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異物感

肛門異物感

肛門異物感是指咽下的異物包括導管、雞骨和魚刺,另外還有膽石或者糞石可停留在肛門直腸交界處。痔瘡,尿路結石,陰道環或手術的海綿或器械可能侵蝕入直腸導致。某些奇特的或與性表演有關的異物被人為地插入,並無意識地嵌頓了。有些物質嵌入直腸壁,有些異物嵌粘在肛門括約肌上面,從而給肛門帶來的感覺。

基本信息

概念

排便過程中突然出現劇裂疼痛應懷疑有穿透性異物,其剛好停留在肛門直腸交界處或之上。

其他症狀取決於異物的大小和形態,在原位的停留時間及有無感染或穿孔。

異物通常停在直腸中段,異物在該處不能通過直腸前屈的角度。

肛指檢查時可觸摸到異物。

可能有必要作腹部和胸部X線檢查以排除腹腔直腸內穿孔。

危害

1、引起貧血

排便中或便後出血,色鮮紅,有時大便表面附有少量血液,或將手紙染紅,有時為滴血或射血。

由於糞便擦破黏膜,或因排便時過於用力,血管內壓力增高,以致曲張靜脈血管破裂。

如長期反覆出血,或多次大量出血者,還可引起貧血

2、肛門疼痛

單純內痔,一般無疼痛,有時僅感覺肛門部墜脹或排便困難。

如脫出未及時復位,則疼痛加重;如發生嵌頓,有潰爛壞死,引起肛緣發炎水腫,則疼痛劇烈。

3、痔核脫出

由於痔核體積增大,排便時受到糞便的擠壓,使其逐漸與肌層分離而脫出肛外,有時是1--2個痔核同時脫出,有時是全部痔核並帶有直腸黏膜一齊脫出。

最初便後能自行復位,症狀較重者,脫出後需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方能復位。

症狀更嚴重者,除排便時脫出外,凡用力、行走、咳嗽噴嚏、下蹲等,都可能脫出。

4、粘液流出

直腸黏膜長期受痔核的刺激,引起分泌物增多;晚期內痔,因肛門括約肌鬆弛,常有分泌物由肛門流出。輕者大便時流出,重者不排便時也自然流出,污染內褲,病人極不方便,而且在內痔脫出時,分泌物更多。

5、肛門瘙癢

因分泌物或脫出痔核的刺激,使肛門周圍潮濕不潔,發生濕疹和瘙癢,瘙癢有時是由於內痔脫出因反射作用而引起的。

病因

1、肛管炎

肛管炎是長期的糞便刺激和不良的排便習慣引起的,如反覆便秘或反覆腹瀉均會引起肛管部位的炎症。

炎症的存在,許多患者有忍便的現象,所以易出現肛門異物感。

2、痔瘡

臨床醫學上以齒線為界把痔瘡分為外痔內痔混合痔三種,其中外痔的主要症狀為肛門墜脹、疼痛、有異物感。

特別是結締組織型外痔,肛門邊緣處贅生皮瓣,逐漸增大,質地柔軟,一般無疼痛,不出血,僅覺肛門有異物感。

3、直腸脫垂

腸腔內的肛管、直腸黏膜層鬆弛時,由於受到重力影響就會出現堆積的情況。

當未脫出肛外時,患者會有明顯的肛門墜痛感。

此外直腸脫垂還會引發各類不便,如排便困難、大便失禁等症狀。

4、肛周膿腫

肛周膿腫在皮下發生時,患者肛門周圍會有腫塊出現。而且腫塊會使肛門有下墜的感覺。

當腫塊化膿時患者就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感。

5、直腸黏膜鬆弛

直腸黏膜鬆弛又叫直腸內脫垂,根據發展程度可分為I期、II期、III期,其症狀主要是大便困難、肛門墜漲,肛門有異物感等。

6、肛乳頭肥大

肛乳頭肥大是一種良性疾病,常表現為肛管處白色乳頭狀腫物,較硬,常多發。

肛乳頭炎主要表現為平時感到肛門內有異物感,隨著乳頭增生肥大,排便時乳頭可脫出肛門外。

小的乳頭便後可自行回到肛門內,大的需用手推回肛門內。如不及時復位,可引起肛門水腫、脹痛。

診斷

痔瘡肛管炎肛乳頭肥大、直腸黏膜鬆弛等疾病均可引起肛門異物感,肛門鏡可以精確診斷肛門異物感的病因。

肛腸鏡系統運用三維立體視頻成像手段,可深入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對微小病變均可有效鎖定、收錄並列印成像,即使毫無醫學常識的患者也可直觀了解病灶情形,確診率達99%以上。

檢查快速,三五分鐘即可對痔瘡肛瘺肛裂、肛周膿腫等肛周疾病做出精確診斷,其功能比上一代肛門鏡至少提高了五倍。

由於檢查快速、無痛,受到許多女性患者的高度推崇。

預防

1、保持樂觀

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

可見壓力是重要的癌症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體內代謝紊亂,導致體內酸性物質的沉積;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

2、生活規律

生活要規律,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容易患腸息肉。

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保持弱鹼性體質,使細胞增生,突變疾病遠離自己。

3、良好的生活習慣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

吸菸,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菸,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症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菸喝酒的人,極易導致酸性體質。

4、飲食清淡

不要過多地吃鹹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