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36坦克殲擊車

美國M36坦克殲擊車

二戰後期,一種新型的坦克殲擊車深受美國大兵的喜愛。它就是著名的M36坦克殲擊車。一位歐洲前線的美軍裝甲兵部隊司令官曾緊急請求:“請火速裝備M36,哪怕是只裝備一輛也行”,迫切的心情溢於言表。由於M36具有強大的穿甲威力和出色的機動性能,成為赫赫有名的伏“虎”獵“豹”的高手。

研製過程

美國M36坦克殲擊車美國M36坦克殲擊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美國軍方從蘇聯情報人員那裡獲悉,德國人正在研製大威力、重裝甲的新式重型坦克,即後來的“虎”式重型坦克。而美軍原來的M10坦克殲擊車的76.2毫米火炮的穿甲威力已明顯不足。為了能擊穿“虎”式和“黑豹”坦克的重裝甲,急需增大坦克殲擊車的火炮威力。為此,美國武器開發委員會下達了改進M10坦克殲擊車的指令。在戰時體制的指導下,生產廠家很快便研製出幾種型號的坦克殲擊車,包括T70、T71和T72坦克殲擊車等。

T72坦克殲擊車的主要改進處是戰鬥部分,通過設計新型炮塔、改進火炮安裝和炮手的配置來改善炮塔的平衡,從而減輕整車的重量。但火炮口徑仍為76.2毫米。

T70是在T72坦克殲擊車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而成的。主要是採用了扭桿彈簧懸掛裝置,提高了車輛行駛的平順性。這兩種樣車都在阿伯丁試驗廠實車試驗過,取得了滿意的結果。但是,這兩種車型的火炮威力不足,只能算是過渡車型。真正為M36奠定基礎的,便是T71坦克殲擊車。

美國M36坦克殲擊車美國M36坦克殲擊車

為了能對付德國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的重裝甲,美軍決定在原來M10坦克殲擊車的基礎上,裝上當時防空武器中口徑最大的M1型90毫米火炮進行試驗,這就是T71坦克殲擊車的來歷。裝車後的Ml型火炮,稱為M3型90毫米火炮。承擔研製工作的是希伯萊公司福特公司。為了能安裝大口徑火炮,兩家公司分別設計了新的大型炮塔,並重點解決了炮塔增重所帶來的炮塔不平衡問題,加大了炮塔尾艙。這一點也成為區分M36(T71)和M10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徵。經過在阿伯丁試驗場的對比試驗之後,美國陸軍選定了福特公司的樣車,1943年12月9日,定名為T71坦克殲擊車。顯然,它仍是一種試製中的樣車,故以T字打頭。T71的炮塔形狀和T10相比,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尾艙加大,但炮塔頂部仍是敞開的,敞口的形狀由五角形改為鼓形的。引人注目的是,炮塔頂部的12.7毫米高射機槍安裝在環行機槍座上,不過,這種結構形式在定型為M36坦克殲擊車時已經改變。

結構特點

美國M36坦克殲擊車美國M36坦克殲擊車
在T71坦克殲擊車定名前後,美國軍方就急於訂貨,以應前線的急需。1943年11月,美國陸軍決定通過改造M10A1,來生產500輛T71坦克殲擊車。不過,當時適於改造的M10Al的車體只有300輛。為此,美國軍方又緊急從前線和後方倉庫調集了200輛M10A1,用來改裝。直到1944年底,才完成了這批生產任務。1944年7月,軍方正式將T71定型為M36坦克殲擊車。

M36坦克殲擊車的戰鬥全重為28.4噸,比M10Al略輕,車長7.465米,車體長5.972米,車寬3.048米,車高(含高射機槍)3.277米,乘員仍為5人:車長炮長裝填手駕駛員機電員。但乘員的位置和M10Al的有所不同,炮長的座位移至火炮的右側,車長席在炮長席之後,裝填手則移至火炮的左側,駕駛員和機電員仍在車體前部。

主要武器為M3式90毫米坦克炮,身管長為52.5倍口徑,彈藥基數47發,主要存放在炮塔後部的彈艙內,發射的彈種有:穿甲彈超速穿甲彈榴彈等。發射普通穿甲彈時,在600米射擊距離上,可擊穿“黑豹”坦克的主裝甲;在2000米射擊距離上,可擊穿“黑豹”坦克的側面和後部裝甲。而在二戰期間,坦克的交戰距離多在500~1000米。也就是說,用M36來對付“黑豹”坦克綽綽有餘。在914米射擊距離上,發射超速穿甲彈時,可擊穿30度傾角的199毫米厚的裝甲,因此,對付“虎”式重型坦克威力足夠。炮口處有雙隔板式炮口制退器。火炮的俯仰角為-10~+20度,利用炮塔液壓驅動裝置,可以在15秒內使炮塔旋轉360度,必要時可以手動操縱旋轉炮塔。由於有了旋轉炮塔,使得M36在外觀上和坦克沒什麼兩樣。不過,M36的炮塔頂部仍然是敞開式的,這一點對於防空和防炮彈破片不利,後期生產的M36上,炮塔頂部加裝了摺疊式簡易裝甲板,提高了炮塔頂部的防護性。火炮的最大射速為8發/分,在戰鬥情況下很難達到這一射速。輔助武器為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攜機槍彈1050發。此外,車內還有5支卡賓槍(子彈450發)、12枚手榴彈和4個發煙罐。瞄準裝置包括:M76型炮長望遠式直接瞄準鏡、M12型全景式間接瞄準鏡、M9型俯仰角儀和M1型炮長象限儀等。可以看出,拿二戰的標準看,M36的反坦克威力是相當強大的。

M36坦克殲擊車的底盤大部分是以美國M4A3中型坦克為基礎的,發動機位於車體後部,其動力通過一根很長的傳動軸傳至車體前部的變速箱,然後再傳至差速器和主動輪。和M10坦克殲擊車不同的是,戰鬥室內有炮塔吊籃,炮塔尾艙明顯加大。

M36坦克殲擊車的車體部分的裝甲厚度與M4坦克相同;炮塔裝甲厚度為,正面和防盾處76毫米,側面及後部為38毫米;炮塔頂部敞開,是它防護上的最大弱點。當初是為了追求射擊操作上的方便性,後來生產的M36上加裝了裝甲蓋板。

M36坦克殲擊車的動力裝置為V型8缸水冷汽油機,最大功率450馬力。變速箱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行動部分採用平衡式懸掛裝置,每側有6個負重輪,兩個為一組,上支履帶有3個托帶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炮車的最大速度為41.2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249千米,最大爬坡度31度,涉水深度為0.9米。整個看來,M36的機動性還是很不錯的。

發展型號

美國M36坦克殲擊車阿基里斯
M36坦克殲擊車有三種型號:36、M36Bl和M36B2。其中,M36是由M10Al改裝的,M36Bl是由M4A3坦克改裝的;M36B2是由M10A1改裝的。三種型號的生產量分別為:1413輛、187輛和724輛,總生產量達到2324輛。其實,M10/M10Al也是以M4坦克為底盤的,所以M36系列坦克殲擊車都可以認為是M4”謝爾曼”坦克的變型車。但是,M36Bl和M36B2在外觀上還是有相當區別的。

M36B2上採用的是2台底特律6046型柴油機,並聯安裝,最大功率為2×375馬力。當一台發動機出現故障時,僅用一台發動機也可以中速行駛。此外,M36B2的炮塔頂部加裝摺疊式艙蓋,也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為了應付太平洋戰場上的島嶼爭奪戰,美軍還緊急改裝了一批裝有進、排氣管的M36坦克殲擊車。顯然,這種車的炮塔頂部是加頂蓋板的。不過,這種車並沒有重新命名,也未能在實戰中套用。

英國阿基里斯坦克殲擊車,也是由M10Al改裝的一種很有名的坦克殲擊車,和M36算是“有血緣關係”的一種戰車。

阿基里斯是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中的人物,它是古代密爾彌冬人的國王佩留斯和海中仙女特提斯所生的兒子。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基里斯是“最勇敢、最英俊、最偉大的戰士”。阿基里斯“刀槍不入”,而在西方,“阿基里斯的腳踵”則成為有致命弱點的代名詞。以阿基里斯來命名一種裝甲戰車,自然意義非同尋常。
“阿基里斯”坦克殲擊車是在M10Al的基礎上,換裝英國造的17磅反坦克炮製成的。儘管火炮口徑仍為76毫米,但由於火炮身管加長,穿甲威力大增。換炮後的“阿基里斯”成了“螢火蟲”坦克的雙胞胎。“阿基里斯”的炮口制退器,成為它的最主要的外部識別特徵。此外,炮口制退器後部加一個圓套管,主要起配重作用,它也是“阿基里斯”很重要的一個外部特徵。

英軍將三分之二的M10Al改裝成“阿基里斯”,總數達1017輛,在二戰後期的歐洲戰場上廣泛套用。二戰後,還在英軍中服役一段時期。在丹麥軍隊中,一直服役到上個世紀70年代初。

戰場表現

美國M36坦克殲擊車美國M36坦克殲擊車
由於M36坦克殲擊車是以M4坦克底盤為基礎的,而它的火力又比M4坦克強大,所以,在戰場上往往把它當作坦克使用。M36坦克殲擊車除了裝備美軍外,還裝備了英國、法國等國家的軍隊。這種坦克殲擊車在韓戰中仍被南韓軍隊使用。僅以巴頓指揮的第3集團軍中第899殲擊坦克團的戰績我們就可以看到M10和M36坦克殲擊車所發揮的作用。在北非和歐洲戰場上,第899坦克殲擊團共擊毀德國III型坦克8輛,IV型坦克27輛,“黑豹”坦克32輛,“虎”式坦克1輛,其他型號坦克3輛,自行火炮22輛,半履帶式裝甲車10輛,飛機4架,其戰績相當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