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藻

聚藻

聚藻即為小二仙草科植物穗狀狐尾藻。穗狀狐尾藻,多年生沉水草本。根狀莖匍匐,節上生鬚根。莖圓柱形,伸長,常分枝,依水的深淺不同而長度不一,節間長3-4cm。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分布於中國各地。

基本信息

簡介

聚藻聚藻

聚藻穗狀狐尾藻多年生沉水草本。根狀莖匍匐,節上生鬚根。莖圓柱形,伸長,常分枝,依水的深淺不同而長度不一,節間長3-4cm。葉4枚輪生;無深綠色,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2-3cm,羽狀深裂,裂片線形,細密,13-20餘對,互生和近對生。穗狀花序頂生,長5-10cm,挺立於水面,果期沉於水中;花單性,4至多數輪生,雌雄花同株;雄花居上部,苞片綠色,邊緣紅色,長圓形,小苞片卵形,萼管鍾狀,花萼4,卵狀三角形,花瓣4,紅色變綠,舟狀匙形,早落,雄蕊8,淡綠色或黃綠色,長2mm;雌花生下部,萼管幾平截或具淺齒,花瓣4,卵圓形,先端鈍,粉紅色,早落,子房下位,4室,柱頭4,羽狀,向外反轉。果球形,直徑1.5-3mm,分成4個分果爿。花期4-10月。
【別名】水藻、水蘊鰓草午尾蘊金魚草、草紗、小二仙草、狗尾巴草、狐尾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truiogtkkynsoucatynL.

【中藥化學成分】含大量的脫植基葉綠素(chlorophyllide)。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

【考證】《本草圖經》在"海藻"條引陸璣《詩疏》云:"藻,水草,生水底。有二種……一種莖如釵股,葉如蓬蒿,謂之聚藻……"《品匯精要》在引述上文後,又云:"二藻但能茹而已,非海中所生者。"說明聚藻是一種淡水生植物。《綱目》載:"藻有二種,水中甚多……聚藻,葉細如絲及魚鰓狀,節節連生……"並附有鰓草圖一幅,根據上述古本草的描述,並參照《綱目》附圖,聚藻即為小二仙草科植物穗狀狐尾藻。

【科屬分類】小二仙草科

【主治】熱病煩渴;赤白痢丹毒瘡癤燙傷

【生態環境】生於池沼湖泊溝渠中。

【採收和儲藏】從4月至10月,隔2個月採收1次,每次採收池塘中1/2的聚藻,鮮用,曬乾或烘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各地。

【功效分類】清熱藥;涼血藥;解毒藥

【藥用植物栽培】生物學特性聚藻為水生植物,生於沼澤或水塘中。喜水和溫暖的氣候。生長適溫為25-30℃,忌乾旱。在具有一定肥力的池塘中生長為宜。
栽培技術用插莖繁殖。一般水深在40-80cm的池塘,池底淤泥層厚20-30cm,水位變化不大的水域都可種植。在4月上旬,水溫15℃以上時,將插入泥中約15cm左右,任其蔓延。注意精除雜草和各種水生動物,如魚類,螃蟹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品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