務,基礎教育穩步提高,職業教育健康發展,民族教育得到加強。國中普及畜牧、農業等專業課,少數民族聚居區加授蒙語,努力培養“落地人才”;定期選派專任教師到大中院校脫產培訓,教師培訓率達100%,教師資源不斷最佳化;“愛心工程”深入實施,為學生學習知識創建平台,解決了家長的後顧之憂;教育教學設施不斷最佳化,努力推動大中國小校提檔升級。

科技事業

在科技事業上,強力推進科技戰略,在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等領域引強龍、挖潛力,努力增加科技含量,引導動農民走科技致富之路,拉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大力引進畜牧專業人才,增強畜牧產業科技力量;與北京科研所、東北農大、八一農大成功對接,加大農業科研項目促進優質高效農業發展;大力調整漁業產業結構,發展多元型漁業,加大名特優養殖力度;隨著生態建設的深入進行,林業科學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運用。先後引進了“草牧場防護林營造技術、泥漿造林法、ABT生根粉套用推廣技術”等有力推動了科學種林、科學養林、科學護林的成效。

人口與計畫生育

在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上,緊緊圍繞計畫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牢牢把握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穩定低生育水平這一指導方針,以創建計畫生育服務先進縣為目標,認真搞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大力宣傳《計畫生育法》,普及計畫生育、優生優育、避孕節育、生殖保健以及相關的法律知識,落實計畫生育優惠政策,提高人口素質;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穩步推進,計畫生育政策符合率達96%以上;加強了縣鄉兩級計生服務站達標建設;積極組建和發展計生協會,充分發揮基層計生協會的作用。

在醫療衛生事業上,把建設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健康利益作為第一要務,深入實施母嬰安康、中醫十百千萬、抗癆597、計畫免疫5595四項工程,充分發揮農村“三級網路”的作用,大力加強了城鄉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疾病疫情預防控制、醫療服務保障和衛生監督執法體系建設,作好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城鄉衛生環境。

文化體育事業

在文化體育事業上,以爭創全國文化先進縣為目標,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專業文化異彩紛呈,民眾文化活動紅紅火火,社會文化活動蒸蒸日上。城鄉文化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加強了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場館建設;文體市場健康發展,推進了藝術團體和民眾文化團體市場化,不斷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以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為重點,大力發展體育事業,民族體育繁花似錦,競技體育成績卓著,人民的整體健康素質得到提高。2005年,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廣播電視事業

在廣播電視事業上,充分發揮了廣播電視是黨和政府的輿論陣地作用,緊緊圍繞政府的中心工作,堅持以抓宣傳管理為中心,以抓事業發展、擴大覆蓋面為基礎,以抓節目質量為目標,以抓安全播出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了廣播電視的宣傳工作,不斷提高宣傳質量,開展了語音數據等業務,提高了廣播電視的節目質量,生動地將黨和政府的“聲音”送入千家萬戶,體貼民情民意,反映人民的心聲,更好地發揮了廣播電視的喉舌與紐帶的作用;改造了城鄉有線電視網路,開設了40個電視頻道,17個扶貧開發重點村實現了有線電視村村通;有線電視網路線路160公里,城鄉有線電視用戶1.3萬戶,電視覆蓋人口53.7%,廣播覆蓋人口80%。

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今後一個時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大發展、快發展為主題,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核心,全面貫徹“畜牧立縣”方針,著力提升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和諧社會建設進程,基本實現打造全省“牧業強縣、旅遊大縣、生態名縣”目標,全力向小康社會邁進。

農民增收

近年來,胡吉吐莫鎮結合實際,創新了發展思路,採取養高產奶牛、發展特色旅遊,加強鄉村道路建設等舉措,加快了農民增收步伐。全鎮農業總產值達到了142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80元,同比增長7.9%。

隨著奶牛頭數的增加,飼草價格也上來了。再養出奶量低的奶牛,已經不划算了。胡吉吐莫鎮積極引導農民養高產奶牛,淘汰劣質奶牛。僅新發—個屯,到現在就買回來優質奶牛30多頭。這個鎮的優質奶牛總數達到了8360頭,去年向伊利交售商品奶13863噸,奶資收入近2000多萬元。

阿木塔杏花島,三面環水,自然風光秀麗。從2002年開始,這個鎮陸續投資300餘萬元,把這裡建成了遠近聞名的度假村。原始的蒙古族民風、蒙古族婚禮等民俗表演吸引了大批遊客。這個鎮投資23萬元,建成了一處賽狗場,吸引了大批國內各地賽狗愛好者和遊客。接待遊客10000餘人次,旅遊收入達到了100餘萬元。

“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在胡吉吐莫鎮變成了實際行動。為了解決農民出行難、農副產品外運難的問題,近年來,胡吉吐莫鎮加大了村屯道路建設力度,投資800餘萬元,鋪設通村油路219公里,紅磚路30公里,率先在全市實現了村村通硬化公路的目標。這個鎮的14個自然屯實現了屯屯通公路。隨便走進胡古吐莫鎮任何—個村屯,都會看到條條紅磚路縱橫交錯,這個鎮的農民再也不用為出行難發愁了。

中國城鎮3

中國地大物博,城市眾多,鄉鎮就更多了,了解鄉鎮歷史,人文,更多的接近鄉鎮睥風土人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