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空洞

肺空洞

肺空洞是指肺內病變組織發生壞死後經引流支氣管排除並吸入氣體形成。 空洞是肺部疾病常見的影像學表現。

病變空洞

綜述

肺葉、肺段實變或肺不張可合併空洞,主要為大葉性肺炎、肺膿腫、肺結核和肺癌。

肺炎

1、急性肺炎合併肺膿腫:有的大葉性肺炎可合併急性肺膿腫。X線及CT表現為肺葉或肺段實變影像內的透亮影及氣液平面。空洞一般較大,主要病原菌為肺炎雙球菌。引起類似影像的其他疾病有某些革蘭氏陰性桿菌,如克雷白桿菌等並發的肺膿腫,多見於免疫損害的患者。

2、慢性肺炎合併的肺膿腫:慢性肺炎可呈肺葉或肺段實變影,可合併肺體積縮小。一般為單發空洞,可合併支氣管擴張。

3、肺結核

(1)蟲蝕狀空洞:又稱無壁空洞、乾酪空洞,見於乾酪性肺炎及大片纖維乾酪灶。影像表現為肺葉、肺段或大片實變影像中的低密度區,呈單發、多發或融合,空洞直徑約0.5-1.0cm,類圓形,洞壁模糊。

(2) 硬化多房性空洞:肺結核毀損肺內的空洞為多發性,呈類圓形或不規則型,常緊密相連,洞壁有大量的纖維結締組織,周圍有多種形態及不同密度的結核病灶,如乾酪組織、肉芽組織、肺硬變、胸膜增厚等。

(3)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空洞為纖維厚壁空洞,常為多發性。周圍有浸潤、乾酪結節、纖維化及胸膜增厚多種病變,肺臟體積減小。

肺膿腫

中央型肺癌或支氣管其他腫瘤或病變引起的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張可合併肺膿腫。但由於支氣管狹窄及阻塞使膿腫內的液體不易排出,也不宜吸入空氣,故空洞較為少見。CT增強或mri可顯示阻塞性肺炎內的壞死和液化病變。

四、類似空洞的病變

肺內空腔病變需與空洞鑑別。空腔是肺內生理腔隙的異常擴張。常見病變為肺囊腫和肺大泡等。在影像上,空腔的壁厚為1cm及其以下,此為與空洞鑑別的主要依據。在空腔的鑑別方面,孤立存在的空腔一般為肺囊腫,合併有肺氣腫的空腔多為肺大泡。肺氣囊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的合併表現。有些情況下空腔類似空洞病變,應進一步鑑別。

1、肺大泡合併感染:肺大泡周圍肺組織實變,表現為片狀或肺實變影內有圓形透亮區,或合併液平,類似肺膿腫。鑑別診斷時應注意肺大泡易發生在肺尖、肺底及肺外帶。在病變周圍及對側具有肺大泡及肺氣腫影像。炎症吸收後複查可證實。

2、肺囊腫合併感染:多見於兒童。肺囊腫壁增厚,有液平,周圍有片狀陰影。炎症吸收後可證實肺囊腫的診斷。

3、肺囊腫惡變:很少見,表現為肺囊腫的薄壁上出現局限性增厚及結節。

4、肺隔離症:注入對比劑常規CT檢查,80%可顯示供血動脈,螺鏇CT 血管成像具有較好的診斷效果。

5、卡氏囊蟲肺炎:肺內囊性病變發生率為10-34%,經治療後囊腫病變吸收。

6、淋巴管肌瘤病:為多發囊性病變,直徑2-5cm,壁薄,肺內瀰漫分布。周圍肺組織正常。

7、周圍型肺癌的空泡征:此症需與小空洞鑑別。CT多平面重建如能顯示該低密度影是小支氣管斷面,可與空洞鑑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