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哈鎮

伊拉哈鎮

伊拉哈鎮位於嫩江縣西南部,有13個行政村,31個自然屯,總人口33,496口人,是一個交通便利,經濟活躍的農村集鎮。伊拉哈鎮始終把文明生態村鎮建設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與黨建、農業農村等中心工作同安排同檢查,科學謀劃、精心組織,使伊拉哈鎮的文明生態村鎮建設又上新台階:全鎮所有的行政村和鎮直單位均是縣級以上文明村(單位),其中新化村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村標兵,伊拉哈鎮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鄉鎮標兵;鎮黨委2001年被省委命名為“六好鄉鎮黨委”,200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小城鎮建設綜合改革試點鎮。

基本信息

城鎮概況

伊拉哈鎮地處嫩江中游強起伏台地區。元代辟北路驛道時在本鎮展望村置失憐站;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置亦力克衛;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置北路驛道七站稱伊拉喀;宣統元年(1909年)置區,1956年置鄉,1958年改建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建制鄉,1985年轉為建制鎮。伊拉哈,系達斡爾語“菱角”之意。鎮府駐興隆村(即富嫩鐵路拉哈站),北距縣城39公里。轄27個行政村、31個自然屯。黑龍江省鶴山、躍進、尖山、榮軍4農場設此,另有外駐農副業生產基地2處。行政區劃總面積1393.2平方公里,其中自營面積214.7平方公里。鎮轄總戶數7385戶,總人口34376人,其中勞動力6889人。經濟以農業為主,系小麥,大豆主產區。1985年,實際播種209432畝,其中麥豆占73.3%;糧豆總產23398噸,交售糧豆13710噸,商品率58.6%;總收入1861萬元,其中農業收入占62.7%、工副業收入占37.3%。富嫩鐵路、齊黑公路縱貫本鎮中部,鄉村道路自成網路。治所為全縣南部物資集散地之一。

伊拉哈鎮共有農村勞動力11842人,目前已經進行勞動力轉移5030人,占勞動力總數的42%,全鎮通過勞動力轉移每年可創收3621萬元。特別是今年7月份該鎮五一、五四等村屯發生水災,部分農戶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鎮黨委、鎮政府積極引導受災農戶通過勞務輸出等方式,增加經濟收入。

農業狀況

伊拉哈所處的位置在嫩江南部,工業項目發展受到限制,全鎮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傳統種植業,增長增收比較緩慢。2005年伊拉哈鎮按照優質、高產、生態、安全的要求,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無公害農業,集中26戶種植業大戶與縣農委簽訂種植契約,打消農民顧慮,引導農民建設了七個蔬菜花卉水果等基地,2005年就增收60餘萬元,發揮了積極的示範作用。黎明村是伊拉哈鎮響譽全縣的奶牛專業村,全村養牛大戶發展到32戶,全村奶牛存欄960頭,每天向完達山提供鮮奶十噸。每頭奶牛可為每個養殖戶增加收入四千多元。鎮黨委依託這個優勢,積極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打造綠色品牌。

伊拉哈鎮以轉變觀念為先導,以提高科技素質為保障,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生態型農業,扶持黎明村農民創建“養牛+沼氣+經濟作物”的“小庭院、大產業”模式,克服了資金短缺的困難,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在爭取到國家投資的情況下,動員村民集資開發沼氣項目,使人畜糞便變廢為寶,搞起綜合利用,使村里這些老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形成了“草—牛—沼—豆”循環型生態農業模式,即用草餵牛——牛糞變沼氣、沼液、沼渣——沼氣做飯——沼液沼渣餵豬或作大豆肥料。這種模式的推廣,不僅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而且促進了農民增收,據測算,用沼渣沼液餵豬,一年多出一欄,多收入500元;沼氣代替煤、電,一年節支500元;用沼液沼渣育大豆,替代化肥和農藥,大豆產量提高,質量上乘,銷售價格高,加上省掉的農藥化肥錢,一年平均每戶受益1200元,幾項相加村民每年淨增收2000多元。這一項目既清潔了環境又開發了綠色能源,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生態最佳化有機結合。

伊拉哈鎮大力引導村民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在村莊周圍、庭前屋後種植經濟果木,使庭院經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長點。三星村永發村過去村里曾被遺棄多年的1300多畝荒山荒坡,現已被栽滿了經濟松木林,不僅成為一個價值不斷增加的天然寶庫,而且樹林縱橫交錯,防風固沙,調節著這兩個村的農業小氣候,使兩個村的村民切身感受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巨大作用。現如今的伊拉哈不僅成為遠近聞名的“養牛專業鎮”、“林果專業鎮”,而且還以依山傍水、林木飄香、優美潔淨的環境,成為嫩江南部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自然資源

伊拉哈鎮伊拉哈鎮河流
伊拉哈鎮水肥草美,物產豐富,素有“綠色的淨土”和“天然寶庫”之美稱。“草、水、葦、藥”堪稱黑龍江省四個之最。草原面積最大——草質優良,營養豐富,暢銷國外,宜牧草場可飼養大牲畜30萬頭(匹)。水域面積最寬——嫩江流經境內146.7公里,烏裕爾河雙陽河呈無尾狀散流境內,形成大小湖泊201個,水面達205萬畝,占總幅員的22.1%,可養魚水面140萬畝,水產品產量每年都超萬噸。葦地面積最大——有葦地87萬畝,占黑龍江省葦地面積的27%,年產商品葦在15萬噸左右。中草藥材品種最多,儲量最大——盛產防風、龍膽草等129種中草藥材,總儲量達1億公斤。石油天然氣、地熱等資源也十分豐富。

文化建設

伊拉哈鎮伊拉哈鎮
伊拉哈鎮建設文明生態村鎮,先做重視生態環境建設的文明人。伊拉哈鎮廣泛宣傳和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大力加強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伊拉哈鎮加強生態環境教育,在廣大基層幹部民眾中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不亂砍亂伐林木,不捕殺野生動物,不污染環境,因地制宜,開展豐富、生動、具有實效的創建活動。伊拉哈鎮以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為重點,大力開展學科學、用科學活動,不斷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伊拉哈鎮制定由村民民主討論形成的《村規民約》,以倡導移風易俗為重點,利用“紅白理事會”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家庭觀和生育觀,革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五是完善文化設施。通過建設文體活動中心等措施,豐富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2006年,伊拉哈鎮累計籌資32萬元建起了三處設有圖書室閱覽室電教室棋牌室、宣傳欄、籃球場、健身器材,即“七位一體”的文體活動中心,村民靠打牌、聊天消磨時光的少了,學習新技術、參加文體活動的多了,村民過上像城裡人一樣的好日子。六是深入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目前已有78%的農戶達到了“十星級”標準,農民的生態意識、家園意識、現代文明意識明顯增強,形成了人人爭做勤勞、善學、文明、守法村民,家家爭創“十星級”文明戶的良好氛圍。通過開展行之有效的活動,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素質,增強了保護生態環境和自覺意識,凝聚了全鎮人民的精神力量,統一了全鎮黨員幹部民眾的思想認識。

環境建設

伊拉哈鎮以整治環境為重點,積極改變鎮容村貌,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重點抓了四項工程。一是道路整修建房工程。伊拉哈鎮黨政班子成員進行多次研究,決定從治理髒亂差入手,以修路建房為重點,徹底改變村屯面貌,給農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伊拉哈鎮出台優惠政策,對於新建磚瓦房農戶不僅減免相關建設費用,還給予適當補貼,激發農戶建房積極性,每年全鎮新建磚瓦房都在二百戶以上,住房磚瓦化率已達70%。鎮內144條村屯路已初步達標,每年的道路鋪裝率都達100%,古城村與附近公路的幹道,主村道以及村民聚居地通往各家各戶的串戶公路2006年全部實現了白色硬化。二是戶戶通自來水工程。在縣水務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後籌集5萬多元資金,鋪設6000多米自來水管道,使全鎮80%以上的農戶吃上了乾淨的自來水。三是綠化美化工程。對村里房前屋後和道路兩側進行統一綠化美化,年增路旁林2萬餘株,綠化率達到100%,成為嫩江縣綠化工作最優鄉鎮。全鎮各村均新建了垃圾站,配備了專職環衛員,對衛生實行規範管理。上述工程的實施,使全鎮各村的面貌煥然一新,過去糞便到處堆,晴天蒼蠅蚊子到處飛,雨天滿街污水橫流的髒亂差狀況得到了徹底改變,生態環境是“水清潔、樹成行、鮮花開在路兩旁”,為村民營造了舒適、潔淨的生產生活環境。

基礎建設

伊拉哈鎮伊拉哈鎮
伊拉哈鎮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講求實效,量力而行,合理確定創建目標任務和建設標準,逐步建設。2006年,伊拉哈鎮根據全鎮各村的自然狀況和基礎條件,將全鎮劃分為三個創建檔次,針對實際提出了不同的創建要求,極大的激發了廣大農民用自己的雙手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的熱情,湧現了一些成效顯著的示範村,如黎明村、新化村、古城村等,伊拉哈鎮實現了煮飯不冒煙,生態文明、農村人居環境、民眾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黨群、幹群關係也更加親密。

伊拉哈鎮堅持典型示範,確保創建工作穩步推進。分層次抓試點,及時總結經驗、運用成功的典型的示範、引導和帶動,不斷擴大創建活動的覆蓋面,鞏固、發展創建成果。伊拉哈鎮加強督促檢查指導,及時總結先進經驗,幫助改進存在的問題。鎮黨委對文明生態村鎮建設工作進行大檢查,深入到各村的巷道和農戶家中,重點看死面死角,並將檢查的情況予以全鎮通報,對各村會戰的進程、存在的問題需要整改的地方進行了如實通報,起到了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作用。2006年底,鎮黨委政府在全年工作總結中,對文明生態村建設工作進行了評比,文明生態村建設成效顯著的新化、新豐等7個村給予了表彰獎勵。

伊拉哈鎮建設的大發展、快發展,極大地提升了伊拉哈鎮的文明程度,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加速了鎮域經濟的快速騰飛。一是人居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夏秋時節,村屯綠樹成蔭,鮮花盛開,道路平坦整潔,圍牆整齊規範,住房寬敞明亮,人民安居樂業,到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二是居民的文化素質普遍提高。突出文明生態村建設中的人本思想的最直接收穫就是居民文化素質普遍提高。通過“十星級”文明戶的評比和“改、塑、創”活動的開展,剷除了農村生活中的舊習、陋習和惡習,崇尚科學、追求現代、嚮往文明的文化氛圍越來越濃,湧現出了以農民詩人鄭成美為代表的一大批農村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生力軍。三是農村經濟得到了全面發展。伊拉哈鎮是省級文明鎮標兵,該村的人均收入達到了3800多元,比全鎮人均收入的平均值高出15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