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村[黑龍江省嫩江縣伊拉哈鎮]

新化村[黑龍江省嫩江縣伊拉哈鎮]

新化村位於黑龍江省嫩江縣伊拉哈鎮,是伊拉哈鎮最大的行政村之一,耕地面積15000多畝,人均5畝,人多地少,農民增收乏力。新化村勞動力向外輸出的同時,還實現了本區域和就地轉移。

基本信息

簡介

新化村新化村
新化村是伊拉哈鎮最大的行政村之一,現有人口3086人。耕地面積30,015畝。近年來,新化村根據國家和省、市、縣關於加快農業規模化生產經營的指示精神,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為早日實現農民脫貧致富,徹底從土地中解脫出來走外出務工經商、發展二、三產業的經濟發展思路,定位於發展現代農業的工作目標,探索規模化生產經營的途徑,加大農機合作社的組建力度,擴大農民合作組織在村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農機合作社的整體概況

三年來,新化村共組建兩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總投資1,36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993萬元,村民自籌370萬元。農機專業合作社占地面積15,700平方米,其中機庫20個,面積970平方米,農具棚1,300平方米,停車場13,430平方米。現有福田1254拖拉機3台套,東方紅1302拖拉機1台,美國維美德拖拉機210馬力4台,美國約翰迪爾拖拉機270馬力1台,美國凱斯紐荷蘭305馬力2台,美國凱斯310馬力1台,美國約翰迪爾388馬力拖拉機1台,美國凱斯535馬力拖拉機1台,凱斯3230型液體噴藥機1台,1048聯合收割機2台,3316聯合收割機1台,1076聯合收割機3台。

經營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是強化內部管理,樹立良好的形象。農機專業合作社實行股份制管理,成立了股份制農機專業合作社董事會,設董事長1人,董事6人,監事會2人,會計1人。按照“統一管理、腳踏車核算、自行盈虧、利後分紅”的模式進行經營。在生產管理中實行“六統一”的辦法,即:統一停放、統一作業、統一質量驗收標準、統一作業收費和結算、統一油料供應、統一保養和維修。合作社在內部管理方面嚴格制定各項規章制度,真正做到制度上牆、責任到人。機車作業機長跟班、理事長、經理隨時隨地抽查,嚴格限制高收費現象,嚴格做好質量監督,質量不合格的堅決返工。同時接受廣大用戶的監督。使合作社機組作業在社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為合作社在農業發展中奠定了基礎。
二是引導連片種植,提高作業效率。為改變多年來條塊種植不利於大型機械發揮效率的矛盾,合作社在藉助整村推進的契機和政府扶持政策的同時,積極出台了連片種植價格浮動的政策,即連片面積越大,作業收費越低。合作社規定連片整地和播種面積超過500畝的地塊,作業費下浮10%;連片整地和播種面積超過1,000畝的地塊,作業費下浮15%;通過此舉極大地調動了農民連片整地種植的積極性。合作社組建以來有43,200畝地實現了連片整地、統一播種,有效的解決了小地塊與大機械的矛盾,合作社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連片農戶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糧食產量,增產在30%左右,為農民增加收入288萬元。

取得的成效

合作社組建前,農業生產主要以小型機械為主,由於多年耕作質量達不到標準,土地嚴重板結,糧食產量始終在低水平徘徊。合作社組建後,通過內部嚴格管理,對外作業高標準、高效率,使合作社取得了良好的信譽,作業面積逐年擴大,廣大農民的糧食產量逐年提高,也使合作社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10年合作社秋整地作業面積達到45,000畝,橫跨4個村和1個農場,利潤28萬元。由於多年來農業生產主要以小型農具耕作為主,造成土地嚴重板結,犁底層上移,糧食產量連年下滑,廣大農民已充分認識到使用大型機械耕作(尤其在整地)的重要性。合作社通過廣泛的宣傳和引導,讓廣大農民通過親身體驗對比畝產量的差異懸殊,使廣大農民看到了科學種田增產增效的希望,紛紛拋棄小型機具耕作,改用大型機械連片耕作經營。合作社高質量、高效益、低成本規模化生產,使廣大農民嘗到連片種植、科學耕作的甜頭,也逐步認識到小生產難以達到致富奔小康的道理。三年來,土地流轉、勞動力外出務工在伊拉哈鎮新化村已成為一種趨勢,今年全村土地流轉面積達10,576畝。通過組建合作社後,實現勞動力轉移1136人,僅此增加農民收入760萬元。
新化村農機合作社組建三年來,大型機械作業量逐年遞增,不僅合作社本身收入穩步增加,也帶動了全村農民走上致富快車道。同時也為農業規模化生產經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合作社的組建必將給我村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