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棵樹鎮

七棵樹鎮

黑龍江省龍江縣七棵樹鎮,該鎮位於龍江縣北部,鎮政府距縣城25公里,全鎮總面積45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80個自然屯,總人口48102人,其中農業人口47174人。七棵樹鎮自然資源豐富。與之毗鄰的哈拉海濕地和溝口水庫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七 棵樹鎮名源於駐地七棵樹村名。中華民國時期,先後隸屬龍江縣第三區和第二區管轄。東北淪陷後,初設七棵樹鄉保,1938年4月改設七棵樹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6月設定七棵樹區,1948年改為第六區。1956年3月,並村劃鄉,設定七棵樹鄉。1958年6月,將青龍山鄉併入七棵樹鄉。同年9月,與發達、福山永鄉合併,成立發達人民公社。1960年從發達公社境內劃出,設定七棵樹公社。“文化大革命”前期,曾一度更名為“七一”公社,1970年4月恢復七棵樹公社名稱。1984年5月,改為七棵樹鄉。1986年4月,改為七棵樹鎮。

行政區劃

七棵樹鎮 七棵樹鎮

全鎮截止2016年共轄15個村民委員會230221104200121七棵樹村民委員會230221104201220青龍山村民委員會230221104202220前進村民委員會230221104203220向陽村民委員會230221104204220大榆樹村民委員會230221104205220吉祥村民委員會230221104206220福山永村民委員會230221104207220順興村民委員會230221104208220高地村民委員會230221104209220正陽村民委員會230221104210220發達村民委員會230221104211220三興村民委員會230221104212220雙龍村民委員會230221104213220同興村民委員會230221104214220興隆溝村民委員會

鎮情概況

七棵樹鎮行政地圖 七棵樹鎮行政地圖

七棵樹鎮位於龍江縣北部,鎮政府距縣城25公里,全鎮總面積45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80個自然屯,總人口48102人,其中農業人口47174人.現有耕地22600公頃,林地2034公頃,森林覆蓋率9%。草原面積10780公頃,水面420公頃,已開發魚塘200公頃。七棵樹鎮是農業大鎮,土地肥沃,農業基礎設施比較雄厚。年有效積溫在2000℃?2600℃,年降雨量在460毫米左右,無霜期在125?135天。適合玉米、大豆、高粱以及各類雜糧和瓜果蔬菜生產。

自然資源

七棵樹鎮風景 七棵樹鎮風景

七棵樹自然資源豐富。與之毗鄰的哈拉海濕地和溝口水庫風景秀麗,景色宜人,不僅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而且可年產蘆葦500噸,優質牧草700噸。轄區內有經齊齊哈爾市地質勘探測定,儲量在5萬噸以上,平均厚度10米,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的輕質頁岩。有經國家地質礦產部、地質礦產部吉林省中心實驗室、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等部門評審鑑定符合國家標準的興隆泉鍶質飲用天然礦泉水。這些資源有待於開發利用。

農業經濟

哈拉海濕地 哈拉海濕地

七棵樹鎮是農業大鎮,土地肥沃,農業基礎設施比較雄厚。現有耕地22600公頃,林地2034公頃,森林覆蓋率9%。草原面積10780公頃,水面420公頃,已開發魚塘200公頃。該鎮氣候年有效積溫在2000℃—2600℃,年降雨量在460毫米左右,無霜期在125—135天。適合玉米、大豆、高以及各類雜糧和瓜果蔬菜生產。年糧豆薯總產量為93950噸。其中綠色穀子200噸,綠色玉米22000噸,小雜糧18500噸。近幾年,畜牧業發展迅速,已成為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養殖業已形成一定特色,年產值約5700萬元。水產養殖已初具規模,哈拉海濕地自然水面每年產鮮魚100噸。溝口水庫富山魚池年產鮮魚200噸。 2007年,七棵樹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積極進行抗災自救,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使全鎮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全鎮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4億元,農村人均收入實現2320元,稅收實現142萬元。

2008,七棵樹鎮以圍繞縣委提出的“工業強縣、特色立縣、開放活縣、科教興縣”的主體思路,通過建設大項目、培育大基地、發展大流通、環境大改變為發展目標,強力推進各項工作,謀求新發展,力促新跨越,進一步加快鎮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該鎮還以大項目為核心,培育主導產業龍頭;以開放搞活為手段,加快流通體系建設;以新農村建設為統領,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以改善環境為基礎,創建優良的發展氛圍;經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促進全鎮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獨具特色的大連灣、三興、前進三個粉條生產專業村,每年產澱粉10000噸,手工粉條6300噸。集體企業逐漸發展壯大,投資260萬元興建的福山永糧食批發市場,年創產值7200萬元,實現利稅600萬元。

七棵樹牲畜交易市場和牲畜屠宰廠,已成為龍江縣北部牲畜屠宰、加工、銷售重要集散地。鄉鎮、個體私營企業總產值占全鎮社會總產值的比例達18.9%,而且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加快了農民致富的步伐。

發展特色養殖極快的增加了七棵樹鎮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社會事業

七棵樹鎮中國小師生書畫比賽 七棵樹鎮中國小師生書畫比賽

七棵樹鎮是龍江縣北部的中心城鎮,幾年來,小城鎮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協調發展,用於村鎮建設的資金逐年增加,龍甘公路白色路面2004年竣工,龍青公路已建成縣級達標公路。

鎮村人均居住面積26平方米,住房磚瓦化率達60%,自來水入戶率達55%,電話普及率25%,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0%。鎮內設有三所完全中學、20所國小、一座標準化中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中國小入學鞏固率達到98%,村衛生所,鎮醫院、敬老院都達到了標準化。

扶貧工作

七棵樹鎮政府所在地七棵樹村,其耕地面積為219160畝。處於第三積溫帶,常年積溫大約為2500℃,無霜期12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約430毫升,並且降水分布不均。旱災嚴重,基本為十年九旱,無論是山林還是耕地,水土流失情況都是十分嚴重,由於全村的地形為丘地勢,耕地治理很難,再加之村經濟滑坡嚴重,改良的工作不能及時到位,使之優質土壤面積逐年減少,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全村三個自然屯,907戶,2783人口,耕地面積219160畝,低洼易澇面積4000餘畝,占耕地面積的20%。2001年全村作物是玉米,高粱約占播種面積的55%、25%。但平均畝產550公斤,全村糧食總產量為1750噸,人均收入負28元。牛、豬、羊家禽存欄分別是285頭、1000頭、2100隻。

由於旱災造成牧草不長,牲畜無處放牧,使一直看好的畜牧業也面臨嚴重的考驗。由於近段時間來的旱情不斷加重,現有的8眼抗旱大口井,只能為全村15%的耕地提供用水。抗旱井的嚴重短缺及水利設施配套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因為全村耕地78%以上是山坡地,土質瘠薄低洼易澇地多。糧食產量僅在300公斤左右,80%以上的土地水流失嚴重。另外,農戶仍沿用傳統落後的耕作方式和傳統的以糧為主的經營模式。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低使農業沒有大的發展趨勢。全村醫療水平衛生條件落後。缺醫少藥,無法保障村民最基本的初級醫療保健。

七棵樹鎮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整村穩定,解決溫飽的奮鬥目標,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以結構調整為突破口,以科技創新和提高農民素質為根本,充分挖掘農村潛力,不斷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和貧困民眾自我發展能力,完善社會性公益事業,農民收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民眾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村經濟全面穩定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